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孩子的問題,還是父母的問題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家庭是一個系統
  家庭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這個系統中,家庭成員之間相互依賴,彼此間存在著親密的聯系和持續性的影響。影響某一個家庭成員的事情,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家庭中的其他成員。譬如,父親在單位里受了氣,回到家對妻子就沒了好氣,一開口就是惡聲惡氣;妻子頗感惱火,面對情緒不佳的丈夫卻又不便發作,回頭正看見兒子在墻上亂涂亂抹,不問青紅皂白就是一頓痛打;抱頭鼠竄的孩子只好遷怒于好說話的奶奶,逼奶奶給他買了不少零食,才破涕為笑。可是,風波仍然沒有平息,奶奶氣不過寶貝孫子莫名其妙地遭到父母的打罵,又帶著孩子到兒子、媳婦那里去興師問罪……這大概是家庭系統的整體性和依存性的最典型表現。
  所以,對于從小在家庭中長大、大部分時間在家庭中度過的兒童來說,家庭這一微觀系統對于他們的心理發展和心理健康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家庭系統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其互動性。在父母與孩子之間,我們不難聽到這樣的對話:
  “我做事像孩子,就因為你把我當小孩看待。”孩子抱怨道。
  “我把你看成孩子,是因為你表現得像個小孩。”父母說。
  不論父母還是孩子,都想用單一的因果關系來說明彼此的行為關系,結果誰也說服不了誰。而事實上,在家庭內部,在親子交往過程中,簡單的因果關系是不存在的,存在的是因果循環或互動交往,即某人的行為作為刺激,引發他人的反應;該反應又反過來作為刺激,引發另外一些人的其它反應……
    父母影響孩子,孩子也影響父母
  我們歷來重視家庭教育對孩子的作用。盡管兒童的行為在某種程度上深受父母或其他教養者的影響,但兒童絕不是被動地受父母的擺布,從而形成父母所希望的那些心理品質。教養行為是雙向互動的過程,當孩子出生后不久,親子間的互動交往就開始了。在父母教養孩子的同時,那個看上去不怎么起眼的小生命也在影響著父母的教養行為。孩子先天就存在許多差別,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一種教養方式在這個孩子身上管用,未必能令其他孩子同樣稱心如意。所以,父母得選擇一種與孩子的個體獨特性較為匹配的教養方式。
  這種親子間的互動是兒童心理正常發展所必需的。例如,有些嬰兒出生以后喜歡別人擁抱、親吻,父母會更多地給予他撫摸、微笑和親吻,周圍的人也有更多的機會與孩子積極相處,孩子會慢慢形成樂觀向上的個性特點;成天面對一個脾氣急躁的嬰兒,則往往易使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喪失耐心,繼而反過來影響嬰兒,強化了孩子性格中的急躁因素。
  作為心理學專業人員,我常常會接觸到不同年齡、不同文化層次的家長,攜子帶女來求助,設法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
  往往在一一數落孩子的一大堆“不是”之后,家長總不忘帶上一句:“這孩子,真是……桑老師,這全靠您幫助解決了。”
  然而,在仔細聽取了這一大堆“不是”后,我常常發現,有很大一部分根本談不上是孩子的心理問題。有些成人眼里的“不是”,其實恰恰是符合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只是由于父母的不解才被判為“問題”。即便的確是孩子的“不是”抑或心理問題,通常又與父母及其教養方式有關。現在心理學家更多地主張,孩子的心理問題是家庭系統的失衡在其身上的表現。
  所以,父母需要認識到,孩子的問題并不單純就是他一個人的問題!更多的時候,父母的行為方式、情緒情感、家庭系統中的其它因素,都可能成為鑄成孩子“問題”的根源。例如,對精神疾病的分析研究表明,52%的病人在兒童和青少年時代有著十分不利的家庭環境,只有12%的病人在兒童和青少年時代有著很好的家庭環境。
  家庭治療法是在家庭系統觀的基礎上提出的改進家庭成員心理素質的一種方法。家庭治療法將家庭生活看成一座冰山,認為我們不能只關注發生于家庭中那些所見所聞的事情,因為事實上這些事情僅占了家庭交往的一小部分,決定家庭生活質量的大部分內容則如同冰山那淹沒于水中的部分,難以為人所重視和認識。這大部分“冰山”包括需要、動機、家庭交往模式等等。而事實上,家庭的生存與發展以及對家庭生活質量的把握,離不開對整個家庭結構和家庭生活事件的關注。
  家庭治療法著眼于從家庭這一整體來幫助父母解決疑惑,分析和解決孩子身上的問題。孩子的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需要父母共同參與。這是一種名符其實的參與,家長不是向咨詢人員述說了孩子的行為與問題后就無事可干,只要在一旁靜等心理咨詢師開出“靈丹妙藥”就可以了。
  附圖G51N201.JPG
  在父母共同參與的過程中,咨詢人員會進一步向父母與孩子提出一些問題,巧妙地探求父母與孩子間親子交往的性質,找出孩子心理問題的真實根源。矯治的手段也不是單一針對孩子的,有的治療建議其實是提供給家長去做的,目的在于改進親子交往的方式,有助于親子間的溝通;或者是對父母提出改進家庭環境的有效建議。
  有的專家甚至建議,心理咨詢師不要做得太成功。因為心理咨詢師越是成功,父母就越會覺得自己在教養孩子方面是個失敗者,從而把更多的期望寄托于心理咨詢師。孩子也是如此,一旦他意識到父母不精于此道,便會轉而尋求能與之“想得到、談得來、玩得開”的那些人。因而,成功的心理咨詢師不是那些有許多高明的手段使孩子服從于己并有所改變的人,而是那些善于促成家長提高父母意識、增進親子溝通、幫助孩子進步的人。
為了孩子滬32~33G51幼兒教育導讀桑標20032003家庭成員之間相互依賴,彼此間存在著親密的聯系和持續性的影響。影響某一個家庭成員的事情,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家庭中的其他成員。桑標 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作者:為了孩子滬32~33G51幼兒教育導讀桑標20032003家庭成員之間相互依賴,彼此間存在著親密的聯系和持續性的影響。影響某一個家庭成員的事情,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家庭中的其他成員。

網載 2013-09-10 21:45:25

[新一篇] 昆曲藝術的盛典  ——’96全國昆曲新劇目觀摩演出縱覽

[舊一篇] 是老師教還是父母教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