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人的價值及其實現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作為哲學范疇的價值,是指客體的屬性和功能對主體需要的滿足,它表現為客體對主體所具有的積極意義和作用。馬克思說:“‘價值’這個普遍的概念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物的關系中產生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06頁)。 價值是主體與客體間的一種特定關系,即客體的功用對主體的需要的滿足這樣一種效益關系。當客體能夠滿足人的某種需要時,它便具有價值。客體對主體需要的范圍越大、程度越高,其價值就越大;反之,如果客體不與主體發生關系,或不能滿足主體的需要,甚至對主體構成危害,那么客體就沒有價值,甚至有負價值。
  所謂人的價值,就其一般意義來說,就是作為客體的人的實踐活動,對作為主體的人的需要的滿足。人的價值不同于物的價值。首先,人的價值與物的價值構成價值關系的主客體對象不同。在物的價值關系中,主體是人,客體是物,它反映的是人與物之間的關系;在人的價值關系中,主體與客體都是人,反映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其次,在物的價值關系中,物只能作為客體,不能作為主體,價值客體始終是物,主體始終是人,二者的關系是固定不變的,具有單一性;在人的價值關系中,主體與客體都是人,人既是價值主體,又是價值客體,人具有主客體二重性。再次,在物的價值關系中,客體所具有的滿足主體需要的屬性,客體本身不會自動顯露,也不會主動滿足主體的現實需要,主體需要的滿足只有通過主體的實踐活動才能實現;在人的價值關系中,價值客體對主體需要的滿足,主要是由客體自身完成的,客體對主體需要的滿足表現為一個有意識有目的的自覺活動過程。最后,在物的價值關系中,作為客體的物,對主體所具有的功能或效用一般是衡常不變的;而在人的價值關系中,價值客體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而人在不同的環境和條件下,在為滿足主體需要而進行的實踐活動中,其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發揮程度是不同的,即使在相同的社會條件下,人們由于社會地位、文化素質、思想觀念等方面的不同,其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程度也往往是不同的。
  人的價值是人的本質的體現。人的本質作為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從價值角度看,人在社會關系中既是創造價值的主體,又是以其創造性的實踐活動滿足主體需要的價值客體。人的主客體二重性,決定了人的價值既是對自身需要的滿足,也是對社會、對他人需要的滿足。因此人的價值就其內容和結構來說,主要包括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兩個方面。
  人的自我價值,是指個人作為價值客體對自身作為價值主體需要的滿足。人既有各種各樣的需要,同時又有滿足一定需要的功用或能力,那么在同一個人身上,他的功用或能力與他的自身需要之間也就必然存在著一種價值關系。一般說來,一個人通過誠實勞動或用正當手段滿足自身需要的程度越高,其自我價值就越大,反之,其自我價值就越小。但是,對這一問題應區別不同情況,進行具體分析。人作為一個類,在自身進化的過程中發展了一系列超生物特性,從而超越世界萬物而成為世界的最高價值。每一個人作為人類的一員,他所具有的人類的特性本身就賦予了他作為人的價值。人的固有價值是一種自身存在的價值,一個人只要能夠正確地對待生活、正確地對待自身,他就具有這種基本的價值。所以,在這個意義上,即使是殘疾人,或因疾病等原因喪失了勞動能力的人,如果能夠勇敢地面對困難,頑強地生活下去,這個事實本身就證明著人的精神力量的強大和人自身的價值。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有作為人的固有價值。但同時,人的自我價值的充分展現和充分實現,是與人的創造性實踐活動分不開的。勞動創造是人的本質特征,只有在勞動創造中,才能充分顯示出人的生命的偉大,并在更高的程度上實現人的自我價值。人的勞動創造的過程,既是展示和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也是自我肯定、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的過程。正因為如此,人的自我價值和人的社會價值是緊密聯系著的。
  人的社會價值,是指個人作為價值客體,對其他價值主體需要的滿足。一個人作為價值客體,與其相關的價值主體有很多,如他人、社會或某個群體(階級、民族、政黨、團體等)。人的社會價值就其本質來說,主要在于個人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與貢獻。一般情況下,一個人對他人和社會的貢獻越大,其實踐活動越能滿足他人和社會的需要,那么他的社會價值也就越大,反之則越小。一個有正常勞動能力的人,如果一味索取,對他人、對社會毫無貢獻,也就失去了作為人的社會價值。因此,一個人的社會價值,主要靠對他人、對社會的貢獻來體現。個人對他人、對社會作貢獻的領域不同、途徑各異,如物質財富方面的、精神文化方面的,等等。不論哪一個領域、哪一種形式的貢獻,都需要人的誠實勞動和創造性的實踐活動。同時,一個人在任何領域對他人和社會的貢獻,也都是其社會價值的體現。需要說明的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貢獻與獲取是相互聯系的。個人作為社會的一員,應當努力為社會作貢獻,同時,社會也應當對個人的正當需要給予尊重和滿足。
