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術出版基金研究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版業的價值取向除了社會效益外,還有必須的經濟回報。沒有直接經濟效益或經濟效益低下的選題通常不被出版企業看重。學術著作正是這種直接經濟效益明顯偏低的出版選題。學術著作出版難正是市場經濟的這種價值取向決定的。因此,建立某種必要的投入機制,彌補市場經濟價值取向的不足,應該成為市場經濟條件下促進學術著作出版繁榮和發展的重要舉措。設立學術著作出版基金是發達國家解決學術著作出版問題的最普遍有效的方式。為解決伴隨著出版體制改革所出現的學術著作出版難現象,20世紀80年代學術著作出版基金開始在我國出現。如果從1988年山東科技出版社設立的“泰山科技著作出版基金”算起,我國的學術著作出版基金已走過了近20年的歷程。這20年來,數量眾多的出版基金為繁榮和發展我國學術出版、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等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一、中國學術出版基金的現狀
  1988年夏,山東科技出版社在自身經濟條件并不寬裕的情況下決定每年籌措50萬元設立“泰山科技著作出版基金”,專門補貼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科技專著的出版。“泰山科技著作出版基金”的設立,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并帶動了我國學術著作出版基金的迅速發展。不僅各種類型的出版企業,而且黨政部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也紛紛加入到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設立者的行列中來。在不到20年的時間里,我國設立的各類學術出版基金應在200項上下,募集資金數億元。這些出版基金有的面向全國,有的面向某一地區甚至某個單位,有的面向某一專門學科領域提供學術著作出版資助,資助的力度從數千元到幾萬元不等。筆者初步估計,每年各種出版基金資助出版的科技著作應不下千種。學術著作出版基金的建立極大地緩解了學術著作出版難問題,為繁榮我國學術著作出版作出了巨大貢獻。
  根據基金設立主體的不同,我國的學術出版基金大致可以分為:出版社基金、政府部門基金、高校與科研機構基金以及社會或個人基金等四大類。下面將分別對這四類出版基金作一個簡要介紹與分析。
  1.出版社學術出版基金
  20世紀80年代末,中國出版單位嘗試走向市場,當出版市場化改革導致學術著作出版難現象產生后,一些出版社便開始了探索解決這一難題的嘗試和努力,其中,積極籌措資金,設立學術著作出版基金就是努力之一。
  山東科技出版社首開我國設立“學術出版基金”的先河,作為科技著作出版主力軍的各科技出版社成為率先響應山東科技出版社設立科技出版基金義舉的重要力量。就在“泰山科技著作出版基金”設立的第二年,重慶出版社設立“科學學術著作出版基金”、廣東科技出版社設立“廣東省科技專著出版基金”,1999年江蘇科技出版社設立“江蘇金陵優秀科技專著出版基金”。隨后,中央各部委所屬科技出版社也不甘落后,緊隨地方科技出版社設立了各種不同的科技著作出版基金。如電子工業出版社在20周年社慶之際設立了專門性的“電子科技專著出版基金”。2002年,化學工業出版社與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共同籌集設立了“國外優秀科技著作專項出版基金”。在科技出版社爭先恐后設立科技著作出版基金的同時,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出版社也仿效這一做法開始設立人文社會科學著作出版基金,如2002年商務印書館設立“商務印書館語言學出版基金”就是一例。
  這類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的對象通常是面向全國,一般沒有地域限制;資助的出版范疇一般為本社所涉及主要領域內的重要學術著作,如電子工業出版社的出版基金主要資助電子科技專著的出版,化學工業出版社的出版基金主要資助引進國外石油和化工等相關科技領域的高新技術與先進實用技術著作及優秀教材的出版,商務印書館的出版基金主要資助語言學著作的出版等。
  2.黨政部門學術出版基金
  為推進我國科技出版基金的發展,我國黨和政府有關部門也紛紛參與出版基金的設立。據不完全統計,我國黨和政府有關部門設立的出版基金主要有國家“科技著作出版基金”、科技部設立的“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設立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成果專著出版基金”、原能源部設立的“電子科技專著出版基金”、國家測繪局設立的“測繪科技專著出版基金”、原機電部設立的“中國電子高科技學術著作出版基金”、原地礦部設立的“地質圖書出版基金”、國防科工委設立的“國防科技圖書出版基金”、國家民委設立的“民族出版基金”、統戰部組織設立的“華夏英才基金”等。
  在中央部委廣泛設立出版基金的同時,地方政府還紛紛設立了數量眾多的地方出版基金。如福建省的“福建省優秀著作出版基金”(后改稱“福建省優秀著作出版專項資金”)、江蘇省的“優秀科技著作出版基金”、黑龍江省的“學術著作出版補助金”、貴州省的“貴州省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我們網上統計表明,60%以上的省市都設立了省級學術著作出版基金等。
