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少年自殺意念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背景
  關于自殺率的確切數值在我國有很多不同的觀點,但總體上認為這個比率大約為每年30/100000。這個數字三倍于全球平均水平,由于我國擁有約13億人口,這意味著我國占據了全球所有已報告自殺人數的40%以上。我國自殺人口的人口統計學模式與西方的有很大不同。在西方城鎮人口自殺率最高,在我國則是農村人口自殺率最高。據報道我國農村自殺總比率三倍于城鎮地區,女人則比男人有高于30%的更大自殺可能性;在農村地區性別差異更大,那里的女人與男人相比有兩倍以上的可能性自殺;自殺可能性最大的是75歲以上年齡段,15-24歲年齡段是另一個稍小的高峰。在西方,老年人自殺率一直比較高,我國農村婦女的自殺率在全世界則是最高的;在西方,過去的2-3個世紀年輕人的自殺比率持續增長,在一些國家甚至已經趕上了老年人的比率,而在我國對自殺增長的認識很少,速度尚不知道。但是由于青年婦女中的高自殺率,中國已經開始注意青年人的心理健康,并對原因進行思考。研究者在解釋中國農村婦女的高自殺率時,把社會和文化要素的重要性置于精神病學要素之上,也就是說社會文化要素比精神病學要素更加重要,而在男性自殺居多數的西方國家和另一些華人為主的國家,精神病學要素則被認為是主要影響因素。心理疾病發病率在任何國家都在研究之中,由于初級護理和專業醫師的低覆蓋率、對疾病的不同定義、精神疾病的折光現象,還由于精神健康問題強烈的軀體化趨勢,在我國這個問題顯得尤為嚴重。各國要消除種種差異是困難的,但是,在任何社會自殺都可以被看作是同樣歷程的結果,人們應該提出完全的措施,在自殺可能發生的所有時期進行介入和干涉以阻止其發生。這個研究采取多因子病原論,試圖找到在上文提到的中國青少年中的這個歷程。所以這個研究的明確目的就是量化在中學生中自己報告的壓抑和自殺意念的比例和嚴重程度,從而確定壓抑與自殺之間的關系,并做出宏觀和微觀環境中的社會-人口統計學的預測。
   方法
  在浙江省城市和鄉村的六所中學(主要在13-17歲年齡段),開展了一次交互式調查。研究開展的位置在杭州和淳安,杭州是東部繁華城市,而淳安是杭州西南150公里處的一個貧窮多山地區。1998年杭州和淳安的人均年收入分別為1400美元和580美元,兩地的中學入學率分別為99%和96%。在每個地區邀請了六所中學參加,這些學校在學習成績或者學生的升學率基礎上被選出來作為浙江農村和城鎮學校的代表。這些學校的學習成績從20%到85%變動,也代表了浙江的變動范圍。學校的每個年級有三到五個班,從中隨機抽取了兩個班。1999年二月和三月研究人員(QJD)和助手在每個教室里分發了自填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在測驗環境下完成。學生們被告知,如果他們發現任何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可以同輔導員進行討論(三個學生確實用到了這個幫助)。與心理疾病有關的問題是從英國兒童心理疾病調查中取得的,最初使用交叉圖表(性別,城鎮/農村戶口,年齡,父母文化水平,父母職業,家庭收入,獨生子女家庭以及自己報告的學習成績)來確定重要的聯系(以95%置信度),然后使用多項loyistic回歸來評定哪一個特征是與壓抑參數獨立相關的。
   結果
  1.研究對象群體的特征:這次調查回收問卷1621份,其中有效問卷為1576份,占回收問卷的97%,45份問卷不完整(缺少超過10%關鍵變量的相關回答)。數據統計處理使用社會科學統計軟件包SPSS8.0版本進行分析。研究對象群體的特征在表1中給出。獨生子女家庭部分的巨大差異反映出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執行模式。這個政策允許在農村地區生兩個孩子,特別是如果第一個孩子是女孩,只是中間要有五年間隔。
