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之交:俄羅斯經濟形勢的回顧與展望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自1992年起,俄羅斯走上了經濟改革之路。按其原來的設想,應在短期內改變前蘇聯留下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克服長期困擾俄羅斯的惡性通貨膨脹,實現經濟高速增長,從而使俄羅斯重新跨入世界經濟強國的行列。然而事情并未像俄羅斯領導人設想的那樣順利,改革前5年,俄羅斯經濟非但沒有騰飛,反而陷入了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 只是從去年起,才初步改變了經濟不斷下滑的局面。作為昔日超級大國前蘇聯的主體,俄羅斯經濟究竟如何發展,越來越為世人注目。
  根據俄羅斯目前的經濟現狀,并結合國內外經濟專家的看法,可以預料,俄羅斯經濟將按如下軌跡發展:改革初期,生產持續下降,綜合國力銳減;其后,擺脫生產下滑趨勢,實現經濟穩定;再后,經濟逐步增長,恢復到歷史最高水平;最后,經濟更加振興,進而走向繁榮。本文將循這一線索,對俄羅斯經濟形勢作一回顧和展望。
      1992—1996年:俄生產持續下降,綜合國力銳減。
  俄羅斯自1992年1月開始實行激進經濟改革以來, 生產一直大幅度下降。據統計,1996年和1991年相比,國內生產總值下降了45%(各年分別比上年下降19%、12%、15%、4%和6%),工業總產值下降45%(各年分別比上年下降12%、14%、21%、3%和5%),農業總產值下降32%(各年分別比上年下降9%、4%、9%、8%和7%), 其下降幅度大大超過蘇聯衛國戰爭時期(國民生產總值下降25%)和美國1929—1933年的“大蕭條”時期(國民生產總值下降30%),整個國民經濟倒退了將近20年。由于經濟衰退,導致人民生活水平嚴重下降。據統計,1991—1996年,俄物價上漲了6188倍,1996年物價比上年上漲5.3倍,去年又比前年上漲22%,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消費品的價格上漲幅度更大。職工名義工資雖有增加,但遠遠落后于物價漲幅。當初存入銀行購買小汽車的錢,如今只能坐3—4 次公共汽車, 原來買一個面包只需13戈比,現在卻需花3000—4000盧布。社會兩極分化嚴重,10%富裕階層的收入約為10%貧困階層收入的15倍。 各種失業、 半失業人數達到960萬,約占有勞動能力人口的13%,有4000 多萬人生活在官方公布的貧困線(月收入27.6萬盧布)以下。
  生產持續滑坡,使俄在世界上的地位一落千丈。據國際權威機構統計,目前俄羅斯的經濟實力在世界上的地位已由改革前的世界第5、 歐洲第3位降至現在的世界第10、歐洲第6位,其競爭力排在世界第46位,其國內生產總值不僅落在發達國家之后,甚至只及我國的89.9%,從而成為名副其實的“中等發達國家”。
  俄羅斯在經濟改革初期生產下降幅度如此之大,其原因既有前蘇聯留下的舊體制的痼疾,也有現任領導在改革政策上失誤造成的新傷。從舊體制來說,前蘇聯是傳統計劃經濟體制持續時間最長、經濟管理集中程度最高的國家;國民經濟高度軍事化,70%的工業企業與軍事有關,農、輕、重的比例嚴重失調;長期實行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一直沒有得到改變,嚴重阻礙了經濟發展; 歷次經濟改革均未取得成功, 導致70年代以來蘇聯經濟長期處于停滯狀態,直至1990年出現首次負增長;1991年經互會解散,蘇聯解體,致使俄與東歐國家及前蘇聯各共和國之間的經濟聯系中斷,等等。從現領導的失誤來說,主要表現在:1.不顧本國國情,生吞活剝地照搬外國經驗。從改革伊始,俄就按照美國經濟學家杰弗里·薩克斯的建議,推行“休克療法”式的激進經濟改革,全面放開物價,放松以至取消國家對經濟的調控職能,導致生產持續下降,通貨膨脹居高不下,人民生活水平急劇下降。2.過度的緊縮政策,惡化了企業的宏觀經濟環境,甚至危及企業的生存,如投資大幅度下降,三角債劇增,企業缺乏進行正常生產和經營活動所需的資金等,使其連簡單的再生產也難以維持,甚至被迫停產。