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casting在情報學發展研究中應用的探討  ——情報學未來發展的“場景”及路徑選擇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修回日期:2006-01-25
  〔分類號〕G350
  本文采用未來學研究中的Backcasting方法對情報學的發展做一次回溯預測,嘗試提出情報學未來發展的定位以及實現發展目標所應采取的措施和途徑。
  加拿大學者Robinson J在1982年明確提出了Backcasting方法。Backcasting是一種未來學的研究方法,它包括兩部分:第一,根據人們的某種期望目標建立可行和合理的標準場景;第二,由未來場景回到現實系統,找到實現最佳場景的途徑和方法。
  回溯預測(Backcasting)、預測(Forecasting)與計劃(Planning)三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Backcasting可被認為是長期計劃和專項計劃的結合體,但同時又有自己的特點。首先,Backcasting方法的適用時間跨度一般比長期計劃長;其次,至今Backcasting研究的對象主要是能源、交通運輸等領域的問題,很少涉及到社會發展的整體目標,從這個角度看,Backcasting方法的研究對象與專項計劃的研究對象一致;再次,計劃有的時候會根據現實發展條件有所變動,但是Backcasting方法中所采取的措施都是以確定的場景為導向的,即采取的步驟和措施可以調整,但是場景目標一般不隨現實條件變動。Backcasting與Forecasting最主要的區別特征是關注點不同。Backcasting關注的不是未來可能會發生什么,而是如何達到人們期望的未來。Backcasting是明確規范的,它包括從期望的未來終點目標回溯到目前狀態,根據人們想要達到的期望未來“場景”而決定需要采取的可行措施。
  1 確定分析目標及“場景”
  本文擬對情報學發展到2020年時要達到的目標進行探討。選擇這一時間跨度,主要考慮到以下因素:
  ● 與我國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的時間跨度相吻合。
  ● 一個學科從產生到較成熟的階段一般需要100年的時間,情報學發展到較成熟階段大概也需要100年的時間。到2020年,情報學誕生約有70多年的時間,可以對情報學的發展定位做一個比較明確的規劃。
  根據對情報學相關文獻的閱讀與思考,初步提出以下三個發展“場景”。
  1. 1 “場景”Ⅰ:情報學成為“與物理學相似”的基礎學科
  “場景”Ⅰ 目的:改善情報學發展中理論研究嚴重落后于實際應用這一現實狀況。這個“場景”旨在完善情報學的理論基礎,明確具有情報學自身特點的學科研究方法,確立情報學作為社會科學的基礎學科的地位。這是一個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的過程,為此情報學研究人員需要做大量扎實理論研究。
  “場景”Ⅰ 約束條件:①理論研究見效慢,國家給予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情報學專業的人才現在多集中于應用領域的研究,從而嚴重影響了情報學理論研究的進展。②情報學研究人員的知識背景嚴重影響了本領域的均衡發展。由于許多研究人員具有理工科的學科背景,使得情報學中技術應用研究領先于基礎理論研究。③情報學的研究方法多是借鑒其他學科,形成本學科特有研究方法還有一定的差距。
  1. 2 “場景”Ⅱ:情報學成為智能信息學科
  “場景”Ⅱ 目的:情報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必定有自己獨特的研究內容。雖然情報學的理論基礎至今仍在爭論,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從各種理論假設中找到共同之處,即大多數情報學理論體系的研究起點和主要研究內容都定位于知識運用、知識傳播和知識決策。這個“場景”還包括實現布什在《誠若所思》中提到的MEMEX,利用這個記憶擴展器來對人們的知識進行聯想檢索、處理和整合。這是一個自下而上的過程,需要情報學研究人員不斷加強對知識及知識管理的研究。
  “場景”Ⅱ 約束條件:①現有的情報系統低效龐雜,因為現有的各種分類法和索引法僅對文獻進行分類,是組織文獻而不是組織知識;②目前尚無法利用語義對網絡中信息資源進行識別、過濾、組織、開發和利用;③知識與智能信息的爭論仍在進行,在某種程度上妨礙了情報學發展定位的研究;④人工智能技術目前雖然能模仿人類的某些活動,但人腦的聯想功能仍難以模仿,這就限制了MEMEX的研制和開發。
  1. 3 “場景”Ⅲ:情報學與圖書館學歸于一體
  “場景”Ⅲ 目的:情報學是從圖書館學中分化演變而來的,與圖書館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現實中許多情報機構都依附于圖書館的信息資源體系。數字圖書館是圖書館學研究的熱點內容,但它又要借助于情報學的理論和技術來實現。這個“場景”的內容包括利用情報學中MEMEX的思想,針對數字圖書館中的海量信息,提供更容易被用戶掌握和利用的檢索方式。
