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在報告文學,紀實文學領域內,人們欣喜地發現一位文思敏捷、創作勤奮、勇于進取的作家在迅速崛起,這就是以憂患深廣、振聾發聵的力作《啊,國土——憂患的警鐘》(下簡稱《國土》)而蜚聲文壇、令人刮目相看的記者作家王治安。新時期以來,王治安在緊張忙碌的新聞工作之余,堅持進行業余文學創作,在省內外報刊發表了大量報告文學、通訊、特寫、散文等作品。特別是進入90年代,他的創作更趨活躍,佳作迭出,短短幾年間,他就陸續出版了《人生一萬八千日》、《生活沒有夢幻》、《國土》、《怪才劉聲道》、《中國緝假行動》、《坎坷天涯路》等多部報告文學、紀實文學作品和一部電視文學劇本集《血祭黃土地》。作家追蹤時代步伐,貼近現實人生,在這些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作品中,多角度、多側面地展示了當今改革時代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和錯綜復雜的矛盾斗爭,描繪了各條戰線不同經歷、個性的人們在改革大潮中的命運變遷和精神風貌。這些作品,既反映了作家弘揚時代主旋律的高度責任感,也呈現出藝術探索拓展、意蘊不斷深化的發展軌跡,并逐漸形成了對當代生活獨特的認識、思考和審美追求,從而在當代報告文學作家中凸現出自己鮮明的藝術風采,日益引人矚目。
一
王治安的人生經歷使他走上了新聞和文學聯姻創作之路,成為在新聞和文學領域都有長期實踐經驗和突出成績的記者作家。他是60年代的大學文科畢業生,出校門到報社,一干記者編輯就是30余年。他長期深入基層,到處奔波采訪,接觸了廣泛的社會人生,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素材。記者的職業特性和實際斗爭的鍛煉,又培養了他對生活的敏感和飽滿的政治熱情。這一切,為他的創作打下了比較堅實的基礎,也促使他主要選擇了兼有新聞和文學特性的報告文學、紀實文學的形式來進行創作,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便于迅捷、靈活地反映急劇變化的現實生活。正是這種切合實際、揚長避短的藝術選擇和日積月累的勤學苦練,使王治安逐步走上了成功之路。
王治安的創作,從一開始就堅持從生活出發、與時代同步的原則。然而,作家并非浮光掠影地直觀地記錄、描摹生活,他力圖在創作中熔鑄自己對生活的觀察、思考和獨特的審美體驗、評價。1991年,他出版了一部報告文學作品集《生活沒有夢幻》,從他多年創作的報告文學作品中精選了22篇。這些篇什廣泛涉獵了當今社會的各個生活層面,描繪了身懷絕技的民間醫生、默默奉獻的山村教師、魂系青山的科學工作者、毅力驚人的抗癌勇士、創造滅鼠奇跡的“土專家”、在希望的田野上艱苦創業的農民企業家等各行各業人們的命運悲歡和心靈歷程。全書諸篇交織成一幅改革大潮五彩斑斕的人生百態圖。本書取名《生活沒有夢幻》,是寓意深沉的,這既是書中諸多篇什總的思想蘊涵,也透露出作家對當代生活的一種清醒的辯證的認識和把握。是的,生活沒有夢幻,生活不是虛無縹緲的幻境,生活不像閑侃賞玩那么輕松浪漫,也并非總是輕歌曼舞、鮮花美酒。生活是實實在在的,有痛苦和眼淚,也有歡樂和希望。生活是一步一個腳印的艱難跋涉,人生就是拼搏和奉獻。基于這種對生活的總體審美把握,正像我們在《生活沒有夢幻》中所看到的那樣,王治安面對光怪陸離的大千世界,總是熱情關注各種平凡崗位上的普通人的疾苦和奮斗,著意展示平凡人生的非凡業績。他的這種創作初衷,在《坎坷天涯路》的后記里更有清楚明白的表述。他說自己有種“怪癖”,不愿迎合時尚盲目追逐名人、明星,為他們“錦上添花”;而喜歡和“小人物”打交道,去體驗他們的喜怒哀樂,去理解和支持他們的事業,為他們“雪中送炭”。所以,“這些年來,我不停地干‘笨活’,在我的報告文學中,寫了一批‘無名小卒’,寫了一批頭上沒有‘光環’,手中沒有文憑的人物。但他們卻創造出了奇跡。這些人有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中,默默無聞地去創事業,去追求人生的真諦。”這種審美追求,構成王治安創作的鮮明特色,在他的3部長篇報告文學、紀實文學中更集中地體現出來。
