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貝娜:我們時代的“英年早逝”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近年來,關于年輕才人們的早逝信息不絕于耳,他們和姚貝娜一樣,在搜索名錄上,輕易就能搜出一長段令人艷羨的成績表,這些長長的成就,最終成為人們一聲聲長長的嘆息。


2015年1月16日下午,著名青年歌手姚貝娜因乳腺癌復發病逝于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這位1981年9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漢,曾獲得無數榮耀和輝煌的年輕歌手,并沒有如她歌曲中所唱的那樣“狠下心,蹚過火,重生在縫補過的軀殼”,她走了,帶著無數人的熱愛和遺憾。人們在手機上轉發著這個悲傷的消息,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表達著哀思。年輕人們在送上各種同情和悲傷之后,忍不住開始背骨發涼地感嘆一個曾經令他們感覺很遙遠的詞——英年早逝。


這一天的互聯網上,“姚貝娜”和奪走她生命的病魔“乳腺癌”成為搜索指數最高的詞語。姚貝娜用生命,將這個本應該被重視,但一直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的病,再一次提到了人們眼前。那就讓我們在她的指引下,重溫一下媒體和醫療專家一直在向我們展示的警示吧——2014年下半年,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在權威醫學雜志《柳葉刀》上發表的報告表明:每年我國乳腺癌新發數量和死亡數量分別占全世界的12.2%和9.6%,其增長速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我國乳腺癌發病平均年齡比歐美年輕10-15歲,乳腺癌防治教育亟待加強。


關于乳腺癌的誘發因素,生活習慣、環境和人為因素占了很大一部分,比如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吃多坐多動少,缺乏鍛煉,接觸陽光少,工作壓力過大,精神抑郁和緊張,電離輻射,過分晚育,藥物和保健品、護膚品的誤用和濫用等。這些,在很大程度上,屬于可改善和可調整的范疇。但遺憾的是,許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往往有意無意地忽略了這些問題。


在當下的社會中,我們隨處可以看到的,是一些年輕人將身體健康的保護,當成老年人的事情,無論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忽視健康這一重要的元素。將自己當成一個永遠不會出故障的機器,開足馬力地去拼工作,拼成就,拼感官和外在的享受。上班在壓力下用力拼,下班在壓力的名義下拼命釋放。惟一不緊張的,就是以為永遠不會出狀況的身體,而且,將看重身體,當成一件婆婆媽媽的事情。


近年來,關于年輕才人們的早逝信息不絕于耳——2011年,80后知名漫畫家熊頓因淋巴癌不幸去世;2012年,浙江電臺音樂主持人郭夢秋突發心肌梗塞去世;2013年《永不磨滅的番號》編劇張磊患胃癌病逝……這些人的一個共同特征:事業有成,才華橫溢,工作上蠻拼的。他們和姚貝娜一樣,在搜索名錄上,輕易就能搜出一長段令人艷羨的成績表,這些長長的成就,最終成為人們一聲聲長長的嘆息。


雖然,不同的時代,都有因不同的原因而英年早逝的才人,如戰亂中被貧病吞噬的蕭紅,被意外奪去性命的徐志摩、聶耳……同樣的英年早逝,我們這個時代的,是不是更多了些看似可改卻終無可改的遺憾呢?


□曾穎(作家)



新京報評論 2015-08-23 08:44:08

[新一篇] 余秀華:用詩展示了自己生命的姿態

[舊一篇] “布鞋院士”的稀罕和“濕鞋院士”的遺憾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