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素質教育的管理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提高公民的素質,培養跨世紀的人才是我國教育和世界教育的迫切要求。雖說教育界對素質教育爭論不休,甚至連素質教育的概念能不能成立、其含義是什么都尚未確定。但素質教育是針對應試教育提出來的,且素質教育是以培養、提高公民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這是大家的共識。本文不想牽涉有關素質教育的理論爭端,只是想討論一下,當我們將目光投向素質教育時,我們該怎樣看待原來的管理?又該如何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來實施管理呢?筆者試圖從素質教育的運行機制,素質教育的管理體制和素質教育的管理方式與方法幾方面來加以簡要的分析。
      一、素質教育的運行機制
  一、導向機制,即引導教育主體行為實施方向的體制、機構、方法、規章及其實施的總和。應試教育的禍根之一,便是我國過去單一升學模式的教育體制。加之,在教育實踐中沒有一個衡量學生素質的具體可操作的目標體系,教育結果本身又具有模糊性,難以用一般的方法加以測量、評價。那么以什么來衡量學生的質量呢?以什么來作為招生的指標呢?以什么來評價一所學校的優劣呢?人們自然想到了考試,想到了分數,故而,學生為分數而學,教師為分數而教,管理人員也為分保駕護航。于是乎,非考試科目不教,非考試科目不學,考試便成了沒有明文規定的“指揮棒”。所以,要實施素質教育,我們首先要按照教育目標、時代的要求和學生成長發展的規律制訂出切實可行的素質目標體系。這個目標體系應該包括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態度等內容,應具有可操作性。同時,我們也應探索一些有效的評價技術,能較好地收集資料和評價教育的結果是否確實達到了某一目標,以及達到的程度怎樣。另外,便是著力改革招生考試制度,逐步取消小學升初中的入學考試,拓寬初中升高中、職業學校的渠道,妥善協調好普通中學、職業學校和成人學校的關系,改革教育體制,改革人事制度等。從而徹底地根除應試教育的原動力,扭轉教育實踐中和社會上對教育形成的不良導向。
  二、評價機制,即對教育效果和行為進行測量、評估的機構、規章、方法及其實施的總和。評價機制是導向機制的基礎,是激勵機制、制約機制的依據,也是協調機制的工具,沒有得力的評價機制,其他機制將不能有效地運行。過去,評價機制不完善,評價手段單一,形成了以分數論英雄的毛病。所以,探索有效的評價機制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素質教育的評價機制至少包括:學生綜合素質評估機制,教師綜合素質評估機制,學校綜合素質評估機制和地方綜合辦學水平評估機制等。這樣形成上下一致的評估體系,有力地保證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在評價的實施過程中,應注意定性和定量相結合;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他評和自評相結合;上對下、下對上和同級評價相結合。這樣,才能增加了解,相互促進,使評價有說服力,發揮導向作用,保證素質教育不流于形式。
  三、協調機制,即保證教育活動有序、平穩、協調地進行的有關機構設置和制度的總和。在高度集中的單一的教育體制下,教育是一個封閉的系統,與社會是隔絕的,社會不關心教育上的事務,教育也漠視社會的變化;教育系統內部各部門之間也缺乏內在聯系,下級部門只要根據上級指示照章辦事就行。而素質教育是一種“立體型教育”,是一個開放系統,要求“教育必須內部加強縱向和橫向溝通。因此,實施素質教育,單靠學校或教育部門是難以實現的,必須綜合各種力量,協調進行。那么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協調機制是必須的。協調機制包括運行前協調、運行中協調和運行后協調。運行前協調關鍵是對進行素質教育的各部門間的人、財、物、事和時進行合理的配置,使各部門之間減少矛盾。運行中協調是隨著實際情況的變化,合理組織各部門間的各種資源的流通,減少扯皮現象。運行后協調主要是通過總結對實施過程進行調整。協調是教育外部客觀情況經常變化,教育內部各因素不斷調整的必然要求。現在,各級教育委員會和社區教育委員會都具有協調功能,從而使素質教育具備了協調機制。
