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杰帕伊的中國之行與中印關系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2003年6月22日至27日,印度總理瓦杰帕伊對中國進行了富有成果的訪問。兩國總理簽署了發展兩國關系的綱領性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共和國關系原則和全面合作的宣言》,(注:《人民日報》2003年6月25日)雙方還簽定了9個相關協議。這表明,中印關系開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兩國政府應該繼續努力,將睦鄰友好和互利合作的關系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為中印關系的長遠發展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
    一、印度對華認知的變化
  瓦杰帕伊總理的中國之行是印度總理10年來對中國的首次訪問。為了營造良好的訪問氣氛,印度方面早在今年年初就開始對此次訪問進行預熱,并給予了很高的期待。其背景是顯而易見的。隨著中國崛起日益得到國際社會承認,加之中方真誠顯示重視發展中印關系,印度朝野對中國的認知發生明顯變化,印中關系的非敵化傾向開始顯現。具體表現為:
    (一)重新定性對華關系
  印度認為,在印俄關系繼續深化、印美關系不斷升溫、印歐關系穩健發展、與東盟關系實現突破的形勢下,相對滯后的對華關系已成為印度的“外交短腿”,不利于實現其加速國內經濟改革、爭取政治大國名份的基本方略。為此,印度將對華關系視為其“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并期盼在此基礎上與中國達成互不構成威脅的共識。瓦杰帕伊總理要自上而下地“推動與中國的友好合作、睦鄰和互惠的外交關系”,明確要求內閣部長不得隨意發表涉華“冒犯性言論”。他還公開表示,印中關系應該是“健康的競爭關系”,其他高級官員也提出中國是印度“重要的鄰國”與“重要的友邦”的說法。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委員會召集人、前駐華大使任嘉德先生在印度最著名的網站上發表文章稱,“中國已不再被視為威脅”。(注:印度雷迪夫網站2003年6月17日)這一認識已基本被印度政府所采納。
    (二)承認中國崛起
  印度外長辛哈在“亞洲安全會議”上表示,印度對兩國經濟的發展“充滿樂觀態度”,并稱“印度改善對華關系不是因為畏懼中國的強大或嫉妒中國的經濟成就,而是出于兩國都必然繁榮和強大的理念”。(注:印駐滬總領事館《印度新聞》,2003年2月號第6頁)他還主動駁斥印中沖突難免論,認為只有采取“現實主義”才符合印度利益。國防部長費爾南德斯在先期訪華期間及回國后發表了不少客觀評價中國經濟建設成就的言論,與既往的觀點有明顯的不同。費氏要中國“承担大國責任”,“適當照顧印方利益”。印度最著名的戰略評論家拉賈莫汗認為,“印度在反映國家實力和社會繁榮的各項指標上似乎都落在中國的后面”,印度必須經歷“從嫉妒到仿效”的轉變。(注:英《經濟學家》雜志2003年6月21日)
  (三)淡化歷史問題
  印度對華強硬派的代表人物、國防部長費爾南德斯一改“中國威脅論”腔調,不再攻擊中國1962年自衛反擊戰為“侵略”,而稱那只是“一場規模有限的沖突”,應以“成熟的符合亞洲文明的方式”“重新安排相互關系”,兩國關系“未來的模式應是持續對話和相互妥協”。(注:費爾南德斯《在第五屆亞洲安全會議上的講話》)今年4月,他在中國非典疫情最為嚴重的時刻來華訪問,對中國的戰略意圖有了一定的了解。他表示,印中之間在99.9%的時間里是友好相處的,不應讓0.1%的不睦影響兩國未來關系的發展。他回國后還勒令國防部向中國捐助大批抗御“非典”的藥物和用品。印度媒體也多次出現客觀評價當年戰爭甚至反思尼赫魯所犯錯誤的文章。例如,印度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帕蘭杰佩發表文章稱:“出現邊界問題是因為我們試圖迫使中國接受由英國單方面決定的邊界線。即使是在那時候,中國人也希望通過磋商解決這一問題。但是印度宣布邊界是不能磋商的,中國必須完全接受我們的主張。這才引起了邊界爭端。我們拒絕與中國進行任何討論,因此邊界爭端是我們制造的。”(注:蘇丹沙欣《印度在中國——不僅僅是炒面》,載香港《亞洲時報在線》2003年6月21日)
