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樹村邊合, 青山郭外斜。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綠樹村邊合, 青山郭外斜。

  [譯文] 綠樹環抱著村莊,青山在村外相宜相伴。

  [出典]   孟浩然  《過故人莊》

      注:

      1、 《過故人莊》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 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 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 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 還來就菊花。

     2、【注釋】: 

    1. 過:拜訪,探訪,看望。2. 具:準備。   3. 合:環繞。 

    4.郭:本指城郭,此指村莊。 5. 場圃:農家的小院。

     6. 就:赴。這里指欣賞的意思。 7.至:到。8.軒:指窗戶。

     9.就菊花:指飲菊花酒。  

  

 

    3、譯文1:  

    老友備好了黃米飯和燒雞,邀我做客到他樸實的田家。   

    村子外邊是一圈綠樹環抱,郊外是蒼翠的小山包平斜。 

    推開窗戶迎面是田地場圃,把酒對飲閑聊著耕作桑麻。 

    等到九月重陽節的那一天,再一次來喝酒、賞菊花啦!   

    譯文2:   

   老朋友宰了雞,燜好小米飯,邀請我作客到他的田家。 

   走進村里像進入另一個天地,眼前好一幅幽美的圖畫——   

   濃密的綠樹團團環抱著村莊,一脈青山在城郭外隱隱橫斜。  

   主人親熱地把我迎進屋內,推開窗子也就打開了話碴。   

   面對著堆金的谷場和滴翠的菜圃,我倆同飲村釀美酒,共話桑麻。   

  要走了,我還是留戀不舍,滿腔情誼化作兩句話:   

   等到秋高氣爽的重陽佳節,我還要再來品嘗美酒觀賞菊花。

   譯文3:

   老朋友熱情好客,殺雞炊黍,準備好豐盛的飯菜,邀請我到莊稼院去做客。小村掩映在綠色之中,樹木環繞在村子的周圍,青山橫亙在山莊的外邊。推開小窗戶,面臨著平坦寬敞的場院;端起酒杯,談嘮起桑麻莊稼收成的情況來。酒足飯飽,十分高興,臨行時老朋友殷勤相邀,我慨然應允,等到明年的重陽節,我還來這里一邊賞菊花一邊飲酒。

 

   4、孟浩然生平見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5、 首聯“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敘述老朋友殺雞做飯,邀請詩人到他家去做客。“田家”沒有山珍海味,一盤肥雞就成了老朋友待客的佳肴。這樸實自然的詩句,既表現了詩人與故人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真誠友誼,又表現了田園生活的清淡,開篇就給人以親切友好的感覺。

  頷聯“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描寫的是詩人進莊之所見。這兩句,上句描繪近景,蔥蘢茂密的綠樹環繞村莊,清幽寧靜;下句勾勒遠景,雄偉的青山給田園筑起了一道天然的屏障,給人的眼界以開闊感。詩人就是用這平凡而自然的景物,表現出山水的美麗和自己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另外,這兩句詩也暗示了孟浩然與其故人的友誼是建立在對理想和生活情趣的共同追求之上的,為下文的開懷暢談作了感情的鋪墊。

  頸聯“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寫的是宴飲。

  詩人在老朋友家中,臨窗把盞,看到窗外的打谷場和青蔥的菜園,不覺引起了詩人和老朋友對田園農作物收成的關切之情,年景收成也就成了飲宴的主要話題。

  這里,家常的菜肴,家釀的美酒,田園的風光,再輔之以家常的高談,就使詩境完全沉浸在親切、自然的氛圍中。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深深為農莊生活所吸引,于是臨走時,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將在秋高氣爽的重陽節再來觀賞菊花。淡淡兩句詩,故人相待的熱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間的親切融洽,都躍然紙上了。這不禁又使人聯想起杜甫的《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月出遮我留,仍嗔問升斗。”杜詩田父留人,情切語急;孟詩與故人再約,意舒詞緩。杜之郁結與孟之恬淡之別,從這里或許可以窺見一些消息吧。

