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史》簡評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最近,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李德洙主編,張儒、徐亦亭任副主編的《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史》,首次對今天中國境內55個少數民族的文化,作了亙古貫今的科學描述,比較全面系統地介紹了中國少數民族的文化源流和文化特征。
  《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史》著眼于中國古代的民族區域文化,注意到歷史上的中國古代民族在其孳息和活動的地域內,受一定的自然和地理環境的影響,形成了的以物質資料生產和生活方式為基礎的黃河、長江等大河流域中原華夏農業區域文化,東南沿海的百越稻作區域文化,南方的山地民族游耕區域文化,以及北方和西部游獵、畜牧民族的游牧區域文化,歷史唯物主義地探索了包括少數民族文化在內的中華民族的古代文化,在反映和推動多民族統一的中國歷史進展中所起的積極作用。
  這部《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史》,系統介紹了中國各少數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及其主要表現──衣、食、住、行、宗教節日、工藝技術、音樂詩歌、神話傳說、倫理觀念等方面的沿襲和變革,勾勒出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同條共貫的發展,及其風格迥異的特征。不僅形象地直接展現了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的歷史和現狀,而且也反映出中國古代各民族之間,長期密切交往,促進了彼此依輔、相得益彰的團結互助關系。
  參加《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史》編撰的64位作者,有不少是造詣頗深的著名學者。其中有一批少數民族的專家、教授,以自己對本民族文化的諳熟和獨到的深刻理解,彌補了目前文獻資料和研究中的一些不足,使各個少數民族的文化歷史,脈絡清晰、特征鮮明地呈現于世。因此可以認為,《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史》反映和標志著目前中國社會科學領域,尤其是民族學、民俗學、文化學和歷史學等學科的新研究和新成果。這部具有一定新意的學術性論著,盡量在文字上做到簡明流暢,寓深奧難解于通常的表達之中,具有民族性,群眾性和科學性、通俗性,從而使廣大讀者能夠讀懂并且喜歡。
  攬閱《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史》,會發覺內中不乏精義入神的高識妙論。開卷首載滿族學者趙展教授所撰《滿族文化史》,根據滿族的文化可追溯到三千年前的肅慎,溯探了肅慎之稱的文化淵源,提出“肅慎是東進的通古斯原始群體的后裔。毫無疑問,他們是通古斯諸群體中最東邊的一支,自然形成‘東方人’的概念”。接著,深入淺出地解釋了通古斯語東方之意的漢字音譯為“朱里”;在其后綴表示人的附加,漢字音譯為“欽”,兩者結合的“朱里欽”。因漢字不能標記卷舌音,于是就標記為肅慎,或者稷慎、息慎等。這樣就使繁鎖枯乏的史學考證,變得簡潔明了,淺近易懂了。
  謝肇華、何溥瑩兩位研究員的《錫伯族文化史》,并不拘泥對今天有聚居地的新疆查爾查布等地錫伯族的文化進行探源,卻立足于其“悠久而曲折的歷史,廣闊的北方大地,為錫伯族創造豐富多彩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提供了深厚的根基”。有了如此開闊的歷史和地域視野,作者便言之有據地,從古代東胡人的文化、烏桓人的文化、鮮卑人的文化和室韋人的文化那里,理出了錫伯族文化的源流脈絡,從民族形成的角度,折射了錫伯族文化的起源:“室韋的部落很多,始終未形成統一的部落聯盟。到了遼金兩代,室韋部落群基本解體。到了明清兩代,南室韋即演變成了今天的錫伯族。”
  張公瑾教授在《傣族文化史》中,進行了拓創性的文化溯源。提出:“至今7 千余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出土器物,對我們追溯傣族的古老族源將會是饒有興味的。浙江一帶本是古代越人住地。河姆渡文化具有普遍意義的特征……傣族先民的古老淵源,可以從河姆渡文化中看到其間的連續性。”從歷史上百越稻作區域文化的拓展傳播,山回路轉地開辟了傣族文化源頭的追溯。作者還認為:“語言中保存著歷史、文化的遺址,通過語言可以考察傣族人民歷史上的文化成果,從而解決民族文化史、思想史上的某些疑難問題。因此,我們不能把語言只看到是一種交際工具,而且還要看到它是一種歷史、文化現象,要把語言史納入文化史的范疇之中。”
  土家族學者彭英明教授同張雄教授等合撰的《土家族文化史》,不僅脈絡清晰地將土家族文化的緣起、發展,綱目有序地呈現于世,而且詳盡地對羈縻時期、土司時期、改土歸流至辛亥革命前以及辛亥革命后至新中國建立前、新中國成立后,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土家族文化進行論述。介紹了柄彪史冊的土家族文化名人和土家族優秀文化,充滿了愛國主義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是成功的少數民族文化史的又一范例。
  當然,集各地、各民族作者通力編撰的《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史》,鑒于參寫者的學術造詣和理論修養等方面的水準不一,對一些問題也各有所見;加之,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史的研究還剛開始不久,有的少數民族文化史的研究尚比較薄弱,因此,在這部著述中,不僅有著各民族文化史內容取擷和某些體例上的參差,同時也有質量上的高低。甚至使有的歷史悠久、文化豐富的少數民族,在這部引入矚目的《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史》中,顯得相對地暗淡失色,這不啻是個不該有的遺憾。
  我們還注意到,編纂者雖然是根據各民族的地理分布進行排列的,但是,也沒有忽略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特別是語言分布系屬的內在聯系。實際上,這正是這部多民族統一的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史編撰上與眾不同的獨到之處。然而,個別少數民族文化史的編排,卻同全書遵循的民族地理分布及民族語言分布系屬結合的方法,有著抵牾和矛盾之處。
  遼寧人民出版社在當前出版界面臨的新形勢下,投入了巨大的心血和資金,策劃和出版這部《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史》。他們的遠見卓識,體現了黨和國家的出版事業,對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研究的重視,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繼承和發揚所給以的關心和支持。出版社的編輯們,對書籍的開本、版式、封面裝幀都精心設計,盡量完美地反映出中國各少數民族文化獨穎的傳統形式和民族內涵,又呈現出中華民族文化恢宏混一的意蘊。
  總之,我們歡迎《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史》的編撰和出版。并且還期望著在此基礎上,有更多、更好的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史的論著出現,盡快地將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史的研究和編撰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使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在新的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促進全人類的進步,作出新的應有貢獻。
  
  
  
民族研究京98-99Z1出版工作、圖書評介魏谷19951995 作者:民族研究京98-99Z1出版工作、圖書評介魏谷19951995

網載 2013-09-10 21:17:04

[新一篇] 《中國古代史》中的世界之最

[舊一篇] 《中圖法》(第4版)“世界地區表”修訂得失談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