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rnrnrnrnrnrn
rn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rn

        [譯文]   桃花潭水縱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趕來送我的厚意深情。

rn

        [出典]  李白《贈汪倫》

rn

        注:

rn

        1、           《贈汪倫》 李白

rn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rn

        2、注釋  

rn

          1.汪倫:李白在桃花潭結識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李白游覽桃花潭時,汪倫常常用美酒款待他。臨走時,李白做這首詩贈與汪倫。

rn
rn

  2.踏歌:一種民間歌調,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打著拍子,這是唐代民間流行的一種唱歌方式。

rn
rn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涇縣西南。

rn
rn

  4. 聞:聽見。

rn
rn

  5. 深千尺:很深,這里用了夸張手法。

rn
rn

  6. 不及:比不上。

rn

     3、【譯文】

  我乘船將要遠行,忽然聽見岸上踏地為節拍,有人邊走邊唱前來送行。桃花潭水雖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厚。 

rn

     4、汪倫是唐朝涇州(今安徽省涇縣)人,他生性豪爽,喜歡結交名士,經常仗義疏財,慷慨解囊,一擲千金而不惜。當時,李白在詩壇上名聲遠揚,汪倫非常仰慕,希望有機會一睹詩仙的風采。可是,涇州名不見經傳,自己也是個無名小輩,怎么才能請到大詩人李白呢?

rn
rn

  后來,汪倫得到了李白將要到安徽游歷的消息,這是難得的一次機會,汪倫決定寫信邀請他。那時,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兩大愛好:喝酒和游歷,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會聞風而來。于是汪倫便寫了這樣一封邀請信:

rn
rn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

rn
rn

  李白接到這樣的信,立刻興致勃勃地趕來了。一見到汪倫,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萬家酒店”。汪倫微笑著告訴他說:“桃花是我們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圓十里,并沒有桃花。萬家呢,是我們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說有一萬家酒店。”李白聽了,先是一愣,不知怎么回事,馬上就明白了。接著哈哈大笑起來,連說:“佩服!佩服!”

rn
rn

  汪倫留李白住了好幾天,李白在那兒過得非常愉快。因為汪倫的別墅周圍,群山環抱,重巒疊嶂。別墅里面,池塘館舍,清靜深幽,像仙境一樣。在這里,李白每天飲美酒,吃佳肴,聽歌詠,與高朋勝友高談闊論,一天數宴,常相聚會,往往歡娛達旦。這正是李白喜歡的生活。因此,他對這里的主人不禁產生出相見恨晚的情懷。他曾寫過《過汪氏別業二首》,在詩中把他汪倫作為竇子明、浮丘公一樣的神仙來加以贊賞。

rn
rn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倫送給名馬八匹、綢緞十捆,派仆人給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設宴送別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離岸,忽然聽到一陣歌聲。李白回頭一看,只見汪倫和許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誼,古樸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動。他立即鋪紙研墨,寫了那首著名的送別詩給汪倫:

rn
rn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rn
rn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rn

rnrnrnrnrn
rn
 

rn
rn

  這首詩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純樸民風的影響,李白的這首詩非常質樸平實,更顯得情真意切。

rn
rn

  《贈汪倫》這首詩,使普通村民汪倫的名字流傳后世,桃花潭也因此成為游覽的勝地。為了紀念李白,村民們在潭的東南岸建起“踏歌岸閣”,至今還吸引著眾多游人。

rn

        5、“李白乘舟將欲行”,是說我就要乘船離開桃花潭了。那聲口語言簡直是不假思索,順口流出,表現出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瀟灑神態。

rn

       “忽聞岸上踏歌聲”,“忽聞”二字表明,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聲先聞,從那熱情爽朗的歌聲,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倫趕來送行了。

rn
rn

  這樣的送別,側面表現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來就沒有上層社會送往迎來那套繁瑣禮節,看來,李白走時,汪倫不在家中。當汪倫回來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攜著酒趕到渡頭餞別。不辭而別的李白固然灑脫不羈,不講客套;踏歌歡送的汪倫,也是豪放熱情,不作兒女沾巾之態。短短十四字就寫出兩人樂天派的性格和他們之間不拘形跡的友誼。

