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

   [譯文]  到那時你來欣賞花,面對著殘紅和美酒,想必連一點雅興都不會有,只有那盈盈淚水,連同落紅撲撲簌簌。

    [出典]  北宋  蘇軾  《賀新郎·夏景 》

   注:

   1、《賀新郎》  蘇軾

     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午,晚涼新浴。手弄生綃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漸困倚,孤眠清熟。簾外誰來推繡戶,枉教人、夢斷瑤臺曲。又卻是,風敲竹。 

     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秾艷一枝細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風驚綠。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

   2、注釋:

    《賀新郎》調因本詞而作《賀新涼》、《乳飛燕》、《風敲竹》等別名。

  飛:《云麓漫鈔》謂見真跡作“棲”。

  瑤臺:玉石砌成的臺,神話傳說在昆侖山上,此指夢中仙境。

  風敲竹:唐李益《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

   紅巾蹙:形容石榴花半開時如紅巾皺縮。

  芳心句:形容榴花重瓣,也指佳人心事重重。

  秋風驚綠:指秋風乍起使榴花凋謝,只剩綠葉。

  兩簌簌:形容花瓣與眼淚同落。 清黃蓼園《蓼園詞話》云:“末四句是花是人,婉曲纏綿,耐人尋味不盡。”


   3、譯文1:

     廳室內靜無人聲,一只雛燕兒穿飛在華麗的房屋。梧桐樹陰兒轉向正午,晚間涼爽,美人剛剛湯沐。手里搖弄著白絹團扇,團扇與素手似白玉凝酥。漸漸困倦斜倚,獨自睡得香熟。簾外是誰來推響彩鄉的門戶?白白地叫人驚散瑤臺仙夢,原來是,夜風敲響了翠竹。

  那半開的石榴花宛如紅巾折皺。等浮浪的花朵零落盡,它就來陪伴美人的孤獨。取一枝膿艷榴花細細看,千重花瓣兒正像美人的芳心情深自束。又恐怕被那西風驟起,驚得只剩下一樹空綠,若等得美人來此處,殘花之前對酒竟不忍觸目。只有殘花與粉淚,撲撲籟簌地垂落。

   譯文2:

   華屋檐下雛燕翩翩,庭院無人悄寂寂,桐影漸移到下午,晚來天涼新出浴。手玩薄紗白團扇,扇面手臂都潔白如玉。漸困倚枕獨熟睡。簾外誰來推繡戶?空叫人把仙游美夢驚去。側耳仔細聽,卻是風敲竹。

    石榴花皺蕊半吐,待到浮花都凋謝,便來伴君解孤獨。細看嬌艷花一枝,千重瓣兒把花心束。又恐怕,秋風摧殘綠葉枯。倘若君到花前來,對酒感慨不忍睹。命運相同——榴花與淚水,紛紛兩簌簌。

   譯文3:

   廳室內靜無人聲,一只雛燕飛進華麗的堂屋。槐樹的影子漸漸轉移,日過正午,借著傍晚的清涼,美人兒剛剛結束洗浴,手里緩緩撫弄著一把白綢團扇,便倚著孤枕悄然睡去。正朦朧間仿佛聽得有誰掀開珠簾、輕推房門,枉教人一陣驚喜。倒斷了瑤臺仙境美夢,原來又是風吹翠竹聲。

    那半天的石榴花宛如紅巾褶皺,它晚開獨放,它無意與百花爭春。待到那些浮花浪蕊紛紛凋謝已盡,只有石榴花陪伴你,為你排譴幽寂。她折下一枝秾艷的石榴花細細看去,花瓣重重恰似芳心緊束不移。花開總有花落時,只恐怕一陣西風,紅花落盡,只剩下片片殘綠,真讓人心驚!到那時你來欣賞花,面對著殘紅和美酒,想必連一點雅興都不會有,只有那盈盈淚水,連同落紅撲撲簌簌。

    譯文4:

    雛燕在華麗的房屋穿飛,屋內靜寂無人,梧桐擇陰轉向正午,傍晚天已涼爽,美人剛剛沐浴。手中搖著白絹團扇,團扇與素手似白玉凝酥。漸漸困倦余倚,獨自睡得香熟。窗外是誰推響彩繡的門戶?驚散了瑤臺仙夢,原來又是夜風敲響了翠竹。

