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譯文]  燕山的雪花大得像席子一樣,一片一片地吹落在軒轅臺上。

  [出典]  李白  《北風行》

   注:

  1、 《北風行》  李白 

   燭龍棲寒門,光耀猶旦開。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風號怒天上來。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
  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
  箭空在,人今戰死不復回。
  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2、注釋:

    《北風行》,樂府“時景曲”調名,內容多寫北風雨雪、行人不歸的傷感之情。

  燭龍,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龍。人面龍身而無足,居住在不見太陽的極北的寒門,睜眼為晝,閉眼為夜。兩句意為:燭龍棲身在寒門,尚能放出光耀猶如白晝。

  此,指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大興縣。兩句意為:本來為日月所照的幽州,為什么現在卻不見陽光,只能聽到滿天北風在怒吼?這是指當時安祿山統治北方,一片黑暗。

  燕山,山名,在河北平原的北側。軒轅臺,紀念黃帝的建筑物,故址在今河北懷來縣喬山上。這兩句用夸張的語氣描寫北方大雪紛飛、氣候嚴寒的景象。

  雙蛾,女子的雙眉。雙蛾摧,雙眉緊鎖,形容悲傷、愁悶的樣子。

  長城,古詩中常借以泛指北方前線。良,實在。

  鞞釵,當作鞴釵。虎文鞞釵,繪有虎紋圖案的箭袋。

  北風雨雪,這是化用《詩經·邶風·北風》中的“北風其涼,雨雪其霧”句意,原意是指國家的危機將至而氣象愁慘,這里借以襯托思婦悲慘的遭遇和凄涼的心情。裁,消除。這是一首樂府詩。王琦注:“鮑照有《北風行》,傷北風雨雪,行人不歸,李白擬之而作。”(《李太白全集》)李白的樂府詩,不滿足因襲模仿,而能大膽創造,別出新意,被譽為“擅奇古今”(胡應麟《詩藪》)。他的近一百五十首樂府詩,或“不與本辭為異”(胡震亨《李詩通》),但在藝術上高出前人;或對原作提煉、深化,熔鑄出新的、寓意深刻的主題。《北風行》就屬于這后一類。它從一個“傷北風雨雪,行人不歸”的一般題材中,出神入化,點鐵成金,開掘出控訴戰爭罪惡,同情人民痛苦的新主題,從而賦予比原作深刻得多的思想意義。

 

 

    3、譯文1:

      燭龍棲身在寒門,尚能放出光耀猶如白晝。本來為日月所照的幽州,為什么現在卻不見陽光,只能聽到滿天北風在怒吼?燕山的雪花大得像席子一樣,一片一片地吹落在軒轅臺上。幽州的思婦一年十二個月,沒有了歌聲,沒有了歡笑,一直雙眉緊鎖著,站在門口看著行人,想著遠行未歸的丈夫;由此時此地的苦寒景象,對遠在長城的丈夫更担心。憂念丈夫,但路途迢遠,無由得見,只得用丈夫留下的飾有虎紋的箭袋寄托情思,排遣愁懷。箭袋中有一雙白羽箭,可是蜘蛛已經結網,生有塵埃。空有箭在,丈夫已經戰死,不會再回來了!不忍心再見到此物,燒了它,讓它成灰燼。即使黃河捧土可塞,可北風號怒,飛雪漫天,思婦之恨也難裁。

   譯文2:

   龍棲身在寒門,尚能放光芒;
  照黑夜如白晝,驅黑暗而見黎明。
  可是,日月的神光為何照不到這里?
  只有那漫天卷地而來的北風,在那里怒吼著肆虐橫行。
  燕山的雪花大如席,鋪天蓋地;
  一片片,一片片,瘋狂地吹向了軒轅臺。
  十二月的幽州啊,思婦停止了歌唱,沒有了笑臉,雙眉緊鎖無歡顏。
  倚門佇望遠行的人,想起我的夫君在北方前線,那徹骨的寒冷呀,實在難耐。
  我們分別于危難,你持劍赴前線;
  臨行時贈我虎紡金飾的鞞靫,內裝一對象征愛情的白羽箭。
  現在,羽箭蒙塵結蛛網,箭猶在,征戰的你是死是活未復還。
  我實在不忍看到它,忍痛一炬,全都成了灰燼。
  就是這滾滾不息的黃河,捧起一捧捧泥土,也可以將它阻斷;
  就是那北風狂吹,雨雪凄寒里的無限憂恨,最難消除。

 

 