  詩歌感情真摯,語言質樸,連描述的層次也完全順乎自然,就是在這無雕無飾的“天然”之中,詩人大巧若拙地把藝術美巧妙地融入整個詩篇的血肉中,用平淡而蘊含著深厚韻味的口頭語,勾勒了一個渾然天成的詩的境界,讀后令人心曠神怡,回味綿長。

  沈德潛稱孟浩然的詩“語淡而味終不薄”(《唐詩別裁》)。也就是說,讀孟詩,應該透過它淡淡的外表,去體會內在的韻味。《過故人莊》在孟詩中雖不算是最淡的,但它用省凈的語言,平平地敘述,幾乎沒有一個夸張的句子,沒有一個使人興奮的詞語,也已經可算是“淡到看不見詩”(聞一多《孟浩然》)的程度了。

 

   6、“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走進村里,顧盼之間竟是這樣一種清新愉悅的感受。這兩句,上句漫收近境,綠樹環抱,顯得自成一統,別有天地;下句輕宕筆鋒,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則又讓村莊不顯得孤獨,并展示了一片開闊的遠景。這個村莊座落平疇而又遙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靜而絕不冷傲孤僻。元人馬致遠也許是從這里翻出了一段散曲:“紅塵不向門前惹,綠樹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補墻頭缺,更那堪竹籬茅舍。”曲子貴露,往往把它的內容挑在竹竿尖上讓人看,但我們卻可以借助于這種露,去進一步挖掘孟浩然這兩句詩的內涵,因為它有點象是用電影“分鏡頭”的辦法,來展現孟詩那種渾括的意境。不過,孟浩然和馬致遠所處的時代畢竟不一樣,馬致遠是處在“鬧嚷嚷蟻爭血”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空前尖銳的元代,他通過所描繪的境界,表現了對外間的“紅塵”的厭煩和逃避的態度;而孟詩并不把“不惹紅塵”看得重要,反倒把城郭引來作為“故人莊”的陪襯。這是由于處在盛唐那樣一個升平時代,周圍的事物在人們心目中顯得親切美好的緣故。

 

   7、史書載“浩然多病,高而瘦。”我只不信。讀孟浩然詩,只覺他應敦厚朗健如鄰家老父,這種印象,應是來自于他的平實。他真是實心眼,隱于山水,就真將身心都融入山水了。

    “垂釣坐盤石,水清心亦閑。魚行潭樹下,猿掛鳥藤間。游女昔解佩,傳聞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沼月棹歌還。”他的詩讀來只是春來獨入深山,碰上一個釣漁老翁這樣同你說話,平實可喜。若將他同王維比,王維流連山水,卻于山水也只是“出”,而孟浩然則是“入”,是有山水在,山水里亦有他一個人在,各自安然有自已的份位。因此浩然詩意雖不及王維超脫空靈,但我愛他得獨平曠陽氣。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深,花落知多少。”這是千年之后,蓬頭稚子仍在課室里跟著老先生念。校舍粉剝瓦殘,卻難掩春色。昨夜一場好雨,但見窗外柳枝更綠了,又有桃花李花迷人眼,暖風伴著濃濃青草氣,薰得老先生昏昏然。枝頭小鳥或相伴啼呼,或跳落窗臺,把一雙黒葡萄粒似的小眼睛對著孩子們瞧,童心相通無須語言,告訴他們池塘里成群的小蝌蚪正等著他們去撈。詩歌生在這樣的春光里,還哪里有半點傷感。千年來,年年春色都是新的,此詩亦因此不朽。我寫此文時,也正值早春久雨新晴,陽光照在書桌上,縷縷都是新的,曬得人心暖暖,仿佛我的生命里,也有一部份在新生,冰封的心房里亦有青草在萌芽。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舊菊花。”郊外桑麻正盛,浩然,你且同鄰家老叟喝酒去,話一話古今將相,人世興亡。請順便守好場圃谷子,趕趕麻雀。孩子們課室里正念《春曉》,男人們水田里趕耕牛,地里桑麻正盛,女人們可要采桑采麻去。桑葉團團傾刻滿筐,一担担挑回去。麻桿齊人高,將麻葉捋凈,麻桿中間橫折脆斷,兩邊仍麻皮相連,分成兩片用力撕扯下,一捆捆摟回去,小刀片片刮干凈,染得十指蔥蔥,是蔥綠的蔥,月余不褪。陽光朗朗里,勞動是這樣無盡的歡然喜氣。

