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系理論研究述評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20世紀80年代,“關系”(Guanxi)作為影響商業運作的文化現象存在于中國社會,恰當的Guanxi在商業談判里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后,Guanxi作為描述中國社會制度的關鍵概念,在多學科多領域內得到了系統研究。
  20世紀90年代,學者們開始關注Guanxi的經濟價值,為Guanxi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由于中國立法的模糊,Guanxi在中國背景環境下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影響著企業競爭優勢[1]、財務績效[2]、市場利益[3] 等。Guanxi的影響前因有制度因素(所有制形式、公司選址)、戰略因素(競爭優勢)、組織因素(企業規模、歷史、資源)、行業因素(產業類型)等[1,4]。和西方商業社會受到法律、合同的嚴格界定規范相比,Guanxi在中國社會里提供了一種更為廣泛靈活的商業途徑,有助于使企業克服“外部人”無法進入內部的障礙,有助于企業建立外部關系以獲取資源以及進行準確的市場定位。
  Guanxi理論的發展和完善使得學者們的研究視角越來越寬泛。Guanxi逐漸成為企業戰略研究學者們關注的焦點。本文基于對國內外Guanxi理論文獻的研究,對Guanxi的內涵界定、產生背景、分類及維度測量、影響前因和結果變量等研究問題進行梳理,以期明晰Guanxi理論的研究現狀,并對Guanxi理論研究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初步探析。
  1 Guanxi的內涵界定
  1.1 Guanxi的內涵
  不同學者對于“Guanxi”一詞做出了不同的解釋,其中引用最為頻繁的論述如下:
  “Guanxi是指一種存在于物體、力量及人際之間的關系。當特指人際之間的關系時,它不僅可以用于夫妻間、親戚間、朋友間,還有‘社會交往’的意思,即指基于相互利益基礎上的隱性的雙向二元的關系。”
  這一觀點是Yang在1993年的研究中提出的。她從個體層面強調了Guanxi作為二元關系隱性存在于人際之間,明確了Guanxi的基礎是相互利益。其他學者也強調了Guanxi是“非正式、特定的”的人際交往,Guanxi關聯的雙方“遵循Guanxi涵蓋的社會隱性心理契約,如相互信任、忠誠、義務等”[5,6]。學者們進一步從組織層面來評價Guanxi[4,5,7],認為Guanxi通過社會網絡(關系網)來實現個人或社會交易的雙向溝通,獲得個人和組織的利益,保證雙方關系的長期持續性;組織Guanxi基于個人Guanxi而形成,并通過個人Guanxi的多樣化實現鞏固和加強。西方學者對Guanxi多持否定的態度,將Guanxi和賄賂、偏袒聯系在一起,認為其破壞了公平原則。
  學者們認為“Guanxi”是一個帶有中國特色的、本土化的概念,但并非是中國文化背景下的特有概念,在受儒家思想文化影響的東亞國家中也可以通過其國家語言發現Guanxi的存在,如日語、韓語、馬來語等均有類似含義的詞匯[1,8]。中文里,關系(Guanxi)=關(guan)+系(xi):“關”作為名詞,古義指“交通險要或邊境出入的地方設置守衛的處所”,如“關口”,現多用于比喻,指“重要的轉折點”,如“難關”;“系”作為動詞,意為“聯結、聯系”,多用于抽象事物[9]。從字面來看,“Guanxi”表示個體間的關聯、聯結,通過互助行為實現依靠個體本身無法實現的活動。
  Guanxi可以用好/壞、積極/消極、親/疏、遠/近來評價。有關學者在研究中將好的Guanxi描述成“相互信任、長期合作、忠誠、各盡其職”[6]。在中文里,“拉關系”具有把兩人關系的距離拉近的含義,“關系鐵”則形容兩個人的關系牢固,如鋼鐵般堅不可摧。佐斌提出了關系建立的積累性,在“老鄉”、“老同學”、“老友”等詞匯中,“老”是由“生”(陌生、新、少)到“不生”的積累和發展過程[8]。
  綜合以上觀點,本研究將Guanxi的內涵歸納如下:
