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闌干百丈冰, 愁云慘淡萬里凝。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瀚海闌干百丈冰, 愁云慘淡萬里凝。

  [譯文]  在大沙漠上縱橫交錯著百丈厚的堅冰,愁云暗淡無光,在萬里長空凝聚著。

  [出典]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注:

  1、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 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 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 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 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 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 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 雪上空留馬行處。

  2、注釋:

  1.武判官,未詳。判官,官職名。唐代節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節大使,可委任幕僚協助判處公事,稱判。

  2白草:西北的一種牧草,經霜后變白。

  3胡天:這里指西域的天氣。

  4梨花:春天開放,花作白色,這里比喻雪花積在樹枝上,像梨花開了一樣。

  5珠簾:以珠子穿綴成的掛簾。 羅幕:絲織帳幕。這句說雪花飛進珠簾,沾濕羅幕。“珠簾”“羅幕”都屬于美化的說法。

  6狐裘(qiú):狐皮袍子。錦衾(qīn):錦緞做的被子。

  7錦衾(qīn)薄:蓋了華美的織錦被子還覺得薄。形容天氣很冷。

  8角弓:用獸角裝飾的硬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凍得拉不開弓。控:拉開。

  9都護:鎮守邊鎮的長官此為泛指,與上文的“將軍”是互文。

  10瀚海:大沙漠。這句說大沙漠里到處都結著很厚的冰。

  11闌干:縱橫的樣子。

  12慘淡:昏暗無光。

  13中軍:古時分兵為中、左、右三軍,中軍為主帥所居。

  14飲歸客:宴飲回去的人。飲,動詞,宴飲。

  15胡琴等都是當時西域地區兄弟民族的樂器。這句說在飲酒時奏起了樂曲。羌笛:羌族的管樂器。

  16轅門:古代帝王巡狩、田獵的止宿處,以車為藩;出入之處,仰起兩車,車轅相向以表示門,稱轅門。

  17風掣(chè):紅旗因雪而凍結,風都吹不動了。掣:拉,扯。

  18凍不翻:旗被風往一個方向吹,給人以凍住之感。

  19輪臺:唐輪臺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米泉縣,與漢輪臺不是同一地方。

  20羅幕:用絲織品做的幕帳。

  21控:拉開弓。

 
 

  3、譯文1:

    北風席卷大地,白色的草被刮得折斷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飛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風吹來,千樹萬樹潔白的梨花斗艷盛開。

  雪花飄散進入珠簾,沾濕了羅幕,穿上狐裘不感覺到溫暖,織錦做成的被子也覺得單薄。

  連將軍都拉不開弓,都護覺得鐵衣太寒冷,難以穿上。

  在大沙漠上縱橫交錯著百丈厚的堅冰,愁云暗淡無光,在萬里長空凝聚著。

  在軍中主帥所居的營帳里擺設酒宴,給回去的客人餞行,胡琴琵琶與羌笛奏出了熱烈歡快的樂曲。

  傍晚在轅門外,紛紛大雪飄落,紅旗被冰雪凍硬,強勁的北風也不能讓它飄動。

  在輪臺東門外送您離去,離去的時候大雪鋪滿了天山的道路。

  山嶺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見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馬走過的蹄印。

     譯文2:

    狂怒的北風卷地而來,枯脆的秋草都被吹斷了,這北方邊陲的天氣呀,竟然在八月就大雪紛飛。就好像忽然之間刮了一夜春風,那千樹萬樹的梨花都燦爛地開放了。片片飛舞的雪花穿簾入戶,沾在帷幕上轉眼消融;天氣這么冷,穿著狐皮的衣服也不暖,蓋著錦緞的被子也覺得單薄。將軍們手凍得連角弓都拉不開,那冰冷的盔甲誰也不想穿。你看那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你看那陰沉的天空,濃云密布。就在如此惡劣的天氣里,主帥的營帳中正在為要回京城的武判官餞行,傳來胡琴、琵琶和羌笛的演奏聲。時近黃昏,送客走出軍營門,外面依然是大雪紛飛,寒風凜冽,那營門上的紅旗竟然凍得死死的,風都吹不動了。送客送到輪臺的東門,是分手的時候了。唉,你這回去的路該怎么走呀!眼見得大雪封山,連路都看不見了。目送著客人遠去,路轉峰回,行人消失在山后,只在雪地上留下一行寂寞的馬蹄印……