  人的價值就是其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統一。這是由個人與社會、個人需要與社會需要的辯證統一關系所決定的。一方面,社會是由無數個個人組成的,個人是構成社會的最小單元,個人需要是構成社會需要的細胞,因此,社會需要的滿足離不開個人需要的滿足。一個社會,如果只要求個人對社會作貢獻,只強調社會需要的滿足,而不努力滿足社會成員的個人需要,那么,其社會需要也是虛妄的。無論什么社會,只有能夠較好地滿足大多數社會成員的需要,才能使每個社會成員充分發揮其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社會需要也才能進一步得以滿足。另一方面,任何個人都不可能脫離社會而孤立地存在,任何個人都是在一定社會、一定群體中生存的。作為社會的人,其需要的滿足總是受一定社會條件和社會關系的制約,如果離開整個社會的發展和社會需要的滿足,個人的發展和個人需要的滿足就是一句空話。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就是為了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每個人都通過勞動創造為社會作貢獻,整個社會的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豐富了,個人的物質需要和文化需要也就能得到更充分的滿足,并為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提供更好的條件。因此,在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個人需要和社會需要的統一體中,社會利益和社會需要是更根本、更重要的。人們在處理二者關系時,應把社會利益和社會需要放在首位,這也正是集體主義原則所要求的。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實現人的社會價值。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的價值觀念和人生價值取向對人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實現有著直接的影響和決定性的作用。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正確理解人的價值的本質內容,以集體主義原則調整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把人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有機地統一起來,把社會利益和社會需要放在首位,重在創造與貢獻。對于人的價值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具體說來,人的價值的實現既需要客觀的社會條件,也需要有正確的人生價值目標、良好的人生價值能力以及勇于實踐、勇于探索和創造的精神品質。
  第一,社會生產關系、經濟體制、政治制度、文化教育狀況等等,是實現人的價值的客觀條件。人的價值的實現程度,是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一般說來,社會的文明程度越高,人的價值的實現程度也越高。在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人們既無支配自然的能力,也不是社會關系的自覺的主人,在這種狀況下,人們的創造力是極其有限的,人的價值的實現也處在一個較低的層次上。進入奴隸社會后,雖然隨著階級的出現產生了剝削和壓迫,但社會生產力有了極大的提高,人們在與自然的關系中獲得了一定的自由,而且由于人們開始擺脫了純血緣關系的束縛,擴大了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這就為人的價值的提高和實現開辟了道路。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封建社會代替了奴隸社會,奴隸擺脫了與奴隸主的人身依附關系,這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為人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實現創造了一定的條件。但同時,在封建社會,由于農民對地主仍然有不同程度的人身依附關系,廣大農民被束縛在土地上,受到經濟的和超經濟的剝削,因此,不論其創造的社會價值還是人的價值的實現程度,都是極其有限的。資本主義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私有制范圍內最大的歷史進步。它不僅帶來了社會生產力的極大提高,使人在與自然的關系中獲得了更大的自由,而且也加快了人從社會關系的束縛下解放出來的進程,為人的創造性的發揮提供了更先進的手段,也為人的價值的實現提供了更大的可能。但是,由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所決定,剝削階級實際上是以人們占有的財富和權勢來確定和評價人的價值的,真正創造社會財富的勞動者的價值難以得到正確的肯定和尊重。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消滅了剝削和壓迫,發展社會生產力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并且社會主義以建設高度繁榮、民主和富強的現代化國家為目標,最終要創造比資本主義更高的勞動生產率,這就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人的價值的充分實現創造了有利的客觀條件。人們只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以創造性的勞動努力為社會作貢獻,就能使人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不斷得以實現。尤其是與社會主義制度相結合的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為人的價值的實現,也為公平合理地評價人的價值提供了可靠的保證。在一般情況下,只要為他人、為社會做出有價值的創造和貢獻,都能得到公正的回報、肯定和評價。當然,由于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法制不夠健全,要對人的價值作出公正、合理的評價是不容易的,有時可能還有很多困難,這需要在改革中不斷加以解決。