3.沒有及時調整不合理的經濟結構。改革5年來,由于政策不當, 使本來就畸形的經濟結構更加不合理。如為了增加出口創匯,政府投資向燃料、原材料工業方面傾斜,而使本來就落后的農業、輕工業和食品工業更加落后,以致大中城市商店的食品60—70%依賴進口。4.對社會政治局勢動蕩缺乏有效對策。蘇聯解體后,俄羅斯政局動蕩不定,在短短5 年時間內不得不兩次進行全民公決,兩次實行總統治理,兩次進行總統選舉,并發生了震驚世界的炮轟白宮和武裝進攻車臣事件。由于各派政治組織相互斗爭,難以形成協調一致的推動經濟改革的政治力量,俄上層領導很難集中精力去搞經濟改革和發展經濟,使一系列改革措施難以制定和實行。5.對西方國家抱不切實際的幻想。俄原以為只要推行符合西方國家需要的改革政策,就會得到西方大量援助和貸款。但5年來的情況說明, 西方的援助口惠而實不至,并帶有十分苛刻的條件。而俄政府對西方的期望值過高,最后只能落空。
      從現在起到本世紀末:俄經濟將趨于穩定,也有可能出現微弱增長。
  從1995年起,俄經濟中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主要表現在:1.生產滑坡幅度減緩,并開始出現微弱增長。1995、1996兩年俄國內生產總值分別下降4%和6%,工業總產值分別下降3%和5%,都大大低于前幾年的下降幅度。從去年開始,俄經濟出現了7年來的首次增長。 據俄政府經濟部長亞辛透露,預計俄去年的國內生產總值約增長0.3%, 工業總產值增長2%。1998年俄經濟仍將保持增長勢頭。2. 通貨膨脹率降低。1996年的通脹率已降至21.8%,不僅大大低于1995 年的131 %, 更與1992—1994年的2600%、940%和320%形成顯明對照,從而成為世界上通脹率較低的國家之一。1997年俄通脹率的降幅更大,12月份僅為1. 2%,預計全年約為11.3%,幾乎比1996年下降一半。3.對外貿易明顯增加。1995年俄外貿總額達1357億美元,比上年增加16%, 其中出口778億美元,增加18%,進口579億美元,增加15%,外貿順差119億美元。1996年俄外貿總額約為1474億美元,比上年增加9%,其中出口877億美元,增加13%,進口597億美元,增加4.3%,順差117億美元, 其外貿總額已由改革初期的世界第25位上升到第15位。俄羅斯經濟出現轉機的主要標志還不在于生產降幅縮小,而是宏觀經濟形勢相對穩定,其突出表現是俄已開始走出了多年來困擾其經濟的“通貨膨脹—生產滑坡—通貨膨脹”的怪圈,實現了通貨膨脹率和生產滑坡幅度同時下降。從東歐國家的經驗來看,這是經濟開始走向穩定的最重要的標志。
  但對上述積極變化要有恰如其分的估計。俄領導及經濟界持樂觀態度的人士,過高地估計了這些變化,認為俄經濟從此將出現“根本轉折”。 俄總理切爾諾梅爾金表示, 俄羅斯將“帶著無赤字的預算進入2000年”。第一副總理丘拜斯曾預言,從1997—1998年度開始,俄經濟將起飛,年度增長率可達10—12%。俄經濟部最近還據此制定了俄經濟的中期發展目標:到本世紀末,經濟增長率達到5%以上, 大中型企業的產值達到1995年的102—111%,年通脹率不高于5.8%, 預算赤字不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2%,一年吸引外國投資100—120億美元。
  對這些雄心勃勃的計劃,經濟界持謹慎態度的人士有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今后幾年俄經濟形勢將趨于好轉,并逐步走向穩定,但俄經濟在走出谷底后不會自然而然地回升,更不會出現俄領導人所期望的經濟高速增長的奇跡。