     讀孟浩然詩,便可這樣無須要詩。“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外面春色正好,且拋了酒,拋了詩,拋了你孟浩然,一路行出田郊去,在明媚如詩經的春光里,采薇采蕨,再做一回“關關雎鳩”的夢。

 

    8、古往今來,詩人們描寫和歌頌大自然的環境美,都離不開青山綠水、花卉草木。如“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綠竹入幽徑,青羅拂行衣”(李白),“楊柳散和風,青山澹吾慮”(韋應物),“青山隱隱水迢迢”(杜牧),等等。有人把王安石、白居易、陸游、歐陽修四位唐宋大文學家各自的一句詩聯在一起,組成了一首優美的“綠”詩:“春風又綠江南岸,綠楊蔭里白沙堤,傷心橋下春波綠,長郊草色綠無涯。”
  大至一座城市、一個村鎮,小至一座房舍、一塊墓地,判斷它風水的好壞,不是一個孤立的局部問題,而應該從較大范圍內去考察。江山美如畫,處處綠蔥蔥,無疑是風水好的一種體現。建房造屋要講究環境美,造墳筑墓也要講究環境美。環境不好,要著手設計和創造。從科學美的角度來看,注意“山青水碧,綠樹成蔭”,確實算得上是好風水。植樹造林不僅能防止水土流失,阻擋冷風侵襲,而且還會給人帶來舒服的心境,用美學家的話說,綠色植物“能喚起人們對自然的爽快的聯想。”故而,植樹造林是人類的義務和責任,從風水的角度出發,根據某種需要營造的森林稱為“風水林”,由于風水學提倡“天人合一”的環境觀,所以這種“風水林”實際就是人類和大自然共同創造的一種特殊建筑。

 

   9、自然是一條風光旖旎的河流,漂游于上,兩岸的風景會讓你目不暇接。你會體會到“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和諧;你會欣賞到“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畫鏡;你更會從自然中得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瀟灑自由。

  可是,曾幾何時,“征服自然”的口號回響在每個人的耳畔。誠然,其中不服輸,不畏難的精神勁是我們應該汲取的。悲哀的是,很多人卻因此在自然身上肆意妄為。在他們眼里,浩翰的自然儼然成了一只待宰的羔羊。君不見,滿眼的煙塵已經遮住了我們蔚藍的天空;君不聞,機器的轟鳴業已驅散了小鳥悅耳的鳴叫。或許有一天,上述詩境,我們只能在古人的詩中尋味了。

   盡管如此,人類永遠也不能阻止自然河流的向前流淌。就讓你我漂游于上,去感受、去思考自然的幾許情懷。

 

   10、“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村莊掩映在翠綠的古樹下,裊裊吹煙在瓦背上輕輕飄散, 這是文學的鄉村。

  “牧童遙指杏花深處,那里人家有小橋流水、 雞鳴犬吠、夕陽短笛…… 那是文人的鄉村意象。

   一幅鄉村的圖景成就了多少文人,歸隱鄉村成了歷代時尚的追求,然而,向往也罷,無奈也罷。

   吟頌著小曲走出鄉村,誰甘心又這樣默默無聞歸隱鄉村,歸隱只是時尚的口號,于是,文壇中彌漫著濃濃的鄉愁。

   目下鄉村, 是那千山萬壑中跳躍的溪流,把沙石一路沉淀著,把最清澈那部分匯入大江大河,多少人從鄉村走出,匯入城市,成為那個城市的支撐。

   城市繁榮了,鄉村衰落了。有誰聽到了鄉村的嘆息么!

