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友好關系源遠流長,加強雙方友好關系不僅具有堅實的歷史和現實基礎,而且符合21世紀中國和非洲人民的根本利益。今年10月在北京舉辦的中非合作論壇對于推動21世紀中非友好關系的順利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和非洲國家聯合自強能力的不斷提高,21世紀中非友好關系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一、中非友好關系源遠流長
中國與非洲雖然在地理上遠隔萬里,但相互間早有交往。據史料記載,早在中國的漢朝,中國同非洲就相互有所了解。明代著名航海家鄭和7次下西洋,其中有3次訪問了東非沿海地區。
新中國成立后50多年,中非關系迅速發展。1949年至70年代后半期是新中國成立后中非關系的第一階段,這是中非關系建立、發展和鞏固階段。1955年的萬隆會議可以說是中國與亞非國家合作的典范,會議期間,周恩來總理與非洲國家領導人廣泛接觸,推動了中非關系的發展。1956年埃及與中國建交,成為與新中國建交的第一個非洲國家。1960年9月,幾內亞總統杜爾作為第一位非洲國家元首訪問中國。 為加強中非關系,周總理在60年代曾3次訪問非洲國家,其中1963年12月至1964年2月對非洲10國的訪問給人留下的印象尤其深刻。其間,中國相繼宣布了對非關系五項原則和中國對外經濟技術援助八項原則,從而為中非關系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一階段,中國不僅在政治上全力支持非洲國家和人民的反帝反殖斗爭,為非洲培養了一大批民族解放運動戰士,而且還向非洲國家提供了大量物資援助,積極幫助非洲獨立國家發展經濟,鞏固獨立成果,坦贊鐵路、毛里塔尼亞的友誼港就是在這一時期建造的。與此同時,中國也在國際斗爭中得到了非洲國家的大力支持,非洲國家為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作出了很大貢獻,毛澤東主席曾形象地稱之為,“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們抬進去的”。
80年代起,中非關系進入轉折期。由于非洲反對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取得決定性勝利,中國工作重心轉向經濟建設方面,非洲國家加速推行經濟結構調整計劃,雙方都迫切感到需要對中非關系作重大調整,以適應雙方國內及國際形勢的新變化。為此,1982年中國領導人在訪非時提出了中國與非洲國家進行經濟技術合作的四項原則:平等互利,講求實效,形式多樣,共同發展。與此同時,非洲國家在對外交往中也突出了“外交為經濟服務”的思想。經濟因素的影響力明顯上升是這一階段中非關系的一個顯著特點。這一階段中非關系的調整為今后雙方關系的進一步發展積累了不少成功的經驗,從而為21世紀長期穩定、平等互利的中非新型關系奠定了基礎。
二、中非友好合作全面發展
50年來,中非雙方在各個領域的合作都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中非友好關系不斷加強。
(一)高層政治交往頻繁。據不完全統計,新中國成立以來,共有50多個非洲國家的元首,210多人次訪華。改革開放后, 中國最高領導人對非洲訪問的次數明顯增多。1980年以來,中國三位國家主席、兩位政府總理先后7次訪非,訪問的國家達25 國之多(注:劉立德:“中非友誼源遠流長”,“中國與非洲:挑戰21世紀國際研討會”論文。)。其中1996年5月江主席對非洲6國的訪問,是冷戰結束后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對非洲的歷史性訪問。近幾年來,中國還堅持了每年年初外交部長訪問非洲國家的做法。