  第二,樹立適應社會需要的崇高的人生價值目標,是推動人們進行價值創造的強大動力,也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條件。人生價值目標是人生價值觀的體現,它反映著人們對人生意義的理解和追求,也決定著人們對一定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和人生態度的選擇。一個人如果樹立了適應社會需要的崇高的人生價值目標,其人生就有了正確的奮斗方向,并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表現出極大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展示人的生命力量和創造性的同時,充分實現人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當然,由于每個人的社會地位、思想覺悟、道德境界、文化知識水平以及生活經歷等方面的不同,人生價值目標也就具有極大的差異性。在社會主義階段,剝削階級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影響仍然存在,并在一些人的思想和行為中表現出來。如有人一味追求物質生活的享受,把吃喝玩樂作為人生目的和人生追求的唯一目標;有人迷戀金錢財富,損人利己,損公肥私,甚至坑蒙拐騙、貪贓枉法,不擇手段地攫取個人利益;有人貪圖安逸自在,以虛無的態度對待和漠視一切價值,不思進取,無所作為,等等。這幾種價值目標排斥了對社會的貢獻和創造,不能引導人們獲得一種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
  正確的人生價值目標,應當是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需要,努力求得自身和社會的全面發展。在當前,應當樹立為社會努力創造、積極奉獻的人生價值目標。當然,一個人不但需要樹立貫穿所有活動領域和一生為之追求的人生價值目標,還需要根據不同時期的環境、條件以及自身的具體情況,選擇具體的人生價值目標。人生價值的總目標,是通過一個個具體的目標實現的。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具體價值目標的選擇既要符合社會需要,又要適合自身的實際,適合自身的體力、智力和特長,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第三,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質,培養良好的人生價值能力。一個人要實現其人生價值目標,創造有價值的人生,就必須培養自己在德、智、體等諸方面的良好素質。這也是為社會做出較大貢獻的基礎。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離不開科學文化知識。一方面科學文化知識是人類實踐活動的結晶,另一方面人類的實踐活動又必須以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為指導,在此基礎上才能進行創造性的生產勞動。人們創造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生產勞動,不僅需要一定的體力,而且還要靠智力去控制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過程。尤其是在當今知識爆炸的時代,一個人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素養,是勝任工作,獲得生存的基本能力。同時,人類社會實踐和社會生活的內容是極其豐富的,既有物質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物質生產只有依賴于一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條件才能實現。因此,人們不僅需要認識周圍的自然界,獲得關于自然的知識,而且還要認識人類社會,認識人的社會關系,獲得關于社會的知識。人們要實現自己的價值,必須有實現其價值的本領和能力。一個人既具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和良好的思想文化素質,又能熟練地掌握本職工作的技能,也就具備了創造社會價值、實現人生價值的現實條件。
  第四,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勇于開拓和探索,是實現人的價值的根本途徑。人們的科學文化知識以及良好的人生價值能力,只能表明一個人創造價值的潛力或潛在價值,要使這種潛在價值轉化為外在的現實價值,需要通過有目的、有意識的創造性的社會實踐活動。只有這樣,才能使作為價值主體的人的文化知識、思想素質客觀化、對象化為物質財富、精神財富以及服務于社會的各種活動,從而使人的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得以實現。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需要具有一種積極實踐、努力進取、勇于開拓和探索的精神。當前的改革實踐,也為人們進行開拓和創新提供了有利的社會條件。只要積極投入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實踐當中,開拓進取,頑強拚搏,就能對社會做出較大的貢獻,從而使自己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得到充分實現。*
  
  
  
齊魯學刊曲阜68-70,76B1哲學原理劉明理/湯長勝19961996 作者:齊魯學刊曲阜68-70,76B1哲學原理劉明理/湯長勝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1:31:30

[新一篇] 論人的價值

[舊一篇] 論人的本質規定的可變易性  ——兼論人的本質說、本體論和價值觀的關系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