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世紀后半期最具活力的經濟現象
20世紀的世界經濟是以貿易、生產、金融投資乃至經濟政策、體制走向全球一體化為特征的。其中,區域經濟的一體化又是這一進程中最具活力的現象。
所謂區域經濟一體化是指,在世界生產力發展的客觀推動和各國謀求國民經濟跨越式發展的主觀努力的綜合作用下,特定區域內的主權國家通過經濟合作的承諾,或者組成更為嚴密的經濟合作組織,以達成區域內商品流通、生產分工、要素流動的最優化,直至形成區域各國經濟體制的統一。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是漸進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經濟的初成促進了世界生產力的發展,而世界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又要求確立與之相符的“生產的國際關系”即形成世界經濟的體制。20世紀上半期的兩次世界大戰以及其間的種種外交斗爭,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看作是爭奪建立世界經濟體制的主導權的斗爭。而二戰后關于世界金融、貿易的安排以其成功的一面保證了50、60年代世界經濟的高漲,也因其局限性促使人們進一步謀求建立更完整意義上的世界經濟體制。有關的探索一是表現為關貿總協定關于世界貿易體制確立的努力(歷時八輪談判),二是表現為在區域層面上率先建立多邊經濟體制的嘗試--區域經濟一體化。區域經濟一體化在50年代興起時尚只是低目標、小范圍的,但由于以歐共體為代表的初步目標、小范圍的,但由于以歐共體為代表的初步嘗試獲得成功,從而掀起了60、70年代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蓬勃發展,尤其是在非洲和拉美的發展中國家間組建了一批(達16個之多)的一體化組織。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盡管有部分組織至今運轉良好,大部分組織由于種種原因而停頓甚至消亡。80年代區域一體化的發展進入了成熟期,不僅合作方案的可行性大幅度提高,而且一體化的目標也愈來愈高。這一時期以多元化經濟著稱的亞太地區的一體化最為活躍。進入90年代,區域一體化浪潮進入鼎盛時期,幾乎世界上所有國家都不同程度的卷入了這一浪潮,同時以美洲自由貿易區--歐洲聯盟--亞太經合組織為核心板塊的全球經濟區域一體化格局基本成型。
二、20世紀世界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
分析區域一體化的動機可以發現,這包括顯性的和隱性的兩方面動機。一般認為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有利于形成區域規模經濟,從而形成集團競爭力。1975年美國的GDP是15138億美元,而歐洲國家中GDP最高的德國也只有4248美元,只有美國的1/4強,而當時歐共體9國GDP總值則達到13501億美元,可以同美國相抗衡。事實上,以最初的比荷盧聯盟到歐共體成立、擴大,其目的之一始終是謀求通過一體化構成同美國旗鼓相當的集團競爭力。至1991年,歐共體的出口貿易額已占世界貿易總額的40%,達13706億美元,同期美加墨三國的出口貿易總額占世界比重為17%。西歐國家通過一體化確立了其在世界經濟中“一極”的地位。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第二個顯性動因在于,期望通過取消相互間各項貿易壁壘,促使要素配置,生產分工更趨合理,從而全面提高區域內的經濟運行效率和社會福利。就自由貿易而言,由于區內貿易壁壘消除帶來的貿易創造和貿易轉移就相當可觀。1960年歐共體6國區內貿易占進出口總額的34.6%,1970年上升到48.9%,1980年歐共體擴展至9國,其區內貿易比重進一步上升為52.8%,1990年已超過60%,盡管這一龐大的數字使一些人驚呼其為“封閉性的集團經濟”,但事實上在區內貿易比重持續上升的同時,歐共體同區外各國的貿易量也是絕對增長的。在總體貿易大幅增長的推動下,歐共體1984--1989年GDP每年以3.3%的速度增長,超出世界年均增長率0.4個百分點。此外,根據世界銀行1991年的測算,1992年歐洲統一大市場形成,使勞動力、資本得以自由流動,由此帶來的新增經濟福利相當可觀:由于取消貿易壁壘獲益占歐共體GNP的0.2%,由于取消影響總生產的壁壘而獲益占2.2%,由于更充分利用規模經濟而獲益1.6%,由于加劇內部競爭,減少企業低效率而獲益1.6%。