 

   11、徽州悠久的歷史,徽商雄厚的資財,徽州歷代名人痕跡都以文化遺存、傳世瑰寶形式留下來,遍布于城鄉,故人稱徽州為“文物之海”。
     置身其中,徽州古村落卻是樂于回歸自然與鄉野風光的都市旅游者夢繞情牽的“香格里拉”,進入古徽州,恍如步入唐詩宋詞的意境,古代田園詩的許多名句在這里找到了現實的寫照:“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里”,“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山重水復疑 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徒步走進一個村落,就會翻動一頁歷史;隨處踩動一塊石頭,就會觸動一個朝代。

 

   12、建于唐開元28年間的婺源,境內林木蔥郁.峰巒疊嶂,峽谷深秀,奇峰、怪石,驛道、古樹,茶亭、廊橋及多個生態保護小區構成了婺源美麗的自然景觀。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與莊園"的美譽。更為重要的是,這個小縣城里還出了包括朱熹、詹天佑等一大批名人。山水間有大量保存得異常完整的徽派建筑,不經意路過的一棵古樹.一樹老藤,一截斷壁.一眼深井都可能蘊含著一個美麗的傳說。青林古柏間處處掩映著的飛檐翹角般的民居,更會讓你心動不已。靈巖古洞群,古樹名木,明清建筑及古文化是婺源的四大特色。
    景點詳細解釋:
    江嶺:南臨曉起,東接溪頭,地處婺源最東北。江嶺風光無限好,拾堤田而上,嵐氣升騰,重巒疊翠,溪水碧澄,粉墻黛瓦時隱時現,青苗綠茶連綿成片,田舍風光,平和恬淡,好一個“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這可是旅游攝影人士絕佳去處。每年油菜花開放的時候,是旅游攝影最好的季節。這里的油菜花盛放在層層梯田之中,如鏈如帶,一直以山腳盤桓到山頂,村子成了花海的點綴。

 

   13、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朔漠殘月,長河斜陽,寒沙衰草,孤城狼煙。蒼茫的蒼茫遼遠的遼遠莫此為甚。

  四面邊聲連角起,羌管悠悠霜滿地,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遠征的人兒思鄉,可曾想過有一天再無了家鄉?我有迷魂招不得。哪里有屋檐低小溪邊青青草,哪里有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如果有神,請聽我以流浪之名祈禱,保佑我們的靈魂。

  今心為念,亡心為忘,念忘之間,家鄉卻在你心底最柔軟的地方,偶爾憶起,嘴角便漾出一絲無奈而溫柔的笑。十里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若你知道,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那你就會明白,不是不回去,而是回不去。不是不記得,聰明的,你知道,一個字看太久了,也會變的陌生,正如喜歡說多了會變的不真實一樣,這是你我都懂的道理。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青梅竹馬,怡然自得。古文為故,二人為鄉,故鄉固然是必須離去的所在,也必然是遲早回歸的家園,幸福快樂時也許忘記,痛苦悲傷時一定想起,風又飄飄,雨又瀟瀟,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

  當時間像燕子一樣飄然飛過,當樂園的大門在天亮時關閉,喧鬧的夜空一瞬間沉寂下來,鳥語花香的快樂就淹沒了隕石的哭泣。

  在白天或許晚上,雨中或許晴空,醒著或者睡著,獨處或者喧囂,都會想起幸福的樂園,只是再也回不去了。

  那時的我們一起辦著家家酒,打著勾勾說好在白發蒼蒼之時也要在一起,在日光溫和的下午,帶著兒時的純真,在開滿鮮花的樂園里曬著太陽,懶洋洋的笑看時光匆匆溜走。那些跳皮筋捉迷藏的日子混著一些細沙般的瑣事隨著時間的洪流滾滾而去,連同歲月的刻痕爬上你我光滑的臉頰。

  樂匆匆,似黃粱夢。《六洲歌頭》里如是說。

  不是不回去,是再也回不去了,長大后的我們變得更加小心翼翼,在四周建起高高的圍墻,對來往的人抱以審視而不信任的目光。

  那個癟著嘴賭氣卻又在三分鐘內嬉笑如初的小女孩的目光透過時間的長河注視著我:你,為什么不回來呢?忘了我們的約定嗎?