  專家們認為,俄經濟將趨于穩定,是因為近兩年來俄羅斯出現了一些有利于經濟恢復的積極因素。這些因素是:其一,政治局勢相對穩定。1996年葉利欽競選連任成功,并牢牢地控制著局勢。各派政治力量之間的斗爭,已步入憲法和法制的軌道,街頭政治和暴力對抗已不多見,為經濟發展創造了較為寬松的外部環境。特別是1997年是俄羅斯的“和諧年”,各政權機構的協調關系又有新的發展,12月份召開了有總統、總理和議會兩主席參加的“圓桌會議”,對土地私有化這樣一個“復雜而又敏感”的問題進行討論,并達成一定共識。其二,新的市場主體已基本形成。據統計,目前私有化企業已達12.68萬家,占企業總數的1/2,非國有經濟成分的產值已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3, 市場機制逐步走上正常運行軌道,企業和人民對市場的適應能力都在增強,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好于往年的體制條件。其三,蘇聯解體和經互會解散對俄經濟的消極影響日益減弱。目前獨聯體一體化有了新的進展,俄與前蘇聯各共和國的經濟聯系得到加強,1995年與這些國家的貿易額出現了近年來的首次增長(比上年增長4%),1996年又比上年增長7%(其中出口增長9.6%,進口增長4.2%),與東歐各國的經貿關系也有一定發展。
  俄經濟之所以不會快速回升,是因為上述積極因素還有一定的脆弱性和不穩定性,還不足以抑制影響更大、仍占主導地位的消極因素。首先,俄經濟下滑幅度減緩,在很大程度上帶有經濟危機的慣性特點。俄羅斯經濟經過5年多的持續滑坡,其下降幅度已近極限, 幾乎沒有再下降的余地。其次,俄財政狀況的好轉并不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而是政府采取嚴格收縮銀根的強硬措施壓下來的,并且是以犧牲人民生活和生產下降為代價的。雖然通貨膨脹暫時壓下來了,財政赤字降低了,但后遺癥頗多。如企業之間的三角債越筑越高(至1996年5月已達116萬億盧布),拖欠職工工資越來越多(至1996年底共拖欠職工工資47.2萬億盧布,拖欠退休金11萬億盧布),企業不僅無力擴大再生產,連維持簡單再生產也力不從心。再加上增加社會開支的巨大財政壓力,通貨膨脹和財政赤字隨時可能出現反彈。又如為了彌補財政赤字而擴大發行國家短期債券和向國外借債,這對抑制通膨暫時起了作用,但反過來又加重了政府的財政負担。據統計,至1996年底,俄外債總額已達1300億美元,內債達300萬億盧布。1995年還本付息款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3%,1996年已上升到12—15%,大約相當于預算收入的一半,國家將不堪重負。1997年情況雖有所好轉,但償還債務總額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 %,而1998年還將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4%。第三, 增加投資的難度很大。改革5年來,俄羅斯基本建設投資下降了70%以上, 而目前尚未出現投資重新啟動的明顯跡象。特別是第二階段私有化進展緩慢,沒有收到聚積資金的預期效果;企業的經營條件無根本改善,影響投資主體(特別是私人投資主體)的投資積極性;投資環境惡劣,難以吸引外國投資,等等。沒有足夠的資金,國民經濟的技術改造和結構改造,生產的擴大,經濟的復蘇等,都是一句空話。第四,經濟結構改革進入攻堅階段,難度更大。為了改變目前俄羅斯經濟重工業過重,輕工業過輕,第三產業嚴重滯后的畸形結構,俄從1996年起,著手對經濟結構進行改革。這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俄經濟要打破原有的結構形態,在轉產、改造和兼并的基礎上實現重、輕和三產的合理布局,決非一件易事。據有關專家估計,俄完成經濟結構改造任務,至少需要10—15 年時間, 耗資1500億美元,國家每年要拿出100—150億美元用于結構改革,這顯然是俄羅斯經濟所難以承受的。最后,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據俄“我們的家園——俄羅斯”領導人紹欣在去年12月召開的“獨聯體國家銀行會議”上說,世界金融危機引起的資金外流給俄羅斯造成的損失11月份達到50億美元,12月份可能上升到100億美元。而據經濟專家們預測, 外國投入到俄羅斯的資金只要抽走200億美元(約占國債市場的1/3), 就會引發俄新一輪貨幣危機。
