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京劇藝術天才  ——紀念李少春先生誕辰75周年和逝世20周年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我們是體育工作者,又是戲迷,今年春節還專門組織和參與了紀念李少春先生誕辰75周年和逝世20周年的一系列演出和藝術研討會,盡了我們戲迷和劇協會員的一份心意和職責。參加研討會的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袁世海、杜近芳、張云溪、王金璐等帶著深情回憶這位天才藝術家高尚的戲德和文武兼備的技藝,說他是值得大家永遠學習和懷念的。文化部副部長陳昌本同志指出:李少春同志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藝術家,是一代京劇藝術大師。
  李少春的表演藝術,著名戲劇家翁偶虹評論說:博而又精,雜而又純。他能文能武,文武雙全,繼往開來,為京劇藝術作出了極重要的創造性的貢獻。他行當極寬,老生戲、武生戲、紅生戲、猴戲;傳統戲、新編歷史戲、現代戲。講老生戲,他是須生安工、靠把、衰派包羅盡致,無一不工;講武生戲,他是長靠、箭衣、短打一網全收,無一不精。
  他文學余叔巖,武學楊小樓,學得精,學得純,學到精髓。看他的表演,你會感到無一處沒有來歷,均有著深厚根底和淵源,又使人看不出是簡單地模仿哪一家。
  一個演員,唱念做打都達到了極其精湛的地步,又能演出那么多種行當的節目,塑造出那么多種類型的人物:從慷慨凜然的花云到心懷愧疚的劉秀,從忠誠坦蕩的藺相如到身遭冤屈的林沖,從武藝高強的任堂惠到機智神化的孫悟空,從氣吞山河的李玉和到受盡壓迫的楊白勞,無一不栩栩如生,實在是難能可貴,他不愧是一位杰出的京劇表演藝術家。
  李少春的藝術,確實可以用博大精深來形容,他幾乎把生行表演藝術全占盡了(當然主要是就行當而言,而不是指各種流派的表演方法)。盡管他不演小生戲,但他的戲里也吸收有小生行當的特點。例如他演《白蛇傳》中的許仙,唱念都用大嗓,但表演方法則把小生的瀟灑、清新、俊秀、儒雅的風度,充分融化到他的表演藝術中去,所以不妨也可以稱之為大嗓小生。
  李少春的表演藝術應該稱為李派藝術,盡管他文學余叔巖,武家楊小樓,但到了他身上已融合、發展為一個自己的體系,形成了一種獨有的流派,其特點就是文武全材,博大精深。正因為如此,李少春稱得上是一代藝術天才和京劇大家。
  無論戲劇界的行家還是普通的觀眾,凡看了李少春的表演,無一不稱贊他的藝術天才,無不為他的精湛的唱念做打和創造才能而心悅誠服,無不認為他是當代京劇界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人民喜愛李少春這樣的藝術家,一些京劇界的權威也認為李少春是當之無愧的京劇大師,這說明這些權威和我們這些普通戲迷的心是相通的。
  李少春的唱,高雅、純正、清潤、醇厚、靈活、大方、令人有繞梁三日回味無窮之感。
  李少春的武功,渾厚精粹,帥而不飄,穩而不滯,變化豐富而不亂,無論身段、亮相、開打、舞蹈等等,都顯得那么凝煉、含蓄、巧妙、超絕,舉手投足處處是大家風范。他常常從十分復雜、繁難的技巧中提煉出精彩的部分,組成引人入勝的造型藝術,令觀眾心曠神怡,而絲毫不讓人感覺繁雜瑣碎紊亂或者提心吊膽。
  他無論演文戲或武戲,都十分注重刻畫人物的性格,給人以有血有肉的感受。
  他的《將相和》通過大段“導板”、“碰板”、“原板”,唱得非常清潤、明透,充分表現出藺相如以國家為重,甘心退讓,希望將相和好的心理狀態和恢宏大度、胸襟開闊的崇高風格,同時又把他作為相國的身份、雍容風度表現得恰如其分。整個唱段醇厚、清新、深沉、含蓄。
  他演《打金磚》,用大段婉轉、清醇的唱和難度極大的翻跌,表現劉秀愛惜忠良又錯殺忠良,悔疚的心理和恍惚的神情表演刻畫得入木三分。
