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人的兩種全面發展(對話)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B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142(2002)01-0001-08
   一、遺忘與重提
  師:在總書記今年的七一講話中,你作為哲學研究者最感興趣的問題是什么?
  生:我想,最感興趣的問題之一是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論述。因為這個問題在傳統的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久已被人們所遺忘。在階級斗爭為綱的年代,共產主義的最高原則實 際上被說成是無產階級專政,而這是對馬克思理想的不正確表述,今天重提人的全面發 展是完全必要的。
  師:你認為,在馬克思的學說中共產主義的最高原則是什么呢?
  生:是人的全面發展。這在1848年的《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第一卷等著作中都 反復講到:未來社會的原則是人的個性自由全面發展。恩格斯也是這樣看的。記得在19 世紀末的1894年1月3日,一位意大利社會黨人朱澤培·卡內帕致信恩格斯,請他為將于 當年3月起在日內瓦出版的周刊《新時代》尋找一段題詞,用以顯示未來的社會主義紀 元的基本特征。卡內帕認為,新紀元的特征應當區別于佛羅倫薩詩人但丁所描述的“一 些人統治,一些人受苦難”的舊紀元的特征。恩格斯1894年1月9日從倫敦回信,寫道: “我打算從馬克思的著作中給您尋找一行您所要求的題詞。馬克思是當代唯一能夠和偉 大的佛羅倫薩人相提并論的社會主義者,但是除了從《共產黨宣言》中摘出下列一段話 外,我再也找不出合適的了:‘代替那存在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 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師:說得很好。我要補充的是,在以往黨的領導人的政治報告中,同樣也很少談到人 的全面發展這個理想。
  因此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者,我認為七一講話多次提到人的全面發展是很值 得我們注意的。
  不過,你是否注意到,講話中事實上講到了兩種人的全面發展。這是以往我們研究全 面發展問題時很少注意到的。
  生:哪兩種人的全面發展?
  師:一種是作為未來社會的最高原則的人(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另一種是在當前 的現實社會主義社會里作為黨的各種方針、政策的價值取向的人的全面發展。一種是未 來的理想;一種是體現在現行方針政策中的人文價值取向。從理論層面上說,前一種很 重要,因為它是貫穿整個馬克思學說中的兩大維度(科學維度與人文維度,或合規律性 與合目的性)之一,體現出馬克思學說的對人的終極關懷。
  從實踐層面說,后者具有直接現實性,關系到現實社會的發展。但是,如果前者沒有 從理論上弄清楚,后者的方向也無從把握。
  生:老師,請您分別講一講這兩種全面發展的內涵,好嗎?
   二、作為未來理想的人的全面發展
  師:馬克思的作為未來理想的人的全面發展的提出,是繼承了近代西歐的進步思潮。 我們知道,近代的西歐社會是同資本主義同時出現的。早期的資本是以血與火的形式出 現在人間。所以作為資本的對立物——社會主義從一開始就同對人的命運的關注聯系在 一起。19世紀的空想社會主義是從社會主義能夠滿足人性為其立論的基礎的。但是由于 空想社會主義者不懂得社會發展規律,所以它的人性是抽象的——實際上是人的自然生 物性。建立在這種抽象人性基礎上的社會主義自然要流于空想。
