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場論方法論(下)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八)結構功能
  無論在自然界或人類社會中,沒有數量的質量,或沒有質量的數量,同樣都是不可思議的;但這并不妨礙為了具體地分析某種事物的某一個方面,有區別地處理它們。
  以價值形態的歷史發展為例:[x]W[,a]=[y]W[,b],這個方程式表明勞動生產物轉化為W,即使在它的歷史起點上,也只有利用數學工具,才有可能達到這樣高度的抽象。它抽掉進入交換過程的生產物的具體形態,只留下Wa和Wb這種抽象的形式,并在對立運動中把不同的生產者聯系起來。質量與數量的統一,邏輯與歷史的統一,這個式子反映的現實關系,充滿辯證法,它深刻地揭示了隱藏在其中的貨幣的秘密。
  對具體的過程進行定性的分析,同時給予定量的說明,這和經典物理處理物理事件是類似的。給予天體運動以物理的解釋,微積分立即被引入,論證天體的引力構造,利用數學工具。經濟學的情況,類似經典物理。不對價值進行定性的分析,要分析價值量是不可能的,這不是屬于不同層次的問題,而是同一個過程、同一個層次的問題,因而要同時處理它們,列出方程,最后把它們定式化。物理的定律越具有普遍意義,它的定式也就越是簡單。經濟學的情況也是這樣,以致我們可以說,馬克思關于價值形態的方程式[x]W[,a]=[y]W[,b]就其科學價值說,與愛因斯坦的質能關系相當式是E=mc[2]是等價的,就其簡潔和優美,說真是無與倫比。
  科學的定理,一旦達到可以用數學方程式來加以表述,那么,它就越具有普遍性。《資本論》從第一章開始,就已經把定性的分析與定量的說明結合起來,數學進入經濟學成為很自然的事情。但單有定性的分析和定量的分析還不夠,因為有許多化學實體相同,并且有著完全相同的量的比例關系,但卻是不同的物體,因為它們的結構不一樣,這就表示著關于價值形態的分析還有一個結構問題。只有把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同結構分析統一起來,才有可能揭示出事物內在的本質。在說明價值的實體和經濟結構時,馬克思利用了有機化學的結構理論,比方,
  (附圖 f111e.JPG
  對這兩種有機物進行比較,發現它們的同一性在于它們的化學實體完全相同,不僅元素相同,原子量的比例也完全一樣,但相對排列位置不同(結構不同),形成兩種完全不同的物體。
  如果把甲酸丙酯看作與正丁酸相等,那么,在這個關系式中,甲酸丙酯只是作為C[,4]H[,8]O[,2]的存在形態,因為正丁酸也是以相同的化學實體組成的。馬克思對商品的價值形態進行結構分析,發現它和這類有機物的結構是類似的,它們的經濟實體是相同的,都是人類的無差異的一般勞動的支出,并且有著全然相同的量的比例關系,唯一的區別正是由不同的結構引起的,馬克思從中得出的結論可以用來處理資本的結構:
  (附圖 f111f.JPG
  在這個由復雜的經濟網絡組成的資本結構中,只有其中的可變資本(V),才是資本的真正的功能組分,而其他形態的資本,只是功能資本(V)發揮作用的條件。分析結構,才有可能找出其中的功能組分;分析功能,又會發現它不是被動的因素,它會反轉來影響結構,如果在系統中的某種功能組分具有足夠的使用強度,那么,一種結構就會轉化為另一種結構,這時,功能因素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由此,就可以得出結論:結構和功能相互轉化,并互為因果。
  k=c:v9:1,這是一種資本結構,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大量存在的就是這種資本結構;
  k=c:v=1:9,這是另一種資本結構,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大量存在的就是這種資本結構。
  從創造新價值(包括剩余價值)的觀點看,可以假定c=o,這樣,功能資本(V)就成為決定結構的組分,從而解開了經濟學中一個謎一般的難題,即發展中國家資本的技術構成較低,但卻有一個高于發達國家資本的利潤率,這因為發展中國家資本有機構成較低,相等的資本推動更多的活勞動,如果其他條件不變,相等的資本就有一個較高的利潤率。
  以上所作的分析足以證明,研究客體的組織結構,有時甚至比研究實體本身更重要,這還可以從生物學方面得到旁證:生命的終結,并不是生命物質的消失,而是某種組織結構的破壞。
  A、經濟生活條件本身的矛盾運動,事實上是同一條經濟規律發生二重作用造成的二重結果,馬克思采用基元方法處理微觀客體的二重性;
  B、經濟生活諸條件之間的普遍聯系和相互依存,這是許多經濟規律同時發生作用的結果,馬克思采用大系統方法處理宏觀客體的規律群。
  從整體上說,《資本論》的經濟哲學正是經濟學社會場論方法論的哲學基礎。
  研究客體必須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種發展形式,探尋這些形式的內在聯系,只有完成了這項工作之后,資本的現實運動才能適當地敘述出來。
