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經濟增長速度的回升,國有企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將有助于財政收入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但中央財政收入的增長可能會相對慢于地方財政收入的增長。從支出上看,各方面對財政需求的壓力很大,支農、教育、科技、國防等重點支出要保持適度增長,國家公職人員工資正常晉檔升級必須保證,國有企業改革需要財政提供必要的支持,1996年到期的國債還本負息額將比1995年大幅度增加。
一、1995年財政運行情況分析
1995年是“八五”時期的最后一年,從總體上看,經濟運行平穩,國民經濟在平穩回落中保持了適度增長,需求增長初步得到控制,物價指數回落,宏觀調控目標得到較好實現,財政狀況繼續好轉,預計可以完成年初制定的預算目標,赤字也可以控制在預算之內,預算執行情況是近年來最好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財政收入在經濟平穩增長中保持了較高的增幅。1995年1到10 月,全國財政收入完成4541.43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79.8%, 比上年同期增長887.73億元,增長24.3%。預計1995年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可與名義GNP 的增長速度基本同步, 這是1987 年以來首次出現財政收入與GNP同步增長。不僅增值稅、消費稅穩定增長, 過去征管難度比較大的個人所得稅等地方稅種,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
2.地方財政收入增長勢頭看好。1至10月,地方財政收入2257.6 億元,完成預算的91.5%,預計全年將超額完成預算。
3.財政支出增幅得到控制。1至10月,全國財政支出比上年同期增長22.8%,其中中央財政支出增長14.4%,地方財政支出增長27.1%,均低于其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同期全國財政收支相抵,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額比上年有所減少。
1995年國家狀況能在上年的基礎上繼續好轉,實現預定的目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具有一個良好的經濟環境。1995年國家雖實行了適度緊縮的宏觀經濟政策,但力度處理得比較好,在實行適度緊縮政策的同時,國民經濟依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長,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達607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11.4%,國內市場購銷兩旺,物價上漲幅度回落,貨幣發行得到有效控制,各項經濟指標接近宏觀調控目標,經濟總體運行情況是近年來最好的,為1995年國家預算的執行提供了一個較好的經濟環境。
二是新財政體制的積極效應正在逐步釋放出來。由于分稅制改革較好地處理了各級政府間的利益關系,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財稅管理工作得到普遍的重視和加強,不少省區在實行分稅制以后,調整了自己工作的重點,從過去“跑部錢進”轉變為眼睛向內抓管理,黨政領導親自主持研究財源建設和財稅管理問題,擅自減免稅的問題明顯減少,過去征管難度較大的一些地方稅種,1995年也出現了較好的增長勢頭,比如個人所得稅由于地方加強了征管,1至10月增收幅度超過80%。 中央財政收入也扭轉了低速增長的局面,增幅比上年高出10個百分點。由于體制的約束效應,各級政府也加強了對財政支出的管理,不少地方從省本級入手,試行零基預算制度,在若干重點項目上,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節支措施,使財政支出過快增長的勢頭得到有效控制。
