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托馬斯·杰斐遜的外交政策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K7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5973(2003)05-0121-04
    托馬斯·杰斐遜(1743-1826)是美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他在美國建國初期外交政 策形成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杰斐遜長期致力于外交工作。多年的外交生涯為其就任 總統以后處理外交事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杰斐遜上任之初,美利堅合眾國剛剛誕生不 久,如何在復雜的國際關系中維系新生共和國的尊嚴和地位,并為其取得最大利益是當 時政治家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
        一
    杰斐遜就任總統的時候,美國國力尚嫌弱小,但外部環境卻十分惡劣。英法等歐洲國 家雄居大洋一端,只要有機會,它們會隨時插手美洲事務;北非海盜國家也不把美國放 在眼里,公然搶劫美國商船,時時威脅著美國的商業貿易。雖然同為外侮,杰斐遜卻采 取了不同的應對措施。因為英法都是當時的強國,所以杰斐遜極力避免與它們發生武裝 沖突。而北非國家力量薄弱,因而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戰爭,這種弱戰強和的方針是典 型的現實主義外交政策的體現。
    現實主義外交政策的決策者往往認為國家利益至高無上,國家利益成為指導決策者在 國際關系中和國際交往中的基本目標和決定性因素,它決定國家對外政策的總方向。在 現實主義外交政策指導下,決策者在制定外交政策的時候,考慮最多的是國家利益,他 們往往依據國家實力,將籠統的、一般的國家利益變成具體的、明確的目標與手段。著 名國際關系學家摩根索在《政治學的困境》一書中聲稱“只要世界在政治上還是由國家 所構成的,那么國際政治中實際上最后的語言就只能是國家利益”[1](P41)。杰斐遜在 任期間,處理對外關系時,就是依照這一原則,一切以國家利益為重。
    當然,有些學者并不認為杰斐遜的外交政策是現實主義的,例如,塔克和亨德里克森 聲稱杰斐遜的外交政策是模糊的,矛盾的,“杰斐遜野心勃勃,以領土擴張和發展商業 為外交政策的最高目標。為了保證這一目標的實現,他不得不動用陸海軍。而他的外交 方針是促進世界的政治自由和經濟繁榮,如果世界各國得保政治自由和經濟繁榮,美國 同樣可以這樣。但是他的目標與其外交方針并不相容,杰斐遜的外交政策極具野心,而 他又不想拋棄歐洲國家強權外交理論的軍事和財政體系特征,這種矛盾導致了杰斐遜政 策的模糊不清,這構成了其外交政策的核心特征。”[2]顯然,這兩位學者認為杰斐遜 模糊的外交方針導致了他外交政策的失敗,這種失敗尤其體現在禁運政策及其影響方面 。誠然,杰斐遜的禁運政策失敗了,但我認為這并不能說明他的外交方針與目標是矛盾 的,因為避免與強國武力爭執是杰斐遜的一貫方針,禁運政策也只是這種方針的表現之 一。禁運政策的失敗只能說明他的判斷失誤。我認為杰斐遜的外交政策是清晰的現實主 義。
    杰斐遜宣誓就任的時候,大西洋彼岸戰事正酣,英國、俄國和普魯士等國糾集在一起 ,共同對付拿破侖的鐵騎,幾乎所有的歐洲強國都卷入了這場戰爭。歐洲的沖突為美洲 殖民地的發展提供了機會,杰斐遜利用這個機會購買了路易斯安那廣大地區,使美國的 領土擴大了一倍。