 

  4、 岑參生平見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岑參是盛唐最典型的邊塞詩人,在八世紀五十年代,他曾經兩次出塞,在新疆前后呆了六年。他邊塞詩的特點,我們應當從兩個方面去把握。第一,他是一個好奇的人,正如杜甫說的“岑參兄弟皆好奇”(《美陵行》)。早年他喜歡從出人意表的角度去發現詩。有了邊塞生活的體驗以后,他的好奇天性也拓開了一個新的天地。

  第二,岑參詩人中的一股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慨,這也是其他邊塞詩人所無法比擬的。他贊嘆別人“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他自己就是這樣作為戎裝的少年英雄馳騁在西北戰場上的。他出塞時,才三十出頭,正是充滿銳氣的年齡。王昌齡、高適等年稍長的詩人,隨著開元盛世的逐漸萎縮,朝政的日益腐敗,已經開始認識到戰爭的殘酷和非正義性的一面時,岑參卻還在戰陣上高呼馳騁顯示英雄氣慨。這種心態和思想境界,就使他的詩和高適比較明顯的區別。高適觀察比較深入,更多的看到戰士的艱苦,因而詩的色彩要淡一些。岑參則用綺麗的筆調來凸顯西北地區冰天,雪地,火山,熱海的異域風光,歌頌保衛邊疆的戰爭,歌頌將士們不屈不撓,立功報國的豪情壯志,有一種感人的廳情異彩。《唐之韻》

 

  5、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第一層:寫大雪紛飛的奇麗景象。

  西北早雪,來勢突然,一時風雪漫天。“卷”與“折”字寫出了北風之迅疾猛烈,有了這樣猛烈的風,漫天飄落的雪才能“飛”。八月飛雪,已覺驚奇,而筆鋒一轉這“忽如一夜春風來”,更讓人驚奇,而接著用“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寫雪景,更是叫人驚喜而拍案叫絕。以春花喻冬雪,新穎別致,是為千古名句。這個比喻含有廣闊而美麗的想像,創造了一個瑰麗的、富有詩意的、春意融融的境界,在讀者面前展現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意盎然的壯觀景象,給蕭條寒冷的邊塞平添了無限的溫暖與希望。新奇的比喻充分展示了作者樂觀、開朗的情懷。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第二層:用反襯法寫雪天的奇寒。

  風雪肆虐,“散入珠簾濕羅幕”,在帳內的主帥穿皮衣蓋錦被尚且不能御寒,而在帳外守衛的官兵之寒就更不待言了。“角弓不得控”、“鐵衣冷難著”更進一步突出奇寒叫人難以忍受。這一方面反映了邊塞軍旅生活之艱苦,另一方面反映了戍邊戰士抗嚴寒斗風雪的豪邁氣概。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第三層:用夸張筆法總寫沙漠冰封,愁云慘淡的圖景。

  詩人放眼雪原,一幅壯闊的立體的雪原圖呈現在眼前:冰雪覆蓋在茫茫大沙漠上,冰凌縱橫交錯;漫天濃重的陰云低垂。“百丈”“萬里”是夸張寫法,突出了奇寒,也暗喻行路難之意,在如此寒天送別,自有一番難言之情——我愁云才愁,為下文送別做鋪墊。

  以上為第一部分:描寫漫天大雪中邊塞酷寒的奇麗景象。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第一層:寫軍中設宴餞別。

  各種樂器助興,氣氛熱烈,友情洋溢。這些樂器充滿異域情調,更添征人的悲壯情懷。帳內宴飲的熱鬧場面,熱烈氣氛,更襯出帳外之苦寒,如此大風都吹不動紅旗,世界好像被封凍了。帳外之寒又反過來襯出帳內送別情景之熱。