    4、這詩一起先照應題目,從北方苦寒著筆。這正是古樂府通常使用的手法,這樣的開頭有時甚至與主題無關,只是作為起興。但這首《北風行》還略有不同,它對北風雨雪的著力渲染,倒不只為了起興,也有著借景抒情,烘托主題的作用。

  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常常借助于神話傳說。“燭龍棲寒門,光耀猶旦開”,就是引用《淮南子。墬形訓》中的故事:“燭龍在雁門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見日,其神人面龍身而無足。”高誘注:“龍銜燭以照太陰,蓋長千里,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燭龍棲息在極北的地方,那里終年不見陽光,只以燭龍的視瞑呼吸區分晝夜和四季,代替太陽的不過是燭龍銜燭發出的微光。怪誕離奇的神話雖不足憑信,但它所展現的幽冷嚴寒的境界卻借助于讀者的聯想成為真實可感的藝術形象。在此基礎上,作者又進一步描寫足以顯示北方冬季特征的景象:“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風號怒天上來。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這幾句意境十分壯闊,氣象極其雄渾。日月不臨既承接了開頭兩句,又同“唯有北風”互相襯托,強調了氣候的寒冷。“號怒”寫風聲,“天上來”寫風勢,此句極盡北風凜冽之形容。對雪的描寫更是大氣包舉,想象飛騰,精彩絕妙,不愧是千古傳誦的名句。詩歌的藝術形象是詩人主觀感情和客觀事物的統一,李白有著豐富的想象,熱烈的情感,自由豪放的個性,所以尋常的事物到了他的筆下往往會出人意表,超越常情。這正是他詩歌浪漫主義的一個特征。這兩句詩還好在它不單寫景,而且寓情于景。李白另有兩句詩:“瑤臺雪花數千點,片片吹落春風香”,二者同樣寫雪,同樣使用了夸張,連句式也相同,在讀者心中引起的感受卻全然不同。一個喚起了濃郁的春意,一個渲染了嚴冬的淫威。不同的藝術效果皆因作者的情思不同。以席來擬雪花此句想像飛騰,精彩絕妙,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雪花大,密的特點,極寫邊疆的寒冷。這兩句詩點出“燕山”和“軒轅臺”,就由開頭泛指廣大北方具體到幽燕地區,引出下面的“幽州思婦”。

  作者用“停歌”、“罷笑”、“雙蛾摧”、“倚門望行人”等一連串的動作來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塑造了一個憂心忡忡、愁腸百結的思婦的形象。這位思婦正是由眼前過往的行人,想到遠行未歸的丈夫;由此時此地的苦寒景象,引起對遠在長城的丈夫的担心。這里沒有對長城作具體描寫,但“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一句可以使人想到,定是長城比幽州更苦寒,才使得思婦格外憂慮不安。而幽州苦寒已被作者寫到極致,則長城的寒冷、征人的困境便不言自明。前面的寫景為這里的敘事抒情作了伏筆,作者的剪裁功夫也于此可見。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鞞靫”是裝箭的袋子。這兩句是寫思婦憂念丈夫,但路途迢遠,無由得見,只得用丈夫留下的飾有虎紋的箭袋寄托情思,排遣愁懷。這里僅用“提劍”一詞,就刻畫了丈夫為國慷慨從戎的英武形象,使人對他后來不幸戰死更生同情。因丈夫離家日久,白羽箭上已蛛網塵結。睹物思人,已是黯然神傷,更那堪“箭空在,人今戰死不復回”,物在人亡,倍覺傷情。“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一筆,入木三分地刻畫了思婦將種種離愁別恨、憂思懸想統統化為極端痛苦的絕望心情。詩到此似乎可以結束了,但詩人并不止筆,他用驚心動魄的詩句傾瀉出滿腔的悲憤:“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黃河捧土”是用典,見于《后漢書。朱浮傳》:“此猶河濱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見其不知量也”,是說黃河邊孟津渡口不可塞,那么,“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滔滔黃河當更不可塞。這里卻說即使黃河捧土可塞,思婦之恨也難裁,這就極其鮮明地反襯出思婦愁恨的深廣和她悲憤得不能自已的強烈感情。北風號怒,飛雪漫天,滿目凄涼的景象更加濃重地烘托出悲劇的氣氛,它不僅又一次照應了題目,使首尾呼應,結構更趨完整;更重要的是使景與情極為和諧地交融在一起,使人幾乎分辨不清哪是寫景,哪是抒情。思婦的愁怨多么象那無盡無休的北風雨雪,真是“此恨綿綿無絕期”!結尾這兩句詩恰似火山噴射著巖漿,又象江河沖破堤防,產生了強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5、此句對雪的描寫大氣包舉,想像飛騰,精彩絕妙,不愧是千古傳誦的名句。燕山泛指我國北方。雪大如席是高度的藝術夸張,又不失其真實。正如魯迅在漫談漫畫一文中所說: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張,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著一點誠實在里面,使我們立刻知道燕山原來有這么冷。如果說廣州雪花大如席,那就成笑話了,還有人將燕山雪花大如席之句與精當的夸張等義起來,以顯夸張能達到的神奇表達效果。