    一般來說,人們把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廣大地區稱為路易斯安那。這一地區的歸屬是一 個歷史問題,七年戰爭中,法國敗北,喪失了它對加拿大和路易斯安那地區的控制權, 西班牙接管了路易斯安那,但是法國無時無刻不想重返北美。美國獨立以后,急需向西 部擴張,因此不斷向該地區滲透,對此西班牙人感到十分恐慌。但西班牙作為一個古老 的帝國,此時已經勢力衰微,無力抵制美國的滲透,因而有意把路易斯安那地區再還給 法國,以此作為遏制美國滲透的屏障。1801年,雙方簽訂了一個秘密條約,達成協議, 法國接管路易斯安那地區,同時保障西班牙在該地區的某些權利。這對于美國來說是一 個嚴重的威脅,因為法國政策強硬,如果法國占領了整個密西西比河流域,美國將失去 一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美國的國家利益受到威脅,這時杰斐遜一反親法常態,聲稱“ 誰占領新奧爾良,誰就是美國的敵人”[3](P175-176)。
    新奧爾良是密西西比河重要的出海口,在美國對外貿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美法兩國 關于新奧爾良之爭,使兩國關系一度緊張。1802年7月14日,西班牙國王命令新奧爾良 總督取消美國的存棧權(在奧爾良港口存放貨物的權利),阻塞了美國沿密西西比河南下 運送貨物的渠道。杰斐遜認為這是法國挑唆的結果,于是在密西西比河流域集結軍隊, 做出隨時準備進擊新奧爾良的樣子。在美國國內,聯邦黨人積極鼓吹戰爭,戰爭的陰云 再次籠罩美國。但是,面對強大的法國,杰斐遜并不想真正開戰,他不過是以戰爭對法 國進行恫嚇和要挾,試圖將法國的勢力排斥在路易斯安那之外。因為杰斐遜知道,歐洲 戰爭迫在眉睫,拿破侖不能以全部力量對付美國,采取武力要挾和外交談判相結合策略 能夠使法國就范。著名學者西蒙德斯說:“他的長遠政策是盡可能地避免使用武力,而 展開外交活動。”[4](P89)西蒙德斯的結論不無道理,因為杰斐遜在集結軍隊的同時, 派譴門羅和利文斯頓前去巴黎商談以購買的方式取得新奧爾良和佛羅里達。鑒于當時的 國際局勢,法國也急于解決路易斯安那問題。雙方商談的結果是,美國只用了1500萬美 元就買到了整個路易斯安那,和平解決了路易斯安那危機。購買路易斯安那體現了杰斐 遜杰出的外交才能,一方面,他對當時的國際形勢有清醒的認識,能夠利用有利的國際 形勢為美國謀求利益;另一方面,路易斯安那的獲得證明了他的武力威脅與外交談判相 結合的策略運用得相當成功。
    在歐洲大陸國家混戰之際,美國商人利用歐戰發展中立貿易,獲利甚豐。但隨著戰爭 的進展,交戰國越來越多的攔截中立國船只,沒收其貨物,英國還以抓逃兵為由強征船 上的水手加入英國海軍。到杰斐遜執政后期,這種局勢愈演愈烈。1807年發生的“切薩 皮克”號事件更在美國國內掀起軒然大波。是年6月22日,英國的“豹”號軍艦炮擊美 國的“切薩皮克”號軍艦,美國海員死傷多名。消息傳到國內,國內反英情緒急劇膨脹 ,從平民百姓到國家上層人物,都認為有必要通過一場戰爭來解決爭端。海軍部長史密 斯認為英國人已經對美國開始了一場事實上的戰爭,力主國會立即召開會議,討論開戰 。財政部長加勒廷也支持他的意見。杰斐遜面臨巨大的壓力。
    杰斐遜仍不愿貿然開戰,他有自己的考慮,他與女婿倫道夫的一番話說明了他的態度 。他說:“首先,在走向戰爭之前我們可通過要求賠償取得滿意的結果,此外和平是一 個重要目標。其次,宣戰之前應召回散布在海外的4萬名海員和價值上百萬的船只。”[ 5](P876)他頂住了壓力,沒有立即要求召開國會,討論開戰事宜。
    當時形勢已經十分緊張,一旦英國進攻,弗吉尼亞首當其沖,因而該州州長強烈要求 總統采取措施。杰斐遜在寫給弗吉尼亞州州長的一封信中說,“戰爭隨時可能開始,但 要保證我們的士兵不開第一槍……戰爭是不是最靈驗的補償辦法還可以考慮,既然歐洲 給了我們許多有益的教訓,我們是不是不必再那樣干,而是向他們表明,制止不公正的 行為可以有和平的手段,讓侵略者感到行事公正,今后不做壞事是符合其利益的。”[6 ](P270)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杰斐遜是一個和平主義者,主張盡可能用和平手段 解決爭端,以保證國內和世界各地區人們的和平和安寧,關于這一點我是同意塔克和亨 德里克森的意見的[2](P7)。
