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等教育現代化的反思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128(2003)03-0071-03
  高等教育從一個相對封閉的組織系統到一個開放的組織系統,在與環境的不斷相互作用中得以發展。如果說是學者們的理性追求與為自己尋求有效庇護的需求共同促成了這一組織的最終成型,那么她不平凡的發展歷史,則始終是一對基本矛盾的運動;“合理性”與“合法性”。“合理性”是指高等教育自身的發展邏輯,以高等教育的使命與追求的形式集中表現出來。“合法性”是指高等教育發展中的外部作用,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但不外乎社會,市場等幾種因素。從高等教育產生,這一對矛盾就存在。或者說,正是這一矛盾促成了高等教育的產生與發展。
    一
  中世紀大學時期。高等教育最早與大學是同義詞。而中世紀大學作為最早的高等教育機構,她的產生是直接緣于云集一方的學者們保障自己基本權利的企圖。為了使自己的研究興趣不受阻礙,同時也為了發展這一興趣,他們需要建立一種組織,不僅會使他們避免外界的不良干擾,還能呵護他們的學術興趣。中世紀大學就這樣應運而生了。但從最初就注定了,他們會不斷的處在兩難的選擇當中。人們一直驚嘆說,中世紀大學是那個黑暗時代結出的奇妙之花,哈羅德·柏金曾說:“(中世紀)大學是一個獨特的既分裂又分權的社會的偶然產物。”在外部各種勢力的對峙中,大學找到了一個避風的港灣,即便是這一看似平靜的時期,她依然得品味這一矛盾帶給她的一切。由于接受教會的強勢庇護及資助,大學依照了教會對知識的基本理解,因而,“知識的專門化和綜合化成為中世紀大學知識追求中的一對矛盾。”[1]同時修道院的社會組織模式也成為大學模仿的對象,大學成了離群索居的“象牙塔”,但也就是在這一時期,大學自身的生命力也快速的發展。他們是一種“知識共同體”,以知識本身為追求,崇尚自治與學術自由,實行民主管理,并以文化的批判與發展為己任。在她頑強的生命活力感召下,大學成為令人向往的知識殿堂。
  大學世俗化時期。伴隨著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中世紀大學向現代化漸進。隨著科學的發展以及科學知識的進入,傳統的大學朝著世俗化方向發展,在逐漸激烈的矛盾對抗中,大學表現出不同的態度與反應,從而表現出不同的發展模式。而這些都緣自于他們對這種矛盾的解決方式。有的選擇了快速的適應,有的是堅決的排斥。前者很快成為社會發展的有力支持,而后看則由于保守而顯得落伍了,如果說,在發展的第一階段,“合理性”與“合法性”之間的平衡決定著大學的生存,那么,在這一時期,“合理性”與“合法性”之間的重新平衡將決定大學的發展。
  大學現代化時期。有人把這一時期稱為高等教育的技術教育時代。在工業化社會,教育以社會服務為第一要務,并以此來組織學校的教學和科研等活動,有人認為,這時的大學是在做與自己的身份不相符合的事情。有人感嘆,大學放棄了自己的理想,去一味迎合社會的欲望;也有人責備,大學不夠開放,對于校外的社會生活毫不關心。也有人認為,大學不僅要堅持自己的操守,也要滿足社會的需求,應該承負更多的職責,担當豐富的角色。但是,無論人們如何看待此時的高等教育,無可辯駁的事實是:大學不僅告別了“象牙塔”時代,并且已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站;高等教育已成為一個復數概念,大學只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連最固執的牛津和劍橋也最終接納了科技教育,步入了新的歷史紀元。這一時期的高等教育承受著來自外部的越采越強大的種種力量的夾擊,并且要面對這股強大變革力量向機體內部的滲入。也就是說,這一時期高等教育發展的“合理性”與“合法性”矛盾的內容復雜化,表現形式多樣化,對這一矛盾的把握也就愈來愈困難,高等教育在新時期的發展正在于對這一基本命題的正確回答。也是我們對此進行研究的初衷。因為“一個系統是開放的,并不僅僅是因為其與環境間的相互聯系,還因為相互交換聯系是系統變化的關鍵因素。”[2](P181)特別是當高等教育由社會發展的邊緣走向社會發展的中心時,我們更有關注這一組織發展的理由。
    二
  以上對高等教育發展的“合理性”與“合法性”矛盾變化的分析立足于世界高等教育的發展歷史。從中我們不難把握高等教育發展中這一基本命題的演變。然而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卻在于他有很強的民族性。我們研究的目的是為了對本民族高等教育的發展,基于以上所見,對于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史的考察,將是非常有益的。