    (四)加大經貿力度
  中印貿易增勢迅猛,去年已達50億美元,而10年前,兩國貿易尚不到3億美元。今年第一季度雙邊貿易額達到16.6億美元,同比增幅高達78%,其中印方對華出口達到9.5億美元,增幅高達120%,而去年同期,雙邊貿易還不到9.4億美元。(注:泰《亞洲時報》2003年5月13日)印度政府已令有關部門借鑒中國經改經驗,加快互利合作,爭取在瓦杰帕伊訪華前后取得一批實質性成果。印度工商聯秘書長米特拉認為,“中國和印度處于相似的發展層次上。它們關注的東西很相似,它們的產業結構也相似,所以兩國可在很多方面進行合作。”(注:臺灣《工商時報》2003年6月26日)印度工業聯合會甚至認為,從長遠看中國有超過美國成為印度最大貿易對象的潛力。該會即將在華設立辦事處,而印度最大的貿易組織工商聯合會正在擴大在華業務。兩國間在信息技術領域的合作也取得了一定進展。印度軟件界認為,中國處于軟件發展的第一和第二個階段之間,印度處于第三和第四個階段之間,雙方間的差距表明存在很強的互補性。(注:印度報業托拉斯2003年6月22日電)印度四大軟件出口公司中已有三個在上海設立了辦事處。印度最大的教育與軟件開發企業NIIT在中國的58個城市中建立了112個教育中心,培訓的學生達2萬多人。(注:麥樂福《印度和中國尋求共同基礎》,美《芝加哥論壇報》2003年6月22日)兩國間直航開通一年有余,旅游合作協議已經簽署。
    二、印度對華戰略的思路
  印度近年來已明確將成為“世界六大力量中心之一”作為戰略目標,不斷加大全方位外交力度,在努力改善同各大國關系的同時,盡力改善同中國的關系。其基本考慮是:
    (一)謀求睦鄰關系
  印度長期視我為潛在威脅和主要戰略對手,“疑華”、“妒華”乃至“抗華”心態一直揮之不去。這種思維使得它將大量寶貴資源用于軍事領域,嚴重拖累了其“跳出南亞澡忿”、進而走向亞洲和世界的步伐。隨著中印綜合國力差距拉大,印度感到只有改善對華關系才是上策。現在印度認為,“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國將對世界特別是對亞洲產生巨大的影響,是世界上任何大國都不能忽視的重要力量”;盡管印中之間存在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但“睦華”政策可收多重功效,既可獲得對印度國際影響力的承認,爭取對印入席安理會和加入其他重要國際組織的支持,又可加強經貿互補進而增進經濟安全,還可進行軍事溝通進而減輕“來自北方的壓力”。因此,積極調整對華關系已是印度“外交政策的重要議程”。
    (二)增加對美籌碼
  自克林頓執政后期起,印美關系開始明顯升溫。布什上臺后,美國繼續堅持“拉印制華”方針,加強美印“戰略接觸”,破格接待印度訪美高官,高調評價印度的戰略作用,解除軍售限制,空前增強軍事合作。美國還授意以色列向印度出售“費爾康”預警機和“箭”式導彈防御系統。布什在白宮會見印度國家安全顧問米什拉時說,他“對美印友誼抱有濃厚興趣”,“渴望”盡早訪問印度。盡管印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借美抑中”的意圖,但又要表現出大國應有的外交獨立性,顯示自身的戰略價值。主動改善對華關系,既可實實在在地改善印度所處的地緣安全環境,更可充分顯示其大國分量,還可提高對美要價,以收左右逢源之效。
    (三)牽制中巴關系
  印度對中巴密切關系一直耿耿于懷,經常指責中國向巴基斯坦提供核、導技術。自1999年中國在印巴卡吉爾沖突中持中立立場后,印度感到有必要繼續改善對華關系,制約中巴戰略關系的加強,牽制中巴合作的進展,使中國在印巴之間采取更為平衡的立場,削弱巴基斯坦“倚華抗印”的資本,降低中國“冀巴拖印”的打算。
    (四)迎合俄羅斯要求
  印度對俄羅斯大力推動的俄中印三角合作一直抱有敬而遠之的態度。去年9月三國外長在聯合國舉行非正式會晤后,俄羅斯已通過一定渠道說服印度采取相對積極立場,縮短三角關系兩邊長一邊短的態勢。由于印度內心既有通過這種合作提升自我身價的考慮,又怕開罪美國,因此不愿公開討論這個問題。在三方已經開始第二軌道對話的基礎上,做出改善對華關系的姿態,也算是對其戰略合作伙伴俄羅斯的一個交代。正如俄羅斯外長伊萬諾夫所說,莫斯科歡迎印中加強對話,認為“三邊互動”對于全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注:拉曼《從印度的角度:理解中國》,香港《亞洲時報在線》2003年6月14日)
    三、制約中印關系的因素