rn
rn

  也許正因為兩人思想性情契合,李白引為同調,很珍視汪倫的友情。情之所至,遂對著眼前風光綺麗的桃花潭水,深情地吟道:

rn
rn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rn
rn

  結合此時此地,此情此景,這兩句詩也如脫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用水流之深比譬人的感情之深,是詩家常用的寫法,如說汪倫的友情真象潭水那樣深呀,當然也可以,但顯得一般化,還有一點“做詩”的味道。現在的寫法,好像兩個友人船邊餞別,一個“勸君更進一杯酒”,一個“一杯一杯復一杯”。李白酒酣情濃,意態飛揚,舉杯對腳下悠悠流水說道:“桃花潭水啊,別說您多么深了,可不及汪倫的友情深呢!”口頭語,眼前景,自有一種天真自然之趣,隱隱使人看到大詩人豪放不羈的個性。所以,清人沈德潛說:“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唐詩別裁》) 妙在哪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詩人運用特有方式,自然巧妙地將無形的情誼變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rn
rn

  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為無味。而此詩自呼其名開始,又呼對方之名作結,反而顯得真率,親切而灑脫,很有情味。 

rn

        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后人愛用李白的話評價李白的詩,是很有見識的。誠然,李白即興賦詩,出口成章,顯得毫不費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無矯飾,而自有一種不期然而然之妙.“看似尋常還奇蝴”,正所謂炫爛之極,歸于平淡,這種功夫是極不易學到的。上面這首《贈汪倫》就集中體現了李白這種自然高妙的詩風。 

rn

       7、李白一生中寫了很多以餞別為主題的詩,其基調大多是激憤或者惆悵,直白或隱晦地表達著終其一生懷才不遇的郁結。他的離別詩中少有《贈汪倫》這樣沒有絲毫悲怨的作品,詩章雖短,意味無窮,自然率真,空靈有余味。放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讀李白的詩,特別是這首《贈汪倫》,就別有一番體會了。 

rn

      8、這則故事很有意思,一方面,說明“追星”之風古就有之,李白在當時那可絕對是一流的大腕明星,如汪倫這等雖然有點錢的“小腳色”,要請到李白是不可能的,不得不佩服汪倫的聰明,汪倫,肯定收藏有“明星檔案”,吃準了李白兩大嗜好,一是喜歡玩,而且是獵奇式的玩,十里桃花那是何等規模?二是嗜酒如命,萬家酒店,那是何等的勾魂攝魄?李白竟然是經不住誘惑,欣然前往了! 

rn

   另一方面是思考,雖然美麗的謊言被戳穿,李白也哈哈大笑而過,并好吃好喝地留住了數日,汪倫出手也大方,八匹馬,十匹錦緞,其價值真的不在少,李白于是投桃報李寫了32個字,其實回過頭來算一算,汪倫還是大大地賺了一筆,不然哪來汪倫小名傳千古?

rn

  9、蒙蒙煙雨依然無聲無息,無聲無息地編織著暮春的江南。風有酒的氣味,雨有酒的氣味,青弋江有酒的氣味,桃花潭那墨黑色嶙峋的崖岸有酒的氣味。江水不倦地流,小旋渦似一朵朵水青色的小蓮花,開在多少有些禪意的墨青色的江面上。似乎有一葉小舟,倏地滑進煙雨,滑進迷蒙中的別離,從古到今,由遠而近,招招手、惜別古人,惜別那詩意的陳年舊事。逝者如斯,而煙雨中的桃花潭卻留住了永遠的小舟,和在踏歌的節奏中濡潤出生命嫣紅的桃花。 

rn

      在另外的時空,在另外一個桃花盛開的暮春,李白立在船頭,就是那種江南特有的小小的梭子船,他的眼睛里有一滴雨一樣亮的淚水。汪倫在岸上,踏著江南特有的節奏,唱一首據說是很久很久以前就有的送別歌。在他們身邊,江水悠悠地流淌,桃花燦爛地盛開,小雨牽腸掛肚地下著。李白再也忍不住了,那首《贈汪倫》的詩就順口流出來,而且就那樣平平仄仄膾炙人口地流傳千載。  


 
rn

rnrnrnrnrn
rn
 

       

rn

       

rn
rn


 

rn
rn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0:17

[新一篇]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舊一篇] 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