  當馬克思涉足社會主義領域時,他自然要揚棄這種空想的社會主義。但是社會主義對 人的命運的關懷卻是不能拋棄的。問題在于,社會主義對人的命運的關懷必須建立在合 乎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在這方面,德國古典歷史哲學為馬克思提供了豐富的思想理 論資源。其中,對人的全面發展的追求便是馬克思從德國古典哲學家那里吸取來的寶貴 思想。與18世紀舊唯物論在人的問題上停留于人的自然生物性不同,在19世紀德國古典 歷史哲學中,人的問題以類與個體的關系問題形式進入許多思想家的視野,而這些思想 給予了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思想以極大的啟示和豐富的思想資料。同舊唯物主義者把人 類歷史的發展歸結于純粹偶然性相反,德國古典哲學雖然是唯心主義的,卻十分注意歷 史發展的辯證法,在某種意義上承認了歷史發展有其規律性,而這種規律性又同人(個 體與類)的發展密切相關。
  比如說,德國古典歷史哲學家康德、赫爾德和黑格爾等無例外地都試圖對人類總體的 歷史發展做出說明,試圖尋找歷史中理性的發展線索,即他們所說的歷史規律性。在赫 爾德那里,人類社會的發展也同自然的發展一樣,是有規律性的。他把這種規律性稱為 “上帝的計劃”。歷史便是這一“計劃”的實際展開。在康德那里,歷史規律性被稱為 “自然的意圖”(自然的計劃)。而在黑格爾那里,歷史規律性就是世界精神的合乎規律 的運動。
  這些德國古典歷史哲學家所講的歷史規律性實質上是理性的規律性。它是在人之外的 。但是,它的實現又要通過人(類)。而人本身在實現這個理性的規律時又是不自覺的。 。康德說,“一般說來,人在行動中不像動物那樣,僅僅根據本能行事。但也不象理性 世界公民那樣根據一種預先的計劃行事。”所謂“世界公民”是康德設想的理想的人、 非現實的人。那么現實的人又是怎樣行事的呢?康德說:“個別的人以及整個民族本身 很少想到,當他們每個都根據自己的想法,并且常常彼此矛盾地追隨著他們自己的意圖 時,他們沒有注意到那個隱蔽、陌生的自然意圖,他們沿著一條引線前進,并且為促成 它而勞作著”。就是說,現實的人的行動是在不自覺地實現那陌生的“自然意圖”(歷 史規律性)。
  在黑格爾那里,歷史的規律性便是世界精神(理性)。同康德一樣,世界精神、理性的 實現也要通過人,把人作為理性實現的工具。用黑格爾的話來說,人是“世界精神的實 體性事業的活的工具”。[1](p.354)
  既然歷史規律(即理性的規律)要通過人的活動來實現,這就不能不觸及到社會歷史進 程中的類與個體的關系。按照康德的意見,歷史規律性(“自然的意圖”)是讓人的自然 潛能展現出來,但體現“自然的意圖”的是類,而非個體,他說:“在人這個地球上唯 一的理性創造物那里,這些潛能…應該僅僅在類,而不是在個體中全面發展起來”。那 么個體在其中又起什么作用呢?在康德看來,個體(每一代的個體)都要為實現他所尋求 的理想的社會狀態——即公民自由、法律的秩序,永久和平——的達到做出犧牲。康德 明確指出:人們必須一代代艱苦勞動,以便將最后一代人推上幸福的峰顛,并通過他們 最終完滿地實現自然的目的。這里就包含了個體為族類(類的目的)而犧牲的思想①(注 :這個思想后來被馬克思所繼承,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2分冊,第125頁 ,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在論證個體怎樣為類、為理想社會狀態(“至善”)的實 現而犧牲時,康德又發揮了“惡”在歷史發展中起積極作用的思想——社會歷史的最高 目標是實現“至善”,但要達到“善”,首先要通過“惡”。歷史發展就是從“惡”開 始,以“善”告終。為什么“善”要通過“惡”來實現呢?這要從人的本性尋找說明。 康德認為,“人有一種社會化的傾向,因為在這種狀態中,他感到自己不僅僅是人,即 比發展他的自然才能要更多一點什么”。就是說,人先驗地具有聯合在一起的社會性。 同時,人又有追求個體欲求的本性,這是一種非社會性,也就是“惡”。這種“惡”不 是指自然人欲,而是因追求個人利益而違反普遍立法的個體性。因為人出于個人利益而 追求發展自己,所以恰恰是“惡”真正推動人展開其全部潛能。就是說,個人之間無休 止的爭斗反而是人的潛能得到發展的根源。一句話,惡在客觀上有利于人展開其全部潛 能,所以惡是為了實現“至善”(自然的意圖)的手段。用通俗的話來說,歷史規律所注 定的人這個族類的目的是靠犧牲無數個體來實現的,是靠個體之間的殘酷斗爭作手段來 實現“全面發展人的潛能”這樣一個目標。所以康德不僅僅認為人(類)是目的,而且認 為人(個人)也是工具。“人是工具”即指通過個人的“惡”(爭斗)達到人類的目的。
