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譯文]  荒涼的城池臨靠著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暉灑滿了秋天的山林。

  [出典] 王維 《歸嵩山作》

  注:

  1、《歸嵩山作》王維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2、注釋:

    薄:草木交錯曰薄。

  去:行走。

  閑閑:悠閑,從容貌。

  迢遞:遠貌。遞:形容遙遠。

  且閉關:佛家閉門靜修。有閉門謝客意。

 

 

  3、譯文1:

    清澈溪流兩岸林木枝茂葉繁,  我乘著車馬安閑地歸隱嵩山。

  流水有意與我同去永不回返,   暮鳥有心跟我一起倦飛知還。

  荒涼的城郭緊挨著古老渡口,  夕陽的余輝映著經秋的重山。

  遠遠地來到嵩山下安家落戶,   決心歸隱謝絕來客把門閉關。

    譯文2:

    清澈的流水環繞著遼闊的草木叢生的草澤地,進山的車馬悠閑地前進,行色從容,自由自在。河川里的水,一直那樣滔滔汩汩地奔流著,暮色降臨時,鳥兒飛回草木茂盛的草澤地中去棲息,它們好像有意追隨在詩人左右,與其結伴而歸。荒涼的城鎮依傍著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暉灑滿了凄涼蕭索的重重秋山。山高路險,千里迢迢,來到嵩山腳下,從此后閉門謝客,不再留戀塵俗中的人事,安心地過澹泊恬靜地生活。

    譯文3:

    清澈的河川水環繞一片草木,車馬悠閑自得地在路上行進。流水好像有情誼,傍晚的歸鳥與我一起回來。荒涼的城池靠著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輝灑滿秋天的山巒。在那遙遠的嵩山下面,回去關上門謝絕人事。

 

 

  4、王維生平見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5、寫歸隱后的閑居生活,王維是唐代第一等高手。他擅長寫景,更善于寫情,寫恬靜的閑適之情。詩中只“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兩句,就把這種境界寫得淋漓盡致。

  這首詩寫作者辭官歸隱途中所見的景色和心情。嵩山,古稱“中岳”,在今河南登封縣北。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首聯描寫歸隱出發時的情景,扣題目中的“歸”字。清澈的河川環繞著一片長長的草木叢生的草澤地,離歸的車馬緩緩前進,顯得那樣從容不迫。這里所寫望中景色和車馬動態,都反映出詩人歸山出發時一種安詳閑適的心境。

  中間四句進一步描摹歸隱路途中的景色。第三句“流水如有意”承“清川”,第四句“暮禽相與還”承“長薄”,這兩句又由“車馬去閑閑”直接發展而來。這里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擬人化了,仿佛它們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鳥兒飛回林木茂盛的長薄中去棲息,它們好像在和詩人結伴而歸。兩句表面上是寫“水”和“鳥”有情,其實還是寫作者自己有情:一是體現詩人歸山開始時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作者的寄托。“流水”句比喻一去不返的意思,表示自己歸隱的堅決態度;“暮禽”句包含“鳥倦飛而知還”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隱的原因是對現實政治的失望厭倦。所以此聯也不是泛泛的寫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這一聯運用的還是寓情于景的手法。兩句十個字,寫了四種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構成了一幅具有季節、時間、地點特征而又色彩鮮明的圖畫:荒涼的城池臨靠著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暉灑滿了蕭颯的秋山。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圖,是詩人在歸隱途中所看到的充滿黯淡凄涼色彩的景物,對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詩人感情上的波折變化,襯托出作者越接近歸隱地就越發感到凄清的心境。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迢遞”是形容山高遠的樣子,對山勢作了簡練而又形象的描寫。“嵩高”,即嵩山。前句交待歸隱的地點,點出題目中的“嵩山”二字。“歸來”,寫明歸山過程的終結,點出題目中的“歸”字。“閉關”,不僅指關門的動作,而且含有閉門謝客的意思。后句寫歸隱后的心情,表示要與世隔絕,不再過問社會人事,最終點明辭官歸隱的宗旨,這時感情又趨向沖淡平和。

  整首詩寫得很有層次。隨著詩人的筆端,既可領略歸山途中的景色移換,也可隱約觸摸到作者感情的細微變化:由安詳從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靜澹泊。說明作者對辭官歸隱既有閑適自得,積極向往的一面,也有憤激不平,無可奈何而求之的一面。詩人隨意寫來,不加雕琢,可是寫得真切生動,含蓄雋永,不見斧鑿的痕跡,卻又有精巧蘊藉之妙。沈德潛說:“寫人情物性,每在有意無意間。”方回說:“不求工而未嘗不工。”正道出了這首詩不工而工,恬淡清新的特點。

 

 

   6、、《歸嵩山作》是辭官返鄉途中所作。他要的是清泠靜默中的無限生機,以此映襯出詩人閑適自得的心情。

   首聯“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中,澄澈的河水似玉帶,繞過蒼翠的草甸,明暗有致,車馬悠然前行,輕輕松松,優哉游哉——景中有情,這是在暗示詩人陶醉于秋景,醉意濃濃呢!無官一身輕的人,才會有此感受。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流水如人一般,對孟浩然有情有義,頷首詩人的抉擇。水與禽兩種意象說明了,心中堅守的是純潔之心,似流水一去不復返的是那功名利祿之意,如飛鳥知還選擇的目的地是自然家園,實施抉擇的時機是當下此刻。要問為什么,陶淵明說的好:“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與孟浩然“歸去”必須耐住寂寞一樣,王維“歸去”也要經受凄楚落寞的考驗。“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有四個意象:城本熱鬧,現在荒涼;渡該喧鬧,那是古時;日是落日,暮氣沉沉;山是秋山,春光不再。這也正應了那句話,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忍住了寂寞,嵩山遙遙在望,“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王維始終不為靜噪冷暖所動,這才到達終點。而“歸去”后采取的關鍵的舉措就是“閉關”——杜門謝客,不交接俗人,這也是他沖淡平和性情之中暗含的硬氣,因為“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正是山下那些躲之唯恐不及的勢利小人。

