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關系的時代內涵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美國的卡內基工業大學曾分析過一萬名在事業上卓有成就者的檔案,結論是:知識和專門技術在這些人的成功因素中只占百分之十五,而百分之八十五的成功因素取決于良好的人際關系。美國一名叫威廉的博士,對美國四千名被解雇的員工進行研究發現,只有百分之十是因為不稱職被解雇,而百分之九十是因為在工作中沒有處理好周邊人際關系,無法施展自己才能而被解雇的。綜上兩例,一個人的事業成敗與否,人際關系往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學校是一種有目的的社會組織。學校也有人際關系。本文只就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展開論述,以揭示師生關系的時代特色。
   一、師生關系的維度
  一個學校有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如領導與教師、領導與職員、領導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等多層次、多角度的關系組合。但在這眾多復雜的人際關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是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有別于另外一些人際關系。由于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是由淺入深不斷變化和發展的,故既可能向好的縱深方面發展,形成濃厚的師生情誼;也可能發生逆向轉換、形成情緒對立。基于教育的目的是由教師主導完成的,亦基于學生在受教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所以古往今來許多教育家、心理學家對師生關系均十分關注。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向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同時,還把本人的思想、道德、文明、心態、人格、個性,諸如需要、理想、世界觀、興趣、能力、氣質、性格等方面的本人修養程度和基本素質顯露給學生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反之,學生亦能影響教師。如此,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交往便不僅僅是文化科學知識等信息的傳授交往,更重要的是心理交流、情感交流。這種交流和交往,久而久之便潛移默化地形成學生的行為準則和價值觀念、并內化為學生心理和行為上的遵循法則。
  蘇聯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校內許許多多的沖突,其根源在于教師不善于與學生交往。師生交往與社會上一般的人際交往不同,它不帶有那種市俗的相互利用色彩及銅臭氣味。它是教師按照教育目標、教育原則,教育方向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傳授知識技能,培養思想品德,對學生施加全面影響的一種教育過程。學生在與教師的交往中,不斷積累文化科學知識及社會經驗、調整自己的不良行為,修正和提高自我認識。逐步學會正確判斷和評價自己的言行,調整自己的努力方向,使之符合教師的期望與要求。
  古人將師生關系定格在“五倫”之內,位于“天地君親師”的大范疇內,說明它的不可動搖性。今天,這個維度似有削弱,但仍然不能被一般關系取代,甚至光彩的“同志”關系也置換不了它!
  因為教師用他的人格力量担起了社會使命,所以師生關系的本質也注入了更濃烈的社會精神。所謂“名師出高徒”,這個“高徒”是老師的,也必是社會大眾的。
   二、影響師生關系的因素
  在師生共同建立的人際關系的過程中,必然受到來自各方面、多種因素的影響,姑從以下五個方面作些探討。
   (一)相互認知的影響
  “人不可貌相”這一古訓雖為古今中外東西方人士所普遍接受并認可,但在現實社會生活中,人們往往不由自主的“背道而馳”。人們不得不承認,天生麗質者無論在家庭或社會上確實具有一種令常人自嘆弗如的魅力。年輕貌美的姑娘,英俊瀟灑的小伙,走到哪兒,常是最受歡迎的對象……而對相貌丑陋的人來說,情況就不同了。常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意外,人們往往會產生厭惡、反感情緒。調查表明,容貌較好的男女學生考試的平均分數明顯高于同班容貌較差的同學。原因是容貌美容易得到教師的寵愛、鼓勵和信任,處罚機會少,接受教師個別輔導的機會多。就連以校風嚴肅著稱的美國西點軍校,教師給相貌漂亮、英俊瀟灑的學生打的分也比貌不驚人的同學高達5分之多。希臘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在兩千多年前曾幽默地說過:“雖說人人都承認‘人不可貌相’,但實際在任何社交場合,一個陌生人的美貌,往往勝過任何介紹信。”這說明“美貌的心理效應”是客觀存在的,“以貌取人”是普遍的社會現象不足為奇,只不過是表現的輕重程度不同而已。
  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的建立和發展,必須以相互認知為基礎。在新學期新生到校聽新教師的第一次課,往往對師生人際關系影響很大。如果第一次課上得非常成功,學生被教師漂亮、英俊的外表、演說家的風度、高雅的氣質所吸引,被那淵博的知識、剛勁瀟灑的文字所折服、教師為學生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增強了對學生的人際吸引力,學生從心理接受了他(她),以后就樂于接受盼望上他(她)的課,所以說教師上好第一次課很重要。如若教師給學生第一印象非常糟,削弱了對學生的人際吸引力,也會影響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