  黑格爾不講“人是目的”。在他的歷史哲學中,康德上述歷史觀中許多思想(如人是歷 史工具,惡是推動歷史的動力等)都被吸收了。在黑格爾看來,同理性(世界精神)相比 ,其他一切(個人、民族、國家)都是理性的工具。其實,黑格爾的“世界精神”無非是 歷史領域中的“人類”,是人類這個范疇的非人格化。
  我們不難看出,從德國古典歷史哲學的歷史規律性思想中引發出歷史哲學的基本問題 ——類的發展與個體狀況的關系。而這個問題邏輯上必然同人的個性(哲學理解的個性) 的發展有密切關系。這一點,在席勒那里得到了證明。席勒對德國古典哲學的貢獻之一 在于他在《審美教育書簡》(1743)所提出的有關類與個體的關系的觀點。席勒從一開始 就接受了康德關于歷史哲學的總體設想。但他作為一個浪漫主義詩人,不能不對康德歷 史哲學中關于類的發展以大量犧牲個體為代價以及“惡”是實現“至善”的手段感到震 驚。席勒不能同意康德漠視和淡化個體的單向度發展及其惡果。他一方面歡呼人類總體 在19世紀的偉大發展,另一方面他又看到人類的進步是以個體能力的片面發展為代價的 。他預感到工業化將對人的整體性造成威脅,使人“碎片化”。他拿古代希臘人作為完 整的人去同現代人做對比,寫道:“人類現在的形式與過去的、特別是希臘的形式形成 鮮明的對照。……我們看到,他們既有豐富的形式,同時又有豐富的內容,既善于哲學 思考,又長于形象創造,既溫柔又剛毅,他們把想象的青春性和理性的成年性結合在一 個完美的人性里。……試問,有哪個單個的近代人敢于走出來,一對一地同單個的雅典 人爭奪人的價值?……現在,國家與教會、法律與道德習俗都分裂開來了:享受與勞動 ,手段與目的,努力與報酬都彼此脫節。人永遠被束縛在整體的一個孤零零的小碎片上 ,人自己也只好把自己造就成一個碎片。”[2](pp.27-30)席勒把康德已經觸及的個體 與類的矛盾、個體為了族類的全面發展而不得不犧牲自己的消極后果(片面發展了的人 的個性)突出地強調出來。他對這樣一幅因自發分工而造成的人的片面發展自己個性的 圖畫表示厭惡。他說:“為了培養(個體的)個別能力而必須犧牲他的整體,這種做法肯 定是錯誤的。”[2](pp.27-30)在這一點上,他與康德和黑格爾是相左的。作為對現代 人的人性片面化的糾正,席勒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出他的“審美國度”的人性狀態:在這 一國度里,在個人身上,自由與必然的對立消融了,和解了;這是體現類與個體和諧一 致的個人,是能力、個性全面發展了的個人;這是“審美國度”中的“審美的人”。席 勒對現代人的警告是有意義的,但會給人以對希臘(對過去)崇拜的誤導。至于怎樣從片 面化的現代人走向個性全面發展的人,則是作為詩人的席勒所未能解決的。科學地解決 這個任務的是馬克思。
  上述德國古典歷史哲學中關于歷史發展的規律性的思想、關于歷史發展進程中類的發 展要求個體作出犧牲的思想、分工導致人的片面發展思想以及未來理想社會里個體與類 的對抗消解和人的個性因此而獲得全面發展的思想——這一切都被馬克思批判地繼承下 來了。當然,這是在馬克思所制定和發現的唯物主義歷史觀及其客觀歷史規律(生產力 和生產關系矛盾運動規律)的基礎上被吸收和被融入的。
  生:老師,謝謝您的這番指導。現在我明白了:馬克思的共產主義理想雖說在憧憬大 同世界這一點上與東方的儒家有共同之處,但具體到人的解放上,卻是十足體現出西方 近代的文化傳統:對個人的命運的高度關注。例如,《共產黨宣言》關于每個人的自由 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的思想以及在資本論手稿(《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 卷上)中,馬克思把第三大社會形態即共產主義社會直接稱為“自由個性”的社會。這 與儒家的家庭、宗族等共同體絕對高于個人的傳統是完全相悖的。這也許是馬克思的學 說一旦傳到東方來,它的關于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理想總是容易被我們這些東方人 所忽略的原因吧?我以為,馬克思的來自德國歷史哲學的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可以看作 是他的人文關懷的維度,而他的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思想是科學的維度,請問,這兩方 面是如何結合在一起的呢?
