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當前道德“滑坡”、“爬坡”問題的辨析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一、關于道德“滑坡”問題的辨析
  道德“滑坡”問題是當今社會人們經常議論的一個話題。在廣大人民看來,改革開放的確把經濟搞活了,而且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由于市場經濟體制正處于建立和發展過程中,不少人對市場經濟還不甚理解,有些人誤認為市場經濟是“人人下海經商”,是“賺錢經濟”,甚至是“騙錢經濟”,以致有“十億人民九億商,還有一億待開張”的錯誤提法。加之,這些年一手軟、一手硬,忽視精神文明建設,放松思想政治工作,致使黨風不正,社會風氣不正,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盛行,違法亂紀現象嚴重,以權謀私,權錢交易,腐化墮落,奢侈揮霍,貪污受賄,欺詐勒索,販毒吸毒,賣淫嫖娼,封建迷信等腐敗現象和丑惡現象叢生。
  鑒于現實生活中這種情景,于是報刊上出現了不少呼喊道德的文章,如《救救道德》、《道德在“哭泣”》、《當代中國道德觀念大錯位》、《警惕“道德綜合冷漠癥”》,等等。
  在《救救道德》一文中,作者從社會道德和人格道德兩方面講述了中國當代道德的淪落現象。作者說,在社會道德中,正義不存,賣身求富,拐賣婦女,污染環境;在人格道德中,制假售劣,招搖詐騙,高價宰客,怠慢“上帝”,失職瀆職,貪財受賄,欺上壓下。他呼吁:“讓我們每個龍的傳人伸出雙手救救道德。”
  在《道德在“哭泣”》一文中,作者指出,當前出現了“道德虛空狀態”,出現了“一系列道德失范現象”。諸如“以權力為中心,以權力為交換追逐個人利益”的“老虎現象”:電老虎、水老虎、路老虎;處處收紅包的“紅包現象”;公費吃飯、抽煙、旅游、出國、跳舞、甚至嫖娼的“公費現象”,等等。諸如“以追逐金錢為目的而不擇手段的現象”:販毒吸毒、賣淫嫖娼、假冒偽劣、拐賣婦女兒童,等等。作者說:“見義勇為者孤身斗兇手而數百人圍觀無一援手,歹徒持刀于車上強暴婦女而滿車乘客麻木不仁,游客落水而路人于岸上為救人勞務費討價還價,這些人還能稱其為人么?”
  道德到底“滑坡”了沒有?滑到了什么程度?這是道德建設中必須認真思考、回答的一個問題。
  我認為,只要面對現實,實事求是,不存偏見,恐怕應該說:
  第一,當前我國社會出現了比較嚴重的道德“滑坡”現象。這種道德“滑坡”現象,不僅表現在不少人道德理想的淡化,道德意識的冷漠,而且特別表現在不少黨政干部道德理想的淡化及道德意識的冷漠,同時,剝削階級的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道德觀念浸入了不少人的靈魂;不僅表現在社會公德的失范,而且表現在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愛情婚姻和家庭道德的失范,等等。當然,我國是一個大國,發展很不平衡,道德“滑坡”的現象也很不平衡。有的地方,有的行業“滑坡”面小,不太嚴重;有的地方,有的行業“滑坡”面大,比較嚴重或十分嚴重,正因為如此,不少同志對道德“滑坡”現象憂心忡忡,大聲疾呼。我認為,這是對人民事業、祖國前途高度負責的一種表現。
  搞改革開放和建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我國是前無古人的大事,因此,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只要全黨和全國人民認識到這些問題,并采取正確的政策去認真加以解決,這些問題是可以解決的。但是,如果我們對這些問題聽之任之,不重視,不解決,后果將是十分嚴重的。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我們自從實行對外開放和對內搞活經濟兩個方面的政策以來,不過一兩年時間,就有相當多的干部被腐蝕了。卷進經濟犯罪活動的人不是小量的,而是大量的。……這股風來得很猛。如果我們黨不嚴重注意,不堅決剎住這股風,那末,我們的黨和國家確實要發生會不會‘改變面貌’的問題。這不是危言聳聽。”(《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402-403頁)
  第二,要看到雖然道德“滑坡”在有些地方、有些行業十分嚴重,但并不是在所有方面都“滑坡”了。在我們這個大國中,還有很多個人和集體,道德不僅沒有“滑坡”,而且在新的形勢下有新的進步和發展,全國不少行業涌現出了大量的英雄模范人物和先進集體。至于我們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解放軍戰士及廣大干部,社會主義道德仍在他們的心中和實踐中,他們對社會不正之風、腐敗現象和各種丑惡現象也是十分反感和痛恨的,而且在各種場合進行著不同形式的抵制和斗爭。同時還要看到,這些年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也給道德增添了許多過去從來沒有的新內容,如人們的自我意識、平等意識、風險意識增強了,時間觀念、效益觀念、知識觀念、競爭觀念提高了,等等。所有這些方面,都應該說是道德的進步方面。