  Guanxi植根于儒家文化,從廣義來看,泛指所有社會聯系、社會交往、人際互動等;從狹義來看,是以血緣、地緣、業緣為基礎發展形成的人際關系結構,以實現利益和感情交換為目的;其發展的過程是不斷積累和變化的。
  從Guanxi的內涵不難發現,Guanxi具有以下特征:文化性(cultural)、可轉移性(transferable)、互惠互利性(reciprocal)、無形性(intangible)、功利性(utilitarian)、長期持續性(long-term)。
  1.2 Guanxi與Relationship
  “Guanxi”在中文中被譯為“關系”,但其與英文里的“關系”一詞(Relationship)有本質區別,因此在西方詞匯里出現了不同于“Relationship”的“Guanxi”。
  基于學者們的研究成果[5,10,11],可將Guanxi和Relationship兩者之間的關系歸納如下:
  Relationship是Guanxi的基礎。從兩者之間的聯系來看,Relationship的存在不會自動產生Guanxi,但Relationship在Guanxi已經建立后,會加強或促進Guanxi;從涵蓋內容來看,沒有任何Relationship的陌生人之間也可以產生Guanxi,即以第三方作為媒介,在兩者之間建立溝通的橋梁,而無基礎的Guanxi多帶有“工具性”內容;從建立時間來看,與具備Relationship的Guanxi相比,缺乏Relationship的Guanxi產生的時間需要更長,但無基礎的Guanxi在現實生活中更為常見。
  2 Guanxi的產生背景
  2.1 文化背景
  在中國文化里,儒家社會是一個“關系導向型”社會。在這種社會里,每個人都是依賴于社會的個體,只有明確個體在群體中的地位,才能完成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并遵守相應的社會道德。儒家思想可以說是社會溝通的創始人和關系構造的建筑師[6]。Guanxi起源于儒家思想中的“倫”。封建時代稱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這五種關系為“五倫”或“五常”,這種尊卑、長幼的關系是不可改變的常道,稱為“倫常”[9]。由于“五倫”的角色關系各不相同,它們之間強調的價值理念和內容也有所差異:“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在儒家觀念里,這五種角色關系中除“朋友”外,其他“四倫”均蘊含有“上/下”、“尊/卑”的縱向差序關系[12];且“五倫”中有“三倫”附屬于家庭這一關系,說明了家庭在儒家社會的地位和重要性。
  Hofstede將社會文化系統比做一個“洋蔥”。這種“文化洋蔥”的外層表皮,如各種符號象征、英雄形象和儀式禮節,比較容易改變,但其核心部分,如價值觀,則具備十足的剛性,不易改變[13]。因此,Guanxi思想扎根于中國傳統文化體系中已長達兩千年之久,處于文化的核心部分,并延續地、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費孝通在中國鄉土社會研究中提出的“差序格局”這一觀點,可以視為對Guanxi最為本土化的解釋。他認為:中國社會存在以血緣、地緣為生活中心的傳統社會人際關系結構。中國人在處理與他人的關系時就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每個人都是受社會影響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紋所推及的就發生聯系。每個人在某一時間某一地點所動用的圈子不一定是相同的”。這種關系就“像水的波紋一樣,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遠,也愈推愈薄”[14]。這種同心圓結構以最親近的家庭成員為核心,而其余的親戚、朋友、熟人等依次按關系的親疏和彼此的信任程度分布在各個大小不等的同心圓上。
  2.2 政治背景
  Guanxi也受中國傳統的政治制度——宗法制的影響。宗法制是“以血緣關系為基礎,以遠近親疏為標準,標榜尊崇共同的祖先,區分尊卑長幼,規定繼承秩序,確定宗族成員不同的權利和義務的法則”[15]。其在縱向方面的表現是,父系繼承財產權利;在橫向方面則按照“同宗同祖”原則,根據血緣關系的遠近來分配權利財產。中國的宗法制是“家”的觀念的無窮放大。
  2.3 社會背景