  師:與以往的古典歷史哲學家不同,馬克思發現的真實的歷史規律是生產力和生產關 系矛盾運動規律,而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無非是人的活動的不同方面。因此歷史規律不是 外在于人,而是人自身的活動規律即人的物質生產的運動規律。在這一歷史規律的支配 下,當人類社會發展到了一定的歷史階段(原始社會末期)時,在社會成員之間實行物質 勞動和精神勞動的分工便成為把人類社會生產力向前推進一大步的關鍵。這種分工從類 與個體的關系上看,意味著人類自身的發展達到了這樣一個轉折:為了類的才能得到加 速發展,就必須采取這樣的勞動方式和生活方式:使大多數個體處于片面發展狀態(片 面的個性),以保證族類獲得較全面的發展與進步——對族類來說,他既有了物質勞動 ,又有了精神勞動,所以發展是全面的。但為了保證類的發展的這一全面性,不能不犧 牲個體(體力勞動階級被完全剝奪了精神領域的發展)。這樣一來,類與個體之間便難免 發生對抗。個體的片面發展在席勒那里被從道德上指責為“錯誤的”,在馬克思的歷史 哲學中卻被看作是合歷史規律的。因為席勒只從個體自身著眼,所以他只看到“為了培 養(個體的)個別能力而犧牲他(個體)的整體”的不對。但馬克思是站在人類整體的歷史 發展的立場出發,所以他看到:席勒稱之為“錯誤”的東西,在歷史哲學看來,恰恰是 一種歷史的必然:“在人類,也象在動植物界一樣,種族的利益總是要靠犧牲個體的利 益為自己開辟道路的,其所以會如此,是因為種族的利益同特殊個體(這里的“特殊個 體”無疑是指在腦體分工中壟斷精神生產的剝削階級成員,特別是指體現特定歷史階段 生產力發展需要的新興階級——引者)的利益相一致,這些特殊個體的力量,他們的優 越性,也就在這里”。“因此,個性的比較高度的發展,只有以犧牲個人的歷史過程為 代價。[3](p.125)當然,人畢竟不同于動物。在動物界,犧牲個體以保證種族的利益是 一種永恒的現象。在人類,通過人的物質實踐活動可以改造環境和改變人自身。因此犧 牲個體以求得整體(族類)發展并不是人的發展的永恒現象。馬克思說:“‘人’類才能 的這種發展,雖然在開始時要靠犧牲多數的個人,甚至靠犧牲整個階級,但最終會克服 這種對抗,而同每個個人的發展相一致。”[3](p.125)克服類與個體的這種“對抗”, 使類的發展“同每個個人的發展相一致”,只能在未來共產主義社會里實現。當人類達 到共產主義高級階段,在實現了私有制、階級和舊式分工完全消滅的時候,類與個體的 對抗便會消失,而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狀況便會到來。
  馬克思把這種人的全面發展的狀況稱之為體現未來社會本質的“原則”。在《共產黨 宣言》中,他把那代替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舊社會的未來的聯合體界定為“每個人的 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在《資本論》中,他宣布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是比資本主義“更高級的、以每個人全面而自由發展為原則的社會形式”。[4](第1卷 ,p.649)當然,為了達到這樣一種境界,要經歷一個迄今尚未結束的漫長歷史過程。這 個過程的每一個大的階段都顯示出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他的全面發展的。如果以人自身 的發展為坐標來給這個過程劃分階段,那么,我認為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大階段:建立在 只有自然分工基礎上的原始的全面的人;舊式分工支配下的片面發展的人;真正的人的 全面發展。
  1、原始的全面的人——這是原始社會的早期。那時,人的發展狀況之所以能夠是“全 面”,因為還沒有腦體分工出現,從而沒有這類分工帶來的人的片面發展的種種優點( 集中起來說,就是人類的才能因分工而得到大的發展)和缺點(人因此而走向片面發展, 不但體力勞動階級是片面,剝削階級也同樣是片面——完全脫離物質生產實踐的片面) 。馬克思所設想的真正的全面發展的個人不是這種原始的全面,因為前者是以生產力的 極大發展和社會關系的極大豐富為前提,從而個人的素質和能力發展能夠達到很高的水 平。所以馬克思這樣評價原始的全面:“在發展的早期階段,單個人顯得比較全面,那 正是因為他還沒有造成自己的豐富的關系”,“留戀那種原始的豐富,是可笑的,相信 必須停留在那種完全空虛之中,也是可笑的”。[5](p.109)