  第三,要看到道德“滑坡”現象雖然嚴重,但是要充分肯定這些年來經濟上所取得的偉大成績。這看起來似乎是矛盾的,實際上并不完全矛盾。這是由道德進步和經濟發展之間不平衡的規律造成的。從理論上講,道德進步和經濟發展應該是同步發展的,但在現實生活中,兩者之間的關系相當復雜。比如說,我國50-60年代,社會道德風氣總起來說比現在好,但經濟發展的確不如現在快;現在道德發展總起來說,不如50-60年代,但經濟發展的速度比那時快得多。這就是說,一時經濟上去了,道德發展沒有及時跟上,這是道德滯后于經濟的暫時現象。一個好的領導者,看到這種現象發生后,就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有力措施,及時改變道德滯后于經濟的局面,否則,使道德發展長期滯后于經濟發展,到一定時期,道德的滯后發展又會影響經濟的發展。對此,鄧小平同志曾作過很好的說明,他說:“經濟建設這一手我們搞得相當有成績,形勢喜人,這是我們國家的成功。但風氣如果壞下去,經濟搞成功又有什么意義?會在另一方面變質,反過來影響整個經濟變質,發展下去會形成貪污、盜竊、賄賂橫行的世界”。(《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154頁)
    二、關于道德“爬坡”問題的辨析
  從一些主張道德“爬坡”同志的文章來看,他們對道德“滑坡”現象或者視而不見,或者輕描淡寫。他們認為道德“滑坡”只是“表面現象”,只看到道德“滑坡”那是沒有看到“道德的本質”。這些同志在談到道德“爬坡”時,對主張道德“滑坡”的同志提出了許多責難性的理論問題,諸如:50-60年代的社會道德風氣問題;評價道德“滑坡”、“爬坡”的標準問題;當前道德的“真、假、虛、實”問題等。我想就這些問題談點看法。
     第一,如何看待50-60年代的社會道德風氣?
  在主張道德“爬坡”的一些同志看來,我國50-60年代的道德水平是不好的。他們說,過去的道德水平是不是真的很高,如果真的很高,為什么沒能抵制文革這場大災難?又說,當時的道德也存在著虛、假、窄三大問題。虛,對道德的理解和把握不深,把道德和經濟對立起來;假,脫離了現實生活中人們的實際利益;窄,把道德理解為個人行為的表現,尤其是政治上的表現。
  正因為50-60年代的道德“不是真正的很高”,是“虛”、“假”、“窄”的道德,所以,現在道德才開始“爬坡”,“由‘假’而‘真’、由‘虛’向‘實’、由‘懶’向‘勤’、由‘依賴順從型’向‘獨立爭取型’、由封閉向開放、由單一向多元化變化等。”
  50-60年代,中國社會道德風氣到底是好還是不好?是高還是不高?這的確是需要弄清楚的一個原則問題。我認為凡是過來的人,凡是尊重歷史的人,只要實事求是,絕大多數人是會持肯定態度的。因為那是歷史,那是鐵的事實,是誰也否認不了的。翻閱一下《鄧小平文選》,也能從中找出正確的答案。1978年4月,他在《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曾說:“全國解放以后,我們的教育工作,我們的青年團、少先隊的工作,發揚光大了過去的優良傳統。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廣大青少年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英勇機智地同敵人、壞分子作斗爭,樹立了一代新風。學校風氣的革命化促進了社會風氣的革命化。這種風氣不僅是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而且受到了世界人民的贊譽。”(《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105頁)1986年1月,他在《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的講話》中又說:“書記處抓整頓風氣抓得好,建議狠抓兩年,抓出成效。這件事抓好,就可以真正促進改革和建設。就是這樣下決心抓,也要奮斗至少十年,才能恢復到五十年代最好時期的黨風和社會風氣。”(《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153頁)1989年9月,他在一次談話中說:“五十年代,廣大黨員和人民講理想,講紀律,講為人民服務,愛黨,愛國家,愛社會主義,這樣的社會風氣和道德面貌不是很好嗎?三年困難時期,黨和人民不是團結奮斗,渡過了難關嗎?多好的老百姓啊?我們要恢復和發揚這個傳統。”(《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318頁)
  鄧小平同志實事求是地對我國50-60年代的社會道德風氣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足見當時的社會道德風氣的確是很高的,難道能說它是“虛”的、“假”的、“窄”的。當然,歷史總是不斷向前發展的,那時的社會道德,我們也并不認為十全十美,但也決不能把那時的道德歪曲到“虛”、“假”、“窄”的地步。現在在一些人當中,總以為自我發展、個人利益是“實”的、“真”的、“寬”的,除此而外好像一切全是“虛”的、“假”的、“窄”的。好像超越一下自我,去為集體、國家、社會做一點貢獻,就是不理解“道德”為何物,就是對道德理解和把握不深,脫離了現實生活;好像習慣于首先從個人利益出發考慮問題,不那么愛一事當前先講道德,就是最高尚的。其實這是一種不正確的邏輯。一事當前先講道德,如果這個道德是為人民服務的道德,是社會主義公德和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而且并為此去工作、去奮斗,又有什么不好呢?難道一事當前,先考慮自己的利益,不管它正當與否,也不管它是否和集體利益、人民利益、祖國利益發生矛盾,一味去追求自己的所謂“實際利益”,難道這就是“實”的、“真”的、“寬”的?社會主義道德總是為廣大人民的利益服務的。一事當前先考慮自己的利益,不管他人和社會的利益,這哪里還有一點社會主義道德的氣味?