 

 

   6、公元752年的冬天,北風怒號逆者狂。
  “燕山雪花大如席”,安祿山的野心爆膨不止,以致“明月照之何不及此”!
  寒冬十二月,幽州思婦最凄惻。歌亦停,笑亦罷,原有的蛾眉已憔悴。倚門念君處,君在更寒更冷處,生死兩不知!睹遺物,愛情的信物猶在,卻早已積塵結蛛絲,面目全非;想來日,茫然無措,不忍再睹物,焚之成燼,以為這一切都已了卻。殊不知,最是此情難消除,即便你能阻斷天來之水莽黃河,亦難平息胸中的怨恨卷起的滾滾浪波。
  心中的憂恨是多么的深廣無邊哪!“捧土塞黃河”,決心是何其的大啊,就是無法消除心中的悲憤!
  燕山的雪花遮蔽天地,幽州的思婦呀,怎敵得了這刻骨銘心的怨恨。現在,連那平日里藉以暫慰思念之苦的愛的證物也沒有了,她又該拿什么去溫暖她更加蒼涼了的心?
  如席的雪花,漫天飛舞,阻斷了征人的歸途,阻斷了怨婦的視線,更折斷了思念的羽翼,卻無法覆蓋她冰天雪地里內心深處無助的吶喊!她不知道,在硝煙散金雪后天晴的日子,她思念的那人會不會突然出現在的眼前?是陽光下的一個真實的身影,還是黑夜里的一個游蕩的冤魂?
  天才詩人,你對時局的洞察是如此的秋毫不爽,安祿山后來的叛逆行為雄辯地證實了你卓越的政治預見力。該詩就反映了這種背景下,北方人民生活的艱辛。物質生活的匱乏猶可抵御,人為的災難實是無法避及。
  即使戰爭贏得了和平,像幽州思婦這樣的家庭,會不會也和常人一樣,能夠在陽光下舒暢的呼吸,能夠在春光中綻出舒心的笑容,能夠在月光下釋放人性的致美?

 

 

    7、這首詩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表現為:
  借典型細節刻畫人物——思婦自焚白羽箭,那可是他們愛情永固的證物——主人焚之,卻無法消釋心中的怨恨。矛盾心理展示無遺。
  “燕山雪花大如席”,極夸張之奇效,盡比喻之妙能,極言北方之苦寒,然征夫還在更加苦寒之地;“北風號怒天上來”,氣氛肅殺可怖,讓人最難敵!
  典故的巧用,深刻的展示了國難將臨這一歷史背景,表現了詩人對國家安危、百姓生死的強烈隱憂。其妙句妙語,字字璣珠,句句崔嵬,有撼山動地之偉力。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燕山一帶的雪花大得像席子一樣,一片片瘋狂地吹到軒轅臺上。
  此是李白描寫雪花的名句。燕地泛指我國北方地區。“燕山雪花大如席”,是高度的藝術夸張,卻又不失其藝術的真實。此句極言燕地山川的苦寒難耐,以渲染氣氛,隱射時局的危急之勢,喻大唐江山已搖墜將傾。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我雖手捧泥土,仍可以把黃河堵斷,唯我這北風雨雪中的怨恨呀,難以排遣。
  黃河雖然洶涌湍急,猶可以捧土堵之。捧土塞黃河,事實上不可能,詩人以夸張之法,極言消除北風雪雨中思婦的怨恨,比起以捧土堵黃河來,還要艱難。

 

 

    8、在古詩中,很多人把飛雪寫得詩意盎然,晉代謝道韞《詠雪聯句》,對空中雪花有新奇的聯想:“白雪紛紛何所似(謝安),撒鹽空中差可擬(謝朗),未若柳絮因風起(謝道韞)”。宋之問對雪的聯想,和岑參類似:“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高駢的《對雪》中,也有奇妙的想象:“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六出飛花”,是雪花的別稱,觀察入微的古人當然發現了雪花美麗的六角形,故以“六出”稱之,雪花飛入庭園時,園里的青竹變成了“瓊枝”——白玉雕成的枝干。李商隱也描繪飛雪:“旋撲珠簾過粉墻,輕于柳絮重于霜”,這是微風中輕柔的小雪,和謝道韞的想象相近。古人詩中的大雪是什么樣子?浪漫的李白這樣寫:“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像手掌一樣大的雪花,有點夸張,李白卻還有更夸張的比喻:“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雪花大如席,這是真正的夸張,和他的“白發三千丈”異曲同工。宋人張元的《雪》中,也有妙句:“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天兵在天上打敗百萬玉龍,漫天飛雪是玉龍的敗鱗殘甲,寫得神奇。