  四、激勵機制,就是激發教育主體和個人不斷積極努力工作的措施、手段及其實施的總和。原來也有激勵機制,但是,在應試教育的前提下,一切都圍繞分數轉。學生分數高才能升學,教師教的學生分數高、升學率高在評職稱、分房子、漲工資中就有優勢,學校的升學率高才能得到榮譽和撥款,否則,就難以得到任何好處。這種激勵機制只能使應試教育愈演愈烈。所以必須拋棄原來的激勵機制,代之以實施素質教育的成效為標準的激勵機制。根據學生的全面素質來招生,以教師的全面教學水平定優劣,依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論成敗,按地方辦學的整體效益得榮辱。這樣可以削弱原來片面追求升學率的驅動力,有利于激勵教師、學校和地方積極實施素質教育。
  五、制約機制,即約束教育主體和個人實現教育目的的體制、機構、規章制度、實施方法和具體實施的總和。制約機制是其他幾種機制發揮作用的保障。過去,法制不健全,法治觀念淡薄,加之又沒有適宜的監督措施,導致教育中的隨意性強,往往以人代法,以領導的某一句話代替政策,這種狀況與素質教育是不相容的。之所以要設立制約機制,就是要對運行目標的實現及提高實現質量的障礙,進行有效的制約。制約的對象主要是素質教育的實施主體,包括教育行政部門、各級政府、各級學校、各類辦學團體,其次才是個人。一般地,制約機制有外部制約和內部制約。外部制約是指教育督導部門、監察機構對素質教育實施主體的制約;內部制約是組織部門內部的領導人對組織集體行為采取的制約。制約又分硬制約和軟制約,硬制約是指依法辦事,這要求教育組織和個人必須遵循教育法律、法規以及上級行政部門的教育政策、命令和決定等,如有違反,則受到一定的制裁或懲處;軟制約主要是教育督導部門,對教育主體偏離素質教育的行為,提必要的建議、勸告甚至警告,但只要及時調整,能達到運行目的,一般不采用強制手段。我國近來逐漸頒布了一系列的教育法律和法規,從1986年始又設立了教育督導機構,這對健全教育的制約起了很大作用,這無疑為素質教育的實施掃平了道路。
  以上各方面構成了素質教育運行機制的總體,各機制之間相互依賴、相互牽制,缺一不可,反映了素質教育運行機制的內在規律性。
      二、素質教育的管理體制
  首先,“分級辦學、分級管理”,即中央、省、市(地)、縣、鄉幾級政府對辦學和教育管理明確分工,各負其責。有利于調動各方面的辦學積極性,形成多元化、多層次的辦學模式。根據1993年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規定,“逐步建立經政府辦學為主體、社會各界共同辦學的體制。在現階段,基礎教育應以地方政府辦學為主。”“國家對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依法辦學,采取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加強管理的方針。國家歡迎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外國友好人士捐資助學。在國家有關法律和法規的范圍內進行國際合作辦學。”這樣在中央的大政方針的指導下,將辦學的責任下放到地方,且強調了“現階段,基礎教育應以政府辦學為主”,并將其作為考察當地政府政績的一個重要方面,這十分符合我國當前的國情,有利于刺激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辦學的積極性,為形成新型的辦學體制闖開了方便之門。有些地方,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當中,摸索出了政府辦學,企業辦學,企業和學校、學校和學校之間合作辦學,民辦公助、私立學校,承辦學校,中外合作辦學等,多元化、多層面的立體辦學體制。這就能為我國教育事業調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以最少的錢,辦最大的教育”的矛盾,從而有力地保證了素質教育的實施。