  他演《鬧天宮》,不單純是象一只猴子,而確確實實是人物化甚至神化了美猴王。
  他演《華容道》,既不是偶象式的也不是賣藝式的,而是有血有肉、有性格、有感情的儒將風度。
  特別是他的《野豬林》,更是把唱念做打熔于一爐,把楊小樓這出保留劇目加以發展深化,成為新中國的一出京劇典范之作。就拿“白虎堂”一場來說,李少春的大段念白表演,真可說是驚天地泣鬼神。其中在責問陸謙時三個“可是你”每一次都不一樣。第一個“可是你”念得沉穩,表現林沖既理直氣壯卻又緊緊地控制著自己的感情;第二個“可是你”雖仍克制著心中的憤怒但已噴薄欲出,因而略帶顫音;第三個“可是你”時,表現林沖憤怒到了極點,一個“可”字,利用斷音,重疊五次,感情強烈。整段念白節奏越來越緊,仿佛急風驟雨,狂飆掃落葉,但仍然是字字鏗鏘,最后一句“豈不是冤沉海底”高聳入云,猶如石破天驚,震人心弦,感人肺腑。據說此劇在上海有四千座位的天蟾舞臺連演數十場,每場都座無虛席。
  遺憾的是我們沒能看到他的全部《響馬傳》這一杰作。我們曾看過馬少良的“觀陣”一折,從中略窺李少春為此劇所付出的心血。據說當時周恩來總理看了這出戲十分贊賞,特地推薦為建國10周年的獻禮劇目。
  我們有幸看過李少春的《紅燈記》這出膾炙人口的現代京劇,他把一個忠貞不屈的革命者的風貌表演得淋漓盡致。在“斗鳩山”一場戲中,李玉和坐在椅子上穩如泰山,而鳩山則圍著李玉和轉,企圖用威脅利誘制服李玉和,在這里李少春以靜制動,氣宇軒昂,內心充滿著對鳩山的蔑視,表現了一個革命者的沉著冷靜、臨危不懼的英雄氣概和斗爭機智,讓觀眾看到這場面對面的斗爭中主動權完全掌握在李玉和手中。這場戲固然有導演處理的功力,但也與李少春深刻理解人物思想感情,運用人物的語言動作刻畫出李玉和的革命形象,有著極重要的關系。
  李少春注意廣收博取,只要對自己的表演有幫助的都要虛懷若谷地廣泛吸收。他演的《云羅山》,有一個動作,表現主人公受沉重打擊昏死的情節,身體晃晃蕩蕩,李少春用兩足尖踮著表演,似乎吸收了昆劇《活捉》中的動作,又象吸收了芭蕾舞中的動作。聽說他早年演猴戲《水簾洞》一躍登上三張高臺,過去沒人用過這個動作,這是李少春吸取了撐竿跳的動作演化而來。后來李少春成名了,是名播南北的大演員了,但他并不滿足,又拜周信芳為師。可惜的是這以后沒多久,發生了“文革”,周信芳和李少春都受盡“四人幫”的摧殘含恨而逝,他們的死是京劇藝術的巨大損失。
  現在上上下下、菊壇內外都在大聲疾呼要振興京劇,除了國家要采取大力扶持的政策,從京劇界自身來講,有兩個首要的條件,一是有好劇目。光是老一套,今天《四郎探母》,明天《女起解》,一、二十出戲翻過來翻過去是不能吸引更多人的;二是要大力培養一批優秀的杰出的京劇演員。多出幾個小梅蘭芳、小周信芳、小李少春,京劇是不會沒有觀眾的。值得令人高興的是現在在不少青年人(包括大學生)中已出現了一批京劇愛好者,我們體育界也有不少京劇迷,從年高德重的榮高棠到18歲的體操世界冠軍,都對京劇有很大興趣,我們也高興地聽說有不少青年武生演員說就盼著繼承李少春的表演藝術,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
  今天我們紀念李少春,最重要的就是學習他那種不折不撓地繼承傳統、發揚傳統和不斷推陳出新的精神。只要有這種精神,我相信必有后來人能達到前輩大師的成就,甚至有一天超過他們。作為祖國民族藝術富貴遺產而又具有無限生命力的中國京劇藝術,也一定能更加弘揚光大,一定有著光明燦爛的前途。*
  
  
  
中國京劇京33-34J5戲劇、戲曲研究吾如儀/萬伯翱19961996 作者:中國京劇京33-34J5戲劇、戲曲研究吾如儀/萬伯翱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1:40:52

[新一篇] 一九九五年財政運行狀況分析及一九九六年的展望

[舊一篇] 一天到晚游泳的魚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