  半開的石榴花像紅巾疊簇。等其他花朵零落盡,只有它就來陪伴美人的孤獨。取一枝濃艷的榴花細細看,花瓣好象有千重,就像那美人的芳心。又怕那西風驟起,吹得只剩下一樹空綠。如果等得美人來,怕也是對著酒懷在花前不忍觸摸,只有殘花與粉淚,零落兩簌簌。


   4、蘇軾生平見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蘇軾在詩、文、詞、書、畫等方面,在才俊輩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極的成就。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文學和藝術天才。


   5、這是寫夏景的,也可以說是寫石榴花,但更是借寫景物而寫一種心情。因為寫得朦朧,所以后人不能辨其旨,因而有人說這是為杭州官妓秀蘭作的;有人說為侍妾榴花作的;也有人說是在杭州萬頃寺作的,因為寺中有榴花,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關于詞之本事的記載,不能一概視為胡言,只是用時須謹慎而已。若楊浞《古今詞話》類多小說家言,大都出于傳聞,但說是一點影子也沒有的瞎編,也不能那么看。宋人胡仔極力反對楊氏,責之甚苛,亦無謂。胡仔說,東坡此詞,“冠絕古今,托意高遠,寧為一娼而發邪? ”其實為娼而發,為什么就不能托意高遠? 東坡此詞是橫遭楊氏點污,深為不幸,所以他說“吾不可無一言雪其恥! ”其實他也有點太道學氣了。我們不在“本事”上糾纏,其實蘇氏在這里不過寫了人們常常會遇到的那種懶懶的、微微的有些傷感,說來無謂,不說又神搖意動不能自禁的心情。這很有點像秦少游那首也頗朦朧的《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闋。只是秦少游寫得抽象、跳躍而又密不透風,人們也不會再附會進什么故事了;東坡則都是具體之描寫,且描寫頗連貫,容易給人以附會之機會。我們只就詞說詞,東坡寫人之每一舉措,榴之某種姿態,都是借具體之情事物態,來寫一種難以言傳之心情。必欲盯緊字面而不探究字面之下意,則當然只會臆想出故事并去傳播故事了。而東坡作詞時之心情,以及詞中所能讓后人解讀出的東西,就常常被掩蓋在那些很具小說意味的傳說里,同時更不幸的是掩蓋在那些同源衍化出的不同之傳說之間的相互究詰與攻訐之中了。倒是沈際飛的一段話頗為懇切,他說:“凡做事或具深衷,或即時事,工與不工,則作手之本色。

    此詞詠景物是表,詠人心情是里。上片以人喻物,下片以物寫人,是二實一,至渾然莫辨。“乳燕”三句布景,初夏午后之境,幽靜已極。“晚涼”三句,寫人浴后之秀麗,亦未嘗不是寫雨后榴花之身潔。“手扇似玉”,寫人亦可,喻花亦無不可。寫人是直敘,喻花是移情。“漸困倚”至上片之末句,寫人孤眠,旋又被竹風驚醒,亦未嘗不是寫花之孤處,又經風之搖曳以生姿態。寫風吹花枝,而喻以夢斷瑤臺,由靜而動,跌宕生姿。下片似專寫花,”石榴三句,寫花之品格忒高,如寫梅之不與桃李爭春色,榴花則是·t浮花浪蕊都盡時,一枝獨領于夏熱。此中有人之孤獨感,亦有人格之純正感。保有人格之獨立,往往其代價是孤苦無依。”濃艷”二句,以花之“芳心千重”,寫人之情意獨厚。“又恐”二句,以花事之難久,寫世態之常變。“恐”亦寫出《臨江仙》中“長恨我身非我有”的那種自己難以把握自己之命運的苦痛。“若待得”三句,寫花若再逢,必更憔悴;人若再見,徒嘆蒼顏。這是說時光如流水,轉眼間就物是人非。亦寫出一種被外物左右的不自由,而自己又無可奈何。詞之末二句,言“兩簌簌”,是花落簌簌,淚落簌簌,至是人與花合為一處。此為東坡詞中一較出色的婉約詞,寫一種哀傷,傷花的命運,亦傷人的命運。與得婉轉而意密,真是當得本色!

