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rn

rnrnrnrnrn
rn
 
rnrnrnrnrnrn
rn
 
rnrnrnrnrnrn
rn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rn

       [譯文]     衣帶逐漸寬松,人也顯得憔悴。為了她呀!即使身體消瘦下去,也不翻悔。

rn

       [出典]    柳永     《鳳棲梧》

rn

       注:

rn

       1、   《鳳棲梧》  柳永

rn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rn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rn

      2、【注釋】
            ①此詞原為唐教坊曲,調名取義簡文帝“翻階蛺蝶戀花情”句。又名《鵲踏枝》、
《鳳棲梧》等。雙調,六十字,仄韻。

rn

            ②危樓:高樓。

rn

            ③黯黯:迷蒙不明。

rn

            ④擬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時宜。

rn

            ⑤對酒當歌:語出曹操《短歌行》。當:與“對”意同。

rn

            ⑥強:勉強。強樂:強顏歡笑。

rn

            ⑦衣帶漸寬:指人逐漸消瘦。語本《古詩》:“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rn

       3、譯文:

rn

         我倚著高樓獨自佇立,輕風拂面而去,極目遠望,心中交織著傷春的愁緒,這份傷感仿佛來自天際。斜陽下草色籠著煙靄,默默無言,有誰能把我憑欄時我心情領會?

rn

         真想無所顧忌地大醉一回,但飲酒聽歌,勉強地行樂,實在是覺得沒有滋味。眼看著衣帶漸寬,我也絕不后悔,情愿天天想她,哪怕就這樣消瘦下去。 

rn

       4、 柳永(約公元987—約1053年),字耆卿,初名柳三變,排行第七,又稱柳七,曾做過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

rn

    柳永生于儒宦世家,祖上大多是為官之人。他從小就才華過人,刻苦好學,接受著正統的教育,也像大多數知識分子一樣,將入仕作為人生的第一目標,希望在官場做出一番大作為。然而,他屢試不中。

rn

        落榜對柳永的打擊很大,他閉門數日,突然仰天大笑摔門而去。從此,他轉向市井深入,出入歌館妓樓,吟唱著:“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在笙歌艷舞、錦榻繡被中,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婉約極品。

rn

        柳永是真誠而偉大的。在一個鄙視歌妓的時代,他與許多青樓女子成了朋友,把她們看成是可以托付的知音。他真心愛她們,理解她們,尊重她們,作詞歌頌與她們真摯的愛情。柳永的才情和坦誠得到的是歌妓們的一片真心,她們用心苛護他,用溫情撫慰著柳永那顆受傷的心靈。妓院流行起一句順口溜:“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黃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見,愿識柳七面。”。柳永的曠世才華居然在花街柳巷找到了用武之地!

rn

        柳永雖然戲稱自己是“奉旨填詞柳三變”,但內心還是非常渴望謀個一官半職。為了改變不順利的仕途,據說柳永還專門寫了首詞走了次后門。

rn

       當時,柳永正在杭州,兩浙轉運史孫何是他的布衣之交,柳永希望得到孫何的栽培,便精心構思,根據杭州這座江南名城的繁華景象和秀美風光,創作了這首《望海潮》,然后拜托杭州名妓楚楚到孫府伴宴時,唱給孫何聽。果然,孫何在中秋夜聽到楚楚唱的這首《望海潮》后,立即派人將柳永接到了孫府。

rn

       可惜的是孫何還沒來得及提拔柳永,就突然去世了。柳永自然又是一番郁悶,可這首《望海潮》氣象遼闊、聲律優美,江南勝景經柳永的妙筆點染,更是美不勝收,迅速紅遍大江南北,成了家喻戶曉、眾口傳唱的名作。據說金主完顏亮讀到這首詞后,對杭州天然秀麗的景色垂涎三尺,這才有了日后率大軍南下,揚鞭渡江侵略大宋的舉動。