《人生一萬八千日》是王治安第一部長篇報告文學,作品真實地記述一個窮鄉僻壤的農家子弟汪英俊,靠刻苦自學,拼搏奮斗,最后研究成功了快速鑲牙新技術,成為深受患者歡迎的國內口腔醫學界的著名專家。汪英俊受盡人生的磨難,幾次被打成“反革命”,到處流浪,無家可歸。然而汪英俊并未向命運屈服,他以頑強的生活信念和對事業的執著,終于闖過道道難關,創造了醫學的奇跡。作家生動地寫出了這個“小巷深處怪牙醫”人生一萬八千日的悲歡離合,酸甜苦辣。
長篇紀實文學《坎坷天涯路》則記述的是當今人們并不太熟悉的一個生活領域里一個與眾不同的小人物的坎坷人生之路、創業之路。初中畢業的回鄉知識青年蔣朝參,懷著獻身速記事業的堅定信念刻苦鉆研、自學成才,終于成為一位國內著名的速記教育家,創辦了全國第一所速記秘書學院。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廣漢速記秘書學院走過了10年創業的風雨征程,現有學員已達15萬余人,遍及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和港澳地區及海外一些國家,為多渠道培養人才,發展我國速記事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最能體現王治安這種審美追求,也最具有藝術震撼力的,當推他去年出版的一部新作《怪才劉聲道》。這部長篇報告文學描寫我國著名民間藝術家,特別著力表現了劉聲道先生在改革大潮中的拼搏奮斗和驚人業績。劉聲道是“藝廬”金石、書畫、微刻世家的十一代傳人,他出身貧寒,從小浪跡江湖,飽經滄桑,靠名師指點和刻苦自學,成為集詩、書、畫、印高超技藝于一身的藝苑“怪才”,特別是他的仿古、微刻的絕技奇招,早已聞名大江南北,令人贊嘆不已。然而,更令人驚嘆欽敬的,還在于劉先生幾度身臨逆境、屢遭磨難,仍矢志不移、獻身藝術的高尚情操和奉獻精神。在改革開放的春天,劉聲道煥發了藝術的青春活力,萌生了弘揚民族文化、造福子孫后代的雄心壯志。1984年春天,他自籌資金,親率家人和弟子,踏上了開發家鄉石龍山的漫漫征程。他決心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在石龍山建造大型摩崖石刻群,薈萃民族書畫藝術的精品,更有建造一座可與“金字塔比美的‘愛世塔’”的宏愿,最終使石龍山成為可與大足寶頂、樂山大佛齊名的文化旅游勝地,創造人間奇跡。
劉聲道晚年立志開發石龍山的壯舉,得到中央、省里有關領導和文化界的支持,報刊輿論也廣為宣傳。然而,同一切改革創舉總是好事多磨一樣,開發石龍山也同樣是困難重重、步履維艱。某些基層干部和村民,出于愚昧和自私,處處刁難,“打秋風”,更有貪婪小人和不法之徒,借機騙取錢財,把沉重債務轉嫁到不善用人理財的老藝人身上,使他卷入大小13場官司之中,弄得心力交瘁,走投無路,石龍山工程也被迫于1986年停工。可是,劉老古稀之年仍雄心不泯,他以“不到長城非好漢,不見死神不甘心”的氣概,仍企盼著重上石龍山最后一搏。
著名牙醫汪英俊、速記新秀蔣朝參、藝苑怪才劉聲道,他們都是出身卑微、歷盡坎坷的“土專家”,都有自己富于傳奇色彩的獨特人生經歷,都有一部飽含辛酸血淚的創業史。他們是平凡的小人物,卻不自甘平庸沉淪,他們乘著時代大潮,抓住機遇,扼住命運的咽喉,百折不撓地去開創自己的事業,在不同的崗位上走出了一條成功之路。他們是生活的強者,他們用生命譜寫了一曲振奮人心的拼搏之歌、奮斗之歌、奉獻之歌。作家通過對這些獨特而又有典型意義的人物的命運沉浮與事業興衰的詳盡記載,并非只是簡單評說其人其事的是非功過,而是力圖從不同角度透視我國改革進程的風風雨雨,觸及種種“左”的流毒、歷史的因襲和社會的弊端,引發人們對當代生活錯綜復雜矛盾的深沉思考,給人以激勵和啟迪。
