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城鄉消費結構變動的差異及其市場影響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F1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7621 (2000)05—0023—04
  兩年來,我國以擴大內需為主的經濟增長戰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我國消費需求的現狀表明,城鄉之間始終存在的,甚至仍然在不斷擴大的收入差距,使消費品市場的二元結構特征更加顯著。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研究中國經濟的發展,就必須認真研究市場上所表現出來的消費需求變動的差異。
      一、我國城鄉消費需求變動的差異
  我國城鄉的消費需求變動從80年代以來開始加快。農村居民在80年代主要是圍繞溫飽問題的消費,90年代開始了由溫飽到小康的過渡。進入21世紀,大多數農民將開始步入小康階段。城市經濟的發展使城鎮居民的實際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城市住房制度改革也加劇了城鎮居民消費需求結構的變動。
    1、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的差異。
  1978年,中國農村家庭人均純收入只有133.6元, 聯產承包責任制使農民的收入開始大幅度增加。1985年,增加到接近400元,1988年,實際收入達到545元,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實際收入比1978年增加了2倍。1998年,農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增加到2162元,扣除物價因素,實際相當于1978年的4.57倍。
  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非常明顯。1978年,城鎮居民人均收入343.4元,為農民的2.57倍,到1998年, 城鎮居民的收入增加到5425.1元,扣除物價上漲因素之后,實際收入水平提高了2.3倍, 相當于1978年的3.3倍。1998年城鎮居民的實際收入相當于農民收入的2.51倍。(見表1)。
      表1 城鄉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指數
年份  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   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指 數      (元)     指 數		 (1978年=100)         (1978年=100)1978   133.6     100       343.4     1001980   191.3     139       477.6     1271985   397.6    268.9      739.1    160.41988   544.9    310.7      1181.4    182.51991   708.6    317.4      1700.6    212.41995  1577.7    383.7      4283     290.31996  1926.1    418.2      4838.9    301.61997  2090.1    437.4      5160.3    311.91998   2162     456.8      5425.1    329.9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1999)
  農村居民實際收入20年增長了3.57倍,城鎮增長了2.3倍, 城鎮和農村的相對差距似乎在縮小,但是,實際存在的絕對差距則有進一步拉大的跡象。城鄉居民人均的收入差距基本維持在2.5倍左右。
    2、城鄉消費需求結構的變動差異
  收入的變化必然引起消費支出的變化。在農村的生活消費支出中,恩格爾系數由1978年的0.68下降到1998年的0.53。在食品消費中,主食由1978年的65.3%下降到1998年的35.7%;副食則由31.4%上升到42.9%。住房支出由人均11. 95元增加到239.62元。1985年以后,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體現在文教娛樂、醫療保健和交通通訊方面。從1985 年到1998年,農民文化教育和娛樂的支出由12.45元增加到159.41元,占全部生活支出的比例由3.92%上升到10.02%, 消費支出比例已經達到城市人均4000元的水平;交通通訊由5.48元增加到60.68元, 醫療保健由7.65元增加到68.13元,占生活消費支出的比例分別增加一倍左右。 詳見表2。
     表2 農民家庭人均消費支出結構變化情況
			 1980  1985  1990  1995  1998人均生活消費總支出(元) 162.21 317.42 584.63 1310.36 1590.33各項占比:食品      61.77% 57.79%  58.8% 58.6% 53.43%	 衣著      12.32%  9.72%  7.77% 6.85%  6.17% 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       5.12%  5.29% 5.23%  5.15% 醫療保健            2.41%  2.74% 3.24%  4.28% 交通通訊       10.22%  1.72%  1.44% 2.58%  3.82% 娛樂教育文化服務        3.92%  5.37% 7.81% 10.02% 居住         13.85% 18.24% 17.34% 13.91% 15.07% 其他商品及服務        1.07%  0.74%  1.77% 2.07%
  
