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友蘭與中國傳統文化討論會綜述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由國際儒學聯合會、中國哲學史學會、河南大學、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等單位聯合主辦的“馮友蘭與中國傳統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 于1997年10月26日至28日在河南鄭州、開封兩地舉行。來自全國各地和美國、韓國、瑞典、日本、加拿大等國家的近百名學者出席了會議。本次會議的主題為“馮友蘭與中國傳統文化”,與會代表圍繞著馮友蘭與傳統儒、釋、道文化;馮友蘭“貞元六書”與中國傳統哲學和文化重建;馮友蘭“三史”之比較及其在中國哲學研究中的地位;馮友蘭哲學史學派成立的根據和特征;馮友蘭哲學史方法論及其歷史觀念;馮友蘭中西文化觀等問題展開了討論。現將討論中的重點和熱點問題綜述如下。
      一、關于馮友蘭在中國現代哲學史上的地位問題
  方克立(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教授)認為,馮友蘭是一位大哲學家,他的哲學思想博大精深,溝通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釋、道與現代西方哲學中的新實在論、生命哲學之間的內在聯系。馮友蘭所做的這種用傳統文化資源發掘現代價值和意義的工作,無疑具有試圖融匯古今中西的恢宏氣魄。在近四分之三世紀以來,馮先生一直是學術界的前沿人物和議論中心,其一生可以被視為20世紀中國哲學的縮影和鏡子。通過這面鏡子可以看到中國的政治變遷和學術思想之間的互動關系,為我們今天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在此意義上說,馮學有指示哲學發展走向的功能。朱伯kūn@①(北京大學教授)指出,馮友蘭作為一代大師,開創了以近代治學方法研究中國傳統哲學的新方向,并且為中國哲學傳播到西方,對20世紀中西哲學和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大貢獻。他所創立的哲學體系成為中西哲學融合的先驅。新中國成立以后,他又走上了以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研究中西傳統哲學的道路。他的一生是不斷追求真理的一生。汪先全(南開大學哲學系博士研究生)認為,馮友蘭的理論體系表明,他的哲學有一以貫之的東西,這種一以貫之的東西不是細枝未節,而是他的哲學思想的根本立足點和根本特征。由此出發,我們才能正確、客觀地評價馮友蘭的人格和他的哲學思想在中國哲學發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其他代表在發言中也都認為馮友蘭是一位學貫中西、融匯古今的著名思想家,他對現代中國哲學研究具有開創之功,對把中國哲學、中國文化與西方哲學、世界文化接軌作出了重大貢獻,他一生致力于傳統文化的現代轉換,是一位與時俱進的哲人。他的學術體系是值得深入挖掘和闡發的寶貴文化遺產。
      二、關于馮友蘭對中國哲學的繼承和發展
  李宗桂(中山大學教授)指出,馮友蘭關于中國哲學史研究的“抽象繼承法”,不僅對于哲學遺產的創造性繼承具有積極的意義,而且就方法論而言,它對于我們今天的哲學史研究,對于中國哲學史體系的重建,都有十分重要的價值。郭齊勇(武漢大學教授)認為,馮友蘭從兩卷本《中國哲學史》到“貞元六書”,再到晚年所著《中國哲學史新編》,都是同情理解中國精神資源并有所創造發揮的具有原則性的成果,是人生境界哲學及其體道方法的成功范例。這些成果將繼續影響后人。雷希(云南師范大學副教授)認為,馮友蘭是現代中國哲學史上為數不多的原創性哲學家之一,其哲學思想的系統性和通達性比熊(十力)、賀(麟)、金(岳霖)等大家更顯突出。馮先生“貞元六書”哲學思想體系的原創性是通過“接著講”的方式而實現的。“接著講”亦可謂“舊瓶裝新酒”,在創新的功效上則無異于“新酒配新瓶”,總體上洋溢著“以哲學史創哲學、以哲學入哲學史”的中國氣派。周繼旨(南京大學教授)認為,本世紀40年代,馮友蘭接著宋明理學的程朱學派往下講,苦心孤詣地構筑了一個《新理學》哲學體系,在中國哲學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新理學》體系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受儒家思想影響而形成的十分可貴的憂患意識和入世、濟世的人生使命感。