三是進一步完善了新財稅體制。財政部根據新體制運行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制定了相應的對策,有重點地解決了一些突出問題,主要是:調整了增值稅期初庫存抵扣制度,加強了對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適度下調了出口退稅稅率,使出口退稅管理中征少退多的問題得到了一定的緩解;取消了原體制上繳的遞增率,相對穩定了各級政府的留解水平;在完善省以下體制的過程中,著重解決了省內地區間的分配不平衡問題。對新體制的完善措施,有效地減少了新體制運行中的振蕩,穩定了財政經濟的運行。
在1995年財政狀況繼續好轉的同時,預算執行中也還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需要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管理逐步加以解決。
——企業欠稅較多,中央財政形勢不容樂觀。截止至10月份,企業累計欠繳工商稅收229億元,比年初增加132億元,其中80%是企業欠交的增值稅和消費稅。由于企業大量欠繳“兩稅”和出口退稅過多(到10月底出口退稅已占到預算的87%,而且還有一部分要甩到1996年),使中央財政收入的預算進度緩慢,到10月底只完成預算的70.9%。
——地區間不平衡問題比較突出。從1至10 月份地方財政收入的預算進度看,地區間差距最大的有近30個百分點,從增長幅度看,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增幅一般在30%以上,最高的接近60%,民族地區和經濟落后地區的增幅不到10%,多數地方的增幅在20%左右。
——支出總量仍然偏大,支出結構尚待進一步優化。1至10 月份全國財政支出的增長幅度雖然低于收入增長幅度,但支出規模仍然偏大,支出中的損失浪費及公款消費現象還比較普遍的存在。從支出結構看,文教、科學、衛生事業費的支出進度快于72.5%的預算支出平均進度,基本建設和行政事業經費的支出增長也較快,而農業支出進度僅為61.5%,進度過于緩慢。
——省以下體制還不夠規范,新稅還有一些問題需要研究解決。一些地區在制定省以下體制時,層層集中過度,影響了基層財政的稅收積極性和預算安排。新稅制中的內外資企業所得稅不統一,影響了企業間的公平競爭,進口環節的名義稅率過高,而大量的減免優惠不僅不利于擴大國際經貿合作,也使財政流失了過多的稅收。
——國有企業經濟效益不高。國有企業仍是國家財政的支柱,但活力不足,效益狀況不佳,所得稅增長有限,到10 月末, 虧損額度達到254.06億元,虧損補貼居高不下,嚴重制約著財政的發展。
二、1996年財政經濟形勢的展望
從總體上看,1996年的宏觀環境將比較寬松,經濟增長會出現平穩回升,物價總水平的漲幅可能繼續回落。具體表現為:
1.農產品供給增加,將使市場供求關系出現緩和。1995年糧食增產較多,糧食供求關系將從比較緊張的狀況趨向緩和,1994年以來主要因農產品供求緊張而導致物價總水平上漲過多的局面,將因此而發生方向性變化。同時,農業生產的增長也將給1996年的經濟增長提供重要支持。
2.基礎工業品供給潛力較大,進口調劑能力較強,可以支持較高的經濟增長。
3.需求將繼續平穩增長。三類最終需求中,只有投資需求是變化的主要方面,由于國家對投資需求在1995年采取了嚴格的控制措施,1996年也不會有過度放松的跡象,因此,1996年總需求的增長具有較強的可控性,加之供給條件改善,整個經濟環境將比較寬松。
4.經濟增長速度將會回升。自1994年以來,經濟增長速度已連續兩年回落(1993年為13.6%,1994年為11.8%,1995年預計在10%左右),企業經營困難加大,就業及部分職工生活困難的問題比較突出,結構調整也受到影響。1996年是“九五”計劃的第一年,客觀上要求經濟增長有一個較好的開端,在供求關系改善的情況下,預計1996年的經濟增長會出現回升勢頭,并可能成為新一輪經濟較快增長的開始。
5.物價總水平的漲幅還將進一步回落。供給的增長,尤其是糧食供給增長較多,需求增長也比較平穩,物價總水平的漲幅將會在1995年的水平上進一步回落。雖然1995年為抑制物價上漲,一些必要的調價措施沒有出臺,財政補貼負担也比較重,但由于供給總量的平衡比較寬松,這些漲價因素大都可以被化解,物價總水平的漲幅預計可以控制在10%左右。
1996年整個宏觀經濟環境比較寬松,為國家財政繼續保持1995年的良好發展勢頭奠定了比較堅實的基礎。
從收入來看,經濟增長速度的回升,及國有企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將有助于財政收入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但中央財政收入的增長可能會相對慢于地方財政收入的增長,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國務院決定改革進口稅收政策,同時將平均關稅稅率下調30%,但取消進口稅收優惠需要有一個過渡期,近年內財政收入還不會有較多增加,而降低關稅將立即使中央財政收入減少一塊;二是欠退的出口退稅尚有數百億元要退出去;三是停征能源交通重點建設基金和國家預算調節基金,在清理歷年拖欠后,中央財政仍將減收數十億元。