 

 

   9、喜歡雪,也喜歡詩。初冬的雪花,總讓人聯想起古代詩人們那些詠雪的詩句。是誰說的“天人寧許巧,剪水作飛花”?是誰說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是誰說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哦,是陸暢,是岑參、是李白。

   詩人觀物,多用形象思維,一千個人自會有一千個想象。就說這雪吧,有人比作沙,有人比做玉,有人比作花,有人比作蝶。還有比作“撒鹽”、“飛絮”的,《世說新語.文學》中就記載了“撒鹽飛絮”的故事。說得是晉代政治家、文學家謝安,某日與家人講述文學,不一會兒,下雪了,雪越下越大,謝安就問:“白雪紛紛何所似?侄兒謝朗說:“撒鹽空中差可擬。”侄女謝道韞說:“未若柳絮因風起。”聯句成詩,傳為佳話。故事因詩而美,流傳至今。

    宋代張元有首《雪》的詩,最是別出心裁,他把雪花比作龍的鱗片,說是天神與玉龍打仗:“戰死玉龍三百萬,敗鱗風卷滿天飛。”如此想象,真是萬般奇妙。

   我還喜歡一首題為《雪梅》的詩,是宋時盧梅坡的,他把雪與梅花相比,詩中說:“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多精巧的構思,多美的聯想呀!

   窗外,雪花飄飄,心中詩絮飛飛,我真的陶醉在這雪天的美景之中了。

 

 

   10、 那雪花 ,撲在臉上, 頓著隱隱作痛; 時而它們又像手拉著手, 連成一大片, 遮你欲睜的目。 我突然想起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 片片吹落軒轅臺”的詩句 。原以為這不過是詩人的夸張之詞罷了, 如今看來, 李白確有親身感受。 你看那一片雪影, 上下番飛, 流涌滾動, 渾然一體的樣子, 不正像一頁席被風卷在空中, 來回的番騰著嗎? 實耶? 虛耶? 真耶? 幻耶? 你如何辨認! 讓你在他的亦虛亦幻的面前 心服口服了。 真是個千古獨絕的詩人。

 

 

   11、“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一千多年前,李白立于幽州城頭,眼里的雪一定鋪天蓋地,周天寒徹。一千多年后,我站在華北平原北端,望著燕山依然軒轅臺依然,而飄逸豪放的詩仙不知何處去了,席大的雪花也隨手夾進詩行帶走了么?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就在千禧之年翩然蒞臨之際,雪悄悄的落了,初時小少,以為又是應景,不曾想越落越大,竟積了厚厚一層。這么白,是李白的雪么?這么大,是如席的雪花分化的么?不待天明,孩子們大呼小叫,忙不迭地堆雪人打雪仗,大人也忍不住誘惑,而喚醒了童心。本來人類就是大自然的孩子,就是雪的孩子,在大自然的懷抱里,在雪的懷抱里,又何必忸怩何必拘束呢?   

 

    12、雪落華夏時,多少遷客騷人遐思悠悠,漫成為江天一色無纖塵的華章,寫在思接遠古的雪野里。

     在“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的浪漫里,李白用自己的一身錚錚傲骨書寫著悲憫的感慨與悵惘,書寫著他“苦寒良可哀”的同情!

   在“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的氤氳中,高適用自己的古道熱腸書寫著遙遠的深情與關愛,書寫著“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豁達!

   在“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的惜別中,岑
參用自己的壯懷激烈書寫著邊塞的遼遠與滄桑,書寫著“雪上空留馬行處”的追懷!

   在“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靜穆里,柳宗元用自己躊躇滿志的心書寫著無邊的孤獨與寂寥,書寫著悠然至于空的境界!

     其實,在眾多的詠雪名篇中,我最憧憬的是“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的溫暖,憧憬的是唐代劉長卿筆下的真實!我想那樸拙的柴門里一定有一盞溫暖的燭火,那溫暖的燭火旁,一定有一個靜靜守候的身影,那個靜靜守候的身影一定有一雙靈巧的雙手,一定在用朱紅的絲線繡著她的塵緣如夢!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2:01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4 民初思韻 - 傳奇時代,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