  不可否認,由于種種原因,中印關系面臨著一些困難和障礙。
    (一)邊界問題
  中印兩國擁有漫長的共同邊界,由于歷史的原因,兩國邊界從來沒有正式劃定。因此,中印之間存在較大面積的領土爭端,并在1962年發生過極不愉快的邊界戰爭。這是影響雙邊關系的一個重要因素。領土問題事關國家的根本利益,又直接涉及國民的民族感情。中印兩國現在都很難指望邊界問題在中近期內取得實質性進展,因此它從根本上制約了兩國關系的發展。
  (二)西藏問題
  現在,流亡在印度的西藏人約有13萬,達賴集團的流亡政府設在印度的達蘭薩拉。流亡西藏人在印度所進行的分裂活動,直接威脅到西藏的穩定,影響到我國西南方向的安全。印度政府在西藏問題上采取了兩面做法,它一方面聲稱西藏是中國的一個自治區,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不允許西藏人在印度領土上從事分裂中國的政治活動;但另一方面它又暗中支持達賴集團分裂中國的行徑,企圖使西藏成為印中之間的一個緩沖區,或者使這個問題成為向中國施加壓力和影響的籌碼。印度一位頗有影響的學者切拉尼在報紙上公開發表文章聲稱,印度要在西藏問題上采取更為微妙的立場,增加同北京討價還價的籌碼,“否則只會給予中國免費的遏制印度的戰略紅利。”
    (三)中印巴三角關系
  中國與巴基斯坦有著十分友好的傳統關系,雙方在政治、經濟和國際等領域進行過長期有效的合作。每當巴基斯坦遇到困難的時候,中國總是給予有力的支持,而在許多重大的國際問題上,巴基斯坦對中國的立場總是表示支持。中巴關系對中國保持在南亞的政治影響力、防止伊斯蘭極端主義勢力蔓延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印度對此卻耿耿于懷,認為這是“敵視印度利益的行為”,(注:拉曼《從印度的角度:理解中國》,香港《亞洲時報在線》2003年6月14日)疑慮中國與巴基斯坦發展關系是針對印度的,并抱怨中國對印度的“安全關切”缺乏“足夠的敏感”。盡管中國真誠希望中印巴三角關系呈現良性同步發展,真誠希望印巴之間通過談判協商方式解決雙邊關系中存在的問題,改變克什米爾地區的緊張態勢,但印度對中巴關系仍心存戒備。
    (四)安全觀念
  盡管近年來中印關系得到不少改善,雙方在邊界實際控制線地區也采取了建立信任措施的行動,但印度對中國仍存在不少疑慮。印度的智囊機構認為,中國的強大和崛起可能影響印度的國家利益,中國軍隊的現代化建設威脅印度的戰略安全。印度的核試驗就是在“中國威脅”的借口下進行的。盡管一個時期以來這種論調有所緩和,印領導人也都在公開場合申明“中國不是印度的威脅”,希望“尋求同中國建立友好、合作、睦鄰和互惠的外交關系”,但印內心深處視中國為“最大潛在威脅”的陰影一直揮之不去。這種看法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也使印度國內改善對華關系的努力大為減弱,給進一步改善和發展雙邊關系帶來消極影響。
    (五)貿易問題
  近年來,中印貿易增長迅速,邊境貿易也有很大發展。但是,同中印兩國的經濟規模相比,特別是同中印兩國的對外貿易規模相比,中印雙邊貿易額在各自外貿總額中的比重仍顯過小。去年,兩國貿易達到創記錄的50億美元,但在中國整個外貿中的比重尚不到1%,在印度整個外貿中尚不到5%。在這種情況下,政治關系的進展缺乏足夠的物質基礎,安全關系的改善缺乏足夠的經濟動力。
    四、改善中印關系的基礎
  中國和印度山水相依,同為發展中的人口大國,改善關系的有利條件很多。
    (一)對國際戰略格局的看法具有相似性
  冷戰結束以后,世界戰略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于俄羅斯的衰落,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印度作為在國際政治舞臺上曾經有過輝煌的大國,不愿意看到出現美國“一超獨霸”的國際戰略格局,堅持主張建立一個多極化的、多中心的世界,爭取使自己也成為一個舉足輕重的大國。因此,印度在國際政治領域堅持反對單邊主義,反對強權政治,反對由一個或少數國家像種姓制度中的“婆羅門”那樣主宰世界并對其他國家發號施令,反對超級大國充當“世界警察”。印度的上述觀點,與中國對國際戰略格局的看法不謀而合,與中國在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問題上的主張基本相似。
    (二)對國際行為準則的主張具有共同性