  “場景”Ⅲ 約束條件:①情報學和圖書館學產生的基礎不同,想要融合發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②圖書館學研究的是靜態的、時效性不強的固化知識,其集中性強、針對性弱;而情報學研究的則是動態的、時效性強的新知識,其零散性和針對性強,如何將兩者研究的對象融合在一起也需要堅實的理論基礎。
  2 描述情報學發展狀況
  下面針對這三個“場景”,在這里就這三個方面的發展現狀加以描述。
  2. 1 情報學學科建設的發展現狀
  經過近50年的發展,目前情報學在中國已經具備獨立的學科地位,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 《中國大百科全書》將情報學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收錄;
  ●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1997年將情報學列為管理學下屬二級學科,并于1990年批準設立博士學位;
  ● 國家技術監督局1992年發布的國家標準《學科分類與代碼GB/T3745-92》列出情報學的分支學科有:情報學史、情報社會學、比較情報學、情報計量學、情報心理學、情報經濟學等。
  情報學作為一門發展中的新興學科,其基礎理論仍缺乏統一的規范。情報學研究人員在研究中對相關學科、理論、方法、技術的借鑒與運用以及眾多相關學科專家從不同角度參與情報學的研究、教學與實踐,使情報學產生了許多交叉分支學科。多學科間的交叉融合擴大了情報學的研究領域,也引入了新思維和新方法。正是由于情報學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的復雜性,使得情報學自產生以來,其研究領域都集中于微觀層面上的問題,這顯然不能適應情報學研究對象——知識組織、控制和選擇傳遞過程這一動態過程的要求。
  2. 2 情報學學科定位研究的現狀
  情報學以情報為學科研究對象,它是一門基于知識之上的學科,是一門以知識為對象,以知識為中心的學科。
  在信息化浪潮的沖擊下,情報學究竟該如何發展,如何定位,已成為情報學領域近年來研究和爭論的焦點之一。20世紀90年代初,興起了改名的風潮,國內與情報相關的大學院系和科研機構紛紛用“信息”取代了“情報”。有的學者將情報學等同于信息學,認為信息學擴展了情報學的研究領域,符合情報學在新形勢下的發展趨勢;也有的學者認為用“信息學”取代“情報學”,與原有情報學基本內容是相悖的。有的學者又提出了大情報學的定位,即情報學與圖書館學、檔案學以及相關的編輯出版學趨向一體化,并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形成一系列跨學科課程,但這樣會導致情報學的學科界面更加含糊;也有的學者從學科研究的核心內容來對情報學進行定位研究,認為應該將情報學作為子學科融入到信息管理科學中去。對于情報學定位的討論仍在繼續,還未取得共識。
  2. 3 情報學與圖書館學融合發展的現狀
  圖書館和情報工作都是為科學研究服務的,在工作性質、加工對象、服務方式等方面有相同之處,情報學與圖書館學的關系密切。圖書館學為情報學提供了大量的實際材料、理論原則和工作方法,為情報工作奠定了基礎,成為情報學迅速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情報學在吸收圖書館學、目錄學的某些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又有新的發展。
  有的學者認為,現代圖書館工作,特別是科技圖書館工作,越來越多地具有情報工作的職能和特點,實際上已經發展成為整個情報事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有的學者認為,圖書館服務是一種靜態的、被動的和多向的服務,并形象地描述為“為人找書,為書找人”;情報服務卻是一種動態的、主動的和定向的服務,可以說是“看準線索、捕獲目標”,兩者存在著質的差異。如果按“圖書情報一體化”來辦“圖書情報學”專業,最難構建的就是其理論框架。
  3 對影響“場景”的外生變量進行說明
  對于任何事物發展的預測都存在著不確定因素,這些不確定因素有時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預測目標是否能夠達成。對于情報學未來發展的“場景”研究同樣存在以下外生變量。
  ● 推動因素——信息技術
  情報學的發展一直與信息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從早期以計算機為中心的自動化情報檢索系統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情報處理方法和技術,到現在的網絡文本數據分類、數據倉庫、元數據、數據挖掘與數據庫知識獲取、語音數據的組織、數據庫系統、數據庫結構、數據庫服務、生物信息學數據庫和引文數據庫等,無一不體現出信息技術對情報學發展的影響。信息技術的發展狀況是影響情報學未來發展的重要外生變量。