二
王治安并不滿足于關注和描寫各種小人物的命運悲歡。中國知識分子憂國憂民的優良傳統,社會主義作家的責任和良知,促使他捕捉當代生活中更富于歷史文化內涵的重大題材,強化思想開掘和藝術概括的廣度和深度。作家力圖從透視歷史和現實的更宏觀的角度,關注和思考改革進程中深層次的矛盾和廣大群眾普遍關心的社會熱點,關注和思考我們國家民族的命運前途,關注和思考整個人類的生存環境和面臨的危機。這一執著的藝術探索和追求,形成王治安作品又一鮮明的審美特色。他的代表作《國土》,正是這一藝術探索的可喜成果。
《國土》是我國文學中第一部全方位地反映當今全球普遍存在而中國尤為突出的人地矛盾問題的長篇報告文學,作家以深沉的憂患意識和一種抑止不住的“護土的責任感”,多年來關注和思考這一往往為人們熟視無睹的嚴峻問題。為此他走巴蜀,出夔門,入南疆,越秦嶺,浪跡天涯,風塵仆仆,遍訪國土管理、林業水文、計劃生育等有關部門,搜集了大量豐富、生動的材料,經過長期醞釀,精心構思,熔鑄一腔心血創作了這部大型作品。
“民以食為天”,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地球是人類的母親。然而,當今世界,人口爆炸,耕地銳減,森林破壞,生態失衡,人類面臨生存的危機。作家正是立足于人類生存危機的高度,縱貫古今,放眼四海,對我國土地問題的尖銳性和嚴重性,進行了宏觀審視和深沉思考,又特別著重對人滿為患的四川這只“麻雀”深入加以解剖。作品以大量觸目驚心的材料展現出:在農村,各種違法占地的濁流日益泛濫;在城市,盲目“圈地”的歪風愈刮愈猛。大片良田沃土正在被吞噬,珍惜土地、捍衛土地的斗爭正一天天激烈。作家以可貴的膽識和鮮明的愛憎,對一個個愚昧落后者、以權謀私者、頑固抗法者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抨擊;對一大批無私無畏、勇敢堅強的土地衛士、森林衛士進行了熱情的描繪和謳歌。作品熔知識性、政論性、文學性于一爐,以強烈的藝術震撼力,形象地表現了我國的土地危機和護土斗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深遠意義,喚起全社會對國土問題的高度重視,為人們敲響了生存憂患的警鐘。
《國土》一書出版后,引起強烈社會反響,很快再版發行,深受讀者歡迎。省市文學界、理論界和國土管理部門聯合召開了《國土》的作品研討會,與會者高度評價這部作品的思想藝術成就,認為是一部氣勢磅礴、震撼人心的優秀報告文學,是對廣大群眾進行基本國情教育、普法教育的生動教材。許多報刊上發表文章評介此書,著名美籍華裔女作家韓素音也在《人民日報》撰文向海內外讀者熱情推薦。《國土》還先后榮獲四川省優秀圖書獎和成都市金芙蓉文學獎。《國土》是王治安報告文學創作的新的突破,也是近年來我省報告文學創作的可喜收獲。
《國土》的成功和所獲得的社會聲譽,并未使作家陶醉和懈怠,王治安仍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探索前進。他繼續關注社會熱點,反映人民疾苦和呼聲,在《國土》之后,又推出一部長篇紀實文學新作《中國緝假行動》。
這些年來,在中國大地上泛起一股濁流,形形色色假冒偽劣商品泛濫成災,屢禁不絕,像病菌一樣無孔不入,侵蝕社會的肌體,嚴重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危害人們的健康和生命,已成為社會的一大公害,令人深惡痛絕。對此,王治安在生活中有著親身體驗和切膚之痛。他說,在報社編“民主與法制”專欄并任四川省第二律師事務所兼職律師期間,在調查采訪中接觸了許多觸目驚心的案例,不法之徒的猖獗、地方保護主義的危害、廣大消費者的義憤,這一切激起作家強烈的創作沖動,“那吶喊如同號角激勵著新聞記者的良知,敦促著富有正義感的作家,拿起筆向不法之徒刺去!”