  目前上述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正處在相持階段,誰也戰勝不了誰,因而不會導致俄經濟發生“根本性變化”。 最大的可能是, 俄經濟從1997年起開始走出谷底,并出現微弱增長,但在本世紀末的最后幾年,俄經濟不會有較快的回升,仍然要在谷底的邊沿徘徊一段時間。
      下世紀初前十年:俄經濟將穩步增長,并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從下世紀初開始,俄經濟將步入穩步增長時期,但增長速度估計不會太快,要恢復到歷史最高水平,大約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
  有人根據美國在“大蕭條”后和蘇聯在1946—1955年期間經濟恢復較快的情況,推斷俄羅斯在走出危機后,經濟發展的速度也將很快,甚至不需要多少投資,利用原來閑置的設備,即可滿足經濟發展的要求。我認為這種看法是值得商榷的。首先,俄羅斯與美國和前蘇聯的情況不同。后兩個國家在危機前(戰前)都經過了較長一段經濟繁榮時期,經濟基礎比較雄厚;而俄羅斯經濟從70年代開始停滯,1990年就出現了首次負增長。危機后的情況也不相同。美國的機器設備在危機中沒有遭到大的破壞,稍加整修即可投入使用;而俄羅斯的機器設備60%以上已經老化,急需改造更新。前蘇聯在危機后進行了大量投資,全國上下恢復國民經濟的熱情十分高漲;而俄羅斯的資金極度匱乏,國內秩序混亂,人心渙散,經濟恢復的條件很差。
  其次,俄羅斯經濟復蘇的起點很低。經過連續五年的經濟滑坡(如從1990年算起,則連續下滑7年),俄總體經濟實力下降了將近50%,即每年平均下降13%以上。如果俄經濟從下世紀初開始增長,要恢復到下降前的水平,比如說恢復到1991年的水平,則需將國內生產總值在新的起點上翻一番。而目前的俄羅斯經濟已遭到全局性破壞,元氣大傷;大中型企業處于全面“休克”狀態,改革步履維艱;農業生產嚴重滯后,拖了國民經濟的后腿;用于擴大再生產的資金極度短缺,嚴重制約著俄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常言道,下坡容易上坡難,俄羅斯經濟也是這樣,在連續大滑坡后恢復的速度也不可能很快。
  再次,俄羅斯的政治、經濟現狀不具備經濟高速增長的條件。俄羅斯是一個大國(世界版圖第一、世界人口第六),又是政治、經濟一起轉型,不容易達到經濟高速增長。俄與我國的情況不同。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只實施經濟體制轉軌(從計劃經濟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政治制度不變(仍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和共產黨領導);而俄羅斯不僅在經濟體制上向資本主義靠拢,而且從根本上摧毀了原先的社會政治制度,處在從社會主義向資本主義過渡的時期。在這種情況下,俄不僅經濟秩序混亂無序,而且政治局勢動蕩不安。兩種混亂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經濟危機越嚴重,社會越不安定;社會秩序越亂,經濟越難發展。而且,俄羅斯經濟從蘇聯時代起,就實行根深蒂固的粗放型增長方式,高投入、高消耗,低產出,低質量,與世界經濟向集約化增長方式轉變的大潮很不適應,因而也很難實現經濟的高速增長。
  第四,從東歐國家的情況看,實行經濟體制轉軌的國家在走出危機后,經濟增長速度一般不會很快。從1990年開始,東歐國家在劇變之后,都開始了經濟體制轉軌,并無一例外地出現了經濟大滑坡、惡性通貨膨脹、失業嚴重等問題。經過2—3年的經濟失衡后,從1992年起,各國經濟陸續走向穩定,到1995年,整個東歐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出現了平均5.3%的增長。俄羅斯的情況比東歐國家復雜得多,嚴重得多。 