    但是,杰斐遜對形勢并非沒有清醒的認識,他在準備和平談判的同時也進行了必要的 戰爭準備。只是杰斐遜不愿像他的前任那樣在國家安全問題上制造戰爭的歇斯底里,對 大量的戰爭要求他也一概示以沉默,只是悄悄地進行著戰爭準備,他說“最好的做法應 該是我們看起來像什么也沒做”[5](P878)。杰斐遜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不刺激英國, 避免事態進一步惡化。
    到10月底,形勢有所緩和,英國的海軍作戰部隊退出漢普頓港海域,商業部也報告, 自切薩皮克號事件以來英國搶劫商船的行為有所收斂,國內民眾的情緒穩定下來,這時 杰斐遜才召開了國會。在國會上,杰斐遜認為危機已經過去,剩下的問題只要靠外交活 動就能解決。他建議弗吉尼亞州長解散了由于緊急情況而召集起來的2000名民兵,并解 釋說召集民兵“只是權宜之計”[7](P74)。因為杰斐遜很清楚美英力量相差懸殊,所以 他真正寄希望的是美國代表與英國的交涉,戰爭準備只是以備不測。
    不久從英國傳來消息,英國只同意為傷害“切薩皮克”號道歉賠款,而對杰斐遜提出 的終止騷擾美國貿易和停止強征美國人服役的要求置之不理,美國政府把強征服役問題 同“切薩皮克”號事件聯系在一起解決的企圖失敗了。杰斐遜仍然沒有選擇戰爭,他采 取了禁運的措施。在歐洲的戰爭中,法國從大陸上封鎖英國,英國從海上封鎖法國,美 國商船成為雙方搶劫的犧牲品。為使美國商船免遭搶劫,1807年底、1808年初杰斐遜簽 署了兩個禁運法,禁止一切美國船只離開國境。禁運政策給美國的對外貿易帶來了嚴重 損失,并引發了連鎖反應,使國內制造業陷于蕭條。杰斐遜之所以采取這樣的措施,是 因為不想同英國開戰,對于英法這樣的強國,杰斐遜總是采取低調的自我防御。
    對于強國,杰斐遜總是小心翼翼地避免戰爭,而對于弱國,杰斐遜卻毫不猶豫地采取 軍事行動,這表現在他處理與北非國家的關系方面。正如他的傳記作家坎安寧所說,在 處理與北非國家的關系時,“這位溫和敦厚的弗吉尼亞人卻扮演了雄鷹的角色”[8](P1 39)。
    長期以來,北非的黎波里、摩洛哥等國的艦隊就在地中海上游弋,搶劫來往商船,擄 人為質,索取贖金,這種狀況已長達幾個世紀。英、法等國海軍強大,足以保護本國商 船。美國在革命前,商船往往懸掛英國國旗,北非海盜不敢搶劫;獨立后,美國失去了 英國海軍的保護,又由于本國海軍的弱小,北非海盜搶劫美國商船便毫無顧忌。華盛頓 任總統期間派杰斐遜前往歐洲,同歐洲國家協商共同對付北非海盜。杰斐遜不僅努力爭 取歐洲國家支持,而且認真搜集有關北非海盜的資料,弄清海盜的組成人員和使用的戰 略戰術。杰斐遜得出結論,海盜們戰斗力并不強,他們的船很小,只適合于追擊,不能 抵抗大型戰艦的撞擊。海盜船上雖然也有火炮,但精度、射程都很差。船上人很多,船 不易于靈活操縱。海盜船長們都沒有作戰的觀念,一旦遇到艦隊時便敬而遠之。因此杰 斐遜很早就主張對海盜開戰,他認為,對于實力較弱的國家,美國有能力征服就應該采 取強硬手段,“(對于弱國)我很早就認為最好是通過戰爭的媒介實現和平”[6](P949) 。可見,杰斐遜并不是對任何對手都一味求和。
        二
    杰斐遜既非一個狂熱的好戰分子,也非一個庸俗的和平主義者,他能充分估計自己的 實力,也能全面了解對手的情況,做到知己知彼,然后決定采取什么措施。杰斐遜的這 種現實主義的外交戰略使美國受益匪淺。