   表1 人群特征
                 城市(杭州) 農村(淳安)總人數                784    792男孩                 369    401女孩                 415    391平均年齡              13.9+1.1 14.4+1.2年齡區間               12-17   12-18獨生子女家庭             91%    16%人均居住面積             12m[2]   38m[2]家庭收入 高 (>800 RMB)       71%    48%     低 (<800 RMB)       12%    21%父親受教育程度 高 初中畢業或以上   59%    24%          低 初中以下    37%    69%母親受教育程度 高 初中畢業或以上   50%    12%          低 初中以下    44%     79%父親職業 熟練             73%    13%     不熟練            24%    71%母親職業 熟練             53%    5%     不熟練            47%    83%
  
  注:總計未達100%是數據不完整。
  壓抑癥和自傷現象:關于壓抑癥和自殺的問題是嚴格定制的。回答見表2。所有回答者的大約1/3說他們經常悲傷流淚,尤其是女孩(P<0.001)和農村居民(P<0.001)更多;與更嚴重壓抑癥(悲傷以致什么都不想做的程度)相關問題的回答顯示出在女孩中帶些普遍性,而在農村居民中則普遍的多;這些年輕人中的大約1/6多少會覺得“生活沒有意義”,其中女孩較多,農村居民較少;在自殺企圖方面也有同樣的表現,在女孩中更普遍,在農村地區則不太常見。其他起源于loyistic回歸模型的社會經濟地位和人口統計學變量的聯系如表3所示。結果一致認為壓抑癥的誘因為女性、農村居民、學習成績不佳這三者;自殺意念的誘因則為性別、學習成績、城鎮居民這三者。低家庭收入和父母文化水平低下與壓抑癥有關但和自殺意念無關;獨生子女表現出對壓抑癥的防御能力,但和自殺意念無關。不佳的學習成績和女性性別是壓抑癥和自殺意念僅有的共同誘因。
   表2 焦慮和自殺意念(百分比)
  附圖D421M505.JPG
   表3 焦慮和自殺意念,社會人口因素:調整概率(95%的可信區間)
  附圖D421M506.JPG
  求助:學生們被問到當他們感到壓抑時曾向誰尋求過幫助,也被問到愿意從哪里獲取幫助。回答如表4。令人震驚的發現是幾乎1/3的人從未向任何人求助,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曾向父母和朋友以外的人尋求幫助。朋友是最重要的幫助來源,其次是父母。與之形成對照的是,意愿求助部分的答案顯示出更多的人愿意求助于專業人員,包括輔導員和教育業的專業人士(包括老師),這說明還有大量未被滿足的需求。另外,電話求助熱線是一種潛在幫助途徑(在調查的時候浙江僅有的求助熱線是當地廣播站以電話的形式提供的)。
   表4 心理問題的求助模式(n=1070)
      你從哪里獲得了幫助?(%) 你想從哪里獲得幫助?(%)朋友       40               35父母       26               20老師       2.2               9其他親屬     1.1              1.2醫生       0.2              0.7校醫       0.1              3.3心理醫生     0.1              4.9熱線電話     0.3              14不求助      30               12
  
   討論