   (二)師生個性特點的影響
  師生關系在建立發展的過程中與其它人際關系一樣,會經常受到師生個性特點的影響。教師的個性特征和課堂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教師的個性是教育力量活的源泉,它是任何事物都不能取而代之的。
  師生的交往是在師生雙方個體個性傾向性和個性特征的基礎上展開的。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一般都會自覺地進入自己所扮演的社會角色,都能程度不同地按角色要求來表現自己,這就使師生在交往中的個性帶有角色行為特征。這種角色特點有可能掩蓋師生本來的面貌,而使雙方不時地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表情,不能自由充分表現出個性傾向性和個性特征。師生在教學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是單一的,往往是復雜多面的,是集多種角色于一身的扮演者。如教師除扮演“傳道、授業、解惑”知識的傳播者這一角色外,還要扮演學生的家長、知心朋友、班級學生的領導者、組織者、管理者、心理衛生指導者、紀律執行者、模范公民等。由于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所扮演著多重角色,社會、家庭、學校、學生向教師提出了更多、更高、更嚴格的要求。教師的職責要求教師培養和教育學生,用自己的言行去指導和點撥學生,這就要求教師要十分注意自己的小節,教師不注重小節會因小失大,不僅會降低教師個人的威信,影響整個教師隊伍的整體形象,更重要的是影響下一代。
  師生雙方個性,影響著師生關系的建立與發展。如師生雙方都具備優良的個性品質,將有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與發展。若師生雙方都存在某些不良的個性品質,師生之間由此便會產生相互排斥、疏遠甚至沖突。魚水關系將變成水火關系。
   (三)教師領導方式與態度的影響
  美國心理學家林格倫說過:“教育正象其它的社會過程一樣,它的成效依靠交往”。師生人際關系對學生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個性發展起什么樣的作用,往往取決于教師的領導方式和態度。對于這種影響,本世紀30年代末,就有許多學者進行實驗研究。美國心理學家利比特(R·lippitt)與懷特(R·K·White)研究后,將領導方式分為三種:一是專橫式;二是放任式;三是民主式。這三種不同的領導方式及其所表現的態度對師生關系的影響各不相同。
  采取專橫式領導方式的教師,作風專橫,對學生實行嚴格管制,把學生當作教育的單純接受者。師生之間的關系非常緊張。
  采取放任領導方式的教師,對學生放任自流,不聞不問,撒手不管。班集體猶如一盤散沙,形成不了集體的統一意志。由此學生對教師產生不滿和怨恨的情緒,師生之間關系如同路人,淡漠無情。
  采取民主領導方式的教師,尊重學生的民主權利,重視班集體的作用,與學生共同制定計劃,討論問題,以民主方式指導和組織教學活動。在這種教育環境中的師生關系輕松愉快、和諧,學習氣氛濃厚,學生的創造能力較強,容易形成良好師生關系。
   (四)男女教師性別、心理特征的影響
  在學校教育過程中,由于男女教師存在著性別等差異因素,男女教師在心理特征上顯示出不盡相同的規律性。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從平均意義上說,男女之間在一些心理特征上存在著明顯差別。一般說:男女教師的心理差異是一個客觀現象。主要有以下心理類別:
  男教師的心理特征總體講屬“理智型”。在思維的靈活性、邏輯性、開闊性、抽象性、獨立性、探索精神、支配性與自信心等方面見長;具有豁達、爽朗、果斷、勇敢、頑強等心理品質;并有較強的推理能力,問題化解能力,暴發力及動力能力;對學生要求嚴格,講話有條理、偏重理性色彩、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在教學管理上,精力充沛,辦事有魄力,陽剛之氣足,吸引力強,能較快在學生中間建立威信,引起學生的好感,易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但男教師切忌說話態度刻板;內容避免過于簡潔或深奧,使學生不易理解;在班主任工作管理上切忌工作粗心馬虎,對學生放任自由,不聞不問;切忌對學生感情沖動,工作方法簡單、態度粗暴等行為和心理的出現,易造成師生關系緊張,使學生產生敬畏感,對教師敬而遠之,不愿接近。
  女教師的心理特征總體講屬“情感型”。女教師偏重于形象思維和機械記憶;善于運用直覺,知覺速度快;具有較強的觀察能力,人際關系處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表演才能;在生活情趣上注意室內整潔、清靜、結構布局合理、注意服飾新穎潮流;在意志品質上,有韌性和持久的耐力;工作細致,擅長說理;在情感方面,性情溫和,感情細膩,態度和藹,給人以親切溫和之感,使學生感到親切可信賴。但女教師防止事無巨細、包攬一切,過于溺愛學生等不良工作方式和心理的出現,講話切忌婆婆媽媽,羅里羅嗦,嘮叨沒完,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影響師生關系。
   (五)師生交往時空的影響
  師生關系與師生接觸時間、空間、頻度相關聯。一般來說,空間距離越小,接觸越頻繁,則越容易相互吸引。教師有意無意地故意去疏遠學生,限制雙方相互交往的時空及頻度,缺乏與學生交往的主動性,自覺性、積極性。有的還放不下教師的架子,不愿曲尊與學生交往。又由于師生在交往中因為某些原因發生的誤解或沖突,沒能及時排除、溝通、造成師生交往的障礙、限制師生交往的頻度。由于受時空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影響師生良好關系的建立與發展。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一)相互認知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
