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關閱讀 |
![]() |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 簡體 傳統 |
《余清齋》、《清鑒堂》叢帖 現藏新安碑園壁龕。《余清齋帖》刻于明萬歷二十四年(1596)。本縣西溪南收藏家吳廷珍藏晉、唐名家手跡墨本,經當時著名書畫家董其昌、陳繼儒鑒定評判,并延請邑人、名書畫家楊明時雙鉤上石,匯刻而成。此帖正篇六冊,目錄為:第一冊,序題,王右軍十七帖;第二冊,王右軍遲汝帖、蘭亭序、樂毅論、黃庭經、霜寒帖;第三冊,王珣伯遠帖,王獻之中秋帖、蘭草帖、東山帖、智永歸田賦,虞世南積時帖,第四冊,孫過庭千字文,顏魯公祭侄稿;第五冊,蘇軾后赤壁賦,米芾千字文;第六冊,米芾評紙帖、米芾臨右軍至洛帖。續篇二冊目錄為:第一冊,王右軍行穰帖、思想帖、東方朔畫贊,王大令鴨頭丸帖、洛神賦十三行;第二冊,王右軍胡毋帖,謝太傅中郎帖,顏魯公明遠帖。現存這套法帖的石刻原碑版61面,除蘇軾后赤壁賦碑殘缺不全外,其他碑版基本完整無缺。《清鑒堂帖》問世稍晚,刻于明崇禎七年(1634),為明代本縣收藏家吳禎所刻,亦經董其昌、陳繼儒鑒定評判。現存此帖原碑103塊版面,收藏從晉到明24位名家的31件作品。其中有王羲之的《澄清堂主帖》上、下兩卷,還有唐代名家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懷素、宋人黃庭堅、米芾、元代趙孟頫、鮮于樞,明代董其昌等人的手跡。余清齋與清鑒堂兩套叢帖都比較珍貴,尤以《余清齋帖》影響較大。清代書法家楊守敬在《學書邇言》中述及:“余清齋帖……大抵皆以真跡上石,又得楊明時鐵筆之精,故出明代諸集帖之上網載 2013-09-10 20:56:34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