  作者把宴飲一幕放在偌大的冰天雪地來寫,體現出他當時濃重的離情。一方面友人在如此寒冷的惡劣天氣歸京而担憂;另一方面為歸客去后自己留邊的孤寂而傷懷。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第二層:寫輪臺東門送別。

  最后四句從下面寫送別之情,頭兩句點明了送別的地點與天氣;后兩句寫惜別之情深摯動人:依依不舍,終歸一別,人去路空,悵惘難禁。雪滿天山路,離情亦滿天山路。

  作者緊扣當時當地的節氣風物去描寫送別場景,且將離愁別緒含蓄于敘事寫景之中,委婉傳達,情景交融,令人回味。

  以上是第二部分:寫軍中置酒,雪中送別的情景。

 

    6、當時西北邊疆一帶,戰事頻繁,岑參懷著到塞外建功立業的志向,兩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邊疆軍隊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對鞍馬風塵的征戰生活與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與體會。岑參的詩想像豐富,意境新奇,氣勢磅礴,風格奇峭,詞采瑰麗,具有浪漫主義特色。詩人陸游曾稱贊說,“以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岑參的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以搖曳生姿的筆觸描繪了壯麗瑰奇的塞外雪景,表達了誠摯渾厚的送別之情,讀來感人至深。

 

    7、隴上江南,在這里,沒有秦淮女子的幽怨,沒有蘇杭女子的美貌,在這,回味古代,西去無故人,萬千離愁,折斷楊柳詞,明月高懸兮大漠沙如雪,胡天八月,真的飛雪了。北風吹地,雪紛紛,柳絮紛紛,大雪紛紛滿弓刀,一隊正在遠行去戍邊的將士,背影迷茫,雪花大如席。一夜雪來,巍巍隴上,不似江南,勝似江南,也許,詩人岑參禁不住疑惑,春風不度玉門關,春風怎么就一夜而來了呢,千樹萬樹梨花盛開,滿目梨花壓海棠。“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詩人岑參,牽著他的瘦馬,蹣跚在千年的雪中……

 

  8、寒冷是怎樣的滋味?

  可以是“孤舟蓑衣翁,獨釣寒江雪”的孤獨死寂;可以是“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的蕭瑟壓抑;可以是“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省”的安寧祥和;也可以是“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的欣喜愉悅……

 

   9、中國四大名著都乃文學精品。吾獨愛《紅》。泡一杯香茗,把玩這“滿紙荒唐言”,不覺間似乎來到了一個百鳥嚶鳴的世界。

   《三國演義》雖有“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的壯闊,少了幾分“疏影橫斜水清淺,浮香暗動月黃昏”的幽情;《水滸傳》講述草莽英雄五十四回攻打高唐州前氣勢磅礴,后漸趨同。有《三國》翻版之嫌;《西游記》師徒四人取經九九八十一難據情節而言可整合為四四一十六劫剛好。相比之下,《紅樓夢》很成功。它能把我們領入一個彌漫著青春氣息的世界,千花爭鳴,萬艷同歌。
 
   《紅》是曹凄麗溫柔的一夢。合上書從中得到“童心來復夢中身”的人生體驗和完美的藝術享受,似在飲一壇甘冽的美酒。
 
    主角們譜唱了一首詩情畫意的小曲兒。她們生如秋葉之靜美,死若夏花之絢爛。青苔石板上有她們的足跡,落日黃昏中有她們的倩影,與百花綠樹相映成趣。這里沒有血雨腥風與刀光劍影,可它的文化底蘊豐厚地以美麗演繹著世態炎涼。
 
    這哪里是老曹的“荒唐言”,分明是一紙零珠翠玉,一紙清純芳香,一紙如絲如帛。
又泡好了一杯碧螺春,氤氳繚繞……
 
 
 
    10、雁門關位于恒山山脈的勾注山,以春天南雁口銜蘆葉北飛、至此盤旋半晌、直到葉落方可過關而得名。"天下九塞,雁門為首",其所在的恒山山脈抵幽燕,接太行,與燕山山脈和太行山脈一起,構成了一道天然屏障,護佑著古時的中原大地。

