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百年(七):民國政府退守臺灣(7)——重點進攻時期共軍的局部反攻

>>>  緬懷先烈—追憶民國歷史  >>> 簡體     傳統

1947年3月至6月,中共的解放軍在豫北、冀東、晉西南、東北、熱河等地區展開了局部反攻,不僅配合了共軍在陜北、山東戰場的作戰,而且對解放軍由戰略防御向戰略進攻的轉變也起到一定作用。

由于國軍的注意力大都被放在對陜北、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上,因此豫北一帶的國軍兵力呈現薄弱態勢。于是,中共中央軍委指示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和第4縱隊于1947年3月至5月分別在豫北和晉西南同時發動攻勢,策應山東、陜北地區共軍的作戰。

當時,豫北地區守軍是國軍王仲廉的4個整編師7萬余人。晉冀魯豫野戰軍集中4個縱隊及冀南、太行、冀魯豫軍區部隊10萬余人在民兵的配合下,于3月22日向國軍發起進攻,先后攻占濮陽、封丘、原武、延津等城,迫使蔣介石把原計劃用于山東戰場的2個整編師調往豫北戰場。3月29、30日,解放軍襲擊黃河鐵橋和進攻汲縣未遂,轉而移師北上,尋機在運動中殲敵。4月10日,解放軍攻克淇縣,主力逼近安陽,圍攻湯陰。同時,奉命北援的國軍四個半旅也被共軍誘至衛河以北,洪河以東河套地區,并遭重創。5月2日,解放軍攻克湯陰,7日圍攻安陽不成,轉入外線作戰。

在晉西南,國軍胡宗南和閻錫山部共3萬余人組成“聯防體系”,堅守晉南。晉冀魯豫第4縱隊、太岳部隊和軍區部隊,首先于4月4日向禹門口方向發起攻勢,攻克浮山、翼城、曲沃等城,殲滅國軍萬余人。接著,解放軍向南風陵渡方向攻擊,至4月25日,攻克臨晉、聞喜、解店等10座縣城。至此,除運城、臨汾外,晉西南全部被解放軍占領。此后,第4縱隊、太岳部隊和晉冀魯豫軍區部隊又協同晉冀魯豫野戰軍攻取汾河以北、以西廣大地區,并與呂梁、晉綏部隊協同占領大寧、汾城等地。

為便于向北平周圍地區的解放軍發動攻勢,國軍將軍隊主力集中于保定以北,因此造成正太路沿線兵力較為薄弱。于是,晉察冀野戰軍集中了3個縱隊又3個旅的兵力,首先對石家莊周圍和正太路東段的國軍展開進攻。4月8日,晉察冀野戰軍第2、第3縱隊先后攻克平樂、曹村和正定縣城,第4縱隊攻克欒城。4月22日,解放軍分兩路開始對陽泉進行包圍,在運動中將突圍的國軍兩個師全殲于測石驛地區。此役,解放軍殲滅國軍數萬,使石家莊陷于孤立,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解放區連成一片。

為了牽制平、津、保地區的國軍抽兵增援東北,6月12日,晉察冀野戰軍以4個縱隊向津浦路的青縣、滄縣路段發動進攻,至15日,攻占青縣、興濟東站、姚官及滄縣。與此同時,中共地方部隊還襲擊了北寧線和平漢線,使鐵路運輸一度中斷,遲滯了國軍向東北的增援。6月25日,晉察冀野戰軍兩個縱隊及晉冀、冀中分區獨立旅等對保定以北的國軍發動進攻,攻克了徐水、北河、固城車站,并對固城形成合圍。隨即,國軍急調東援天津的第16師,易縣的第5師、第121師向固城增援。6月28日,解放軍攻占固城,殲滅守敵,7月4日又全殲保定以南的北齊林國軍。在青滄戰役和保北戰役中,解放軍共殲滅國軍1.6萬余人,有力的配合了東北解放軍的作戰行動。