  其次,分級辦學、分級管理,明確地劃分了各級主管部門的職責權限。中央從宏觀上指導,為素質教育制定方針、政策。省級政府是地方基礎教育行政的最高機關,全面負責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的責任,全面指導素質教育的實施。它有權確定本地區的學制、年度招生規模,確定教學計劃,選用教材和審定省編教材,確定教師職務限額和工資水平等。市(地)是中間環節,担負著統籌規劃和指導所屬縣(市)基礎教育的責任。縣(市)統籌管理基礎教育、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和統籌規劃經濟、科技、教育發展的責任,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一環。鄉一級主要任務是協助縣(市)管理地方基礎教育事業。村主要是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師待遇、籌措解決民辦教師的工資、維護農村中小學校權益和秩序、動員適齡兒童入學。鄉、村兩級在素質教育的實施中起著保障的作用。同時,也積極鼓勵社會參與教育管理,監督、支持素質教育的實施。通過對實施素質教育進行明確的分權,理順各級的關系,能有力地保證素質教育的實施。
  第三,學校應完善校長負責制。校長負責制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下,由校長全面負責,黨支部保證監督,校務委員會審議決策和教職工代表大會民主參與的四位一體的學校管理體制。當前,關鍵是必須實行政校分開,這樣才能保證校長有職、有權、有責,否則,光有責而無權,則責也將是一句空話。現在,仍有許多地方存在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不放權的現象,極大地束縛了學校的自主權,使學校缺乏生氣。學校要辦出特色、提高綜合辦學水平、為學生的素質教育負責,沒有自主權是難以保證的,其它的措施也將落空。學校要充分實行民主管理,發揮校務委員會、教職工代表大會、黨支部和學代會的作用,使學校里形成全員參與管理的局面,探索出適合本校的素質教育的教師管理和教學管理,在此基礎上,各校探索出適當的具體的管理體制。這樣有利于搞好素質教育。
  最后,要鼓勵社會參與管理。過去,我國只注重國家管理教育事業,結果不利于發揮各種社會團體、組織和個人的辦學積極性,不利于社會各界參與教育事業的規劃和監督,也不利于培養、發展學生的全面素質。實踐證明,社會參與管理,能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精神文明氛圍,創造良好的素質教育園地,發展學生良好的思想素質,是實行素質教育強大的精神后盾。學生在與社會的接觸過程中,能更深刻地了解社會;通過參與社會實踐,形成多方面的能力。所有這些對素質教育都將產生積極影響。
      三、實施素質教育的管理方式和手段
  首先,過去是嚴格的下級服從上級的垂直層級式管理,權力高度集中,在地方沒有自主權,只能形成單一的管理模式。而現在實行“分級辦學、分級管理”,權力下放,基本會形成中央與地方均權的格局,地方可以根據當地實際,探索多種管理方式。同時,素質教育也是開放式的教育,具有全面性、公正性和獨特性,過去封閉的單一的管理方式已不能適應,它要求社會、學校、家庭必須綜合協調,教育內部、學校內部必須相互配合。通過幾年的摸索,我們已經發現,對教育的管理分不同情況,具體地既可以由政府管理、團體管理、個人管理、也可以由政府和團體、個人聯合管理。如:上海市的“社區辦學”“教育集團”方式,海南洋浦的“主辦方式”,湖南的政府統籌、部門主辦、教育主管的“綜合協調方式”等。這些管理方式都有利于調動各方辦學的積極性,有利于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有利于提高教育的質量和公民素質。
  其次,必須采取綜合的管理手段。在垂直式的管理體制下,管理手段主要是行政手段,往往是上面說、下面聽、照著干,要求整齊劃一、步調一致。這樣極易忽視不同地方的差異,并形成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工作作風,不利于辦實事,不利于提高教育質量,更不利于實施素質教育。實行“分級辦學、分級管理”,地方政府和學校有較大的自主權,他們在一定范圍內,可以確定學制、招生規模、教師聘任、教材編寫和選定等。這樣傳統單一的行政手段將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而應代之以多種手段綜合協調地應用。就現時情況來看,既要有行政的手段,更需要法律的、經濟的手段和教育的手段等。由于我國傳統上習慣于“大一統”的管理模式,往往依賴于上級的指示與命令,對依法辦事的觀念比較淡薄,所以在加強立法的同時,必須著力進行法制宣傳與教育,提高人民的法制觀念。