另一個顯性動機形成的背景是由于部分先期成立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成功,使其內部貿易比重增加。同時規模經濟形成的對外集團競爭力加強,造成區外國家面臨日益狹小的國際市場和日益強烈的國際競爭,從而在客觀上迫使這些區外國家急切的投身于營造自己的區域集團,最終導致許多后起的區域一體化組織其動機中初動成份多于主動成份。
如果僅僅拿以上這一顯性動機作為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原因顯然是不充分的。20世紀世界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構成了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關鍵性的隱性動機。
20世紀的世界經濟是一個走向全球一體化的經濟。它追求的是全球尺度上的商品貿易、生產分工、要素資源流動和金融投資的自由化和財政、金融體制的一律,即構成一個類似于放大了的國民經濟的運行體制。這也就決定了全球經濟一體化將面臨重重障礙。
對主權國家的國民經濟控制權和沖突,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國家的合作障礙,更深層次的文化、意識形態障礙,等等都使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步履艱難。但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決定了一體化是必由之路。那么在以關貿總協定談判為代表的全球經濟一體化艱難探索的同時,以特定的區域,即經濟發展水平接近、文化背景相似、社會政治體制相融的地區為突破口,率先嘗試建立區域的多邊體制,并以此為增長極核不斷吸收包容周邊國家,從而以區域的經濟一體化為樣板,在全球區域經濟一體化成熟的基礎上,得以較為順利的實現全球經濟一體化。因此可以說正是世界經濟的發展要求在區域尺度上率先進行一體化經濟的培育,為全球經濟一體化做準備。
三、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的特性
區域經濟一體化在其將近50年的發展進程中,表現出漸進性、不同步性和“封閉性”。正是這些特性,造成了區域一體化同整個世界經濟發展的關系的爭議。
根據區域一體化的經典理論,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目標模式具有漸進性。最低層次的是“自由貿易區”,在這一組織形式下,區域內各國所達成的只是內部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的取消,成員國的經濟,貿易政策相對獨立。在此基礎上發展的便是“關稅同盟”,同盟內除了商品自由流通,還通過建立統一對外關稅,在對外貿易政策上取得統一。較“關稅同盟”高一層次的是“共同市場”模式,除了統一貿易政策,更要求統一貨幣制度,并達到全部生產要求(技術、勞務、資本等)的自由流動。“經濟同盟”進一步在超越交稅關系安排的基礎上,將協調機制延伸至成員國國民經濟的所有領域,并謀求建立超國家的管理協調機構。而這一漸進式歷程的最高目標則是“完全經濟一體化”其實質就是最終形成一套放大了的“國民經濟”體制。在區域一體化的實踐中,首先呈現出的就是這種模式取向上的漸進性。比如歐共體,無論是1958年的《羅馬條約》還是1991年的《馬約》都在目標的設立上顯示出嚴格的漸進性,這同整個世界經濟發展中量變、質變規律是相符的。