  2、舊式分工支配下的片面發展的人——開始出現于距今大約6—7千年前。那時候,原 始社會發展到了末期,人們的勞動生產率達到可以實現腦體分工的水平。這意味著,人 類作為整體有可能使自己加速發展,條件是:它的一部分(大多數)成員專門從事體力勞 動,而讓另一部分(少數)成員擺脫體力勞動專門從事腦力(精神)勞動。人類的才能確實 因此獲得空前發展。當然,人類為此付出了代價:在私有制和階級統治下,在分工中從 事體力勞動的那些個體會被奴役、犧牲。但人類整體卻因此而得到以往幾十萬年所未能 有過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因為在沒有這種分工的原始社會里,要使勞動生產率提高 1%需要一萬年,而有了腦體分工的鐵器時代,每百年便可提高4%左右。但是,人類個體 的發展卻因此種分工而變得片面了。在迄今為止的階級社會里,那些受舊式分工支配的 片面發展的人又經歷了兩個階段:前資本主義階段與資本主義階段。在前資本主義階段 ,封閉的自然經濟把人限制在狹窄的天地里,“人的依賴關系”并沒有發生根本變化。 在資本主義階段,由于商品貨幣關系占據支配地位,以往限制個人交往的血緣關系、等 級差別被打破,而勞動力也同其他生產要素一樣成為勞動者自己可以支配的商品。這時 候,孤立的個人(資本主義社會中的資產者與無產者)終于在歷史過程中第一次出現了。 他們在擺脫前資本主義的封建宗法共同體的依附關系的意義上,都是具有獨立性的個人 ,然而在無法擺脫商品貨幣關系的支配的意義上,他們仍然不是真正有獨立性和個性的 人。“人的依賴關系”和“以物(商品貨幣關系)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這 同樣是受舊式分工支配的片面發展的人。所不同的是,后者為人類走向第三階段的真正 全面發展的人準備好了物質基礎。
  3、達到全面發展的人——從歷史哲學的觀點看,舊式分工使人類有了物質勞動和精神 勞動,創造出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這一歷史事實表明:人類以腦體分工的方式把無 數勞動階級個體的時間(通過免除了體力勞動的統治階級知識分子的精神生產)轉化為類 的多方面發展空間。馬克思的“時間是人類發展空間”的命題在這里得到了證明。但是 這個真理性命題只是適用于類,卻不能在勞動階級身上實現。他們沒有全面發展自己的 可能,因為他們除了吃、睡之外,全部時間都用在謀生上。他們的剩余勞動全部被別人 拿走,也就是拿走了他們自由發展自己的時間。沒有時間,也就沒有全面發展的空間。 所以馬克思認為,只有在消滅了私有制和階級的共產主義社會里,由于社會生產力極大 發展,并成為社會財富,人們的工作時間極大縮短,而自由時間大大增加,所有人的自 由和全面發展才是可能的。作為共產主義社會目標的人的全面發展是“每個人的自由發 展”。在另一個地方,馬克思也用“人類最全面發展”的提法。例如,1877年,馬克思 在《給‘祖國紀事’雜志編輯部的信》中把共產主義社會稱為“在保證社會勞動生產力 極高度發展的同時又保證人類最全面的發展的這樣一種經濟形態。”[6](p.130)“人類 最全面的發展”即是“每個人的自由發展”。在《共產黨宣言》中,“每個人的自由發 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的含義可以理解為:一方面每個人都能獲得和其他人一 樣的合乎社會各方面要求的多方面發展的可能;另一方面在個人之間平等關系的基礎上 個人通過自身的全面發展促進全社會一切人的全面發展。每個人都具有獨立性,并相互 把他人發展當作自己發展力量所需要的對象。因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便構成了“一 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共產黨宣言》)
   三、現實社會中的人的全面發展
  生:作為未來社會中人的全面發展的狀況雖然十分美好,但這對我們來說,畢竟是遙 遠的。人們關注的是現實生活中的全面發展。七一講話中大量論述的是后者。這對我們 來說更有現實意義。您說對嗎?