  由各部委設立的基金的資助對象一般沒有地域限制,但對資助著作的學科專業范疇有一定的要求,如“測繪科技專著出版基金”資助的學科領域僅僅限于測繪科技專著,“中國電子高科技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的學科領域僅僅限于電子科學技術著作,“地質圖書出版基金”資助的學科領域僅僅限于地質圖書,“國防科技圖書出版基金”資助的學科領域也僅限于國防科技圖書等。而由地方政府設立的出版基金則不同,其資助對象通常為本地作者所撰寫的學術著作,如《貴州省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管理辦法》就規定:“出版基金面向全省及在省外的貴州籍作者,專項用于資助自然科學、技術科學方面優秀的和重要的學術著作的出版。”其他的地方出版基金一般也有同樣的限制。
  3.高校與科研機構學術出版基金
  高校與科研機構是科技成果、學術著作的主要產出者,同時也是我國學術出版基金設立的重要參與者。在我國近200項學術出版基金中, 高校設立的出版基金數量要占全國出版基金總數的80%以上。初步統計表明,教育部所屬重點高校中70%以上都設立有專項學術著作出版基金,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等部屬重點大學全部都設有學術著作出版基金。有些高校還設立多個出版基金項目,如清華大學單是出版社設立的出版基金就有四項:一是計算機學術著作出版基金;二是清華大學學術著作出版基金;三是清華大學社會學術著作出版基金;四是清華大學教材建設與出版基金。社里每年投入約300萬元與出版有關的基金, 以扶持學術著作出版。②
  特別值得強調的是,教育部對高校設立學術著作出版基金非常重視。2002年,教育部頒發了《高等學校出版社管理辦法》。該《辦法》第二十五條指出:高等學校出版社應該建立學術著作和教材出版基金,支持高等學校教材和學術著作的出版。基金主要來源于出版社上繳的部分收益、院系(所)的專項科研或項目經費、社會捐助資金等。為貫徹落實這一文件精神,近年來近百所高校出版社紛紛設立了面向本校的學術或教材著作出版基金。《辦法》的頒布極大地促進了我國高校學術著作出版基金的設立。
  我們的調研發現,高校學術著作出版基金大致又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學校出資由科研管理部門負責的學術著作出版基金,如武漢大學專項資助“武漢大學學術叢書”、“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文叢”的出版基金;二是校辦出版社出資建立的學術著作或教材出版基金,如清華大學的四個學術著作出版基金就屬于這種類型;三是由社會捐贈設立的學術著作出版基金,如由光彩事業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在北京大學設立的“光彩著作基金”就是一例。
  科研機構在學術著作出版基金的設立中也處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不少國家和省級科研機構也都設立了專門的學術著作出版基金。如中國科學院的“中國科學院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自1990年設立到2003年,資助圖書1000種,學術期刊1797種次。③ 中國社會科學院系統則不僅設立了面向全院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基金”,而且一些院屬研究所(如經濟研究所、農村發展研究所等)也設立了相應的出版基金。此外,北京、上海、湖北等省市的社會科學院也都設立了類似的出版基金。
  4.社會或個人出版基金
  學術著作的出版是一項重要的公益性事業,理應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由社會和個人捐資設立的學術著作出版基金也成為我國學術著作出版基金的一個重要類型。目前,較有影響的此類基金主要有北京大學的“光彩著作基金”和浙江大學的“深見東州中日文化研究出版基金”等。
  北京大學“光彩著作基金”由山東泛海集團公司、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深圳海商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等11家單位聯合組建的光彩事業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于1998年7月出資3200萬元設立, 基金的本金由光彩事業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負責管理和運作,每年所獲100萬元收益中有一半用于資助北京大學學術著作的出版。
  “深見東州中日文化研究出版基金”是由熱衷于中日友好事業,長期致力于促進中日兩國文化交流的日本文化人、實業家深見東州先生出資150萬元人民幣于2000年7月在浙江大學設立的,主要用于資助中國日本學研究成果的出版。
  與上述前三類出版基金相比,社會或個人出資設立出版基金數量明顯偏少。我們的文獻普查結果顯示,在我國近200項學術出版基金中, 絕大部分都是由出版企業、政府、高校和學術機構設立的,社會或個人出資設立的出版基金只占當前我國出版基金總數的1%還不到。我們認為,學術著作出版是關乎民族文化建設的大事,在市場失靈,政府投入不足的情況下,民間力量應該積極介入。正如杜恩龍所強調的:“政府可以通過政策與法律,鼓勵民間資金的投入,建立公益出版基金。”④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政府的積極支持和大力倡導下,社會或個人學術著作出版基金也將逐步發展起來,成為我國學術出版基金的重要力量。