  在當今的國際關系中,如何處理彼此間存在的利害沖突,采取何種方式解決彼此間的權益糾紛,以保證國際秩序的合理性,是需要迫切解決的重大問題。在這方面,中印兩國都認為,由兩國共同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體現了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是各種國際行為必須遵循的基本準則。其中“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是最主要的原則,是國與國之間保持正常關系的基礎,也是國際大家庭進行協調合作的前提。其中“互不干涉內政”就是反對把一國的利益和意志強加于他國,反對以施壓的手段強迫一國接受他國的政治經濟制度、意識形態和生活方式。例如在人權問題上,兩國都認為發展權是人權的一個重要方面,人權在法律上來說屬于一國主權之內的事情;雙方都抵制少數西方國家以人權為借口干涉他國內政的行徑,不贊成某些西方國家以經濟制裁為手段對發展中國家施加壓力的作法。
    (三)對經濟貿易合作的要求具有互補性
  中國自20世紀70年代末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就把國家戰略的重點放在經濟建設上。印度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也把國家戰略的中心放在振興經濟上。改變各自的貧困面貌是兩國的共同心愿,加強經濟合作和貿易往來是兩國人民的普遍要求。中印兩國的經濟規模龐大,經濟貿易具有一定的互補性。中印之間擴大貿易的潛力很大,有待進一步發掘。近年來,中印貿易迅速增長。目前,雙方正在努力開發對方市場,爭取盡快達到年貿易額100億美元的目標。從科技合作來看,印度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技術、農業技術、遺傳工程、計算機特別是在軟件開發方面的技術,值得中國學習和借鑒。中國的小高爐、小水電、家電、空間開發等技術也引起了印度方面的興趣。雙方在這些方面取長補短,互相合作,可以加速各自的經濟發展,減少對發達國家的技術依賴,有助于促進兩國關系趨向成熟。目前,兩國在農業、生物工程、冶金和軟件教育等方面的合作已經取得一定成效,幾個投資數額較大的合資企業已開始投入運營,兩國政府和工商界之間正在進一步探討加強這方面合作的途徑和方法。
  中印是山水相依的鄰國,又都是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在走向繁榮富強的道路上,兩國沒有理由不發展良好的睦鄰合作關系。只要中印從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進一步落實增信釋疑的各項措施,妥善而合理地解決懸而未決的問題,就必然能為亞洲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做出重要的貢獻。
和平與發展京16~20D6中國外交馬加力20032003中印作為兩個山水相依、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大國,對國際戰略格局的看法相似,在經濟貿易合作上互有需要,具有發展睦鄰友好合作關系的良好基礎。瓦杰帕伊總理的中國之行標志著中印關系開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馬加力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研究員、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作者:和平與發展京16~20D6中國外交馬加力20032003中印作為兩個山水相依、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大國,對國際戰略格局的看法相似,在經濟貿易合作上互有需要,具有發展睦鄰友好合作關系的良好基礎。瓦杰帕伊總理的中國之行標志著中印關系開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網載 2013-09-10 21:30:46

[新一篇] 理想價值的極地之光  ——論《穆斯林的葬禮》及在當前文學中的意義

[舊一篇] 生命的寫真與媚俗  ——試論新寫實小說的價值取向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