    杰斐遜之所以采取這種弱戰強和的戰略,首先是對自己實力的充分估計。當時美國的 實力對付的黎波里海盜綽綽有余,而對于英法來說則是微不足道的。就是考慮到這些實 際問題,杰斐遜才對北非國家開戰,而對英法等國則小心謹慎。當法國和西班牙關于路 易斯安那達成協議的消息傳來后,杰斐遜意識到法國占領路易斯安那不僅要威脅到美國 的重要生命線密西西比河,而且會導致英國對這一地區的入侵,英法之爭必然會牽連到 美國。為避免這種情況,路易斯安那的問題必須解決,但美國的實力又不允許他訴諸武 力,所以他一邊改善西南邊界防務,作好進行戰爭的準備,一邊派人去法國談判。這就 是杰斐遜現實主義的軍事和外交相結合的手段。
    1807年“切薩皮克”號事件發生以后,美國人民感到蒙受侮辱,群情激憤,要求開戰 。杰斐遜的考慮更為實際,他知道英國皇家海軍擁有600多艘戰艦,其中150艘是戰列艦 ,而此時美國海軍的絕大部分軍艦都退役了,在航的只有“憲法”號和經歷戰斗洗禮的 “切薩皮克”號,其余的均處于不同程度的維修狀態。海軍部要派出一艘軍艦去東印度 群島召回美國商船,也因為缺乏經費而告失敗,這種狀態根本不適宜、也無能力進攻英 國。因此在一片戰爭的叫囂聲中,杰斐遜極力穩住陣腳。彼得森說:“如果有可能,他 將采取靈活措施抑制戰爭狂熱,謀求和平;如果有必要的話,他將做戰爭準備。”[5]( P876)的確是這樣,3個月后,國內的戰爭熱情有所冷卻,派往英國的使者也帶回了英國 懲罚肇事者的消息,杰斐遜才要求召開國會。危機時刻,杰斐遜沒使美國與其宿敵重開 戰端,相反他利用時間的推移、形勢的變化化解了危機。
    其次,杰斐遜之所以采取這種弱戰強和的戰略,還在于他充分估計每一政策的得失。 在對待戰爭的態度上,杰斐遜是一個和平主義者,與英法矛盾加劇時,他一再堅持和平 的立場。然而對于北非國家他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戰爭,這看來與其一貫主張相左,然 而事實上他只是根據客觀形勢,選擇了一條達到同樣目標最直接、最經濟的一條路。杰 斐遜已經注意到,法國派往地中海一只小型艦隊就可以使阿爾及爾屈服,因而認為美國 派出同樣規模的艦隊也可以達到同樣目的。如果通過支付貢金謀求和平,這種和平是不 會持久的。因為索取貢金的人會不斷提高價碼,而繳納貢金的人又別無選擇,最終還要 以軍事方式解決。杰斐遜的觀點是正確的,普雷布爾進入地中海兩周即得出同樣的結論 :“摩爾人(美國當時對北非人的稱呼)是一幫詭計多端、反復無常的壞蛋,只有一支值 得尊敬的海軍力量出現在他們附近的時候,才能使他們保持安靜……否則這些國家的要 求會越來越高,如果我們政府滿足他們的要求,他們就會變得厚顏無恥。”[9](P89)杰 斐遜還指出,向地中海派遣艦隊還有其他益處。1.給年輕的海軍軍官提供實踐的機會; 2.阻止北非國家繼續增加貢金數目;3.對北非國家宣戰,能保護美國商業。可見,解決 北非問題,選擇戰爭是明智的,有利的。
    杰斐遜認為美國不應該為了取悅于一些小國,諸如阿爾及爾、摩洛哥等而犧牲本國的 榮譽,但他認為美國可以為消除與一些大國的爭端而做出較大讓步[4](P20)。因為美國 在北非的戰爭很容易引起歐洲國家的注意,所以杰斐遜告誡艦隊指揮官,要避免與歐洲 國家發生沖突。杰斐遜對艦隊司令官理查德·戴爾說過:“盡管由于中立權遭受侵犯, 我們的國家倍受苦難,故我們強烈希望中立權能得到公正的解釋和有效的保護,盡管我 們國家人們的思想并不一致,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我們還是不應從事戰爭。”[4](P9 1)杰斐遜還建議戴爾,如果任何歐洲國家的船只要檢查他們的船,戴爾應該以武力為后 盾試圖說服他們不那樣做;如果對方堅持檢查,戴爾不應該抵制下去。而如果北非國家 的海盜船或其他國家的私掠船這樣做,戴爾應盡最大的可能抵制他們,包括使用武力。
    第三,杰斐遜極力避免戰爭也是因為他受中立原則的影響,謹記不卷入任何歐洲戰爭 的對外原則。18世紀末19世紀初,美國剛剛建國不久,相對于舊大陸國家來說力量薄弱 ,需要時間穩固新政權,加強國內建設,美國的開國元勛都清楚這一點。就當時復雜的 歐洲國際關系而言,美國同任何國家發生戰爭都會因為與某個集團利益相近而卷入歐洲 爭端,這是杰斐遜的兩屆前任都極力避免的。所以杰斐遜通過靈活的外交手段保持對歐 洲國家的中立,既符合當時的國內外形勢,也是美國建國以來外交傳統的繼承。