東歐國家經濟持續下滑,短則兩年(波蘭),多則4年(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保加利亞),而俄羅斯經濟則持續下滑了5—7年;東歐國家國內生產總值下降最多40%(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阿爾巴尼亞),少的只有17.7%(波蘭)、18.4%(匈牙利)和21%(捷克),而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下降了45%;東歐國家年均通脹率一般在50%以上,只有個別國家、個別年份高達500%(波蘭、斯洛文尼亞1990年), 或200 —300%(保加利亞1991年,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1992年), 而俄羅斯最高年份的通脹率高達2600%。東歐各國經濟在走出低谷之后一般呈緩慢回升趨勢,平均年增長率為4.5%。俄羅斯與東歐國家相比, 經濟復蘇的條件最差,起點最低,如要達到東歐國家的增長速度是比較困難的。
  最后,從世界經濟發展趨勢來看,即使在目前的平穩發展時期,世界經濟年均增長率也不超過4%(1995年為3.5%,1996年為3.8%),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平均增長速度僅為2—3%(1996年美國為2.9 %,日本為2.6%,歐盟為1.6%)。據聯合國亞太經社委員會發表的調查報告預計,在今后20年,全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為2.5—2.7%,歐盟的增長率為1.5—1.6%,美國的增長率為2.1—2.4%。西方國家經濟增長速度不高,這固然是由資本主義制度的固有矛盾阻礙經濟發展所致,也與這些國家市場經濟的特點(低積累、低增長、高消費)有關。目前俄羅斯經濟正朝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軌,因而也就要受其規律的支配,即投資占GDP的比重和經濟增長率一般不會很高, 而消費的比重將相對較大,以增加福利來換取民眾的支持和社會的穩定。
  綜合以上情況推斷,俄經濟要恢復到改革以前的水平,即將國內生產總值翻一番,可以有以下幾種選擇:如果年均增長率不低于東歐國家平均5%的水平,需要大約14年時間;如將增長率提高到7 %, 則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如果速度再能快些,比如達到丘拜斯所說的10—12%的增長率,只需要6—7年時間就可以了。就俄羅斯目前的經濟現狀而言,充其量只能達到7%的增長率,也就是說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 即到2010年,才能實現經濟恢復的目標。
      下世紀20年代:俄將重新跨入世界經濟強國的行列。
  對于俄羅斯經濟的發展,無論采取過于樂觀還是過于悲觀的態度,都是不足取的。有一種看法認為,俄羅斯經濟從此將一蹶不振,再也抬不起頭來,從而成為發展中國家的一員。這種看法有失偏頗。應該說,無論從自然資源、科技潛力,還是從勞動者素質來看,俄羅斯經濟發展的潛力都是很大的,世界上沒有幾個國家能與它相比。先說俄羅斯的自然資源。俄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在世界資源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并對世界經濟的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據統計,俄羅斯已探明和初步探明的各種資源的價值達28.6萬億美元,而預測的潛在價值則高達140萬億美元。它的土地、森林資源在世界上獨一無二, 天然氣等十多種礦物資源的儲量居世界首位,煤、石油、水力資源以及許多有色金屬的儲量位于世界前列。在世界所開采的下列礦產總量中,俄羅斯占有較大的分量:天然氣占30%、石油——11%、煤——10 %、 鐵礦——14%、有色金屬和稀有金屬——11%。同美國相比,俄在石油、天然氣、鋼、化肥等原材料方面占有一定優勢。