  當主要的社會經濟資源和其他資源集中在少數人手里時,人們就會將焦點更多地關注于人的社會地位及對關鍵資源的獲取[5]。“Guanxi是一種社會投資的形式或社會資本。發展和維系Guanxi,就像需要給賬戶存錢或購買保險以備不時之需一樣”[12]。已有的文獻研究從資源觀的視角出發,將Guanxi視為是組織的資源和能力,即它不僅影響公司績效,同時又在保持組織競爭優勢上發揮作用[1,5,16]。因此,很多中國企業在企業經營過程中采取家族式的運營模式。
  3 Guanxi的分類
  (1)Hwang的“人情與面子”模型
  最早對Guanxi進行明確分類是學者Hwang[12],他以“情感性—工具性”的高低作為標準將Guanxi劃分為三種類型:情感性關系、混合性關系及工具性關系。
  情感性關系存在于家庭成員或其他存在親緣的親屬之間,通過帶有情感交換的社會交往過程,以滿足成員對溫情、歸屬感等需求,交往過程中遵循“需求原則”。工具性關系是指通過資源交換而實現物質需求的滿足,如商品、服務的買賣雙方之間的關系,交往過程中遵循“公平原則”。混合性關系是熟人關系,交往過程中遵循“人情法則”。這種分類方式被多數學者所認同和接受。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三類關系之間是存在重疊的。情感性關系也會被用作工具以來獲取資源,但這類關系中情感性成分大于工具性成分。而工具性關系僅被作為獲得目標的手段或工具,相對于情感性關系來說是短暫且不穩定的。混合性關系帶有情感和物質(工具)的雙重交換,交往雙方彼此認識而且有一定程度的情感關系,但其情感部分不會深厚到可以隨意表現出真誠的行為這一程度。混合性關系是個體最可能以人情和面子來影響他人的人際關系范疇,交往雙方通常會認識一個或更多的中間人,彼此認識的人群構成了一張張復雜程度不同的關系網,這些關系網彼此交叉重疊,從而構成了復雜的人際關系網絡。
  (2)Tsang的“血緣Guanxi”與“社會Guanxi”
  Tsang以關系基礎作為分類標準,將Guanxi分為兩類[5]:血緣Guanxi和社會Guanxi。前者包括家庭成員、遠房親屬甚至同族(即那些具有相同姓氏的人群);后者產生于學校、工廠或其他工作地點。
  (3)楊國樞的“社會取向”觀點
  楊國樞在研究中國人的人際關系時,提出了“社會取向”觀點[17]。他認為,中國人的人際關系主要分為家人關系、熟人關系及生人關系這三種類型。“家人—熟人—生人”的關系分類的核心是“家人”關系,而“熟人”與“生人”之間可以相互轉化:雙方起初是“生人關系”,通過領養、結拜、過繼、認干親等形式而發展形成“擬親化”關系,即發展成為“熟人關系”;而“熟人關系”也會因為雙方聯絡的頻率降低或其他突發事件而逐漸變成“生人關系”。“家人—熟人—生人”和“情感性—混合性—工具性”分類是基本一致的。Fan提出的“家庭型”、“助手型”和“商業型”分類,與前兩位學者的思路也是一致的[11]。
  (4)楊宜音的“關系矩陣”模型
  楊宜音對Hwang的分類方式提出了質疑[18],“人情與面子”理論模型的基礎是人際關系的分類,但Hwang將情感性的多少與工具性的多少視為對立的兩端。中國人的人際關系內涵不是按照情感成分由多至少決定的,而是由情感的充分肯定到充分否定的變化決定的。情感性成分的多少與情感的肯定否定程度并不是同一維度的概念范疇,用一維劃分不能揭示中國人際關系的實質。以感情的肯定與否定為一個維度,以工具性的強與弱(即情感性的弱與強,情感性與工具性二者呈反比關系)為另一個維度,共同形成一個矩陣[18]。她認為:從嚴格意義上看,中國人的社會行為不存在西方的“工具性關系”,西方人對人際關系的劃分是公與私、群體與個體,而東方人是親緣、熟人及陌生人的差序劃分,劃分差異產生的原因在于東、西方對“人際關系”判斷的邏輯起點不同。
  (5)楊中芳的“動態人際學”觀點
  楊中芳、彭泗清提出人際關系包含三種成分:既定成分(先賦性、后天性)、情感成分以及工具成分[19]。他們對人際關系研究提出了新的看法:人際關系是一個隨著時間的延續及交往次數的增加而發生增減變化的動態概念,兩人的關系交往進展分為三個階段,即禮遇、工具及感情。楊宜音在此基礎上,將工具性分解為“義務互助”與“自愿互助”兩個成分,每種成分都有高低兩種,分出四種關系類型:高應有之情&高真有之情(親情關系,“自己人”)、低應有之情&低真有之情(市場交換關系,“外人”)、低應有之情&高真有之情(友情關系,“交往性自己人”)、高應有之情&低真有之情(恩情關系或人情關系,“身份性自己人”)[20]。在此基礎上,沈毅進一步對其細化,將關系分為交往性關系(工具性、情感性)和義務性關系(先賦性、獲致性)兩大類[21]。以上分類方式均基于中國社會關系中存在的倫理義務。