  資料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1999)數據計算整理
  從1985年開始,城市的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城鎮居民的實際收入開始快速增加。如果說在整個80年代城鎮居民的消費需求還僅僅是量的增加,沒有明顯的支出結構的變化,那么90年代,實際的消費支出結構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典型的是“吃”的支出所占相對比例明顯減少。1990年城鎮居民的恩格爾系數為0.54,到1998年下降到0.44,下降了10個百分點。“穿”的比例下降了2個百分點,與此同時, 醫療保健、交通通訊、教育文化的消費支出分別上升了大約2個百分點。 “住”的支出比重從4.76%上升到9.43%,幾乎是翻了一番。表3 可以明顯看出這種變化。
       表3 城鎮家庭人均消費支出結構變化情況
             1985  1990  1995   1997  1998人均生活消費總支出(元)  637.2  1279  3537   4186  4332各項占比:食品      52.24% 54.23% 49.92%  46.4% 44.48%     衣著      14.56%  13.4%  13.5%  12.44% 11.1% 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   8.6%  8.48%  8.39%  7.57% 8.24% 醫療保健        2.48%  2.01%  3.11%  4.29% 4.74% 交通通訊        2.14%  3.17%  4.83%  5.56% 5.94% 娛樂教育文化服務    8.17%  9.58%  8.84%  10.71% 11.53% 居住          4.79%  4.76%  7.07%  8.57% 9.43% 其他商品及服務     7.02%  5.2%  4.28%  4.43% 4.55%
  