王治安懷著飽滿的戰斗激情,冷靜地觀察和思考我國向市場經濟轉軌中新冒出的這一復雜的社會現象。放眼當今世界,這一問題普遍存在,不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幾乎都在遭受著騙子的蹂躪、假貨的困擾。作家從現代社會中文明進步與愚昧欺詐的必然沖突這一高度,開闊視野,深化立意,精心組織材料,全方位地透視這一社會熱點,著重通過集中剖析為害最烈、最為觸目驚心的假酒案,來揭示假貨泛濫的深刻的社會歷史根源及其蘊涵的警世意義。制售假酒,人稱“第二販毒”,高額利潤誘使形形色色不法之徒像毒梟一樣鋌而走險。本書有力地揭露和抨擊了罪犯們的卑劣手段和丑惡靈魂,揭示了假酒屢禁不絕的深層次的原因;本書還表現了我國政府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嚴正立場和各地掀起的聲勢浩大的“打假”活動,并熱情歌頌了一批與犯罪分子搏斗的“緝假勇士”的斗爭業績,表達了廣大群眾的共同呼聲。
不僅如此,作家還對我國釀酒業超常發展的現狀及后果進行了冷峻的辯證的思考。當人們津津樂道于幾千年悠久的“酒文化”,街頭鬧市和各種媒體對名酒、美酒的贊賞宣傳沸沸揚揚之時,作家卻對“世界飲酒超級大國”深懷憂思,直言不諱地揭示了酒與人爭糧,加劇我國糧食問題的嚴重性,助長公款吃喝風,“小酒民”隊伍日益龐大,酗酒危害健康和社會治安等等不容忽視的消極現象,這同樣也是令人警醒和深思的。
三
王治安在創作中注意把握報告文學的審美特性,既注意真實紀事,也注重集中筆墨寫人。他筆下許多小人物的內心情感和個性風貌,都能給人留下較生動的印象,尤其是對劉聲道形象的刻畫,更為出色。要知道,寫活這位既聲名遠揚又眾說紛紜的“怪才”的形象,并非易事。然而,王治安憑著自己八上石龍山、歷時十余載與劉先生相識相知、憂喜與共的親身體驗,把握了劉先生的傳奇經歷和鮮明個性,以生動流暢、文采斐然的筆觸,寫出了他的清貧勤奮,他的古傲奇倔,他的抱負宏愿,使其音容笑貌栩栩如生。
王治安寫了眾多“土地衛士”、“森林衛士”、“緝假勇士”的形象,其中以土地衛士蒲先云的英雄形象最為生動感人。作家以飽含深情的筆觸,描繪了這個普通的鄉土地管理員平凡而光輝的一生。蒲先云為了維護土地法的尊嚴,嚴于執法,不循私情,不幸被歹徒殺害,以身殉職,血祭黃土地。作品多方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風貌和豐富的感情,他的踏實、勤奮、無私無畏的高尚品德,他對妻子兒女真摯的愛,都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讀來催人淚下。
王治安作品的語言樸實、真摯、流暢,顯出一種深沉、凝重的美學風格。作品中還輯錄、引用了不少文件材料和統計數據,但由于服從于作品的總體構思,又與生動的敘述描寫交織融合在一起,因而并不顯得枯燥,而是增強了藝術的真實性和說服力。
王治安的作品也存在某些不足。主要是從整體來看,偏重于新聞性、紀實性,而文學性顯得不夠。突出的表現是不同人物語言缺乏個性,生動的生活細節、場面、氛圍的描寫也欠缺,敘述的語調、描寫的視角比較單一,不夠多樣靈活。另外,有的作品結構比較零散,缺少節奏和變化,素材也比較冗雜,剪裁不夠,甚至有前后重復和零堆砌的現象。
衷心希望王治安再接再勵,更上層樓,寫出更多反映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
1995年4—5月于成都
責任編輯 樹凱
當代文壇成都031-033J3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陳朝紅19951995 作者:當代文壇成都031-033J3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陳朝紅19951995
網載 2013-09-10 21: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