  辯證法在其合理的形態上引起資產階級及其夸夸其談的代言人的惱怒和恐懼,因為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時包含著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最終必然歸于滅亡的理解。辯證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按其本質來說,辯證法是批判的、革命的。
  利用《資本論》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通過研究當代資本的現實運動,建立經濟學社會場論所采用的方法,由于研究對象具有極其復雜的結構,因而,研究、敘述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為了揭示繁雜的宏觀的經濟現象的微觀機制和機理,作者從量子力學中引入介子場論,處理在一個國家內部和在國際經濟關系中經濟實體傳遞的機制和傳遞的機理,一個階級剝削另一個階級,或一個國家掠奪另一個國家。說到底,經濟實體的傳遞也就是以經濟時間計量的勞動實體的傳遞,在一定關系下具有剝削和掠奪的屬性。
    (九)客體分類
  到這里為止,已經可能對客體分類問題進行探討了。
  被研究的客體,如果不只是由某一個大系統連同它的子系統組成,而是同時由幾個平行的、但又聯系在一起的大系統組成,在這樣的場合下,如果只是簡單地依據經驗定律羅列現象,而沒有一個科學的客體分類,那就根本無法進行科學研究;研究這樣綜錯復雜的、在矛盾中運動著的對象物,首先必須進行合理的抽象(抽掉只能增加困難而又不能增加理論的雜質),提出科學的假設。這里確定被研究的對象物,不僅屬于不同的社會形態,而且超越國家與民族地區的界限,研究國際經濟的普遍聯系,而這樣的經濟聯系,在商品生產普遍存在的條件下,是通過世界市場中介的,一百幾十個發展程度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它們帶著成千上萬種商品進入世界市場。
  從何著手研究呢?
  在國際商品流通領域,在正常的條件下,買賣雙方并不考慮對方的社會制度,而只是考慮商品的實際供求與商品的質量和價格,競爭規律支配著買賣雙方的行為。如果是研究社會經濟,可以把全部社會產品劃分為生產資料(Ⅰ)和生活資料(Ⅱ)兩個大部類;如果是研究國民經濟,則可以把全部由物質資料構成的社會產品劃分為工業品和農業品。在工業品中,又可以把它劃分為重工業產品與輕工業產品;而在農產品中,還可以分為基本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或者劃分為純農業與畜牧業;最后,還可以把工農業統一起來研究它與服務業的對比關系。
  如果透過國際商品流通領域那些足以引起人們眼花繚亂的宏觀現象,深入微觀層次,探索它的內在機制和運行機理,從而揭示社會場效應,那么,上述那兩種客體分類(社會經濟的、國民經濟的)就顯得不合適了,因為它們無法揭示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國際經濟聯系。正是基于這種考慮,我依據馬克思主義的國際城鄉對立運動的基本理論,揭示統一的經濟世界由發達國家組成的世界工業城市和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世界農村地區,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通過正常的國際經濟聯系的紐帶,揚棄舊的國際分工。發達的世界工業城市,不僅為不發達的世界農村地區提供機器制造業產品、微電子技術產品、交通、通訊、建筑、化工產品,同時還向世界農村地區提供糧食作物;而不發達的農村地區向世界市場提供的主要是農業經濟作物(可可、咖啡、茶葉、蔗糖、麻類、橡膠等等)和一部分能源和礦產品(特別是煤炭、石油、鐵礦石、鋁凡土以及其他有色金屬)以及輕工業產品(紡織品、服裝、鞋帽之類)。
  所有這些,最終都可以把它簡化為制成品和初級產品之間的國際交換,這也就是現代際經濟正常聯系的基本方式。
  客體分類的最終目的也就在于找出這種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聯系,如果從事研究工作的人又具有必要的理論素養,那么沿著這種聯系開辟的孔道深入下去,就有可能揭示國際經濟關系的本質:發達的工業世界城市通過正常的經濟途徑進行等價的或不等價的交換,掠奪不發達的世界農村地區。經濟研究中的客體分類的意義也正在這里。
  所有學科,無論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都有自己研究的客體的基本分類,如現代物理中的基本粒子分類;化學上無機物和有機物的分類;生物學中動植物的分類;人體醫學中生理學和病理學的分類等等,不過,這里所講的只是經濟科學的分類,但又不是講它的基本分類(生產方式),而只是講由基本分類中引申出來的國際間商品流通的分類。
    (十)綜合分析