  我沉默著轉身,然后淚如雨注。曾經的我不知道何處去了,剩下三生石上一縷精魂,枉入紅塵若許年。

  此時此刻,站在燃燒沼澤的我,遙看亞丁城,霧蒙蒙中隱隱的輪廓,如心中珍藏的故鄉一樣,美麗得遙遠而不真實。

  紀伯倫在《先知》中寫道:雁鳥必得離開窩巢,獨自振翅,打期待橫越旭日。

  故鄉,是我必然離去的地方。再次踏上漫漫路,從來處來,到去處去,只是不知,他鄉故鄉,何處我鄉。

 

    14、 “咬定青山不放松”,古今使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美煞人也!為此,各朝各代的明君賢臣封江大吏都在矢志不渝地營造青山。“慶功栽楊”、“生兒植樹”、“思鄉植樹”、“寓志植樹”、“刺史種柳”、“寫詩護樹”……一個個生動的歷史典故就是明證。“柳一株,賞一縑”、“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衣食以農桑為本”,其重視程度可見一斑。愛國名將馮玉祥愛樹如命,曾在軍中立下護樹軍令狀:“馬啃一樹,杖責二十,補栽十棵。”他駐兵北京,率領官兵廣植樹木,被譽為“植樹將軍”。他駐兵徐州時,帶兵種植大量樹木,并寫一首護林詩喻示軍民:“老馮駐徐州,大樹綠油油;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

 

    15、“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是美的幽雅;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是美的恬適;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是美的生機;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是美的壯觀;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美的和諧;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是美的萌動;

    “窗寒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是美的平靜;

    “亂石穿空,驚濤拍案,卷起千堆雪。”是美的澎湃;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是美的凄迷;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竟自由。”是美的寥廓;···

    美,引起世人無限的贊嘆與羨慕,

    殊不知,它們經歷了多少艱辛與坎坷,

    生活也是如此,只是做辛勤的“織美者”,

    才會活的真實,真切,真美。

 

  16、“魚翔水底;鳥唱茂林”。“草生三徑綠;山擁萬峰青”。“青山四面合;綠柳萬家春”。這樣的生活誰人不向往呢?難怪,眼下許多人的居住不再與城市的繁華為伴,而與郊區的青山為鄰。而我,之所以選擇青山為鄰,完全是為了陶冶心情。因為,青山既可做推心置腹的朋友,也可做心有靈犀的情人,還可做德高望重的長輩。正如辛棄疾說,“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看我應如是。”

  青山不老,綠水常流。不老的青山看過太多的云卷云舒,看過太多的花開花落,看過太多的酸甜苦辣悲歡離合。青山就像一位閱盡紅塵看破生死的高僧,無貪婪之欲,無分外之求,既不以物喜,亦不以己悲,隨遇而安隨緣而行……每當瑣事纏身心煩意亂之時,只要看一看那一帶青山,心情自然會靜如止水。

  身在三界五行,每天都與錢呀名呀利呀等俗物打交道,自不能超脫。時間一久,眼睛就會結一層厚厚的俗垢,混濁迷離,無光無神。這就需要經常洗洗眼。而洗眼,最宜是青山。青山吸日月之光華,含天地之精氣,孕自然之魂魄;山上有清亮透澈的泉水,蔥蘢翠綠的樹木,沁人心脾的花香……身居此中,你眼中彌漫的俗氣即會一掃而光。

  久與青山為伴,我還深切地體會到,它既有儒家的寧靜致遠,也有道家的淡泊明志;既有壁立千仞的錚錚鐵骨,也有楊柳牽衣的脈脈柔情;既有古木的穩健深沉,也有小草的活潑天真;既有關東大漢的粗獷豪邁,也有江南美女的細膩纏綿;既有銅板鐵琶的慷慨激昂,也有二胡笛子的婉轉低回。飯前飯后,推窗遙望青山,它常常會送你一份寧靜淡泊,一份鐵骨柔情,一份穩健深沉,一份活潑天真,一份粗獷豪邁,一份細膩纏綿,一份慷慨激昂,一份婉轉低回……面對著它,年長月久,心會變得晶瑩純正、坦蕩無塵、清靜健康了。□寇占文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3:36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