  表1是對目前有關Guanxi分類的匯總。綜上所述,以上學者均強調了Guanxi的發生存在共同的基礎。各種Guanxi存在一定的重疊并處于動態變化過程中,如兩人的Guanxi可以既是同學關系又是同事關系,還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發展形成“擬親化”關系。
  f31s764.jpg
  4 Guanxi的維度測量
  Yeung和Tung在其研究里提出了建立和維系Guanxi的策略(提供實際好處;形成長期合作、互利關系;培養個人關系;培養信任),并根據以上策略總結出Guanxi的5個基本維度:工具性、個人關系、信任、互惠性/人情、長期性。但他們僅從理論和經驗中得出結論,而未做進一步的實證檢驗[13]。
  Tsang將Guanxi分解為3個維度:感情、信任和面子,但他也沒有做具體測量[5]。Park和Luo也提出了Guanxi的三個維度[4]:感情、人情和面子。Lee和Paul提出Guanxi是“多維度的構念”,面子保護和人情積攢是Guanxi概念中的關鍵要素,并就Guanxi帶來的優勢和不足對我國香港地區和大陸地區的不同受訪者進行了t檢驗對比,但沒有使用具體量表測量Guanxi這一概念[23]。
  Chen Xiaoping和Chen C Chao在其研究中提出“Guanxi質量”的概念[6],即Guanxi質量為Guanxi一方與另一方(處于社交圈的中心位置)在Guanxi網里的距離的主觀評價。主觀評價的距離越短,Guanxi質量越好。Guanxi包括兩個維度,即信(trust)和情(feeling)。“信”指對Guanxi另一方的可信度;“情”指既定Guanxi對雙方帶來的情感性和工具性需要的滿足程度。“信”通過能力和誠意兩個指標測量;“情”通過感情和義務(即交情)兩個指標測量。兩個維度均和Guanxi質量成正比:雙方之間“信”的程度越高,Guanxi質量就越高;雙方感情和交情越好,Guanxi質量也越高。“信”和“情”相互關聯,基于誠意的信任和感情相關,而基于能力的信任和義務相關。
  Ramasamy等提出Guanxi包括3個維度:信任、關系承諾(relationship commitment)、溝通,共選取了12個測量條款對這三個維度進行測量[24]。量表的信度較高,信任維度包括4個測量條款,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7;關系承諾維度包括3個測量條款,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溝通維度包括5個測量條款,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2。Ramasamy等將“關系承諾”定義為“和商業伙伴維持長期持續關系而付諸行動的意愿”。由于Guanxi具有長期持久(long-term)的特征,所以關系維持時間越久、越穩定,則Guanxi的強度越高;而溝通是建立Guanxi的一種方式,因此他們將溝通也看作是獨立于“信任”和“關系忠誠”之外又一維度。也有學者不贊同這一觀點,如Lee和Dawes,他們認為“信任”是Guanxi的結果變量并非組成要素[22]。
  綜上,根據現有文獻,尚未有一個統一的、被普遍認同的Guanxi測量量表。學者們在Guanxi分類基礎上開始嘗試對Guanxi進行維度劃分和測量,如人情、感情、面子等維度被大多數學者提出和接受。也有學者提出將長期性、工具性等Guanxi特征作為維度來看待,尤其是對于“信任”這一變量,有的學者認為其是Guanxi的結果變量,有的學者則將其看作是Guanxi的一個維度并對其進行了測量。
  5 Guanxi的影響前因和結果研究
  5.1 Guanxi的影響前因研究
  從制度因素的視角出發,Xin和Pearce的研究表明:企業所有制形式對企業主管的行為特征產生影響[1]。在法制法規尚未健全的商業環境中,私營企業更依賴于Guanxi并將其作為企業防御內外威脅的工具;而私營企業主管所建立的商業Guanxi以信任為主要特征,且這種商業Guanxi還表現出更多的單向且非互惠特征。