  綜合分析是受由作為客體的統一社會場所制約的。這種分析的本質特征在于把邏輯的、歷史的、階級的幾種分析方法統一起來;如果從社會經濟形態發展史的觀點進行考察,那么,邏輯的、歷史的、階級的幾種方法結合在一起,這也就是全部社會科學普遍適用的最基本的方法,采用這種方法對被研究的客體進行分析,立即會發現,理論和方法之間內在的有機的統一。
  偶然出現的簡單的價值形態,是價值關系的歷史起點;擴大價值形態是它的發展形式,偶然向必然轉化,自發地產生一般等價物;最后出現的是它的完成的貨幣形式。所有這些過程,在荷馬史詩中都可以見到。抽象的邏輯進程所反映的是它的實際的歷史進程。私有制、階級、國家;商品生產和貨幣關系,萌芽形態的雇傭勞動,是同一個大歷史時代的產物;產生著的東西,也必然處在滅亡的過程中。社會科學的邏輯進展,所反映的正是實際的歷史過程。
  經濟科學的基本經濟范疇,正是生產關系的理論抽象,就象產生它的經濟實體本身不是永恒的一樣,反映它們的經濟范疇也同樣不是永恒的;工資、利潤和地租是三個屬于同一層次的經濟范疇,它們背后站著工人階級、資產階級和地主階級,新創造的國民收入分解為工資、利潤和地租(及其派生形態)三個基本部分,在它們之間進行分配,勞動產品的分配是生產條件本身分配的結果,結論必然是各個階級之間的斗爭。
  被研究的客體的各個組分之間的內在聯系,如果放到統一社會場中去處理,必然把邏輯的、歷史的分析推向階級的分析,并使得這三者統一起來,進行綜合。
  國民收入按照資本主義的分配規律分裂為這三個基本組成部分(及其派生形態),李嘉圖研究的整個鋒芒都是對準這樣的經驗事實,并由此出發,進而揭示分配的內在規律,把自己的全部理論植根于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之上,用以動員年輕的資產階級進行反對土地貴族的斗爭;英國的空想社會主義者(如格雷和勃雷)抓住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不放,做出社會主義的結論來:既然價值是由勞動創造的,那么,即使純邏輯的推導,結論也只能是全部社會財富(至少是其中的大部分)歸工人!但馬克思的見解卻和這些膚淺的說法相反,采用綜合分析的方法,揭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在矛盾的發展,從而得出科學的結論來:分配關系受生產關系制約,這是現實的階級關系的經濟基礎,因而,如果不消滅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本身,就根本無法消滅由這種生產方式產生的分配方式。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交替地使用的具體研究和敘述的方法,多種多樣,豐富多采,無論對于分析資本主義經濟,或處理社會主義經濟,同樣都是適用的;如果加一些限制性的條件,它還適用于自然科學。日本物理學家利用它去研究量子力學和基本粒子物理。不過,研究某種過程,究竟采取哪一種方法,取決于具體的研究對象。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是由客體的本性(也就是實體本身)決定的:
  A、經濟生活條件本身的矛盾運動,事實上是同一條經濟規律的二重作用造成的二重結果,馬克思采用基元方法處理微觀客體的二重性;
  B、經濟生活諸條件之間的普遍聯系和相互依存,這是許多經濟規律同時發生作用的原因,又是結果,原因和結果相互轉化著,馬克思采用大系統方法處理宏觀客體的規律群。
  無論對于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這兩種基本方法都是普遍適用的;不過,邏輯的、歷史的方法一旦和階級分析結合起來,成為統一分析的方法,則是社會科學所特有的。從整體上說,《資本論》的經濟哲學正是經濟學社會場論方法論的哲學基礎。
  研究客體必須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種發展形式,探尋這些形式的內在聯系,只有完成了這項工作之后,資本的現實運動才能適當地敘述出來。
  所有這些具體的方法,最后都落腳在辯證法上。
  利用《資本論》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通過研究當代資本的現實運動,建立經濟學社會場論所采用的方法,由于研究對象具有極其復雜的結構,因而,研究、敘述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為了揭示繁雜的宏觀經濟現象的微觀機制和機理,作者從量子力學中引入介子場論,處理在一個國家內部和在國際經濟關系中經濟實體傳遞的機制和傳遞的機理,一個階級剝削另一個階級,或一個國掠奪另一個國家。
  
  
  
河南財經學院學報鄭州001-005F11理論經濟學孟氧19951995 作者:河南財經學院學報鄭州001-005F11理論經濟學孟氧19951995

網載 2013-09-10 21:37:21

[新一篇] 社會場論方法論(上)

[舊一篇] 社會學方法論新探(上)  ——科學哲學與語言哲學的理論視角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