  出雁門關,便是塞北。

  塞北,也稱塞外,雁門關外的塞北,又稱雁北。這些都由雁門關而來。塞北,雁門關要塞之北;塞外,雁門關要塞之外;雁北,雁門關之北。
    對塞北的熟知,主要還是因為那些要早得多的、從小就開始習讀的關于塞北的詩。

  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盧綸的《塞下曲》: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李賀的《雁門太守行》: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高適的《燕歌行》:……邊庭飄飄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

  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塞北,留給我的,是遙遠,廣袤,蒼涼,是大雪紛飛、天寒地凍,是沙場點兵、殺聲四起、鼓角連營。
 
    天地一下開闊起來。一馬平川、一覽無余、寬曠無垠的高原,澄澈明凈、朵朵白云如輕絮般隨風飄浮的藍天,看上去似乎就在眼前,一伸手好像就能觸摸到,其實是總也走不近的遙遠的天際線……帶著潛藏在記憶深處的那份記掛,熟悉而又陌生的塞北,就這樣如海潮奔騰般涌入了我的眼簾。

  從戰國直至元明,2000多年間,塞北既是走馬驅羊的游牧之地,也是烽火連天的血腥戰場。戰國末年,趙國名將李牧在此與匈奴10萬精騎激戰。西漢初年,高祖劉邦三十萬大軍被冒頓圍困于此。東漢末年,烏恒鮮卑乘亂西進關下致邊民流徙失散。隋末唐初,李世民以疑兵之計在這里解突厥大軍之圍。五代十國,契丹在這里與后晉各據一方久久對峙。北宋初年,楊家將駐守關下與遼軍你來我往多番廝殺鏖戰……

  如今,昔日寒衰蒼涼的游牧地和黑云壓城的古戰場已經看不到任何痕跡。時間改變了一切,歷史超越了一切。

  游牧文化被農耕文化取代。
 
   從雁門關經大同直到陰山腳下的呼和浩特,也就是說,從山西北部到內蒙南部,這么一大片廣闊的疆域都已經成為優質高產的現代農耕地。時值金秋,正是收獲的季節,除了少量等待收割的晚熟作物,大片大片收割盡了的玉米地、谷子地、莜麥地、高粱地、甜葉菊地、向日葵地,都悄沒聲地酣睡在秋日的陽光里,甜蜜、安詳,通體透露著它們享受陽光享受太平為塞北為中華民族傾力奉獻后的滿足與驕傲。是的,不要說山西,就說內蒙:它不僅是大草原,同時也是全國十三個糧食主產省區之一,其中玉米、大豆、向日葵產量分別在全國排第5位、第5位和第1位;“塞北處處似江南”早已不再只是詩人心中的夢想。

  兵戎相見以民族大融合落幕。

  2000多年間,伴隨著一次次你攻我防、你退我進的,是一次次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融合。自秦以來,歷史上大的民族融合有三次。秦漢時期,從中原北移的漢民族與戰敗了的匈奴部落在塞北一帶互相交流文化,互相學習生產技術,和平共處,共同生活。昭君出塞的故事就發生在這一時期,至今她還長眠于呼和浩特市南的大黑河畔。魏晉時期,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鮮卑族、氐族等諸多少數民族又與漢民族和睦相處,社會安定,生產發展,經濟繁榮,桑干河兩岸出現了一個個城邑。唐宋元明清時期,雁北的居民幾度大規模遷徙、交流,促進了漢民族與沙陀、契丹、女真、韃靼、火篩、滿族等少數民族的融合。不同民族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建立了感情,達成了共識,習俗也逐步在接近。

  落后走向先進,紛爭走向融合,在中國,這是誰也無法否認更無法改變的歷史事實和未來趨勢,是不以人們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和內在的規律;任何試圖否認和改變這一事實、趨勢和規律的想法及行為,不僅是徒勞的,也是可笑的、愚蠢的。

  尊重歷史,順應趨勢,服從規律,相向為之而不逆向動之。 來源: 安慶日報辛重樂

  這是人類最高、最大的智慧;是歷經滄桑、飽經風霜如今欣欣向榮的塞北大地告訴我們的最簡單、最樸素同時也是最深刻、最精妙的道理。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1:54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