區域經濟一體化在其發展進程中的不同步性是又一個顯著特征。目前全球共有實際運作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不包括單純合作開發自然資源和論壇性質的)24個,其中有的已歷經“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共同市場”各階段正向“經濟同盟”邁進;而有的已成立20余載才剛達成統一關稅(安第斯集團成立于1969年,1985年2月1日起對外征改統一關稅);還有如北美自由貿易區成立剛兩年已見成效。總之,各種一體化進程或持續發展、或停頓消亡,或后起但加速發展,使得全球經濟更顯得紛繁復雜。如果對這一特征加以深入的分析,可以發現其不同步性背后的是不同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性和一致性。以歐共體為代表的是一種“北北”型的模式,即一體化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且相對均一,這種一體化實質是發達國家間強強合作,根據生產的國際分工原理,這一模式有利于達成規模經濟效益,一體化發展較為順利。以60、70年代的眾多非洲和拉美的一體化方案為代表的是“南南”型的模式,盡管同樣是在經濟發展水平較為一致的區域實施一體化,但由于其發展水平普遍較低,多為勞動力和資源密集型經濟,實施規模經濟的可能性受到相當的限制,因而一體化倡儀雖早但少有成效。而近年發展前景看好的,如北美貿易區、亞太經濟合作,則又是一種“南北”型的一體化模式。由于其兼具水平、垂直分工的可能性,故而其發展潛力,甚至有可能突破體制、文化的差異達成區域一體化。
區域一體化進程中產生的所謂“封閉性”是造成人們對于區域一體化同世界經濟一體化關系分岐的根源。實質上這一“封閉性”一方面同上述的“不同步性”有關,另一方面也是(全球)一體化的成效在局部的反映。正是由于不同類型區域一體化發展的不同步,使得某些地區一體化程度高于區外,較高的經濟融合程度在區外看就一定程度上表現為帶有對外歧視性的封閉集團。客觀的看,這種所謂的“封閉性”,正是一體化造成區內福利增加高于區外的反映,是全球一體化的美好前景的特定區域內的“縮微”。從這個意義上講,這種“封閉性”傳達給世人的信息是:在不斷加深區域一體化的同時進一步致力于全球經濟一體化。
四、區域一體化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區域一體化既為當代世界經濟的主要現象,必然對世界經濟的發展進程具有深刻的影響。盡管區域一體化同全球一體化顯示出很大的融合性,但從建立全球經濟體制和維護自由市場原則出發,區域一體化不可否認的存在著積極和消極影響交織的狀況。
首先,由區域合作而形成的經濟集團化一定程度上使國際經濟競爭加劇。各個區域經濟集團雖然對參與集團化潮流持積極態度,但這并不意味著區域經濟合作只是造就了一些封閉型的集團經濟。在整個20世紀世界經濟交流日趨活躍的大背景下,區域經濟一體化只是使得在世界商品市場、勞務市場、資金市場、技術市場上的國民經濟與國民經濟間的競爭日益為區域經濟之間的集團競爭所代替。國際經濟競爭的規模和層次空前地提高了。
其次,區域經濟一體化也給國際貿易帶來了頗為矛盾的影響。以建立關稅同盟、自由貿易區、共同市場為主要內容的區域經濟合作,必然有利于區域內部的國際貿易大幅增加。同時,由于區外國家無法享受區內國家間的種種優惠,就使得區外國家打入該區域的市場,必然將面臨同區內國家的不平等競爭,鑒于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層次愈益提升,從互免關稅到消除全部關稅及非關稅貿易壁壘,更發展到全部要素的區內自由流動,這種區外國家間的不平等競爭態勢日益鮮明,從而使世界市場面臨被分割的危脅,世界經濟的一體化同區域一體化之間顯現出沖突的一面。1991年世界銀行在其年度《世界發展報告》中就表示了對這種“沖突”的担心,其中例舉了1960-1989年主要區域一體化集團內部貿易占出口總額的百分比,表示盡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百分比在上升,但除了歐共體等極少數集團外,多數集團的內部貿易占貿易總額的比重都未超過20%,甚至有相當一部分未超過10%。所以,區域合作不應當也不可能是封閉性的。進而,報告文聲稱:即使一個區域集團的成立初衷是使其成員國獲得凈收益,不論是實踐上或是理論上,這種由區域一體化帶來的貿易創造和轉移,以及規模經濟的達成、競爭力的提高等,都及不上從以全球經濟一體化為目標的多邊貿易改革中所能得到的收益。換句話說,區域一體化引致的經濟福利比不上全球一體化所能引致的福利;相反,區域一體化的成果還可能是以更大的全球自由貿易上的損失為代價。但是不可否認,僅僅以全球自由貿易為目標的GATT自1948年成立至今近48年中,歷經8個回合的艱苦談判,方才達成制成品關稅的總體水平自40%降到5%;而歐共體則已經達成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的徹底消除,并進一步達成勞動力、勞務、資本等全部生產要素的完全自由流動;NAFTA也計劃用10~15年時間取消各種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這反映了,盡管達成區域一體化帶來的成果不如達成全球一體化的大,但由于其可操作性強,阻力相對小,見效快,到很合適地充當了全球一體化的一個超前性的探索和嘗試。