  歷史究竟是歷史。有些同志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也承認50-60年代這段時期社會道德風氣和人們的道德面貌是好的。但是,表面承認后,接著就提出一大堆問題懷疑它,說什么這時期的道德它以什么樣的經濟為基礎,與什么樣的政治氣氛相聯系?現在這些條件是不是還在,或者應該恢復之?
  什么樣的經濟基礎?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什么樣的政治氣氛?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氣氛。這難道還有什么疑問嗎?一些同志說得好,那時是計劃經濟體制的社會主義,現在是市場經濟體制的社會主義,但它們的前提都是“社會主義”,因此,對許多道德現象的評價也應是“共同的”,“五六十年代被認為是‘神圣’的,到了90年代的今天,應該說也同樣是‘神圣’的。”這個講話我是很贊同的。
    第二,如何看待道德判斷的標準問題。
  有些同志在談到“滑坡”和“爬坡”問題時,提出了道德判斷的標準:一是具體的道德標準,一是道德的社會歷史標準。具體的道德標準主要適用于一個既定社會的道德建設,而道德的社會歷史標準則適用于社會變革、轉型和成長時期的道德建設。
  道德判斷的標準是可以討論的,提出“具體的道德標準”和“道德的社會歷史標準”也是有一定意義的。問題在哪里呢?
  首先,割裂了具體的道德標準和道德社會歷史標準的統一。任何道德標準既是具體的,又是歷史的,是具體和歷史的統一。就拿我國現階段新憲法規定的“五愛”道德即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以及集體主義道德原則來說,它們既是具體的道德標準,又是道德的社會歷史標準。它們隨著歷史的產生而產生,隨著歷史的發展而發展。歷史上其它社會的道德,也都是具體標準和歷史標準的統一。
  其次,否定了社會主義道德對改革開放過程中人們行為的指導作用。在一些同志看來,社會主義道德如上面提到的“五愛”和集體主義道德原則等,都是道德具體標準,只“適用于一個既定社會的道德建設”,而目前社會處于“變革、轉型”時期,在他們看來,只能用所謂的“道德的社會歷史標準”,即“實現人和人類社會的解放與全面發展的標準”。這樣,社會主義“五愛”道德標準和集體主義道德原則等,不是都過時和失去作用了嗎?難道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和集體主義,不包含“實現人和人類社會的解放與全面發展”的因素?其實,在我們社會,一個真正具有“五愛”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的人,不僅能真正實現“人”的“解放與全面發展”,而且能真正實現“人類社會的解放與全面發展”。試想,一個完全自私自利的人,一個極端個人主義的人,一個崇拜金錢萬能的人,他能“實現人和人類社會的解放與全面發展”嗎?
  再次,混淆了歷史上不同社會性質的變革、轉型過程中道德觀念沖突的性質。在人類歷史上,以階級社會而言,先后出現了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如果說前三者社會之間是一個剝削階級社會代替另一個剝削階級社會的話,那么,社會主義社會則是最終消滅剝削階級。因此,各階級道德觀念之間的沖突是性質不同的道德觀念之間的沖突。
  現在有些同志把我國當前社會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變革、轉型,混淆成為歷史上不同社會不同階級性質的那種變革、轉型,混淆成為“社會形態”的根本變革,認為現在要實行市場經濟了,過去計劃經濟條件下整個社會的一整套道德觀念統統都應該根本變革、轉型,否則,就是僵化、保守。其實,這完全是一種誤解。我國所進行的改革,正如鄧小平同志再三講的,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革命”,但決不是否定社會主義,而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正因為如此,在改革中,凡是不符合和阻礙生產力發展的一切規章制度,特別是原計劃經濟體制下一切不利于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東西,包括規章制度、人們的思想觀念、道德觀念等,也都要隨著這場改革發生轉變,否則,就不能很好地適應改革的需要。但是,這種變革,決不是要改革社會主義社會的性質,在道德上,也決不是要改變道德的社會主義性質。這一點,我想是不會有什么問題的。
                   (作者工作單位:中國人民大學)
  
  
  
高校理論戰線京045-048B8倫理學許啟賢19951995 作者:高校理論戰線京045-048B8倫理學許啟賢19951995

網載 2013-09-10 21:55:25

[新一篇] 關于當前語言文字學界幾個問題的思考

[舊一篇] 關于德育工作科學化的幾點思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