  資料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1999)數據計算整理
  從消費順序看,城鎮居民基本上是按吃穿住行的消費序列,農村居民則是吃住穿行的序列。從1985年到1998年,城鎮居民的消費支出由食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文化教育娛樂服務、居住、醫療保健、交通通訊的消費序列轉變為食品、文化教育娛樂服務、衣著、居住、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交通通訊、醫療保健。食品和衣著在總消費支出中下降的11個百分點為主要貼補在文化教育、住房和交通通訊的支出中。農村居民1985年的消費序列為從食品、居住、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文化教育娛樂服務、醫療保健、交通通訊,到1998年轉變為食品、居住、文化教育娛樂服務、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交通通訊。文化教育的支出從12.45元增加到159.4元,是支出結構中變化最明顯的部分。
  在城鄉消費需求的結構變動中,差異是比較明顯的。以食品消費為例,1985年城鎮人均的食品消費支出是農村的1.92倍,到1998年上升到2.27倍,衣著消費則從3.18倍上升到4.9倍, 由此說明城鎮居民比農村居民在吃穿方面更舍得花錢消費。
      二、城鄉消費市場的二元結構特征
  90年代,我國基本上完成了消費結構變動的積蓄準備,從新世紀開始,我國城鄉將迎來消費需求結構劇烈變動期。由于城鄉之間消費結構的變動方向不盡一致,城鄉消費市場的二元結構特征將更加明顯。
    1、城鄉消費市場的差異
  在1980年,在我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中,市級的銷售額為733.6 億元,縣級為399.4元,二者之和為1133億元,縣以下為1007億元, 可見在數量金額上,城鄉之間在那時是差不多的。到1998年,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市級達到17825.2億元,縣級為3681.9億元, 縣以下7645.4億元。市縣兩級總額為21507.1億元,城鄉之間的金額相差2.8倍。城鄉消費需求的變動趨勢由于收入差距的進一步拉大而變得二元特征更加明顯。
  在城市,隨著住房制度的改革和商品房市場的發展,改善居住環境成為城市消費的熱點。1997年我國出售的商品住宅中,私人購房已經占58.7%,目前私人購房的比例更進一步提高。進入新的世紀,住房消費將是城市首選的萬元以上級消費。擴大居住面積,提高裝修水平,增添高檔家具和廚衛設備,是居住消費的主流。農村的居住消費雖然會進一步向擴大住房面積發展,但是不會象城市一樣不斷提高檔次和質量。因此對于建材、裝飾材料和廚衛設備的需求不會象城市那樣強烈。
  交通、通訊消費構成新的城市消費市場主流。全國汽國銷售中,私人購車量已經占50%以上。電話、手機、尋呼機、電腦等現代化通訊工具已成為城市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東西。各種信息類產品進入城鎮居民家庭的速度正以幾何級數增長。
  與城鎮居民的住行消費需求相比,農村居民的需求仍然是在用的方面。90年代,農村居民的消費普遍受到電力和電信等公用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的困擾,家用電器的普及率比較低。如果農村的電網改造工程進展順利,電力供應解決得好,農民不再為沒電、斷電和高額電費發愁,再加上信息網絡的“村村通”工程建設,農村的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電風扇、電話機等將會有比較大的市場需求增量。此外,農村電力供應的充足,還會帶來加工工業的發展,并形成對于投資工業品的有效需求。
    2、城鄉消費品市場的二元結構特征
  一是產品消費級次的差異。城鄉消費品市場的二元化首先表現在城鄉居民消費的級次上城鎮居民的消費將從千元級向萬元級、10萬元級的消費發展,即從普通的家電、家具向計算機、住房和家用轎車的消費級別發展;農村的消費則是從百元級向千元級、萬元級的消費發展。城鄉消費價格差異是最基本的二元結構的表現,這是由城鄉之間總體上的收入差異所決定的。
  二是質量檔次的差異。城鄉消費的二元結構的差異還表現在產品的質量檔次上。在服裝消費上,城鎮居民的服裝消費主要是中高檔為主,款式也講究新潮、時髦、前衛;農村居民的消費雖然也開始由低檔向中檔變化,但總體上仍然以中低檔為主,主要指標是結實耐用。食品消費也是如此,城市居民所需的食品飲料,從面包、奶粉、鮮奶、酸奶到各種飲料,都講究從內在質量到外在包裝的檔次;相比之下,農村居民對于包裝不太講究,質量也以中低檔為主,更注重的是價格的適宜。其他各類消費品也是如此。
  三是品牌的差異。在消費品市場上,城鄉消費的品牌差異比較明顯。城市居民,特別是青年和女性,在消費品選擇上比較講究名牌。這不僅僅因為名牌是質量和信譽的保證,消費起來比較放心,還由于名牌消費可以顯示身份地位,滿足消費者個人的虛榮心。相比之下,農村居民的消費所看重的是產品的實惠性。
  無論如何,城鄉消費品市場的二元結構特征是明顯存在的。注意到這個特征和它的變化趨勢,是調整我國工業品生產結構以適應市場結構的必要前提條件。
      三、適應二元結構的經濟發展
  從城市到鄉村,我國居民的消費結構是多層次的。我們將其抽象為二元結構特征,是就總體特征而言。適應二元消費結構的市場,就必須考慮產品的差異性、質量的穩定性、價格的適宜性、功能的適用性、產品更新換代的節奏和技術發展對二元結構市場的影響。
    1、產品結構的調整
  產業結構的調整,首先是產品結構的調整。適應城鄉消費需求的二元結構,產品結構也應該具備二元結構的特征。一方面要有適應城市居民消費的中高檔產品,從產品質量、品牌、到包裝都應該是國內一流的,能夠同國際名牌產品一爭高下的產品。如奶粉中的伊利品牌,其產品質量和品牌要能夠同雀巢相抗衡;家電的海爾、長虹,要能夠同松下、三星等相抗衡。在每一個行業,都要開發生產出適合城市居民消費的產品,在名牌戰略的指引下,主要生產中高檔消費品。另一方面,大眾化的消費品仍然是適合農村消費的主力產品。質量可靠,價格適中的中低檔產品應是調整的方向。
  注意產品結構的差異,進行有針對性的結構調整,是產業發展的戰略性問題。在這個問題上,降低技術標準打價格戰是沒有出路的。從目前我國彩電產品的技術結構看,一般的中低檔產品基本上能夠適應農村市場。進行產品結構的調整,應在大力開拓農村市場的同時,加快進行數字化產品的開發和生產。由于農民收入水平仍然偏低,農村市場的容量畢竟有限。如果不適時調整產品結構,都在低水平上進行農村市場的競爭,必然造成農村市場的供應超過需求。因此,調整產品結構就要在現有的產品的基礎上,加大針對城市消費的產品開發。
    2、質量和價格
  適應二元結構的產品質量不是要降低農村消費品的質量,而是應該穩定農村市場的產品質量的同時,保持價格的穩中有降。首先要拉開城鄉之間的產品質量檔次。農村產品的質量應該結實耐用,特別是電器產品,對于電壓的不穩定性要有較寬的兼容性和耐受性。對于城市居民的消費品,產品的質量會有更高的要求。除了信息家電的網絡產品,對于住房的裝飾材料、食品飲料、交通工具、日用化工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質量要求。質量的改進和提高主要集中在健康、綠色、環保、方便、快捷等方面。
  適應農村市場的工業品,在穩定當前質量的基礎上,適當降低價格,可以擴大農村居民的邊際消費需求,從而擴大農村市場的容量。針對城鎮居民的市場,實際的努力方向不在價格的競爭,而在于加快技術開發,推出技術和性能更高更好的新產品。通過加快產品的更新換代,提供適合城市消費的新產品。
    3、技術開發與創新
  適應二元消費結構的經濟發展,首先提出了對質量穩定性和價格適中的要求,這是對農村市場而言;同時也提出了質量的穩中提高和價格的自然跟進,這是產業發展的必然要求。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各個產業的研究和開發力度加大,產品更新換代的節奏加快。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對產業技術發展的影響是革命性的,這場信息技術革命所帶來的是技術開發的力度驟然加大,技術進步的速度加快了。新的競爭越來越集中于技術的競爭,產品的更新換代和技術的升級在加快。對于產品生產者來說,要想有效地占領城鄉市場,必須加大技術開發的力度。
  加快技術開發與產品創新是我國產業發展的根本出路。城市的工業品市場始終是新產品的市場,比如信息家電的更新換代速度只有18個月,節油技術、安全保障技術和環境保護技術不斷地用于汽車的技術更新。農村的市場也不會接受永遠的老面孔,同樣需要有不斷開發的新功能的產品,才能滿足新的需求。
  技術與產品的創新是發展的永恒的主題。適應不同市場的技術開發和創新,需要有不同的產品導向。產業的發展體現在產品結構的調整和產業結構的升級,對此需要認真研究消費需求變動所引起的城鄉二元結構市場的走向。
  收稿日期:2000—4—20
  