當前,我國雖然頒布了《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但執行起來仍然困難重重,這嚴重地影響了我國基礎教育的實施,不利于擴大受教育面和提高教育質量,嚴重地阻礙了素質教育的實施。因為歷史的原因,我國教育發展是極不平衡的,不僅東西差距大,而且同一個地區之內,不同的學校之間也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如果不從整體上考慮,加以協調,縮小差距,將仍然不能扭轉“擇校風”“收費風”的現實,做不到充分提供入學機會,也勢必給鏟除應試教育保留了障礙。同時,我們也應看到,經濟手段是一種激勵手段,可以起到很好的導向作用。
  再次,政府和上級行政部門要切實做到簡政放權,轉變職能,從過去垂直的直接式的領導,轉到主要依靠政策、方針、經濟和信息等手段進行宏觀的、間接的領導;從過去主要是監督和檢查的職能轉到主要是服務職能方面來。這樣使被動管理變成主動管理,使管理的客體變成管理主體。地方有了自主權,才能根據自己的實際行施決策權、人事權、經濟權、這樣有利于引進競爭機制,使資源形成優化配置,也就能更好地協調各方面因素提高地方辦學水平。學校有了自主權,才能根據實際,切實地行施各項權力,搞好教學,負起素質教育的責任。當前,學校尤其要注意處理好與上級行政部門的關系,做到該管的管、不該管的便不管,使學校集中力量,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素質。
      四、關于素質教育管理的幾點理性思考
  素質教育現在在全國上下搞得紅紅火火,然而,其管理機理卻很少有人去研究,這是一個很不協調的現象。如果不弄清素質教育的管理機理、改變應試教育的管理觀念,便不能很好地將其付諸實施,那素質教育也就無異于紙上談兵,所以研究素質教育的管理,應是一個十分急迫的課題,此其一。
  其次,運行機制是制定體制的依據。管理行為是根據運行機制的規律,利用體制的原則而具體實施的,而運行機制隨著具體情況發生變化。這就決定了管理體制和管理方式方法相應的變動性。由此看來,弄清機制的運行規律是關鍵。而當前對素質教育的運行機制尚揭示得不夠,如:它與應試教育的運行機制的本質區別究竟中哪里?它與全面教育的運行機制又有哪些聯系?我們說,教育運行機制是其構成要素及其相互關系。那么,素質教育運行機制的構成要素是什么?它們之間的關系又怎樣?有人說,那就是動力系統、司控系統、受控系統和監控系統,及其相互間的有機聯系。但是,難道應試教育沒有這些要素嗎?也就是說,我們必須找出其間的根本區別,才能確切地挖出它的運行規律,從而來指導制訂管理體制和具體實施管理。既然運行機制是變動的,宏觀上的和微觀上的管理體制也遲早得跟隨變化,那么它們之間是怎樣的變動關系?如果要經常變動的話,那由于各地情況千差萬別,變動也就不可能一致,而且如果強求一致的話,勢必造成有些體制會束縛運行機制的功能,這樣又是不科學的。那么是不是充許多種體制同時并存呢?
  另外,素質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發展人的基本素質,說到底是強調了教育中發展人的功能,素質教育的管理也必然服從這個目的。但教育不僅有發展的人功能,還有政治、經濟和選擇功能。我們怎么可能視而不見,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那么,我們又該如何來認識它們之間的關系呢?在素質教育管理中又該如何體現呢?
  最后,素質教育的管理必然不是一種獨立的現象,它與社會上的其它領域肯定存在著多種多樣的聯系,與歷史上的教育管理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為此,我們在研究素質教育管理時應善于用系統的眼光來處理它們之間的關系,做到綜合協調,揚長避短,為我所用。
  總之,素質教育的管理是一個有待研究的重要課題。我們相信,隨著素質教育實踐的不斷深入,人們對其管理的認識必將越來越深刻,并終將揭示其規律、指導我們的實踐。
教育管理哈爾濱4~7G30中小學管理湯林春19981998(華東師范大學 湯林春) 作者:教育管理哈爾濱4~7G30中小學管理湯林春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1:38:57

[新一篇] 論管理科學的人本原則

[舊一篇] 論經濟哲學與相關學科的關系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