在東北戰場,為打破國軍對解放區的分割局面,扭轉東北戰局,林彪于1947年5月調動南線、東線和西線的東北民主聯軍主力向國軍發起夏季攻勢。5月8日,東北民主聯軍西線部隊從吉林北部扶余地區向中長路長春、四平段西側實施遠距離奔襲,13日至17日包圍并攻占懷德,全殲國軍新一軍第30師的1個團和1個保安團。與此同時,奉命從四平向懷德增援的國軍陳明仁的第71軍主力也被民主聯軍阻于懷德以南的大黑林子地區。5月17日,東北民主聯軍兩個縱隊協同圍攻71軍,將這支印緬戰場上的王牌軍大部全殲,隨后乘勝向南推進,相繼攻占公主嶺、陶家屯和昌圖等據點,控制了長沈間大部分鐵路和兩側廣大地區,孤立了四平,并在四平南北對中長路展開破襲。5月14日,東北民主聯軍南線部隊和遼東軍區地方武裝攻克沈吉線上的山城鎮、草市,殲滅國軍60軍184師的一個團,后又于16、17日擊退國軍6個師的反擊,于南山城子地區殲滅國軍第22師,25日攻占東豐,28日攻克沈吉線上要點梅河口,全殲守軍第184師主力。隨后,駐清原、西豐國軍紛紛西退,東北民主聯軍南滿部隊控制了沈吉路中段、四(平)梅(河口)路東段及兩側廣大地區,與北滿部隊會師于四平以南。期間,民主聯軍東線部隊也向拉(法)吉(林)線分散守備的國軍發起進攻,連克天崗、江密峰等地,還在老爺嶺以南截殲國軍一個團。隨后,東線部隊繼續向南進攻,在磐石、雙陽間殲滅國軍一個軍,并乘勝占領雙陽、伊通、樺甸、輝南等城。至此,吉林、長春以南,四平東北廣大地區的國軍已全部被東北民主聯軍肅清。此間,東北民主聯軍遼吉縱隊還在西滿奔襲雙遼東北的雙山和以北的玻璃山,牽制國軍行動,冀察熱遼軍區也于5月1日派兵向錦承線和北寧線發動攻勢,先后攻克圍場、赤峰、昌黎、撫寧等地,切斷兩線交通。隨著1947年5月的結束,東北民主聯軍發動的夏季攻勢勝利完成了第一階段戰略任務。

進入夏季攻勢的第二階段,為進一步孤立長春地區的國軍,林彪決定調整部署,攻擊四平,從而引發了“四平攻堅戰”,也稱“三戰四平”(四平在國共之間易手三次,前后發生四次大戰,所謂“四平四平,不打四次不太平”,這一次是第三次,前兩次是我們講過的1946年3月共軍攻占四平和4、5月間的四平之戰)。當時,固守四平的是陳明仁的國軍71軍,這支部隊已經在夏季攻勢的第一階段中遭受了重創,戰斗力較弱。為保住四平戰略要地,國軍動用了在東北的全部機動部隊,調集10個師前往增援,而林彪則手握24個師的兵力,占有絕對優勢。

四平攻堅戰中,握有優勢兵力的林彪將重點放在了攻堅上,沒有考慮打援問題,只是派兵到外圍進行阻援,不過由于阻援面太寬,東北民主聯軍兵力分散,因此阻援效果并不理想,再加上攻堅戰進行的也不順利,最后林彪“三戰四平”敗興而歸。6月14日,林彪下令對四平發起總攻,守軍拼死抵抗,給東北民主聯軍造成重大傷亡,戰至17日,雙方均已傷亡1500人以上,戰況呈現膠著。6月18日,林彪加強了攻勢,并將担任阻援任務的部分軍隊調回參與攻堅,至20日夜,東北民主聯軍攻占四平西區,但自身傷亡也較大。6月21日,林彪再次從阻援戰場調回部分兵力參與攻城,但直到26日仍沒能最后解決戰斗。此時,東北民主聯軍雖已占領了四平一半以上的地區,但傷亡也已超過萬人,更嚴重的是,國軍的大批援軍就要趕到了。6月23日,國軍南路援軍占領開原;24日,北路援軍進至陶家屯地域,南路則進至昌圖一線,兩路大軍均與奉命阻援的東北民主聯軍展開激戰。

眼看四平久攻不下,國軍大批援軍又已逐漸逼近,林彪決定將戰役的核心目標由攻占四平轉為打援。實際上,此時的四平守軍已經無力反擊了,應該說四平攻堅戰已經到了最后時刻,可惜林彪在這一刻不但沒有將全部力量投入攻城,反而打算調兵南下以打援為主,這種意圖兩頭兼顧的貪婪心理最終導致四平攻堅戰功虧一簣。6月25日,國軍援軍攻占八棵樹陣地和昌圖,26日開始向四平以西的八面城方向迂回運動。6月29日,國軍援軍進抵四平外圍,30日,林彪下令圍攻四平的各路軍隊全線撤出戰斗,東北民主聯軍的夏季攻勢就此結束。

在歷時50天的夏季攻勢作戰中,東北民主聯軍雖然沒能拿下戰略要沖四平,但也攻取了40多座城市,殲滅國軍8萬多人,并將東、西、南、北滿解放區連成一片,孤立了長春、吉林的國軍,迫使國軍收縮于中長路和北寧路的狹長走廊地帶進行防御。

面對中共軍隊在內戰中的頻頻得手和國軍接踵而至的作戰失利,南京政府繼續其戡亂總動員和黨務改革。1947年7月4日,南京國民政府第六次國務會議通過《厲行全國總動員,以戡平共匪叛亂,掃除民主障礙,如期實施憲政,貫徹和平建國方針案》,并于次日頒布《全國總動員令》。7月7日,蔣介石發表“勘亂建國”演說。7月18日,國民政府發布《動員勘亂完成憲政實施綱要》。此后又陸續發布了一系列法令,貫徹其“勘亂建國”的反共決策。 


三鑒齋 2011-01-13 20:52:12

[新一篇] 民國百年(七):民國政府退守臺灣(6)——國軍對陜北和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舊一篇] 民國百年(七):民國政府退守臺灣(8)——躍進大別山:中共戰略進攻的開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