rn

        大約50歲時,柳永終于憑借自己的努力進士及第,后來又做了屯田員外郎這樣的小官,可惜沒多久就因放蕩不羈的性格得罪了同僚而遭罷官。

rn

        這次罷官徹底摧毀了柳永的仕途夢,他更加放蕩形骸,整天與歌妓們混跡在一起,在紅袖脂香中尋得一醉,過著權貴、文人們不齒的生活。

rn

        晚年的柳永落魄潦倒,一貧如洗,在妓院中結束了他孤獨寂寥的一生。謝玉英、陳師師等一班名妓集資將他安葬,并為他戴孝守喪。柳永出殯時,滿城的妓女都來了,半城縞素,一片哀聲。每年清明節,歌妓們都會自發到柳永墓地祭掃,后來竟成了一種習俗,世稱“吊柳七”或“吊柳會”。

rn

    歷代詞人中,如柳永這般落魄的寥寥無幾,而落魄到如此精彩的更是只有柳永!

rn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楊柳岸的冷月催生了詞人的靈感,煙花巷的沉淪激發了詞人的才情,歌舞場的辛酸鑄就了詞人的輝煌。才子柳永,生生死死都風流!

rn

       5、“佇倚危樓風細細”。說登樓引起了“春愁”。全詞只此一句敘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象象一幅剪紙那樣突現出來了。“風細細”,帶寫一筆景物,為這幅剪影添加了一點背景,使畫面立刻活躍起來了。

rn

   6、“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極目天涯,一種黯然魂銷的“春愁”油然而生。“春愁”,又點明了時令。對這“愁”的具體內容,詞人只說“生天際”,可見是天際的什么景物觸動了他的愁懷。從下一句“草色煙光”來看,是春草。芳草萋萋,盡還生,很容易使人聯想到愁恨的聯綿無盡。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經倦游思歸,也表示自己懷念親愛的人。那天際的春草,所牽動的詞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種呢?詞人卻到此為止,不再多說了。

rn

   7、“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寫主人公的孤單凄涼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寫點明時間,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樓頭眺望,時已黃昏還不忍離去。“草色煙光”寫春天景色極為生動逼真。春草,鋪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陽的余輝下,閃爍著一層迷蒙的如煙似霧的光色。一種極為萋美的景色,再加上“殘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層感傷的色彩,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調。

rn

   8、“無言誰會憑闌意”,因為沒有人理解他登高遠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無言。有“春愁”又無可訴說,這雖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內容,卻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作者并沒有說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卻又掉轉筆墨,埋怨起別人不理解他的心情來了。作者把筆宕開,寫他如何苦中求樂。“愁”,自然是痛苦的,那還是把它忘卻,自尋開心吧!

rn

   9、“擬把疏狂圖一醉”,寫他的打算。他已經深深體會到了“春愁”的深沉,單靠自身的力量是難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澆愁。詞人說得很清楚,目的是“圖一醉”。為了追求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跡,只要醉了就行。不僅要痛飲,還要“對酒當歌”,借放聲高歌來抒發他的愁懷。但結果卻是“強樂還無味”,他并沒有抑制住“春愁”。故作歡樂而“無味”,更說明“春愁”的纏綿執著。

rn

  10、至此,作者才透露這種“春愁”是一種堅貞不渝的感情。他的滿懷愁緒之所以揮之下去,正是因為他不僅不想擺脫這“春愁”的糾纏,甚至心甘情愿為“春愁”所折磨,即使漸漸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決不后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語破的:詞人的所謂“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

rn

  11、這首詞采用“曲徑通幽”的表現方式,抒情寫景,感情真摯。巧妙地把飄泊異鄉的落魄感受,同懷戀意中人的纏綿情思融為一體。  

rn

這首詞妙在緊拓“春愁”即“相思”,卻又遲遲不肯說破,只是從字里行間向讀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寫到了,卻又煞住,掉轉筆墨,如此影影綽綽,撲朔迷離,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象大白。詞相思感情達到高潮的時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蕩,感染力更強了。(閑鶴通靈)

rn

12、“佇依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然生天際。”迎著夕陽下微寒的春風,他登上了可以游目遠馳的危樓,望著遙遠的天際,她還是沒有從夕陽中走出來,倒是春愁,黯然的從天際生出,然后迎著他的目光,毫不客氣的撲面而來。“我等的人還沒有來,而載我的船卻早已離開”。如此,他只有等待,佇倚欄桿,極目遠眺,任那一片春愁黯然滋長于天際,然后悄無聲息的滋潤著自己無邊的思念。

  “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欄意?”他不顧安危,立足危樓,無非是向望的更遠。望斷天涯,盡收眼底的,卻依然是青青芳草,渺渺煙霞。心愛的女子不在身邊的孤寂,徒自憑欄的無望,希望成空的感喟,又有誰能領會呢?