        三
    杰斐遜弱戰強和的外交策略對美國產生了深遠影響。首先它為年輕的美利堅共和國提 供了穩定和平的環境。就美國這樣一個新建的國家而言,和平穩定的環境對于國家發展 是非常重要的,杰斐遜的對外政策也圍繞著這個目標。在很多言論中我們都可以看出, 杰斐遜担心戰爭會使建國以來內政方面的成就化為烏有,他說:“如果美國現在就進行 戰爭的話,我就看不到償清國債的希望了。而美國如能保持八年多一點的和平,從債務 中解脫出來后,在不增加新的稅收和貸款的情況下,美國每年的收入就足以應付任何戰 爭了,不斷提高的地位和不斷增大的力量也會使美國擺脫任何國家的欺凌。”[5](P543 )杰斐遜從穩定國家政權的角度出發,不卷入歐洲戰爭,不與實力強大的國家相爭,不 增加國家的經濟負担。這種政策對年輕的美利堅合眾國來說是明智的,它最起碼在短時 間內為美國的發展贏得了時間,美國可以用這段時間積蓄實力,為日后的發展與強大奠 定基礎。
    其次,杰斐遜善于利用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為美國贏得最大利益,節約資金、集中 精力進行國內建設。杰斐遜做決策的時候,總是根據國內外局勢,預計成敗得失,采用 花費最小而收益最大的方案。比如,與北非海盜國家作戰,戰爭的費用比付出的贖金要 低,因此杰斐遜向地中海國家派出艦隊。而歐洲國家的情況則不同,一旦同歐洲國家開 戰,將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故杰斐遜避免同歐洲國家作戰,這為國家節省了 大量資金。杰斐遜的政策成效顯著,到他第二任期滿時,美國已經還清了所有外債,而 且還有盈余[10](P86)。同樣,他通過對北非海盜的戰爭,也使美國從繁重的賄賂中解 脫出來,同時提高了國際地位。
    當然,杰斐遜的外交政策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禁運政策對當時的國內外貿易形成不良 影響,嚴重打擊了當時美國沿海地區的支柱產業——造船業、海運業及相關工業。商業 停滯了,船舶靠著碼頭發霉,貨物在港口堆積如山,失業的工人群集街頭。從一定程度 上說,禁運政策在當時限制了美國經濟的發展。在沿海商人看來,國會勒令他們“不許 航海”就如同對南部說“不許耕地”一樣蠻橫無理。新英格蘭的商人和船主們稱禁運政 策是“為了止血而割喉自殺”的行為[11](P359)。這一政策遭到了新英格蘭的商人和船 主們的強烈反對,走私貿易猖獗一時。杰斐遜試圖以武力維護政策,致使當時形成了嚴 重的社會對抗。
    盡管杰斐遜的政策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但總的來說其外交政策具有現實性。他認為, 對于實力較弱的國家,美國有能力征服就應該采取強硬手段,而對于強國,杰斐遜只用 軍事行動作為一種威懾,極力避免真正的戰爭,適時化干戈為玉帛,謀求以和平方式解 決爭端。他從國家利益的角度出發,審時度勢,根據對手實力的不同,采取不同措施, 這種弱戰強和的現實主義的外交政策,為美國建國初期的和平發展贏得了時間,對美國 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杰斐遜執政八年,一再面臨戰爭的威脅,而杰斐遜一邊整編軍隊 ,一邊致力于和平建設,對維護美國獨立、促進美國進一步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收稿日期:200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濟南121~124K5世界史宋云20042004杰斐遜的外交政策具有現實性,他的弱戰強和思想對美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它為 年輕的美國提供了和平穩定的環境,并利用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為美國贏得最大利益 。