但長期以來《新理學》本體論卻受到全盤否定,這是不公正的。究其原因,是由于中國學術界養成一種“中學西范”的習慣,即用西方的學術規范來研究中國的學問,并且認為只有“西范”才是“科學”的。這是一個極大的誤區,給中國傳統文化研究帶來極大的危害。其他學者對此問題亦發表了見解。有人認為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學是一個吸納了黑格爾的哲學史觀念和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原則的理論體系。還有人認為馮友蘭晚年哲學史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方法論與他的哲學史創作實踐相結合的產物。這些觀點都肯定了晚年馮友蘭的中哲史研究是自覺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的。
      三、關于馮友蘭的中西哲學比較研究
  瑪卓莉·米勒(美國紐約大學教授)認為,馮友蘭在他的《中國哲學簡史》中指出,孔子重名教,老莊重自然,中國這兩種學派約略相當于西方思想史上的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但馮友蘭又提出“風流”這個概念,在其論述中可以看出“風流”既比“自然”更接近浪漫主義,同時又包涵古典主義的“名教”精神。這是馮友蘭哲學史研究的一個創見,與他一向致力于中外哲學比較工作是分不開的。李春平(清華大學副教授)認為,學界歷來都承認馮友蘭哲學思想受到西方哲學的影響,但缺乏細致的分析,這項工作亟須得到學者們的高度重視。利用清華圖書館藏馮友蘭所讀書,我做了一些研究。這次提交的論文就是通過分析馮友蘭所讀斯賓諾莎《倫理學》的體會,來探討他是如何接受西方哲學的。全書共有36處批注,其中斯賓諾莎對“上帝”的認識,對超道德價值的闡述,都與馮友蘭以后的相關研究具有一致性。這種中外哲學比較中闡釋的互動過程應充分注意。沈幼琴(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哲學博士)指出,馮友蘭認為哲學的首要任務是提高人生境界,其所謂“天地境界”可以理解為現代生態平衡。這一思想直接影響了現代西方哲學中的重要流派之一“生態哲學”的創立。該學派創始人阿奈那斯,稱“自我實現”為“道”或“浩然”,認為人通過自我修養才能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這些地方都有馮友蘭哲學的印跡。蔡仲德(中央音樂學院教授)認為,馮友蘭從“新理學”體系“別共殊”的觀點出發,認為各國文化之間既有相同的基本類型,又有各異的民族特性,前者是文化的時代性,后者是文化的民族性。以此觀點處理中西文化關系,處理中國傳統與現代化的關系,便應認識中國文化的任務是由前現代文化向現代文化轉型,而西方文化已完成這一轉型,故應向西方學習。但所學應是西方文化中對現代化具有普遍意義的東西,而不是西方文化的民族性。同理,中國傳統文化中與現代化相沖突的部分是應該改變的,不相沖突的則是應保留的。而“全盤西化”論與“中國本位文化”論則“俱是說不通,亦是行不通底”。馮友蘭上述觀點對具體解決今天的中西文化關系問題和中國文化的未來走向問題有著重要的先啟意義。
  在此次國際學術討論會上還提出了許多關于研究馮友蘭的新問題。比如:關于馮友蘭哲學的元哲學性質問題;關于馮友蘭的邏輯思想;關于馮友蘭在美國和東亞各國中國哲學研究領域中的影響;關于馮友蘭早期在河南的哲學研究工作;關于馮友蘭現象中應該怎樣吸取文化方面和哲學方面的教訓問題。等等。總之,這些問題的提出,將進一步推動馮友蘭哲學思想的研究。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為山下加昆
哲學動態京7~9B5中國哲學徐儀明19981998徐儀明 河南大學政治系 475001 作者:哲學動態京7~9B5中國哲學徐儀明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1:42:14

[新一篇] 馮友蘭與“李約瑟難題”

[舊一篇] 馮友蘭先生的《老子》意義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