  再說俄羅斯的智力資源。俄擁有巨大的智力潛力,有一支世界一流的科學隊伍。在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的諸多領域,如數學、理論物理學、生物化學、高能物理學、航空航天、軍工技術等領域,俄居于世界領先地位。據統計,俄具有大學以上學歷的科學研究專家達96.8萬人,工程技術人員超過100萬,其中科學博士2.48萬人,副博士16.86萬人,僅俄羅斯科學院就有各類高級研究人員20余萬。俄羅斯人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在城市每1000居民中,具有高等文化者136人, 中等文化者728人。在城市就業人口每1000人中,具有高等和中等文化者就有938人。當然,在嚴重經濟危機的沖擊下,俄羅斯的智力資源也備受摧殘,如國家對科研的撥款逐年減少(科研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蘇聯時期的2.5%減為1996年的0.6%),科研人材大量流失等。但不管怎樣,俄羅斯的智力資源是世界上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俄學者不無驕傲地向世人宣稱,按人均的自然資源和智力資源,俄羅斯超過美國1—1.5倍、德國4—5倍、日本17—19倍。所有這些無疑是振興俄羅斯經濟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技術保證。
  因此俄羅斯具有再次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的巨大潛力。隨著經濟體制的轉軌,經濟結構的調整,國內國外投資的增加,上述潛力會越來越充分地發揮出來。據俄比較經濟學專家B·庫德羅夫估計,經過15—20 年的努力,俄在國內生產總值方面,將超過英國和意大利,并接近法國,從而成為歐洲第二或第三經濟強國。可以預料,如果今后俄時局不發生歷史性變化,經濟改革任務能如期完成,在下個世紀的20年代,俄的“經濟強國”之夢將會變成現實,在世界經濟舞臺上,俄將重振昔日的雄風。
東歐中亞研究京70~75F8國際經濟閆巨祿19981998根據近年來俄羅斯經濟改革和經濟形勢的發展情況,可對轉軌以來及今后一段時期俄經濟發展軌跡作如下描述:1992—1996年,俄實行“休克療法”式經濟改革,生產持續下降,綜合國力銳減;從1997年到本世紀末,俄經濟將走出谷底,逐步趨于穩定,也有可能出現微弱增長,但不會有較快地回升;從下世紀初開始,俄經濟將步入穩步增長時期,但增長速度估計不會太快,充其量只能達到7 %的增長率,要實現經濟恢復的目標,大約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到下世紀20年代,如果俄政局不發生歷史性變化,經濟改革任務能如期完成,俄的“經濟強國”之夢將會變成現實,俄將重新跨入世界經濟強國的行列。俄羅斯/經濟/改革/回顧/展望閆巨祿,1943年12月生,現為蘭州軍區某部副研究員。(蘭州730058) 作者:東歐中亞研究京70~75F8國際經濟閆巨祿19981998根據近年來俄羅斯經濟改革和經濟形勢的發展情況,可對轉軌以來及今后一段時期俄經濟發展軌跡作如下描述:1992—1996年,俄實行“休克療法”式經濟改革,生產持續下降,綜合國力銳減;從1997年到本世紀末,俄經濟將走出谷底,逐步趨于穩定,也有可能出現微弱增長,但不會有較快地回升;從下世紀初開始,俄經濟將步入穩步增長時期,但增長速度估計不會太快,充其量只能達到7 %的增長率,要實現經濟恢復的目標,大約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到下世紀20年代,如果俄政局不發生歷史性變化,經濟改革任務能如期完成,俄的“經濟強國”之夢將會變成現實,俄將重新跨入世界經濟強國的行列。俄羅斯/經濟/改革/回顧/展望

網載 2013-09-10 21:25:39

[新一篇] 世界國民經濟核算的新發展

[舊一篇] 世紀之交:國民經濟核算的回顧與前瞻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