  此刻,他的形體是孤單的,靈魂是孤獨的,但所有壓抑的苦痛,除了她,又能向誰傾訴呢?

  夕陽殘照里,余煙裊裊時,附近的人們總會看見一位身著青衫的男子獨自倚欄于危樓,但始終沒有人知道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等待是為了水,也沒有人明白他關注春江水暖春草綠是因為思念誰。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登高憑欄觀春色,不能解春愁。既然在清醒中不能將她忘卻,只好打算放縱自己飲酒,或許此時唯有麻醉自己才能得到暫時的解脫。但它豈不知“抽刀斷水水更流,借酒澆愁抽更愁”的至理之言?不見伊人,不聞伊言,即便是豪飲高歌,把酒尋歡,強作笑顏,依然無法排遣心中得抑郁。

  又是一個春江水暖春草綠的季節,依然是那位青衫男子倚欄佇立于危樓,彌漫在他身邊的,除了滿身的酒氣,便是外人不可接近的孤寂與冷漠。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無可替代的思念,卻讓他以無怨無悔的執著演繹著,臉龐的瘦削,顴骨的高突,身上的青衫也可以裝得下另外一人了,但從沒有后悔這一切皆因對她無邊的思念而起,心甘情愿為愛受煎熬,心甘情愿癡迷的自我熬煎。因為這無期的守望,皆因為他們真摯的,永恒的,“終不悔”的愛情。在這里,沒有金錢,沒有權力,沒有交易,沒有名利,沒有世俗,也沒有紛爭,在他們之間,只有:感情至上,區區四字,不名一文,但對他們來說,卻昂貴的無與倫比。

  真是一對完美的無可挑剔的,讓世人無不嫉妒的戀人。他們高度純潔的愛情是那些追名逐利之徒可欲而不可求的,雖然在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部落中,自詡風流的文人騷客少說也有幾百個,但真正能做到超凡脫俗,回歸原始真性愛情的,除去此人,能剩幾個呢?

  人間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雨月。(
陳顯忠

rn

13、這是一首懷人詞。上片寫登高望遠,離愁油然而生。"佇倚危樓風細細","危樓",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遠。"佇倚",則見出主人公憑欄之久與懷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佇倚"的結果卻是"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春愁",即懷遠盼歸之離愁。不說"春愁"潛滋暗長于心田,反說它從遙遠的天際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試圖化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具象,增加畫面的視覺性與流動感;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其"春愁"是由天際景物所觸發。

rn
rn

接著,"草色煙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斷天涯時所見之景。而"無言誰會"句既是徒自憑欄、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見伊人、心曲難訴的慨嘆。"無言"二字,若有萬千思緒。

rn
rn

下片寫主人公為消釋離愁,決意痛飲狂歌:"擬把疏狂圖一醉"。但強顏為歡,終覺"無味"。從"擬把"到"無味",筆勢開闔動蕩,頗具波瀾。結穴"衣帶漸寬"二句以健筆寫柔情,自誓甘愿為思念伊人而日漸消瘦與憔悴。"終不悔",即"之死無靡它"之意,表現了主人公的堅毅性格與執著的態度,詞境也因此得以升華。 

rn

14、春天,滋潤了萬物,也滋潤了人漫無邊際的思念,他登上了可以游目遠馳的危樓,望著遙遠的天際。
   她還是沒有從夕陽中走出來,倒是春愁,黯然的從天際生出,他只有等待,佇倚欄桿,極目遠眺,任那一片春愁黯然滋長于天際,然后悄無聲息的滋潤著自己無邊的思念。心愛的女子不在身邊的孤寂,徒自憑欄的無望,希望成空的感喟,又有誰能領會呢?
    登高憑欄觀春色,不能解春愁。既然在清醒中不能將她忘卻,只好打算放縱自己飲酒,或許此時唯有麻醉自己才能得到暫時的解脫。把酒尋歡,強作笑顏,依然無法排遣心中得抑郁。
    無可替代的思念,卻讓他執著的演繹著,衣帶日漸寬松,仍然——無怨無悔,為了心愛的人,值得這般形容憔悴!