這主要基于杰斐遜對自己實力的估計和對現實的清醒認識。杰斐遜/外交政策/現實性/T.Jefferson/diplomatic policy/realism2003年春,隨著法國和美國之間圍繞伊拉克問題的爭執,戴高樂主義又成為國際政治 生活中的熱門話題。為使更多的人了解戴高樂主義,故在自己多年關于戴高樂研究的成 果基礎上整理此文,并以此文紀念中法建交40周年(1964年1月27日)。方輝
    山東大學東方考古研究中心,山東 濟南市 250100
    
    
        山東大學考古學On Thomas Jefferson's Diplomatic Policy
  SONG Yun-wei
  Department of History,Chinese People's University,Beijing 100872The diplomatic policy of Thomas Jefferson was realistic.Jefferson'sthought of fighting with the weak and keeping peace with the strong deeplyinfluenced the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It provided a peaceful andstable circumstance for the young republic and took advantage of the complex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o obtain more interest for American.The mainreason was based on the correct consideration of the strength of his owncountry and the sober consciousness of the reality.中國人民大學 歷史系,北京,100872
    宋云偉(1971— ),女,山東海陽人,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講師,博士 作者: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濟南121~124K5世界史宋云20042004杰斐遜的外交政策具有現實性,他的弱戰強和思想對美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它為 年輕的美國提供了和平穩定的環境,并利用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為美國贏得最大利益 。這主要基于杰斐遜對自己實力的估計和對現實的清醒認識。杰斐遜/外交政策/現實性/T.Jefferson/diplomatic policy/realism2003年春,隨著法國和美國之間圍繞伊拉克問題的爭執,戴高樂主義又成為國際政治 生活中的熱門話題。為使更多的人了解戴高樂主義,故在自己多年關于戴高樂研究的成 果基礎上整理此文,并以此文紀念中法建交40周年(1964年1月27日)。方輝
    山東大學東方考古研究中心,山東 濟南市 250100
    
    
    

網載 2013-09-10 21:48:20

[新一篇] 論戰時臺灣抗日新文學創作的審美特征[*]

[舊一篇] 論抗戰中文學的浪漫主義現象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