  從制度因素、戰略因素及組織因素的視角出發,Park和Luo調查了國內128家公司,結果發現:制度、戰略和組織因素是Guanxi競爭力中重要的決定性因素[4]。這再次驗證了Xin和Pearce的“企業所有制形式對Guanxi的影響作用”的結論,即非國有企業更易于建立Guanxi。企業選址作為制度因素之一也對Guanxi的建立產生影響,即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公司更易于和政府及商業共同體建立Guanxi;戰略定位中以市場導向戰略為主導的公司易于利用自己的Guanxi網絡;但在與政府部門溝通、運用Guanxi時,只有制度因素和戰略因素對Guanxi有顯著影響。
  Jacobs指出,通過提供幫助等社會交往行為,個體間的親密度會增加[10],即Guanxi會對個體間親密度產生影響。Tsang提出“共享和互動是建立Guanxi的前提”[5]。在分析個人Guanxi和組織Guanxi時,他提出了“員工流動性”對組織Guanxi的影響:組織Guanxi是基于個人Guanxi而形成,如果一個員工的知識沒有在組織中得到復制,那么一旦失去這名員工(如員工跳槽),該知識也將一起失去。他認為組織Guanxi通過多樣化的個人Guanxi得以加強和鞏固,對Guanxi前因的組織因素和個體特征進行了補充。
  綜上所述,學者們分別從組織因素、制度因素、戰略因素以及個體特征對Guanxi的影響前因進行了梳理,其中組織因素包括公司規模、經營時間、管理能力、技術能力以及員工流動性,戰略因素包括戰略定位,制度因素包括企業所有制形式以及企業選址,個體特征包括員工間共享、互動程度以及個體間親密度。
  f31s765.jpg
  5.2 Guanxi的結果研究
  從組織因素的視角,Park和Luo的研究表明:Guanxi可以導致公司的高績效,有利于銷售的增長,但與盈利增長無關[4]。Guanxi通過對市場交易和競爭定位來直接影響企業的增長,通過戰略實施來間接影響企業的增長。
  Fan從理論上分析了Guanxi是否可被看作為是企業贏得競爭優勢的一種戰略資產[11]。戰略資產應具有:價值性、稀缺性、不可模仿性以及不可替代性。而Guanxi的價值類似于股票市值,具有不穩定性,一旦政府官員遭遇權力喪失,則此Guanxi將一文不值;Guanxi帶來的優勢是戰術性的、臨時的,而不是戰略性的;Guanxi依附于個人,因此其具有流動性,這使得Guanxi的優勢很難維持;Guanxi可以利用中間人進行復制,具有非排他性。鑒于此,Fan對于傳統觀點“Guanxi導致競爭優勢”提出了質疑。
  Ramasamy等對中國的4個南部城市(即汕頭、廣州、珠海和深圳)的215家企業的實證研究表明:在Guanxi的三個維度中,“信任”和“溝通”對知識轉移具有顯著影響②,這兩個維度之間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且方向為負③,但Guanxi的另一維度(忠誠)對知識轉移的影響不顯著[24]。
  Lee和Dawes的研究表明:Guanxi的情感性部分(即感情)有助于增強購買方對銷售人員的信任④,而Guanxi的工具性部分(即面子和人情)與購買防對銷售人員的信任無顯著關聯。商業聯系與購買方對銷售人員的信任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而社會聯系則與其無顯著關聯[22]。
  f31s766.jpg
  6 Guanxi理論的研究趨勢
  雖然Guanxi理論研究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取得了重大進展,如Hwang等學者提出的Guanxi分類等觀點得到了諸多學者的認同和發展,但Guanxi理論研究尚未進入成熟階段。基于Guanxi理論的研究現狀,筆者認為相關研究還應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
  1)Guanxi的維度劃分和測量方法科學化。目前,關于Guanxi的維度劃分在學術界尚有爭議,西方文獻中側重信任、溝通等變量,而本土學者則以人情、面子等體現中國文化特色的變量作為Guanxi的研究突破口。“信任”這一變量既可作為Guanxi本身的維度,也可解釋為Guanxi的結果變量。如Ramasamy等的研究中提到,將溝通、信任、關系忠誠看作是Guanxi的三個維度時,可能存在如下鏈式關系[24]:溝通導致信任,信任導致關系忠誠。中西方學者從多種視角對Guanxi進行了不同維度的劃分,得到的結論也有很大差異。因此,開發科學的Guanxi量表,實現對Guanxi的精確測量,是Guanxi理論研究的首要任務。
