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 輔佐文公成就霸業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趙武,又稱趙孟,生于晉景公三年(前597年),卒于晉平公十七年(前541年)。春秋時代晉國的執政大夫。


    趙氏為晉國世族,其曾祖趙衰為晉文公時大夫,曾輔佐文公成就霸業。其祖父趙盾,作為晉國的執政大臣,歷事襄公、靈公、成公三朝。其父趙朔在晉景公時,繼任大夫之職。


    晉景公三年(前597年),担任司寇的晉國大夫屠岸賈,圖謀作亂以控制晉國政權,決計首先消滅趙氏勢力。于是就借口趙穿(趙盾的族弟)曾刺殺晉靈公,其責任在于趙盾,便背著晉景公擅自發兵攻打趙氏于下宮,誅殺了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等,滅了趙氏全族。


    趙朔的妻子是晉成公的姐姐,當時懷有身孕,逃進王宮躲避。過了不久,生下一男孩,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趙氏孤兒趙武。據《史記・趙世家》記載,當時,屠岸賈曾進宮搜索孤兒,趙朔妻把孤兒藏進褲檔里,祝告說:“趙家滅乎,若號;即不滅,若無聲。”


    果然在搜索的過程中,孤兒就沒有出聲。后來,孤兒終于被趙朔的門客公孫杵臼和趙朔的朋友程嬰輾轉救出宮來。公孫杵臼為此獻出了生命,程嬰帶孤兒藏匿到山中。(今山西盂縣有藏山,相傳即為當時程嬰藏孤之處;今山西忻州市西郊和垣曲縣中條山也各有一處藏山。按:靈公、景公尚都于絳,即今山西翼城縣,藏孤之處不宜距國都過遠,當在今晉南境內,故似應是垣曲縣中條山的藏山)。


    趙武15歲時,在年高望重的晉大夫韓厥等人的努力下,晉景公為趙氏昭雪,平反了冤獄,發兵攻滅屠岸賈,并盡滅其族,立趙武為大夫,恢復了趙氏的土地封邑。


    晉平公十二年(前546年),趙武担任正卿,主持晉國國政,代表晉國到宋國的國都商丘出席了弭兵大會。這次弭兵的建議是由宋國大夫向戌提出,而實際上體現了趙武偃武修文的政策。他一貫主張減輕各諸侯國對霸主的貢納,加強禮儀方面的要求,各國都循禮行事,即可維持一個和平的局面。早在晉平公十年(前548年),他耖。說過:“自今以往,兵其少弭矣。……若敬行其禮,道之以文辭,以靖諸侯,兵可以弭。”所以,向戌提出弭兵建議,晉國首先響應。在會盟中,趙武處處表現出息事寧人的態度,重信義,崇禮讓,使弭兵活動取得了實際成效。弭兵大會由晉、楚兩國聯合發起,共有晉、楚、魯、宋、蔡、衛、陳、鄭、曹10國代表出席。大會約定晉、楚兩國息兵停戰,共作霸主。


    主持晉楚弭兵大會,是趙武平生所參加的一次重大政治外交活動。這次活動不僅擴大了趙武在諸侯國之間的影響,也增強了趙氏在國內的政治地位。晉平公十三年(前545年),吳國的延陵季子出使晉國。經過一番對當時晉國政治形勢的考察和研究,延陵季子得出了一個結論,他說,“晉國之政卒歸于趙武子、韓宣子、魏獻子之后矣!”后來事實證明,延陵季子的論斷完全切合實際。


    趙武執政期間,在內政外交上都奉行穩妥平和的政治路線,雖然沒有十分突出的建樹,但保存了晉國的實力,維持住晉國的霸主地位,在與楚國抗衡中并未明顯處于下風,還是有值得稱道之處。故晉大夫祁午曾對趙武說:“師徒不頓,國家不罷(疲),民無謗言,諸侯無怨,天無大災,子之力也。”


    為了維護弭兵的成果,趙武曾“再合諸侯,三合大夫”,多次會盟。就在他去世那年(晉平公十七年),還與楚、齊、宋、衛、陳、蔡、鄭,許、曹等國在虢(東虢,在今河南鄭州市北古滎鎮)地會盟,重溫宋國會盟時達成的協議,維護各諸侯國之間的休戰狀態。


    可能是與早年的顛沛流離有關,趙武晚年總覺得心身俱衰,委頓之色溢于言表,如對周王室使者劉定公說:“吾儕偷食(茍且偷生之意),朝不謀夕。”對秦國公子后子說:“朝夕不相及,誰能待五(年)?”自感勞瘁,倦于勤政,應答賓客之際,流露出天年不永的癥兆。這和他嬰兒時期的傳奇經歷相映成趣,增加了他一生的戲劇性,為史書大書特書。


    趙武死后,謚為文子。趙武以后三世至趙襄子,韓、趙、魏滅智伯,三分晉國。


網載 2013-09-10 21:25:03

[新一篇] 趙匡胤與義社十兄弟

[舊一篇] 趙武靈王 推行的“胡服騎射”政策
回頂部
寫評論
相關閱讀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