  稷下學宮“不僅是中國封建教育史上第一所高等學府,也是世界中世紀教育史上最早的大學。”[2]如若以此為中國高等教育的發軔,那么從一開始,它就是一種有別于西方學者行會的兼具多種職能的機構,它的“合理性”存在是以“合法性”為根本和前提的。從起源來看,“合理性”是滯后于“合法性”的,雖然與西方相似,二者之間的關系不平衡,但前者是學者們的聯合在先。雖說稷下學宮也達到了發展學術,弘揚文化和培養人才等目的,但一開始就缺少的學者們的自治使得它隨著統治者的更替而起起落落以致衰敗。隨著中匡古代書院的出現,“為學求理”的精神追求才有了棲息之地。但這一理性之火也很快被撲滅了。大學,作為學者的群體,它自身的追求及其本質的確立一直是中國古代高等教育的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中國現代高等教育的出現。
  我國現代高等教育屬于“后發外生型”。這一發生類型決定了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具有自己的鮮明特色。從一開始,我們就完全模仿西方的模式建立中國的高等教育。最典型的應推蔡元培對北大的改造,還有新中國成立后以前蘇聯為模式的大學改造。中國大學從一開始較西方所欠缺的是對知識的追求和科學的精神,而且一直也難以牢固地培植起來。先是為求官取仕,后是為發達求榮,轉而變成各種專門教育與職業教育的聯合體。中國大學的發展中,似乎一直是“合法性”在決定著“合理性”的發展。在社會的強大轄制下,大學似乎沒有權利更不應該去考慮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那曾經被點燃的理性之光在那場浩劫中還遭到了無情的壓制和破壞。
  改革開放使高等教育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那就是高等教育“合理性”的生長,即大學理念的培養和大學精神的提倡與發揚。在不斷的“松綁”刺激下,大學自身的個性與理想不斷壯大、膨脹,如饑似渴的增長帶來了矛盾的又一次激化。大學的使命究竟是什么?是否大學可以一味沉迷于自己的學術論爭,而對自己的社會發展方向的引導職責視而不見?隨著矛盾雙方力量的此消彼長,中國高等教育從坎坷中一路走來。
  市場經濟為高等教育發展提供了一個更為寬松的環境,也使他面臨著史無前例的競爭與挑戰。在各種力量的較量中,高等教育的發展越來越難以把握,似乎已愈來愈難區分“合理性”與“合法性”之間的清楚界限,這些都是由于最具滲透力的市場因素的作用,它不僅通過對其他因素的直接作用而且還通過對高等教育組織結構的影響發揮作用。在它的迷惑和干擾下,人們常不自覺的放棄了“合理性”的追求,淪為純粹的經濟動物和經濟實體。而同時也正是由于身處復雜的環境之中,所以,高等教育的發展必然是以獨特的方式接近理想的過程。
    三
  中國獨特的高等教育發展史伴隨著高等教育“合理性”與“合法性”矛盾的特殊內容與運動形式。在西方步入信息化社會,開始高等教育的“后現代化”進程時,我們的現代化任務還未徹底完成,在高等教育現代化過程中,由于“合法性”內容的不斷變化與發展,對高等教育的要求和期望與日俱增。“合理性”的內涵也就得到不斷擴充。在這種矛盾發展過程中,高等教育建立了更為復雜的組織系統。首先從高等教育的結構來看,形成了研究性大學、教學為主的大學、以地方服務為主的大學的基本層級結構。通過這種方式,高等教育積極的轉化了這一不斷激化的矛盾。并較好的堅持了自己的本質追求。大學已成為高等教育的一個子概念,通過自身的分裂。高等教育實現著向高級層次的演進。其次從高等教育的內部組織結構來看,在教學、科研領域基礎上,對于社會服務部分盡可能采取更為靈活的運作方式與管理模式,通過學校內部組織功能的開發,實現“合理性”與“合法性”矛盾的轉化,這種方式已被證明是有效的,但也同樣被證明是困難的。中國高等教育在發展中又該如何來很好的處理這一矛盾?這是一個時代課題。對于這一課題的解答,需要處理好以下的問題。
  1.正確處理中國高等教育的傳統與現代的關系。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和西方有顯著的不同。首先,歷史的繼承性表現得不夠鮮明。在近代化以及現代化的數次變革中,高等教育常常是以一種徹底的姿態來進行新的轉變,對待歷史傳統的態度較多激進。所以使得我們的發展常常處在一種根基不穩的境況之下。其次,對待傳統的態度游移不定。中國高等教育傳統有許多可取之處,而中國現代高等教育從本質而言是來源于自己的歷史沿革的,所以對待傳統的正確態度就是對待自己發展的基本態度。這一基本態度的游移必然會影響高等教育現代化的進行。