  2)對Guanxi的影響前因和結果的探索。Park和Luo研究了影響Guanxi的制度、戰略和組織這三類前因[4]。對此,筆者認為,這三類前因的劃分存在重復之處,即戰略定位(strategic orientation)可以歸為組織因素。
  傳統觀點認為Guanxi將有助于企業競爭優勢的培養,而Fan從理論上證明了Guanxi不具有企業贏得競爭優勢的戰略資產的特征[11]。未來研究可以考慮通過數據來證實兩者之間的直接影響關系,以及可能存在的中介傳導機制或緩沖效應。
  Ramasamy等認為溝通是Guanxi的一個維度[24],Lee和Dawes認為Guanxi的結果變量之一是信任[22]。通常認為,“溝通會有助于促進人際間Guanxi的形成,進而導致信任程度的加深”,或“信任程度越高,人際間的Guanxi越好,溝通效果越好”。那么,溝通、信任和Guanxi三者之間的影響關系也有待進一步驗證。
  3)Guanxi的跨文化比較研究。Guanxi在受儒家文化影響的東亞國家中廣泛存在。因此,對Guanxi的進一步研究可以深入到以中國人為主導的社會中進行,如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等。同時,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基于關系的理論體系研究趨于成熟,因此東、西方Guanxi體系的比較研究也是未來的研究方向之一。此外,針對不同的國家和地區,選取不同的代表性文化背景下的企業及員工作為研究對象,對Guanxi進行跨文化的比較研究也具有理論和現實意義。
  4)Guanxi和其他概念的相關研究。Guanxi和“面子”、“和諧”、“人情”等概念存在密切聯系。在中國及其他東亞國家,“面子”在商業交往中發揮的作用比在西方社會中更為顯著。沖突回避使得人們在公開場合有機會保留面子。“和諧”在社會交往中發揮著維系自我及他人面子的作用,并直接影響雙方面子的得失,同時也是社會成員之間交往聯系的黏合劑[25]。Leung等將“和諧”分為工具性和諧和價值觀和諧兩類[25],Hwang將Guanxi分為工具性、情感性和混合性三種[12],因此,工具性Guanxi與工具性和諧、情感性Guanxi與價值觀和諧,以及兩種和諧與混合性Guanxi等這些概念之間的關系也有待進一步梳理和明晰。
  注釋:
  ① Fan詳細對比了家庭型Guanxi、助手型Guanxi以及商業型Guanxi,從性質、文化根基、基礎、核心價值、目的、功能、交換物、親密度、產生的負面效果以及時間長度等多方面對其進行了比較。
  ② 在0.05的顯著水平下,回歸系數分別達到0.93和1.18。
  ③ 在0.05的顯著水平下,交互作用的回歸系數為-0.21。
  ④ 在0.01的顯著水平下,回歸系數達到0.39。
  ⑤ 在0.05的顯著水平下,回歸系數達到0.09。
技術經濟京109~115F31企業管理研究寶貢敏/劉梟20082008
Guanxi/特征/分類/維度測量
Research Review on Guanxi Theory關系(Guanxi)理論于近年得到了充分發展和不斷完善,逐漸成為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和人類學領域研究關注的焦點。Cuanxi具有文化性、可轉移性、互惠互利性等主要特征;其產生受文化、政治和社會因素的影響;在企業組織中,Guanxi的影響前因可以歸納為組織因素、戰略因素、制度因素和個體因素四類;其結果表現為促進企業績效提高、實現個體間知識轉移及信任程度增加等。本文對該理論的研究現狀進行了全面述評,并在此基礎上,對其未來的研究方向和趨勢進行了初步探析。
作者:技術經濟京109~115F31企業管理研究寶貢敏/劉梟20082008
Guanxi/特征/分類/維度測量

網載 2013-09-10 21:34:01

[新一篇] 關于道德價值的哲學考察

[舊一篇] 兼濟·兼容·兼美  ——姚鼐古文理論及其文化背景概說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