  師:不錯,但是,我們也不要割裂二者的關系。這是黨的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的關系 。一個是消滅了有階級社會里的舊式分工給人的發展帶來局限之后的一種人的發展的理 想狀況。而這種狀況是目前的生產力水平和人的思想覺悟程度所達不到的。這屬于黨的 最高綱領所要達到的目標。另一個是屬于實現黨的最低綱領的范疇,是目前“腳踏實地 地為黨在現階段的基本綱領而不懈努力”的任務之一。
  七一講話說:“共產主義社會,將是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 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社會。”這里說的是作為未來社會目標的人的發展的一種理想狀 況。這同講話其他段落所說的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社會的本質要求”的“促進人的全 面發展”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兩個概念。每個人自由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理想是對現 實社會中的人的全面發展走向未來的價值指引;而現實的人的全面發展每前進一步都是 對前者的接近和證明。堅持黨的最低綱領與最高綱領的辨證統一,就必須在人的全面發 展的理解上也這樣做。就是說,一方面不能在現階段就提出共產主義高級階段才可能有 的“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我們在設計目前的人的全面發展時,也 要考慮到把目前的要求與未來的發展方向統一起來、聯系起來。
  順便說,在以往國際社會主義運動中,共產黨領導人做“政治報告”談到共產主義和 社會主義時,往往強調物質生產力具體達到什么指標(多少億噸鋼、煤,多少億度電… …)就可以“實現共產主義”了。或者以為,只要不斷提高所有制的公有程度,就可以 “跑步進入共產主義”了。然而他們對馬克思的“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目標以及 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卻是很少有人認真論述的。至于在社會主義的現階段怎樣把發展 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同推進社會成員的人的全面發展結合起來,就更是罕見的了。因此 我認為,在人的全面發展問題上,七一講話不僅是回到馬克思,又是結合當前中國的現 代化實踐,發展了馬克思的這個思想。
  生:老師,在結合當前中國的實踐發展馬克思的人的全面發展思想方面,有哪些應當 注意的問題?
  師:講話把人的全面發展當作一個體現當前社會主義新社會本質的主題納入現階段人 們的奮斗目標,這是值得我們注意的。講話明確提出:“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的各項事業,我們進行的一切工作,既要著眼于人民現實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同時又 要著眼于促進人民素質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是馬克思主義關于 建設社會主義新社會的本質要求”。大家知道,社會主義社會應當是全面發展的社會。 但是現實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全面發展方面又受到許多局限:主要是來自兩個方面—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方面——的局限。生產力的局限使得現階段不可能做到每個人都能 得到同樣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機會。我們在現階段只能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相應地, 讓這部分人獲得比別人(未富起來的那部分人)有更多的發展機會。生產力局限制約著社 會關系局限的存在。比如說,為了加快生產社會化,必須發展市場經濟。而商品貨幣關 系的存在除了給人的發展帶來積極效應外,也會帶來消極效應(比如說,拜金主義的泛 濫與此不無關系)。盡管如此,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也是能夠做到在生產力允許的范 圍內全面發展和全面進步的。這就是大力發展物質生產力來滿足人民的現實的物質文化 生活需要。不只是先富者有多方面發展的機會,也要通過社會保障事業、通過扶貧工作 來讓社會上每一個人都能得到發展的機會——盡管不可能每一個人都有完全同等的機會 。其次,現階段的全面發展如果只看到物質文化生活方面,那仍然是片面的。人的全面 發展不僅取決于物質,也取決于精神。所以人的素質提高是全面發展的更重要的方面。 這里包括:1、通過制度創新來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精神——例如農 村的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取代泯滅人的個性(個體的主體性、獨立性)的“人民公社”體制 ;市場經濟體制之取代無視企業及其職工的利益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由此,人 們的自主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公平意識、民主法制意識、開拓進取意識等普遍 提高;2、努力通過各種渠道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由此,人 們在工作、學習、擇業、生活各方面有了更多的選擇;3、通過提倡生態文明觀來使人 們樹立人和自然和諧、協調的觀念。
  生:七一講話還有一個提法:把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發展看 作相互結合、相互促進,“互為前提和基礎”的歷史過程,是兩個互動的逐步提高、永 無止境的歷史過程。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新鮮的提法。是嗎?