   此詞在今人王兆鵬、郁玉英、郭紅欣的著作《宋詞排行榜》排名第55名。該排行榜以“歷代選本入選次數”、“歷代評點次數”、“唱和次數”、“當代研究文章篇數”、“互聯網鏈接次數”五個指標為統計分析,反映一千多年來的綜合影響力。其中唱和次數排名第24名,歷代評點次數排名第50名,歷代選本入選次數排名第45名。


   6、東坡[賀新郎]乳燕飛華屋云云,前半雖妙,僅勾畫出一美人新浴圖耳,下半筆致宕開詠石榴,詠花正在詠人,也還不失題旨。至結句曰: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是詠花耶?是詠人耶?是自澆塊壘耶?再也分辨不清。情景交融,物我兩忘,斯有此妙。此的是大家手段,相形之下,少游詞雖傷心過之,然往而不復,終遜一籌,是所謂專寄托不出者。


   7、正是蘇東坡不同尋常的一生造就他的藝術成就。細細想來,從“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的情思,“念故人老人,風流未減,空回首,煙波里”的情怨,“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的情冷,再到“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情”的情亡,蘇東坡終于走到了自己向往的境界,讀懂了他的詩詞 ,理清了他的心路,也就明白了他,了解了他。


    8、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
   濃艷一枝細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風驚綠。
   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 兩簌簌。
  
   很喜歡蘇軾詩意石榴花的這些字字,端的一腔溫婉、清堅、曼妙情緒,寫得有風有骨,讓人會意而心疼。
  
   蘇軾還寫有榴花意境如此: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碧紗窗下洗沉煙,棋聲驚晝眠。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真真一派自然清麗天真,又朗潤著一份樸實明暖的喜氣,讀來讓人深受感染和洗禮。
  
   自小喜歡石榴花紅的“真色”與“正色”以及那味極品絲綢般的質感與美感,時過中秋,自然不會看到“五月榴花照眼明”、“綠云堆里潤生香”、“丹華灼烈烈,璀璨有光榮”的景象,但此時節,石榴圓熟正當時,在妹妹家的院子里,唯一的一棵石榴樹恰枝葉婆娑葳蕤、果實豐滿累累,自足著豐收的完美。


   9、自古以來,美人與花是文人雅士樂此不疲的撰文對象。

    蘇軾詞《賀新郎》寫道:“...... 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秾艷一枝細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風驚綠。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

     取一枝秾艷榴花細細看,千重花瓣兒正像美人的芳心情深自束。美人與榴花相映生輝,面對秋風的蕭颯,時光的遲暮,粉淚與花瓣不禁一同簌簌下落。以榴花襯映美人,美人艷如榴花,花著人之愁情,人具花之品格,是花是人,融合為一,共宣遲暮之感,同發身世之喟,寄托遙深,耐人尋味。


    10、惆悵之花:

    唐朝李商隱〈代贈〉詩,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言外之意是愁眉如芭蕉不展,愁心如丁香花蕾叢生。

    歐陽修的〈蝶戀花〉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以及〈浪淘沙〉中,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表現出一種孤獨的惆悵。

    崔護〈題都城南莊〉,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表達物是人非,舊人不見的惆悵情緒。

     蘇軾〈賀新郎〉里,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觸目花落傷情的惆悵。

    陳與義〈臨江仙〉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寓言自己孤苦和無助。

     蔡伸〈柳梢青〉丁香露泣殘枝,算未比,愁腸寸結。意思是丁香花瓣上的露珠,像是在枝頭哭泣,但還比不上作者寸寸纏結的愁腸。


   11、想來,林清玄他也有“春色三分,二份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的情思;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情愿;有“念故人老大,風流未減;空回首,煙波里”的情怨;也有“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的清冷。

  其實,每個人的情感都是有盛衰的,就像曇花即使忘情,也有興謝。我們不是圣人,不能忘情,再好的歌者也有恍惚失曲的時候,再好的舞者也有亂節忘形的時刻,我們是小小的凡人,不能有“愛到忘情近佛心”的境界,但是我們可以“藏情”,把完成過、失敗過的情愛像一幅卷軸一樣卷起來放在心靈的角落,讓它沉潛,讓它褪色,在歲月的足跡走過后打開來,看自己在卷軸空白處的落款,以及還鮮明如昔的刻印。 

  我們落過款、烙過印;我們惜過香、憐過玉;這就夠了。忘情又如何?無情又如何?