  1.宏觀環境:研究顯示中國的宏觀環境對這些年輕人在壓抑癥和自殺意念方面的獨特影響主要是女性和不佳的學習成績。社會經濟地位角度上講影響較低的因素是:居住在農村、家庭收入低和父母文化水平低,這些因素和壓抑癥有關,但和自殺意念及自殺傾向無關。由于這個年齡組中其它研究沒有多少,對照關系有局限,但其他研究確實顯示出女性中心理病態的優勢地位。在對北京高中學生的研究中發現女生中有壓抑癥和自殺意念癥狀的比例更高;在山東省的一個13-22歲的學生樣本中發現在壓抑癥水平上沒有性別差異;一個在香港進行的專門研究成年人中自舉報心理病態的性別差異,得出的結論是性別差異是因為女性更富于感情和更愿意承認個人困難;中國農村地區壓抑癥的高水平被歸因于:較低的地位受不到尊重(尤其是女人)、較低的日常生活綜合滿意度和舒適度、國民的陋習以及精神病學服務性行業實際上的不存在。農村地區心理病態的高水平表明,被認為是心理病態誘因的都市化程度和高密度生活空間,在我國人群中并沒有表現出來。在我國大陸和香港顯示出人們很能忍受過度的擁擠,在高生活密度的情況下,與空間本身相比,人與人之間的沖突才是壓力的主要來源。對不佳學習成績的重視和人與人之間的沖突是除女性性別之外唯一一致的誘因,由于它只是自己報告的而未經實際確認,這里可能存在自尊的因素。在我國社會中教育和考試中的成功被看作向上升遷的重要途徑,在學校里教育孩子們努力工作和取得好的學習成績是他們進步的主要方式,近年來這種看法得到加強,因為向市場經濟的迅速過渡已經改變了從前的分配工作和“為生活工作”的體制,并代之以找工作和失業的巨大競爭。據證明獲得好成績的壓力對中學年齡組影響最大(潛在地最讓他們疲累),因為初級中學結束時進行的考試決定高中的錄取,而進入一所好的高中廣泛被認為是進入一所名牌大學的通行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次研究中,壓抑癥和自殺意念的比例大大高出年齡的范圍。通常人們認為中考是進入高中最重要的考試,壓力的程度會和憂慮、壓抑的程度一起增長,年齡段缺少差異性顯示青少年的壓力和中學階段頻繁的考試和評估有關系,這是我國教育體制的一個事實。在臺灣和日本只有在有限的一些高等教育場所有這樣激烈的競爭,有研究顯示這些壓力已經成為心理和神經失調的主要原因。
  2.微觀環境:包含那些引發人們嚴重郁悶心情的生活事件。從我們的和其他的研究中可以推斷一些生活事件在這些年輕人中間的重要性。研究顯示對失敗的恐懼和在考試中的實際失敗會導致焦慮和壓抑。在一個對11-14歲年齡組的研究中,焦慮和壓抑的兩個主要原因就是在考試中失敗和獲得糟糕的成績。另外,在這次研究中,少數因某些原因離開父母中的一位或兩位的學生更有可能有壓抑癥癥狀;可以推斷,因離婚、死亡或父母在異地工作導致的分開對孩子或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是不利的。
  3.從壓抑到自殺意念:少年有壓抑癥狀的人會發展到自殺意念。在我們的研究中一半有嚴重壓抑癥狀(憂傷以致對做事失去興趣的地步)的人承認有自殺意念(16%)。在城鎮,壓抑癥狀的人更容易產生自殺意念,因為在城鎮地區壓抑病態的綜合水平較低,而來自死亡率研究的證據顯示自殺在農村地區更為常見,因此調查的結果與期望相矛盾。對于這個明顯的矛盾有很多可能的解釋:首先,這是小范圍采樣和不嚴密報告的假象。其次,城鎮和農村居民是自然的社會變量,他們之間有巨大的差異,雖然總起來說農村地區自殺率較高,但也會有例外。再次,這些數字代表實施自殺行為的比率,關于這個在我國還沒有可信的數字,自殺和實施自殺行為的關系是不明確的。高自殺率明顯與缺乏對壓抑病癥的重視和治療部分相關。治療不足的情況在農村更加普遍,在那里心理病學服務工作事實上不存在,而且健康保險的缺乏使得很多人無法獲得像城鎮里那樣的服務。但原因不止這一個方面,如調查的數據顯示學生們普遍不愿因心理問題向職業人員尋求幫助,30%的人說他們從不將其問題與任何人分享,大多數只會向朋友和父母求助,只有很小數量的人尋求過職業幫助。有大量理由可以解釋這種求助模式:包括缺少有質量的心理病學服務工作;已經很明顯且很重要的是習慣和傳統;還有我國人的軀體化傾向;在使用心理病學服務的地方,藥物治療是主要的治療形式。在一項對中國城鎮大學生的研究中發現,他們不愿意使用精神健康性服務,不是因為精神病的壞名聲,而是對這種職業缺乏信心。在我們的研究中男孩們更可能依靠自己解決個人問題,而女孩則更傾向于向父母求助。