  師:我個人的理解,把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發展看作“互為 前提和基礎”的歷史過程,是對二者關系采取辯證唯物的態度,目的是把人的全面發展 建立在十分可靠的基礎上。
  首先,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是人的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人的發展在多大 程度上達到全面性,取決于他有多少閑暇時間(或稱“自由時間”即超出為謀生所必須 花費的時間)。一個社會的物質文明越發達,個人花在謀生上的時間越縮小,他就有更 多的時間去在其他方面發展自己。就是說,社會生產水平越高,個人的發展空間就越廣 闊。人的全面發展也有利于精神文明的發展。在一個社會里,個人只追求經濟,忽視道 德;熱衷科學,忽視人文;追求物欲,缺乏精神;只有工業文明,缺乏生態文明……。 這樣的個人所組成的社會絕不是全面發展的社會,而這樣的個人當然也不是全面發展的 人。所以必須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實現人們思想和精神 生活的全面發展。加強有說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發展教育科技事業,繁榮社會主義文 化,使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機會和享受文化成果的充分權利,使人們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實 、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反過來說,人的全面發展,也是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在未 來的知識經濟時代里,存在著數字化鴻溝的國民是無法參與世界競爭的。知識經濟需要 的個人是全面發展的,即既有“數字化生存”能力,又能具體操作的個人。人類要避免 毀于自身的邪惡,就必須有在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都全面發展的人。在未來的高科技占 主導的社會里,如果人人光有高科技的知識,而不是同時具有道德自律素質的人,這個 世界將會變得十分危險——誰知道高科技在這些缺乏道德自律的人手里會不會成為毀滅 人類自身的可怕工具?總之,若沒有全面發展的個人,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也不 可能真正發展起來。在上述意義上,環境(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創造人; 人也創造環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這是一個永無止境的歷史發展過程。
  綜上所述,把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創造性地運用于當前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是 七一講話論述人的學說的一個新特點。
   四、多維度的研究
  生:老師,您剛才講的都是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我們是否可以開闊眼界 ,從別的維度去考察這同一個問題呢?