  二、中國學術出版基金運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學術出版基金的廣泛設立,為解決學術著作出版難問題、促進我國學術出版的發展與繁榮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學術出版基金的出現在我國僅有不到20年的歷史,我們還缺乏管理和運作出版基金的豐富經驗。如何管理和運作出版基金至今仍是我國出版界面臨的一個新課題。筆者在研究中發現,我國學術出版基金在設立、評審和管理過程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影響了基金效益的充分發揮。概括起來講,這些問題集中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在出版基金的管理方面,數量眾多的出版基金分別由不同的主體組織管理,缺乏必要的協調,導致相同或相近選題獲重復資助,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出版基金的使用效率。如前述,我國現有的200來項學術出版基金, 分屬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門、出版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管理。盡管每項基金都有自己的資助范圍、資助對象和資助重點,但仍然不可避免地會造成資助選題的重復。我們對北京大學和武漢大學兩所高校出版社2001年至2004年資助出版的經濟學和管理學著作進行了一個比較,發現其中就有近乎雷同的選題同時獲得資助。情況更糟的莫過于高校出版社的教材出版基金,一些高校出版社資助的教材出版選題嚴重重復。我們的調查還發現,在近5年時間內就先后有5所高校出版社通過教材出版基金資助過《市場營銷學》、《管理學》等教材的出版。可見,眾多主體分頭管理不利于出版基金的有效使用。因此,為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益,我們認為,由新聞出版總署、國家科技部或教育部牽頭成立學術出版基金協調機構,負責對各出版基金資助選題進行協調管理顯得十分必要。
  其次,基金項目數量多,但資金規模小,資助強度低。例如,1988年山東科技出版社設立“泰山科技著作出版基金”時,出版社首次投入的資金僅有50萬元。目前我國一般出版企業設立的出版基金額度都在100萬元到200萬元之間,甚至還有一些出版基金數量低于這個水平。目前資金數額最大的一支基金是1996年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國家“科技著作出版基金”,但數額也僅有區區2000萬元,與發達國家大型出版基金的規模相比差距太大。例如,哈佛大學出版社的出版基金數額高達50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4億多元,我們只是他們的一個零頭。⑤
  如果從單個出版項目的資助情況看,一般基金的資助強度大致為1萬元到2萬元,僅能彌補著作的出版成本,難以解決前期科學研究和著作撰寫中的必要投入。經過多年的運作,一些基金已經注意到了資金規模偏小這一問題,開始著手加大資金的籌措力度,以期進一步擴大基金規模,提升資助力度。如重慶出版社決定從2004年起每年增加100萬元的投入,計劃到2010 年使“科學學術著作出版基金”數額達到1000萬元。盡管如此,絕大多數出版基金的數額仍然十分有限,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學術著作出版難問題。例如,“泰山科技著作出版基金”設立的前10年就收到科技專著書稿優化選題800余個,而正式出版的專著僅有59部。⑥ 實際資助項目僅占申請總數的7%多一點。再如,“商務印書館語言學出版基金”每年僅能資助6部以下著作的出版。可見,由于基金盤子太小,現有的出版基金還遠遠難以滿足實際需求。
  注釋:
  ① 出版管理條例.http://www.xwcbj.gd.gov.cn/menu/zcfg_brow.asp?id=8[2006/2/9]
  ② 方蘋.抓住教改機遇創造世紀品牌.http://www. gmw. cn/01ds/2000—04/19/GB/2000%5E296%5E0%5EDS2007.htm[2006/2/12]
  ③ 熱烈慶祝科學出版社成立50周年.http://www. sciencep.com/gb/content/2004—04/23/content_9392.htm[2006/2/7]
  ④ 杜恩龍.呼喚民間公益出版基金——談如何應對學術文化出版難.出版參考,2004(11)
  ⑤ 張文定.學術史研究和學術史圖書出版.云夢學刊,2005(4)
  ⑥ 許迎輝.科技出版基金十年回顧與發展思考.冶金信息導刊,1999(2)

出版發行研究京40~43Z1出版工作徐麗芳20072007
徐麗芳,武漢大學。
作者:出版發行研究京40~43Z1出版工作徐麗芳20072007

網載 2013-09-10 21:26:58

[新一篇] 中國婚姻家庭法的修訂和完善(之三)

[舊一篇] 中國宏觀經濟學的理論構架與創新發展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