  4.從自殺意念到實施自殺行為和自殺:在我們的研究中超過一半有自殺企圖者確實嘗試過自殺。以美國對國內11-18歲青少年健康研究的縱向研究為對照:10.2%的女孩和7.5%的男孩考慮過自殺,而5.1%的女孩和2.1%的男孩報告確實有過自殺企圖。在西方國家實施自殺行為在女孩中更常見,而成功的例子則更多存在于男孩中。這一特點被廣泛認為和自殺模式有關。在西方男子喜歡暴力并因此使用有效的方式。中國農村女子也喜歡使用很有效的辦法:攝取大量致命毒素,比如很容易獲得的殺蟲劑,而鄉村地區缺乏好的醫療條件尤其是救生設備,導致她們被救活的可能性很小。在我國精神病和自殺有著傳統上的壞名聲,這就使人們不敢承認自己有精神病。對壞名聲的嫌惡有可能阻止自殺企圖,最后也可能影響報告的行動。兩性之間不同的報告行為已經被作為男性自殺率更高的一個原因:對于男人來說自殺會更加丟臉。
   結論
  這次研究的發現已經對三種政策的改變作出了貢獻:
  第一、2000年6月浙江省教委宣布將于2005年前在浙江省的全部中學提供咨詢服務;
  第二、教委宣布為了減小學生的壓力,學校將大大減少考試的頻率;
  第三、中學健康教育課程中將加入一個新的部分。這個部分包含心理學對話,特別是與青少年及其思考機制等問題有關的內容。
  還計劃對這個地區自殺行為展開更多的調查,9%的人宣布曾試圖結束自己的生命,他們的需要和以后的行為將得到更多的了解。這明顯是一個可以確認的高度危險群體,他們應該得到有用的幫助。
青年研究京44~封三D421青少年導刊屈堅定/高偉娜/余星池20022002中國的自殺率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15-24歲年齡段的女性自殺率更高。目前關于中國青少年壓抑及自殺意念流行性和預測方面的信息十分缺乏,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量化在中學生中自行報告壓抑和自殺意念的比例和嚴重程度,從而確定壓抑與自殺之間的關系。調查顯示有1/3的人受嚴重的壓抑癥狀所苦,16%的人承認有自殺意念,9%的人承認確實嘗試過自殺。嚴重壓抑在女性、學習成績不好者和農村孩子中常見,有自殺意念和嘗試自殺的則存在于女性、學習成績不好者和城鎮人群中。作為獨生孩子是避免壓抑的有利因素。求助模式顯示了他們對朋友和父母的信任,很少人經常尋求幫助(大約1%),而30%的人從未因心理問題尋求任何幫助。屈堅定 高偉娜 余星池 浙江大學人口所 (郵編:310028) 作者:青年研究京44~封三D421青少年導刊屈堅定/高偉娜/余星池20022002中國的自殺率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15-24歲年齡段的女性自殺率更高。目前關于中國青少年壓抑及自殺意念流行性和預測方面的信息十分缺乏,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量化在中學生中自行報告壓抑和自殺意念的比例和嚴重程度,從而確定壓抑與自殺之間的關系。調查顯示有1/3的人受嚴重的壓抑癥狀所苦,16%的人承認有自殺意念,9%的人承認確實嘗試過自殺。嚴重壓抑在女性、學習成績不好者和農村孩子中常見,有自殺意念和嘗試自殺的則存在于女性、學習成績不好者和城鎮人群中。作為獨生孩子是避免壓抑的有利因素。求助模式顯示了他們對朋友和父母的信任,很少人經常尋求幫助(大約1%),而30%的人從未因心理問題尋求任何幫助。

網載 2013-09-10 21:28:21

[新一篇] 中國需要什么樣的企業

[舊一篇] 中國音樂史教學學術研討會暨中國音樂史學會第六屆年會召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