rn

15、大學問家王國維在他的《人間詞話》中,分別輯錄了北宋詞人晏殊的《蝶戀花》、柳永的《鳳棲梧》、南宋詞人辛棄疾的《青玉案》中的名句,并巧妙地賦予這三個名句以新意,構成治學必須的“求學三境界”,真可謂獨巨匠心,讀來令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絕!

    王國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殊等諸公所不許也。”

  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原出自北宋詞人晏殊的詞《蝶戀花》。此境是“登高遠望,絕處求生”之境。西風吹樹,風緊木落,一片凄涼。人獨上高樓,有一種苦苦尋覓,癡癡求索的孤獨和無奈。前路茫茫,天外有天,永無止境,不知道從何處起步,同時又隱隱透著一股殷殷的期盼,希望找到出路。“望斷天涯路”進入了一種非同尋常的境界,路多且遠,需作選擇。這第一境界使人悟到:學海無涯,只有勇于登高遠望者才能尋找到自己要達到的目標。

   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原出自北宋詞人柳永的詞《鳳棲梧》。此境是“苦苦追尋,竭盡全力”之境。一但選定了路,就應該不避艱難地走下去。為了心中的追求,甘愿忍受孤寂,即使體弱神傷,也決無悔意。這是何等的執著!此境使人悟到:為了尋求真理或者研究一個問題的答案,廢寢忘食、日以繼夜地工作,即使累瘦了也不覺得后悔,要在事業上有成就,不經過一番寒霜苦,沒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心志是不行的。

rn


  第三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原出自南宋詞人辛棄疾(1140——1207)的詞《青玉案》。此境是“豁然開朗,一片光明”之境。王國維以這句詞比喻為了經過長期鉆研,正在難以解脫之際,突然找到了答案時的心情。

  這三句在原詞中都各有本意,想必三位前者并沒有預見到經王國維輯錄在一起,并賦予“求學三境界”的新意后,不但使這三句詞得到升華,連原詞也是煥然一新了。細細品味,我們會為這三境地而折服而感動。前兩個境界是第三個境界的基礎與前提,而第三境界又為處在前兩個境界中的人帶來了希望與信心。“獨上高樓”登高遠望“天涯路”,幻想著“燈火闌珊處”的美景,必然會增添即使是“為伊憔悴”,縱然是“衣帶漸寬”也是永不放棄的信心。學無止境,每當尋到“燈火闌珊處”,“驀然回首”,除了那種成功后的愉悅感覺之外,更會發現自己實際上是又登上了一層“高樓”,而此時又會發現更新更美好的境界——“無涯之學海”“路漫漫其修遠兮”,并將一如既往地“眾里尋他千百度”。

   有些人常常慶幸自己“讀遍天下書”,為自己能堅持讀書而自滿自足,但是在品味了“三境界”之后,他們也許會生出一些慚愧。汗顏之余,他們也許會覺得又到了一個“燈火闌珊處”。這樣想來,此三境界哪里只是“讀書之三境界”,分明也是“做人做事”之境界啊!可以稱其為“人生之三境界”。

rn

16、以前一直有一種錯覺,以為清風明月里,夕陽殘照中,古道西風,大漠邊關中流淌而出的情思是那些文人墨客閑思而作,并非經歷了一次次心潮起伏,一次次思想的沐浴,靈魂的洗禮等種種歷練而成,但在讀到了你“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時才得以了然,那思情絲絲綿延得無聲無息,令人低回不已。低回過后,便會一個人默默的整理些許遺落的心靈碎片,重溫那種種不加雕飾的真實心靈。