  
  
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3~26F51商業經濟計保平20002000我國城鄉之間存在的收入差距不可避免地帶來城鄉消費品市場的二元結構特征。注意到二元消費結構變動對市場的影響,就必須考慮產品的差異性、質量的穩定性、價格和功能的適宜性、產品更新換代的節奏和技術創新發展,以便適應和引導消費市場,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消費需求/結構變動/市場  consumption needs/variation of structures/marketThe income difference between town and country leads to anotable characteristic of duality of the consumer goodsmarket ineluctably. There are big differences between thequality and quantity of consump-tion of the two. Given theinfluence of the variation of the dual consumption structureon  the  market, the fol-lowing factors must be taken intoaccount so that the market could be properly adapted to andguided,and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 thereby promoted.These factors are:the diversity of products,the stabili- tyof quality,the suitability of price and function,the rhythm ofrenewing products and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techniques.計保平,北京行政學院 經濟理論教研部,北京 100044  計保平(1959—),女,北京行政學院經濟理論教研部講師。 作者: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3~26F51商業經濟計保平20002000我國城鄉之間存在的收入差距不可避免地帶來城鄉消費品市場的二元結構特征。注意到二元消費結構變動對市場的影響,就必須考慮產品的差異性、質量的穩定性、價格和功能的適宜性、產品更新換代的節奏和技術創新發展,以便適應和引導消費市場,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消費需求/結構變動/市場  consumption needs/variation of structures/market

網載 2013-09-10 21:31:37

[新一篇] 論國債政策與公開市場業務的配合

[舊一篇] 論大國東亞地緣經濟戰略與東亞地區經濟合作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