  師:毫無疑問。馬克思主義可以給我們以真理,但它并不壟斷真理。拿中國的傳統哲 學來說,道家、儒家等都涉及到人的全面發展問題,其中有不少豐富的思想。我們知道 ,群己關系是中國哲學中常常談到的問題。為了正確處理個體與群體的關系,就必須使 個體的人不要成為損害群體和諧的片面的人。但強調群體和諧也不應導致個體的個性被 扼殺。古代的儒家很強調群體和諧。但到了封建社會的后期,這種對群體和諧的強調就 往往達到壓抑任何個性的地步。然而早期的儒家也還是有過不少關于對個體人格的論述 ——如“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等言論。至于道家,尤其是莊子,更為注重個體 性。莊子的《逍遙游》把個性自由擴張到何等地步!道家歷來反對儒家把個體融化于整 體的超我結構(即禮教文化)中,無視個體的個性,但道家對個體存在的合理性的強調也 并不是完全合理的。因為道家的“以自為本”的原則、遺世獨立的主張把人引導到“墮 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的歧路,以至人們在客觀必然性與精神自由的張力之間,不 是通過現實的實踐活動把自由與必然、個體與整體、存在與意識統一起來,而是割裂它 們。在這種情況下,個體性就被肢解,成為一種殘缺不全的畸形物。
  此外,現代的生命科學技術發展很迅速。人掌握了這種高科技不但能改造外部自然, 而且改造人自身的自然。這就使人有了尋找個體完美的強大工具。借助于基因技術,將 來很有可能逐步達到個體日益完美的目的。但是許多科技哲學家已經提出疑問:我們通 過現代生命科學技術能達到人的全面發展嗎?更可能的是,基因技術的每一個新突破, 都會在現存社會關系下對部分人有利,而給另一部分人帶來災難。白格勒在《海德格爾 之路》中說得很悲觀:“在技術中和通過技術,人變得無保障和被危及。”[7](p.403)
  所有這些問題都值得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者重視,并從中吸取思想啟示和養料。好, 今天我們就談到這里吧。
  收稿日期:2001-10-20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京1~8B1哲學原理王銳生20022002本文認為要區別兩種人的全面發展:一種是作為未來社會最高原則的每個人的自由全 面發展,一種是當前社會現實里作為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價值取向的人的全面發展。二 者之間是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的關系。從實踐層面說,現在社會中人的全面發展更有現 實意義。在結合當前中國的實踐、發展人的全面發展思想方面,應當注意三個問題:1 、把人的全面發展當作一個體現當前社會主義新社會本質的主題納入現階段人們的奮斗 目標;2、現階段人的全面發展不僅取決于物質,也取決于精神。3、把人的全面發展與 社會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發展看作相互結合、相互促進、互為前提和基礎的歷史過 程。除了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思想外,還可以開闊眼界,從別的維度(中國儒家、 道家等傳統哲學角度、現代高新科技角度等)來考察。人的全面發展/馬克思/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People's development in all -round way/Marx/Socialism/Material civilization/Spiritual civilizationDiscussing Two kinds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People (Dialogue)  Wang Ruisheng  Th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Beijin g 100037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distinguishing regard as future social supreme freedom development in an all-round way of people of principle with in prese nt realistic the socialist society as various kinds of policies of the party and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policy.One is the uppermost creed,the othe r is lavermost one.Say from practicing the aspect,the development in an all- round way of the social middleman of reality has a realistic meaning even mo re.As for developing in an all-round way of people's thought according to pr actice of China at present,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ree questions:1.Regard people's development in an all-round way as one and reflect that the essent ial theme of the new society is included in people's objective of the strugg le in the present stage at present;2.People's development in an all-round wa y not only depent on the material but also depend on spirit in the present s tage;3.Regard people's development in an all-round way and social material p 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s the historical cour se mutually combine,mutually promote,interacting as the prerequisite and fou ndation.Besides Marx's development in an all-round way thought about people, still can be in open outlook,Link degree coming to observe from other things .(Traditional philosophy angles,such as the Confucianism of China,Taoist sch ool,etc.:Modern high-new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ngle,etc.)首都師范大學 政法學院,北京 100037  王銳生(1928-),男,廣東省臺山人,首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作者: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京1~8B1哲學原理王銳生20022002本文認為要區別兩種人的全面發展:一種是作為未來社會最高原則的每個人的自由全 面發展,一種是當前社會現實里作為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價值取向的人的全面發展。二 者之間是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的關系。從實踐層面說,現在社會中人的全面發展更有現 實意義。在結合當前中國的實踐、發展人的全面發展思想方面,應當注意三個問題:1 、把人的全面發展當作一個體現當前社會主義新社會本質的主題納入現階段人們的奮斗 目標;2、現階段人的全面發展不僅取決于物質,也取決于精神。3、把人的全面發展與 社會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發展看作相互結合、相互促進、互為前提和基礎的歷史過 程。除了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思想外,還可以開闊眼界,從別的維度(中國儒家、 道家等傳統哲學角度、現代高新科技角度等)來考察。人的全面發展/馬克思/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People's development in all -round way/Marx/Socialism/Material civilization/Spiritual civilization

網載 2013-09-10 21:38:16

[新一篇] 論人口政治學的研究對象[*]

[舊一篇] 論人的發展的制度中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