  2.完善高等教育自身結構的調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步伐的加快,社會不同階層之間、城鄉之間以及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之間的差別也在不斷加大。也就是說,社會矛盾的發展與變化將更為復雜與激烈。在這種情況下,高等教育必須始終以“合理性”追求作為根本。社會需要高等教育,這一時代精神的引領者,他們不僅應實在的了解和反映現實的社會文化,更應堅定地發現和引導理想的社會文化。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為是整個學校教育體系與社會的接觸終端,他反映著整個教育的水平,反映著一個國家的文化發展水平,同時更直接反映著高等教育自身的發展水平。缺乏制約的權力是危險的,沒有約束的權利是虛無的,毫無疑義,高等教育的發展就是在矛盾的張力中尋求平衡,通過不懈的努力,實現高等教育的發展理念。
  3.加強高等教育體制建設。中國高等教育在連續擴招后已面臨嚴峻的挑戰。通過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充分發揮有限教育資源的效力,已成為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隨著大眾化步伐的加快,高等教育的公平與效率問題也愈發受到人們的關注。另外,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自身的角色和地位也在發生著深刻變化。在高等教育現代化進程中出現的這些問題都有賴于高等教育之體制建設的加強。
渭南師范學院學報71~73G4高等教育梁燕玲20032003通過新的視角,審視高等教育發展歷史。從“合理性”與“合法性”這一對高等教育發展的基本矛盾之歷史變化,探討中國高等教育現代化所面臨的基本命題:“合理性”即大學自身發展邏輯的生發,其核心是理性追求與人文精神的培植;“合法性”的規范與調適,其核心是高等教育的體制創新。高等教育/合理性/合法性  higher education/rationality/legalityReflection on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LIANG Yan-ling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Science,Weinan Teachers College,714000 Weinan.China)From a new perspective,the history of higher education is studied in the article.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key contradiction:rationality and legality in the history of higher education,the fundamental problems facing us are discussed.The rationality refers to the universities' logic development with the essence of the pursuit of knowledg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ism.The standardization and adjustment of the legality will bring about the system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梁燕玲(1971-),女,陜西渭南臨渭區人,渭南師范學院管理科學系講師,教育學碩士。渭南師范學院管理科學系,陜西 渭南 714000 作者:渭南師范學院學報71~73G4高等教育梁燕玲20032003通過新的視角,審視高等教育發展歷史。從“合理性”與“合法性”這一對高等教育發展的基本矛盾之歷史變化,探討中國高等教育現代化所面臨的基本命題:“合理性”即大學自身發展邏輯的生發,其核心是理性追求與人文精神的培植;“合法性”的規范與調適,其核心是高等教育的體制創新。高等教育/合理性/合法性  higher education/rationality/legality

網載 2013-09-10 21:28:23

[新一篇] 中國高等教育發展進程中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

[舊一篇] 中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發展模式探析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