從支出上看,各方面對財政需求的壓力很大,支農、教育、科技、國防等重點支出要保持適度增長,國家公職人員工資正常晉檔升級必須保證,國有企業改革需要財政提供必要的支持,1996年到期的國債還本付息額將比1995年大幅度增加,這些都是必保的支出,其它方面對財政提出的增加支出的需求,財政將難以給予滿足。
綜合1996年國家財政收入和支出兩方面的情況,收支仍將是不平衡的,但如果收入抓得好,支出控制得當,赤字可能會比1995年有所縮小。赤字將全部會體現在中央財政。隨著1996年物價指數的進一步回落,保值貼補率下降,發行國債來彌補赤字的難度將會增加。
三、財政應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根據對1996年財政經濟發展的判斷,以及《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的振興財政的要求,1996年國家財政應繼續實行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提高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壓縮赤字規模,健全財政職能。
1.進一步完善分稅制財政體制。分稅制財政體制實行兩年來,對改善國家財政狀況起了十分積極的重要作用,但運行中也存在一些問題,1996年要在堅持分稅制原則的基礎上,加以進一步的完善,使分稅制體制更好地發揮作用。重點放在兩個方面,一是要著手研究建立轉移支付制度,在中央財政實際所得增量還不多的情況下,只能安排一定數量的資金,對民族地區和國家級貧困縣給予適度支持,對部分地區實行過渡性有限轉移支付,以緩解地區間差距擴大的趨勢;二是要確定和規范省以下分稅制財政體制,解決各地在稅種劃分、收入留解比例等不統一,有的地區還停留在財政包干體制上等問題,形成完整統一的分稅制體制。
2.完善稅收制度,強化稅收征管。1996年應進一步完善以增值稅為主體的流轉稅制,基本取消在財稅改革中采取的過渡性政策,并對進口稅收制度進行必要調整,制定與《征管法》相配套的稅務登記、納稅申報、稽查、稅收保全強制執行措施、離境清稅、協稅、護稅管理辦法等一系列征管法規。著力加強對主要稅種和重點環節的稅收管理,逐步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計算機交叉稽核制度。研究制定新的出口退稅管理辦法,實行退稅和監管分離,嚴厲打擊騙稅等違法行為。
3.加強對預算外資金的管理,規范政府間分配關系。重新科學地定義預算外資金的概念,把預算外資金限定在國家行政事業單位為行使政府公共職能所收取的各種收費及政府性基金的范圍內,由財政部門設立預算外資金專戶,按收支兩條線及編制預算外資金收支計劃的方式來管理,并制定相應的財務管理制度。同時,要對地方政府的收費管理權限進行調整,把跨地區及涉及中央的地方性收費等審批權,政府性基金的審批權收歸中央。
4.嚴格控制財政支出總額。1996年的宏觀經濟環境雖然比較寬松,但國民經濟運行中仍有許多不穩定因素,物價回落的基礎尚不十分牢固,經濟還存在著外延擴張的沖動。特別是從歷史經驗看,每一個五年計劃開始,都容易出現大干快上的局面。加之1996年財政平衡的壓力還很大,要按適度從緊的要求,嚴格控制支出,對支出結構進行調整,保證重點支出的需要,非重點支出項目的支出應維持在1995年的水平上。
5.抓好國有資產管理,促進國有企業改革。國有企業仍是我國國民經濟和國家財政的支柱。因此,要抓好市場經濟體制下國有資產的管理,做好界定與評估,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積極參與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試點,推進資本運營和增補機制的建立,以資產為紐帶,連接和帶動一批企業的改組和發展,同時,要制定和完善企業集團、控股公司的財政財務管理辦法,推動規模經濟發展。
(作者單位:國家財政部綜合司)*
上海改革10-12F61財政與稅務李繼剛19961996 作者:上海改革10-12F61財政與稅務李繼剛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1:4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