  首先,教師要注重外貌美,服裝整齊,典雅大方。因為外貌美在人際關系中所起的作用十分微妙,它往往有形無形地左右著人際關系的建立和發展。其次,更要注重加強自身文化修養,提高文化素質,塑造美的氣質,表現出優雅的舉止、風度。教師只有靠自身高深的文化素養,德才兼備的條件,才能具有永恒的魅力。再次,教師要注重上好第一次課,組織好第一次活動。隨著師生雙方熟識成度增強,感情加深,雙方的相互認知又進一步趨向深刻和穩定,師生交往的態度變得更加堅定,因此易建立穩固良好的師生關系。
   (二)完善個性有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
  人總是有個性的,人的個性總是千差萬別的。人的不同個性在人際交往中又常具有吸引力、互補性。因此人們在交往中常常發現自己個性的不足、缺憾,往往羨慕別人個性的表現力,去追求自己所沒有的,也就是至善至美的個性,這樣就形成了雙方相互接近的需要。例如,個性恬靜溫柔的人常常欽佩那些性格活潑、大膽潑辣的人;具有陽剛之氣的丈夫與陰柔、沉靜、依賴性強的妻子易組成美好的家庭關系;領導班子中不同個性的人組合在一起被視為是最佳結合。
  師生雙方都要做到大公無私、襟懷坦蕩,不感情用事,對人熱情開朗、樂于助人、待人誠懇、信任、理解、同情、尊重別人,只有這樣才能彼此歡迎,達到心理共容,保持長久的友誼。
  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師生都應該加強個性鍛煉,逐步完善自己的個性。
   (三)采取民主的方法進行領導、管理和教學效果最佳
  師生在尊言和人格上是平等的,不應有高低貴賤之分。師生應該是思想上互相交流,心靈相通的同志和朋友。師生關系是一種互相教育、互相感染、教學相長的關系。教師對學生應采取民主的方式進行領導,管理和教學效果最佳。
  大量的教育實踐證明,只有在一個民主、平等、和諧、活躍的教學環境和氣氛中,教師尊重學生的民主權利,對學生既講民主、又講集中;既嚴格要求,又熱心指導;既尊重學生的獨立性,主體性及首創精神,又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進。凡要求學生做到,以身示范,學生才會打心理信服,才會有愉快的情感體驗,豐富的想象能力,主動參與班級的各項活動與管理、既有利于學生成長,也利于師生良好關系的建立。
   (四)減少性別差異,達到特征互補
  目前,我國教師隊伍性別構成比例嚴重失調。不少青少年學生從幼兒園到小學畢業,有的甚至到初中畢業,幾乎全是青一色的女教師教的。
  從國家教育部門來說,一要利用高考杠桿調節作用,鼓勵品學兼優男學生報考師范學校;二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男教師改行外調,造成不應有的人才外流;三要提高教師福利待遇和社會地位、鼓勵他們敬業樂業,終生從事教育;四要學校教管部門在各年級、各班級學科人員配置中兼顧教師性別搭配,優化教育群體的心理結構,創造一個相吸、相容、互補、協調的心理場,有利于任課教師之間的團結協作,從而獲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五是由于男女教師性別不同,存在特征差異,可以培養教師的“雙性氣質”,在一個教師身上同時具有男女氣質的雙重優秀心理。例如,女教師不但要有溫和、慈祥、忍讓、熱情等優點外,還要兼有男教師的剛強、果斷、大度、有主見等陽剛之氣。男女教師都要做到剛中有柔、柔中有剛,但切不可過之。
   (五)增強師生交往的時空及頻度
  由于師生關系與師生交往的時空和頻度有一定的相關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注意增加與學生交往的時間次數,通過對學生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培養、倫理道德的教育感染來影響學生,但同時也從學生的言談及目光交流中了解到學生對教師信任與欽佩,從而激發教師更加熱愛教育事業關心愛護學生,業務上更加精益求精。同理學生從教師那兒體驗到關心、愛護、幫助、信任也就更加激發自己加倍努力、刻苦學習,也就更關心自己的品格、才能、意志力的發展,達到自我實現。教師另一方面要減小與學生交往的空間,可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如在課堂上來回走動巡視,減小與教室后邊學生交往的空間,定期讓學生交換座位,改善因座位在后邊的學生與教師交往頻度低的負面影響。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良好的師生人際關系是社會關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學生良好個性的形成及全面發展,而不良的師生人際關系易損害或阻礙學生健康人格的發展。所以說,作為一個稱職的人民教師,要慎重處理好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與學生共同創造一個民主、和諧、活躍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氣氛,使處在良好人際關系中的學生都能健康地成長,這正是教師的光榮使命得以實現的重要標志。
  
  
  
淮海文匯徐州39-42G1教育學欽建華19971997 作者:淮海文匯徐州39-42G1教育學欽建華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1:43:51

[新一篇] 巴金的意義

[舊一篇] 希望工程實施六周年 中國青基會舉行座談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