  ● 拉動因素——社會經濟發展
  情報學是一門交叉性學科,它具有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屬性,這也就決定了社會經濟發展問題是拉動其發展的原因之一。“大情報觀”要求情報學走出科技情報的狹小圈子,進入到整個社會經濟生活中來,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社會需求的發展對于情報學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 控制因素——信息政策法規
  人類社會的信息活動離不開政策和法規的指導、規劃、協調、控制和規范。針對現在信息環境惡化的現象,信息政策法規這一外生變量對情報學發展的規劃、協調、控制和規范的作用就尤為凸顯。信息政策法規既是情報學研究的內容,也是對情報學發展起導向作用的重要變量。
  4 “場景”選擇
  根據Backcasting方法的要求,我們需要從所設定的三個“場景”中選擇一個最佳的“場景”。下面就結合情報學發展的現狀,對這三個“場景”進行分析,從而確定最佳的“場景”。
  “場景”Ⅰ是情報學專家對于情報學發展的最終定位,這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不是一代兩代情報人能夠達成的目標。要實現這樣的目標,首先,要求情報學有堅實的理論基礎核心,達成統一的理論認識;其次,在國際范圍內要存在一個組織,由它來領導情報學的理論研究與學科建設。雖然通過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可以擴展情報學的研究視野,豐富情報學的分支學科,但是簡單的學科交叉又會導致情報學對本學科核心研究內容的忽視,使得情報學的基礎理論研究長久處于分化的狀態;再者,在國際范圍內建立一個領導全球情報學發展的組織也不太現實,主要有以下原因:①世界上仍然存在著信息豐富與匱乏的差距;②各個國家對于情報的認識和利用程度差異很大。
  “場景”Ⅱ是情報學發展到知識經濟時代的必然結果,也是情報學發展最合適的定位。知識就是具有智能的信息,是情報學研究的重要內容。在“信息爆炸”的社會中,情報學的任務和目標就是要解決“信息豐富而知識貧乏”的問題。所以,未來的研究必然由文獻層次轉入知識層次,使情報學真正建立在知識理論的基礎上。因為以下原因,到2020年,實現這一“場景”是可能的:①目前情報學關于知識管理的研究正處于火熱階段,一批關于知識組織、知識管理的理論不斷涌現,為形成知識理論體系提供了基礎;②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信息組織和檢索正在向符合人類思維習慣的模糊模式發展;③網絡的普及,為人們進行知識交流提供了平臺;④信息人文化的研究將人在情報學中的主動地位凸現了出來,發揮人的主動性正是知識組織與知識管理所必需的。
  對于“場景”Ⅲ而言,由于圖書館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不像情報學那樣廣泛,兩者研究的對象也各有不同,雖然現階段出現了情報機構和圖書館均向知識庫發展的趨勢,但是從學科發展的歷程來看,形成一門新的學科需要堅實的理論基礎,而目前情報學和圖書館學理論的發展程度還不能為兩者的一體化提供前提,所以,情報學與圖書館學一體化的前景不明朗。
  綜上所述,關于情報學發展的第二個“場景”,即情報學發展成為智能信息學是最可取的。
  5 路徑設計
  根據上文對未來的“場景”設想,利用Backcasting過程,建立從2005-2020年為實現“場景”所必須采納的路徑。
  5. 1 路徑Ⅰ:學科滲透與融合
  建立路徑Ⅰ的目的:通過情報學與其他學科間的滲透和融合,明晰未來情報學學科建設的途徑和擴展方向,使得情報學在學科交叉中的地位明朗化。
  路徑Ⅰ的實施措施:
  ● 鑒于情報學研究有著強烈的社會需求導向性,針對當前經濟發展的情勢,情報學應主要向經濟信息領域擴展。
  ● 關注不同的知識領域,對其進行比較,針對各知識領域的特點,研究特定的知識生產和該領域中的情報交流。
  ● 將其他相關學科的理論和方法運用到情報學的理論與實踐中。
  ● 運用情報學的理論與方法對相關學科領域中信息及信息活動規律進行研究和總結,分析特定學科領域中信息的生產、組織、流動與作用的方式與規律。
  ● 邀請各學科的專家學者參與到情報學的研究中來。隨著科學技術和經濟的發展,情報學將會與更多的學科產生交叉,形成越來越多的分支學科。通過將各領域的專家吸引到情報學研究中來,可以為情報學最終成為基礎性學科奠定堅實的基礎。
  ● 提請國家科學技術管理部門對于情報學研究的充分重視,通過與國際組織或各國的科技管理部門合作,組織各學科的專家學者就情報學的發展進行廣泛的探討,建立一個領導全球情報學發展的組織。
  5. 2 路徑Ⅱ:在情報學研究中強調知識管理