rn


   你不想因看見夕陽而更顯落寞,你舉起手想著住它,在指間,看見瀉下的落日余暉,依舊灼燒了你的眼眸。于是,你便想起了用文字定格思念,把夕陽的孤獨化作靈魂的手指,輕輕寫下自己的回憶,永恒的眷戀,把思緒一段一段的燃燒。當你想用酒把思念稀釋時,我分明看見你愈陷于深深的心渦,咀嚼著看似破碎而又甜美的夢,情節一馬平川,卻又心緒淡淡。雖然在愛的路途上有距離,但在堅定和執著的引領下,永遠也不會遺忘來時的初衷。

rn


   我不知道什么是思念的永恒,也不大喜歡人們在思念襲來之際哀愁苦嘆,但你的離愁別緒卻是百讀不厭,撩人心弦,讓人看到沒有幸福之神的眷顧依然可以美麗,看到碧翠氤氳的草木開在了寂寞的高山上。這一切都因為你用真心的字詞詮釋了“柔情的語言,仍在,展翅的想象中,永遠的活著”這句話,你美麗的詞句永遠氤氳著生命醉人的芳香,并用它在每一對友情之人的心間系上綿長的感應。

rn


   無言的感動是美妙的,但在被凡塵俗世麻醉的現代人心里,這樣的執著與感動還有多少?于是,我常常在如水的月色中品讀著你的詞,讓種種的愁緒潤濕傷感的眼眸,讓時間停留于那樣一種淡淡如空的靜謐。
   所有的思念沉淀于心底,注目著遠方的伊人,讓所有流入心間的思念凝結成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個樂章。
   在那個夕陽殘照的傍晚,所有的思念都化作了傷懷的羽翼。(
思念的翅膀)

rn

17、春有情,脈脈依依。美人卻無情,只肯賜那驚鴻一瞥,決不肯再多。雖不至于斷了寸寸肝腸,也把眉蹙。惟有杜康解憂。女兒紅是醇,菊花白是清。對酒當歌。對酒當歌。杜工部作詩描世間好飲者,氣度驚絕,羨煞旁人。李太白杯不停,舞劍長嘯,便是筆下生花,萬古愁也銷去。這里卻少了前人綠蟻新醅的歡喜意境。一個“強樂”,倒使我想不出柳公子長吁短嘆的神色。男人若是要以怨夫情狀來搏垂青,實在太過可憐。有人要搬出李商隱來辯駁,可惜玉溪生筆下兒女情長重在一個凄字。凄且殤,殤且美。如同群蝶過眼,迷離輝煌。而這時柳永落的是個擾字。飲不畢的前因后緣,索性解了束發以簪擊節。可,一闋望海潮是太過激蕩,一首迷神引又多幽怨,曲到唇邊不得吟。不得吟,惆悵舊歡如夢,心頭有浮光掠影,自然是忘不盡。笑已勾在嘴角,收不回,恨不得,惱不起,又自負著坊間傳奇的美名,于是把一切都推給“無味”。好一句“強樂還無味”。謾道“無味”,實在是“誰解其中滋味。”

rn

枉費。笑自己癡得如有意落花,非流水無情,恨歲月無情。教人怎么變做黃土之下白骨枯,隨他而去。畢竟太多流連,不敢了斷性命。點一盞心燈,捧泛黃書卷神游,不意淚盈于睫。柳卿誤我。沉迷至如守活寡。但心中也了然,縱然能穿越了歷史相見,不過相誤。詞人多情,身前身后千萬個伊人,哪怕不真心愛過,情路也風光旖旎,留得老時伴聲聲銅漏懷念。見慣了長袖善舞,胭脂羅裙,今宿左鄰,明居右舍。何況詞人薄幸,“過盡千帆皆不是”。誰又是真正伊人,不屈于尋常紅粉。怕只在畫中,在詩里,在心間。

rn

18、有不凡之士曾言:文學皆是意淫。話雖粗俗,大半不假。把意淫二字換成聯想解,便是一場精神上豐盛的幻覺。見鴻雁而思錦書,賞霜菊而知秋風。讀竹杖芒鞋思蘇子,吟燈火闌珊憶稼軒。又譬如寒燈之于孤寂,冷雨相對寡歡。嬋娟常表相思,琵琶多顯哀怨。(雛菊回憶錄的角落)  






 

rn

 

rn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4:33

[新一篇] 衣上酒痕詩里字,點點行行,總是凄涼意。

[舊一篇] 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