因此,如果就區域一體化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加以總結,筆者認為,鑒于至今還沒有數據證明由于區域內部的自由貿易或經濟融合,使得該區域同區外的世界的貿易交往絕對減少了,或使得區外世界的經濟凈福利受到損失,我們就沒有理由認為區域一體化是有悖于世界經濟發展軌跡的。區域一體化所引致的世界經濟是這樣一個圖景,在正常發展或者競爭更加激烈(但無害)的世界經濟中,存在著眾多的經濟發展區域,在這些區域中自由市場原則和經濟體制得到更好的維護,并且當其中某一經濟成果為各區域所共有,它也就自然地演化為世界經濟的一個成果。
五、區域一體化:全球一體化的發展階段
區域經濟一體化為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的一個關鍵性的階段。在空間上表現為世界一體化的局部實踐,而時間上表現為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前奏和階段性的探索。
在空間上,一體化的最終目標是使全球經濟組成一個網絡系統,并遵循一個類似于國民經濟的運轉體制。因此從這一角度講,區域一體化與全球一體化在目標模式上是一致的,即追求各自范圍內經濟活動的系統化和一律性。差別只在于系統涉及的空間尺度的不同,一個是追求特定區域多邊經濟的系統化運轉,另一個是追求形成更宏觀的全球經濟系統化運轉。顯然,世界經濟體制的形成必然有賴于局部的區域多邊經濟體制的率先形成。因此,可以得出,世界經濟一體化必然是一個從全部到整體,由低級到高級的系統化的經濟體制的構筑過程。歐洲從最初荷比盧三國同盟到歐共體6國(1958年)、9國(1973年)、12國(1986年)到目前歐盟15國,這一發展過程就明顯地是一個從核心網絡系統形成,到系統在空間上不斷拓展的關系。
從時間階段而言,區域合作作為一體化的一個中間階段是全球一體化的一個前奏。還是以關貿總協定談判作為全球一體化努力的代表,自1948年創立,1995年7月1日完成其歷史使命,其達成的不過是貿易層面的全球一體化(甚至比較歐共體的零關稅而言,還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一體化),而歐共體為代表的區域一體化實踐已進入貨幣、勞務、生產直至整個經濟政策的協調一致的階段。唯有區域組織在各個領域的一體化實踐的成功,才能引導這些區域一體化的成果在全球加以推廣。因此,在探索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不能因為區域一體化所呈現出的集團封閉傾向而對其推動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貢獻加以否定。事實上,呈現出的所謂集團封閉性一定程度上不過是由于區域經濟體制形成使成員國的向心力增強,這正是一體化所引致的系統優勢的表現。按關貿總協定本身而言,作為全球自由貿易的代表,在全力倡導經濟原則的同時,也在其條款中對區域性貿易的一體化安排表現出相當的靈活性,即允許在滿足一定標準的情況下,以關稅同盟或自由貿易區形式建立區域貿易集團;允許這類區域貿易組織偏離其倡導的最惠國待遇準則,對集團內成員給予特殊貿易優惠;只要求這類區域合作是促進區域內國家間的經濟一體化,同時又不對區外國家形成新的貿易壁壘。不難看出,關貿總協定的這一政策正是基于同樣的考慮:區域合作可以是全球一體化的準備,全球一體化可以將區域一體化的成果作為其更廣泛、更普遍的全球經濟體制協調的基礎。
可以預見,隨著本世紀最后幾年,區域層次上多邊經濟體制的日臻完善,21世紀將真正成為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世紀。
(責任編輯:陸福英)
世界經濟研究滬035-038F107城市經濟、區域經濟屠啟宇19951995 作者:世界經濟研究滬035-038F107城市經濟、區域經濟屠啟宇19951995
網載 2013-09-10 21:2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