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問題的起因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卡普蘭在廣泛研究人們心理異變過程的基礎上,提出了心理問題演化的四個發展階段,即:(1)當刺激連續出現時,最初的緊張產生,并使人感到不舒服;(2)刺激連續、多次出現時,在缺乏成功的應對機制狀態下,不舒服感顯著增強;(3)不斷上升的緊張情緒轉化為強有力的內部刺激,激發了個體內、外部資源,在這一階段,人們嘗試使用緊急問題解決機制,問題也許會被很好地解決或因肯定無法實現而被徹底放棄;(4)如果問題繼續存在,并且既不能被解決也無法避免,緊張必然持續上漲,巨大的失衡狀態出現。
研究青少年心理問題的層次性,對歷來人們籠統稱之為心理問題的特定現象,從內部進行不同層次、不同程度的具體、細致考究與分析,有助于人們擺脫對其認知和理解的模糊、混沌甚至神秘的狀態,從而獲得對心理問題本質與危害的全面把握。
二、心理問題的層次
1. 心理偏差
這是比較輕微而又極其普遍的心理問題,主要與一個人的不良態度、不良習慣、不良行為傾向、不良生活方式有關,如自卑、驕傲、虛榮、多疑、自我中心、說謊、怯場、懶散、逆反、煩躁、任性、厭學、畏難、多愁善感等。心理偏差是每一個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的心理問題,它在總人口中的比率占到100%。曾有心理學專家對北京市近6萬名學生的心理偏差進行統計,其中人際關系方面的占42%,學習學業方面的占27%,“自我”及其他方面的占31%,幾乎沒有人能夠幸免。
2. 心理障礙
這是中等程度的心理問題,是在諸多心理偏差的基礎上累積起來,出現了心理要素的結構性失衡,即認知、情感、意志、欲望、需求等心理要素嚴重失調、失衡而形成的,如焦慮、恐懼、孤獨、苦悶、冷漠、妒忌、狂妄、情緒沖動、心境壓抑等。從本質上講,心理障礙是個體“意識流”流動不暢或阻塞不通而引發的異常心理反應。
3. 心理疾病
這是較嚴重程度的心理問題,又稱之為“心因性疾患”,是個體生理和心理受到了較為嚴重的創傷,產生了心理活動的嚴重危機與混亂,出現了諸多有違常理、常情、常規的言論和行為,在日常生活中常表現出許多不可理喻的異常反應。
上述青少年心理問題三個層次的劃分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它們之間既有差異性,又有內在連續性,在心理危機的程度、心理沖突的廣度與深度上均存在著層層加重、逐層“劣化”的趨向。
三、維持心理健康的措施
1. 根據不同層次,采取不同的教育和矯治策略。2. 防微杜漸,將心理問題消除在起始狀態。心理問題最忌諱的就是累積、不重視。心理問題的層次越高,矯正越難,付出的代價越大。3. 采取切實措施,重點解決好青少年的心理障礙問題。4. 引發積極自我活動,增強自我保健素養。5. 滿腔關愛和精心呵護是解決青少年心理問題的重要規范。
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荊州112~115,135B4心理學吳錫改20072007
吳錫改,長江大學教育科學系。湖北 荊州 434020
作者: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荊州112~115,135B4心理學吳錫改20072007
網載 2013-09-10 21:3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