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譯文]   群臣踴躍地向朝廷提出各種意見和規勸,一時間,宮廷門前、庭院中提意見的人川流不息,如同熱鬧的集市一般。

      [出典]  《戰國策》

      注:

      1、原文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jiàn)進。期(jī)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2、于是, 他對齊威王說:“我本來不如徐公漂亮,但妻、妾、客人都說我比他漂 亮,這是因為妻偏護我,妾畏懼我,客人有事求我,所以他們都恭維 我,不說真話。我們齊國地方這么大,宮中上下,誰不偏護你,滿朝 文武,誰不畏懼你,全國百姓誰不希望得到你的關懷,看來恭維你的 人一定更多,你一定被蒙蔽得非常嚴重了!”鄒忌又勸諫說:“現在齊 國地方千里,城池眾多,大王接觸的人也比我多得多,所受的蒙蔽也 一定更多。大王如能開誠布公地征求意見,一定對國家有益。”

       齊威王聽了,覺得很有道理,立刻下令說“無論是誰,能當面指 出我過失的,給上賞;上奏章規勸我的,給中賞;在朝廷或街市中議 論我的過失,并傳到我耳中的,給下賞!” 命令一下,群臣前去進諫的,一時川流不息,朝廷門口每天像市 場一樣熱鬧。 幾個月之后,只有陸陸續續的人來進諫;一年之后,雖然有想說話的人,但沒什么可說(進諫)的了。燕趙韓魏的國君聽到(這件事)后,都來朝見齊王。這就是說在朝廷之上戰勝了別國。

    3、“門庭若市”這個成語出于《鄒忌諷齊王納諫》

     釋 義: 庭:院子;若:象;市:集市。門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場一樣。

      原形容進諫的人很多。作者想表達的意思是:政治已經有所開明了,能進諫的意見越來越少。 現形容來的人很多,非常熱鬧。

    4、鄒忌的“諷諫”藝術在現實生活中的積極意義:在現實中我們總要與人交流,使自己的見解被別人接受,達到交流的目的。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提出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如能像鄒忌那樣生動形象地說理,由小到大,由淺入深,委婉表明自己看法,定能達到預期效果。

  5、俗話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鄒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齊威王痛快地接受了。俗語沒有錯。我們可以有新的理解。勸誡別人要看對象,有人適合聽順耳之言,有人則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數情況下,我們一定要講究勸誡方式。既然是給別人提建議或意見,又希望被別人接受,最好選擇一種讓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 

  6、鄒忌 :①關心國事,具有善于思考,有遠見卓識    ②實事求是,有自知之明    ③深諳ān(熟悉)君王心理,足智多謀。

齊威王:他是個明君,有改正缺點的勇氣,振興國家的決心。

 

7、鄒忌是一個著名的政治家,他開始考慮,這是為什么。夜深人靜,他“寢而思之”,發現其中的道道了。我們也來分析一下,確實這種“美言”有不少內涵。


  一是,聽到人家的“美言”并非就是真言、信言,要考慮可信否、真實否。不管是面對親近自己的人,還是面對別人,都應該如此。再說,面對一個人的“美言”應當如此,而面對眾口一詞的“美言”也應當如此,比如鄒忌聽到的是三個人共同的“美言”,也不一定是信言,也不要盲目地就信以為真。

  二是,“美言”是動聽悅耳,聽了讓人舒服,但是在“美言”的后面往往有動機,有一種利益關系的驅動力。比如,鄒忌知道:妻子“美言”我,是出于愛我;妾“美言”我,是害怕我;客人“美言”我,是有求于我。一個人要能夠洞悉“美言”深層的、背后的東西。

  三是,“美言”容易蒙蔽人,就要實際地考察一番。鄒忌自己看到了徐公,才知道怎么回事了,否則就蒙在鼓里。大家想想,如果我們不是把這個故事看作“搞笑”的話,那么其中涵義頗深。

  四是,鄒忌果然不愧為一個著名的政治家,他又由此及彼,由近及遠,由小及大,想到了政治,想到了國家大事,那么是不是也這樣呢?于是入朝來見齊威王田齊時,他就講了這回事情,開導齊威王。


   8、詔令剛一公布,經過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群臣進諫,門庭若市”。這個場面今天的人設想一下,依然生動如畫啊。你來了,我也來了,他也來了,紛紛前來提意見、熙熙攘攘上門來批評的,就像趕集市那樣。這種批評和提意見非但不被拒之門外,而且有獎,用獎勵來刺激、拉動“面刺”。一個國君能夠這樣廣開言路,這樣虛心接受批評,這樣誠心接受監督,怎么不讓一代一代的人感嘆啊!我們也許不太在意,原來大家熟悉的這個成語“門庭若市”,就是從這里來的。另一方面也說明齊威王的問題、朝廷的問題還真不少。齊威王先前聽到的大都是悅耳的“美言”,但是“美言不信”,受了極大的蒙蔽;當他真正聽到了“面刺”之言、“進諫”之言、“謗議”之言,雖然不悅耳動聽,但是“信言不美”,使得自己眼明心亮,從蒙著的鼓里走出來。

  第二個階段,起變化了。《戰國策》上寫道,“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這就是說幾個月以后,不再像前一陣“門庭若市”那樣了,雖然還是有人來提意見,但是已經是斷斷續續的了。

  第三階段,又有變化了。就是一年后,“雖欲言,無可進者”,想要進言的人已經沒有什么可以批評的了,要獻給朝廷的意見都說得差不多了。

  當時的燕國、趙國、韓國、魏國等了解到這個信息后,都紛紛派出使者到齊國來朝貢,《戰國策》上說:“此所謂戰勝于朝廷。”這一概括就是又一句美言,分析它的意思確實是很美妙:這就叫做不用興師動眾地出兵去戰勝他國,在朝廷內已經戰勝他國了。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3:40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