   12、輪回和轉世是佛教的基本觀點,有生就有死,有情欲就有輪回,有姻緣就有果報,生生世世做朋友,做情侶,做仇敵都是可能的,永生的糾纏不得解脫,唯有放下,才能超出輪回的束縛.可是 古往今來,放下的有幾個呢?蘇東坡說_一蓑煙雨任平生,說_也無風雨也無晴,看似超脫,可是他也說過_細看不是楊花淚,點點都是離人淚.說_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說_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可見,回首向來蕭瑟處,是他的向往。


   13、最早喜歡看武俠小說,是被故事里的江湖兒女的意氣風發所吸引。情一個字,煮雪論劍,多少有情人以淚洗面。及至最后,想到這些也不過是作家意愿之所在,心便有些暗然。孤且不論家庭常常是阻礙兩情相悅的一個因子,江湖上的風風雨雨,天災人禍,又便多少對鴛鴦形只影單,故事里如此,現實生活里更是如此,有情人只是抱著一廂愿意,把思念取暖,一生念著別的名字與不愛的人同眠。一蓑煙雨任平生,也只是一種向往。又有多少人能真正逃離愛的枷鎖呢?還不是留幾句詩話娛自身: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或是空回首,煙波里。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多少凄涼語,豈是幾言幾語就能了結?

    也許情是永恒的代名詞。古往今來,不乏有許多一生為情所困的情癡。一曲哀歌,劍落香魂隨風,霸王揮英雄淚,江山美人俱往矣。“沈家園里花如錦,半是當年識放翁,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陸游和唐婉,這是一種深摯無告,令人窒息的愛情,能在死后四十年里仍然不斷被人真心悼念,絕對是一種穿越生死的愛。

    為情所困的人,勇敢的邁出了自己的一步。西廂記里借著紅娘的聰慧,成就了一段姻緣。牡丹亭里的杜麗娘,到陰間去尋找愛情帶來火一樣的煎熬耗盡了她的生命。不過杜麗娘的死更像是“向死而生”的策略,她和閻羅王討價還價,做個自由的女鬼找愛人,曲線救國,總算和柳夢梅結為夫妻,活得滋滋潤潤的。杜麗娘超越于同齡女子之處,在于她清楚自己要什么,而且爭取了,得到了。

    許多人在圍城外徘徊著,因為結婚而結婚。也許只是為了完成老人的心愿,了結延續香火的意愿,平淡的生活在磕磕碰碰中拉開了序幕。當偶一天,偶爾遇見理想中的人,然后便出現了許多癡念。唉,真是恨不相逢末嫁時!也許,愛情只是一種易變的代名詞,當年口口聲聲山盟海誓要共生死的愛人,事過境遷之后,時間和空間,生活條件與年齡改變了之后,便移情別戀,誰知道是以情為借口還是真的水性楊花,朝三暮四?

    能夠相遇是緣,能夠與相愛的人相守一生更是修練了幾千載的仙緣.想起一段文字:如果能在開滿了梔子花的山坡上與你相遇,如果深深的愛過一次再別離,那么,再長久的一生,不也是短短的一瞬?真愛無罪,不管以何種理由去拒絕或接愛這份愛,我覺得過程最重要,即使結局是無言的。

    人各天涯,愛卻從此活在心上。有時候,會想愛與擁有本無關。但又有多少人能看破,你能么?不能;我能么?也不能。明白是一回事,做到又是一回事。這樣一個人,給他最后愛的絕筆,對著窗外的魚肚腩說出這樣的獨白:分手之后,那晚我卻睡得很好,因為終于知道自己真的愛過。若然沒有愛,豈不連分手都已不必。

    每個人的情感都是有盛衰的,就像每一朵花都有芬芳和凋謝的時節。我們不是圣人,無法做到忘情,無法遁于世外桃源,無法與枯燈青蓮蒲團了此一生,既然來世上一遭,就該敢愛就愛,因為愛所以愛,愛無所謂對與錯。我們不能有“愛到忘情近佛心”的境界,但是我們可以藏情,把完成過,失敗過的情愛像一幅卷軸一樣卷起來放在心靈的角落,讓它沉潛,讓它褪色,若干年之后再打開,那此景象便恍如當年,便如初初相見?

    一個杯子用了好久,突然有天破碎了,忍不住伸手去觸碰地上的碎片,一陣疼痛從指尖傳來,看著從指尖淌出來的血液,明白了,原來杯子碎了就不該再去拾起,手指的疼痛和寂寞只屬于自己,杯子總要碎的,打碎的杯子不會再完好如初,我沒有了杯子,就沒有了水喝,沒由來的,淚流滿面。

    “執你之手,與你偕老”是愛情的最好詮注,遲來的相逢,更令愛倍加增惜。既如此,珍惜每一個與子偕心的日子,給生命多一點感動。撿拾一些彌足珍貴的畫面,帶著縈懷的感動,愛過或恨過,不枉此生來世上一遭!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4:05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