   王維的詩,詩中有畫,一點不假,本詩有此特點。意象曾現迭出,色彩濃淡相宜,情感蘊藉悠遠,令人回味綿長。

 

 

   8、“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的意思是荒涼的城池臨靠著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暉灑滿了秋天的山林。詩人緩緩而行,沿著清川,經過荒城、古渡,在夕陽西下時來到了秋意濃濃的嵩山。歸途中會遇到很多東西,詩人獨獨選擇了荒城、古渡、落日、秋山這些充滿凄涼色彩的景物。一切景語皆情語,當歸隱之地嵩山漸漸就在眼前,詩人心中開始生出一股抑制不住的悲涼。

  雖然決意歸隱,但終究是失望而歸,失落而歸。回顧王維前三十多年的經歷,并不得意。雖少年得志,卻屢經曲折;人近中年,卻青春賦閑。曾經的豪情壯志,如今的黯然收場,不能不叫人心生悲涼。王維之前也曾在詩里勸慰友人孟浩然歸居田園:“以此為長策,勸君歸舊廬。醉歌田舍酒,笑讀古人書。好是一生事,無勞獻子虛。”(《送孟六歸襄陽》)但對于王維這樣一個想象著“濟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爾一男兒”(《不遇詠》)的人而言,再怎么平抑心情,也無法全然超脫地面對這次的歸隱。

     事實上,王維隱居嵩山的時間并不長。次年,他即在張九齡的薦舉下出任右拾遺,結束了這次短暫的隱居生活。

 

 

    9、“荒城臨古渡,落日滿野山。”這一聯運用的是寓情于景的手法。兩句十個字,寫了四種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構成了一幅具有季節、時間、地點特征而又色彩鮮明的圖畫:荒涼的城池臨靠著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暉灑滿了蕭颯的秋山。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圖,是詩人在歸隱途中所看到的充滿黯淡凄涼色彩的景物,蕭瑟、慘淡、凄涼,環境令人傷感、窒息。作者被貶離開官場,來到荒僻的嵩山,無人相伴,只能與禽獸為友,道不盡的失意與憤激,所以此時的夕陽毫無光彩,似紅還白的一絲光亮涂抹在“荒城、古渡、野山”上,如此渲染,正反映了詩人感情上的波折變化,襯托出作者內心的苦悶、失意。

 

 

   10、這首詩景的展開很有層次,前六句可以說是一句一景,一景一畫,每句中都有一個主導意象:清川、車馬、流水、暮禽、荒城(古渡)、落日(秋山),在意象的頻閃(同時兼有隱性聲象的疊加,如車馬之轆轆、流水之淺淺、暮禽之鳴叫等)映現之間,我們恍然覺得這山水禽鳥,這秋山殘照都剎那間活了起來,它們簡直就附著了人的性情意緒與精神氣質,而不僅僅是逼真酷似。尤其是“荒”、“落”、“暮”、“秋”、“古”等極具韻味的形容詞的修飾,還有“臨”、“滿”兩個動詞的妙用,使以上一系列意象的組合所形成的內蘊更具張力,這其中有凄清寥落,有安詳從容,更有恬靜澹泊。

 

 

   11、作為情感的表現,所謂藝術的創作問題,實際上是一個意境問題。若問藝術家創造了什么,回答就是創造了意境。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一個由物質媒介(例如色彩、聲音等等)組成的活的有機整體,其結構和運動軌跡無不同藝術家的感情或心緒(我們通常稱為感情)相對應,從而具有那種感情或心緒的表現性。 

    畫布上涂滿各種顏色,鍵盤上敲出各種樂音,稿紙上寫著各種單詞……如果這些顏色、樂音、單詞(不論是偶然效果還是苦心的安排)是有機地互相關聯而形成一個活的有生命意味的整體時,那么不論它是抽象還是具體,不論它是否合乎邏輯,它都必然地構成這種或那種意境,具有這種或那種表現性。這個有機整體,我們稱之為藝術。它原先并不存在,你在客觀世界里找不到它的原型,它是被創造出來的,是藝術家按照自己感情的旋律創造出來的。在它被創造出來以前,它并不存在。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你可以說這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原先就存在的。它們也的確是原先就存在的。但原先存在的不僅僅是這些,還有石頭、道路、炊煙、叢莽、老樹、村落、農田……單單挑出這四樣,把它從客觀現實中抽象出來構成一個活的有機整體,是詩人的創造。這就象各種顏色是原先就存在的,但是用幾個顏色構成一個活的有機整體,是畫家的創造。在他創造以前,你可以找到顏色、畫布等等,但卻找不到那個意境,那個活的有機整體。 

 

 

   12、用王維所說的: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相遇在人海
                 聚散在重逢之外

           醒來的窗臺
                 等著月光灑下來

          
           看云水漂流
                 看著落葉被帶走


           等到下一個春秋
                 等到秋葉被紅透
           讓那指針慢慢走
                 停在花開的時候

         這個春天似乎浸泡在雨水里,綿綿無盡,我看到無數的思念 交織在雨水中,漸行漸遠。

         放假的校園,空無一人,偌大的操場,冷風襲人。就像是一座荒城。

    當淚落下的時候,所有風景都沉默

       適合荒城,適合古渡。

*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4:10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4 民初思韻 - 傳奇時代,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