  建立路徑Ⅱ的目的:借助于知識組織和知識管理研究,提升現有大量文獻和信息的知識價值內涵,使情報學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建立路徑Ⅱ的實施措施:
  ● 加強對隱性知識管理的研究,完善情報系統中正式情報交流系統和非正式情報交流系統的融合。
  ● 加強知識創新,營造和諧的知識生態,依靠內部的不斷創新適應新的發展環境。
  ● 借助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來發展知識管理。通過建立高效的網絡和智能化的知識檢索系統,使用戶能夠快捷、便利地獲取所需知識,實現情報學“建立信息交流系統,提供最小省力法則”的基本原則。例如,利用“基因工程”原理對信息進行二次知識重組,從眾多的信息中提煉出重要的“知識基因”,對這些“知識基因”進行重組,為專業用戶提供增值信息服務。
  ● 加強情報人才的職業素養培養。通過對情報學教育的改革,使情報學教育與學科同步發展,培養具備情報學專業技能的人才。
  ● 加強情報學與人工智能結合,建立模仿人類大腦“聯想”功能的MEMEX,使人們更方便快捷地獲得知識。
  5. 3 路徑Ⅲ:凈化信息生態環境
  建立路徑Ⅲ的目的:通過有效的知識組織,設計合理的知識體系及其使用規則,構筑高質量的信息生態環境。
  路徑Ⅲ的實施措施:
  ● 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保障良好的信息圈。信息技術與內容研究的融合,將有助于信息圈中知識的“有序化”,有助于解決“信息增長-知識貧乏”悖論。
  ● 加強信息倫理的研究。有效保護知識產權,樹立信息環境意識、信息義務觀念和信息社會觀念,能夠有效地保持信息環境的高質量。
  ● 研究信息文化中人的信息行為和信息心理。對于用戶檢索心理的研究就有助于情報研究人員開發更加人性化的檢索系統。
  ● 制定信息政策法規,將情報事業的發展納入法制化的軌道。情報事業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相應的政策法規對其進行指導和規范。通過信息法學研究的深入,制訂具體的信息法規,可以有效地克服實際情報工作中存在的障礙。網絡信息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是當前情報學界最為關注的焦點之一,也是建立健康和諧的信息生態環境的一個步驟。
  5. 4 路徑Ⅳ:情報學的人文化
  建立路徑Ⅳ的目的:情報產生并作用于人與物的互動之中,情報直接影響人們的決策,所以加強情報學的人文研究是情報學研究向知識回歸的必然要求。
  路徑Ⅳ的實施措施:
  ● 研究“信息人”的屬性,了解人的信息心理和信息行為,使得人腦中的智慧能夠得到有效的交流。
  ● 突出人在信息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通過與人文學科的融合,更好地完成情報學對于知識管理和交流這一社會活動過程的動態管理。
  5. 5 路徑Ⅴ:改革情報學教育
  建立路徑Ⅴ的目的:情報學教育是情報學向前發展的智力支持。改革情報學教育的模式,使之滿足知識經濟發展的需要,從而推動情報學的整體發展。
  路徑Ⅴ的實施措施:
  ● 加強學科教育中的研究力度,注重培養具有較高情報分析研究能力的情報研究人員。
  ● 在正規教育中,對本科生和研究生要注重理論應用能力的培養和超前理論教育,可以將傳統的情報學研究生教育提前至相關學科本科教育階段,進行多學位并行教育。
  ● 完善情報學教育的知識結構體系。將情報學理論與實踐的最新成果及時反映到學科教育中。改變情報學教育中教材、課程長期不作調整的現狀,根據學科發展的動態及時修改教學計劃,保證教學內容中經典理論與學科前沿的平衡。
  ● 采用網絡遠程教學對情報研究人員進行繼續教育。網絡信息資源的組織利用和數字圖書館的建設是情報學工作的重要內容。借助于網絡對情報研究人員進行繼續教育,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分享研究人員在工作中積累的經驗,達到知識共享和知識傳播的目的。
圖書情報工作京66~70G9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于薇/武夷山20062006
Backcasting/場景/情報學/智能信息學/實現路徑
在介紹Backcasting方法的基礎上,將這種方法首次應用到具有社會學屬性的情報學研究中。按照Backcasting方法的實施步驟,對選定的三個情報學發展“場景”進行分析,預測其在2020年的發展狀況,選擇出最佳的“場景”方案,提出實現它的路徑措施,以實現對未來具體時點情報學發展定位的研究。
作者:圖書情報工作京66~70G9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于薇/武夷山20062006
Backcasting/場景/情報學/智能信息學/實現路徑

網載 2013-09-10 21:25:29

[新一篇] 您的潛力 微軟的動力

[舊一篇] BPR在成本控制系統中的應用研究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