(二)經濟交往更加密切。(1)貿易額顯著增長。1950 年中非之間的貿易額只有1214萬美元,1980年也只有11.3億美元。1999年增加到64.84億美元,其中中方出口41.09億美元,進口23.75億美元。 今年,中非雙邊貿易繼續快速增長,據中國海關統計,截至6月底已達47.13億美元,同比增長69.5%。(2 )工程和項目合作(勞務承包)取得可喜成果。據不完全統計,1979—1998年,中國公司在非洲累計簽訂工程項目合作合同8586個,累計合同金額達122.26億美元,占中國工程和項目合作合同總金額的14.64%。1999年和今年上半年, 中國公司又與非洲國家簽訂此類合同1800多份,合同金額31億美元。目前,中國企業在非洲開展工程和項目合作已逐漸形成規模,技術含量不斷提高。(3 )中國對非投資呈現良好勢頭。截止今年6月,中國已在非洲47 個國家投資設立了近480家企業,雙方協議投資總額8.2億美元,其中中方協議投資額5.3億美元,占中國對外協議投資總額的7.4%(注:金伯生、宋志勇:“中非經濟發展的潛力與途徑”,“中國與非洲:挑戰21世紀國際研討會”論文;外經貿部西亞非洲司:“中非經貿合作成效顯著”,《人民日報》,2000年10月8 日;陳公元:“中非經貿合作的特點與前景”,《21世紀中非關系發展戰略報告》,2000年4月出版,第150—167 頁。)。此外,1995年以來中國還相繼在非洲建立了11個“中國投資開發貿易促進中心”,為推動中非企業在非洲和中國的投資提供了方便。(4)中非合作方式和角色趨向多樣化。合資企業、承包工程、 勞務合作和管理合作等合作方式不斷涌現。除中央政府外,省級及省級以下政府機構、企業和個人到非洲經商、投資的活動日趨活躍。
(三)中國對非援助更加切合實際。中國對非援助始于1956年,1995年中國推出了對外援助方式的改革方案。除繼續向經濟困難國家提供無償援助外,中國開始大力推行政府貼息優惠貸款、援助項目實行合資合作等方式。對非援助方式的變革,改變了中國單方面向非洲輸血的做法,加強了與非洲的經濟合作,不僅繼續使非洲國家受益,而且也促進了中國的經濟發展。非洲一些原來由中國援建的項目,如坦桑尼亞友誼紡織廠、贊比亞紡織廠和馬里塞古紡織廠等,都逐漸振興起來。據最新統計數字,目前中國已向50多個非洲國家提供了經濟援助,共承諾援建項目800多個,已建成640個。(注:外經貿部西亞非洲司:“中非經貿合作成效顯著”,《人民日報》,2000年10月8日; 前引劉立德文。)在今年10月召開的中非合作論壇上,中國又進一步承諾在未來兩年內減免非洲重債窮國和最不發達國家100億人民幣債務。
(四)文化、教育、衛生領域合作廣泛。迄今為止,中非互派政府文化代表團200多個, 中國與45個有外交關系的非洲國家都簽訂了雙邊政府文化協定,并向50多個非洲國家提供近5000人份獎學金。中國10余所大學與非洲16個國家的20所大學建立了校際關系。1963年以來,中國已向非洲國家派出醫療隊員1.6萬人次,足跡遍及45 個國家和地區,為非洲人民治病達2億多人次。目前,中國醫療隊在非洲有93 個醫療點,846人,分布在33個國家。 (注:黃澤全等:“坦誠交流平等磋商”和“中非文化交流成果喜人”,《人民日報》,2000年10月11日和10月25日;陸庭恩:“中國與非洲國家教育合作的現狀和前景”,“中國與非洲:挑戰21世紀國際研討會”論文;前引劉立德文。)
(五)在國際事務中相互支持。冷戰后,中非在一些重大國際問題上,仍經常相互予以支持。在非洲國家的有力支持下,中國在聯合國人權會上先后9次挫敗西方反華提案, 打擊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以人權為幌子肆意干涉中國內政的囂張氣焰。而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盡力推動聯合國和國際社會更多關心非洲,在聯合國秘書長人選問題上,旗幟鮮明地支持非洲人連任,雙方在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推動多極化,扭轉經濟全球化不利于發展中國家的發展趨勢,建立公正合理國際秩序方面的合作不斷加強。近年來,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在非洲的維和行動,已先后參與“聯合國西撒哈拉公民投票特派團”(MIUNURSO)、“聯合國莫桑比克行動”(ONUMOZO)、 “聯合國利比里亞觀察團”(UNOMIL )、 “聯合國塞拉利昂觀察團”(UNOMSIL)、“聯合國塞拉利昂特派團”(UNAMSIL)等維和行動。此外,中國近期還增加了對非洲地區性組織如非統等的物質和資金援助,支持后者謀求非洲穩定與發展的努力。
三、中非友好關系前景廣闊
(一)對中國來說,發展中非友好合作始終是一項戰略任務,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大的現實意義
1、有利于國際斗爭。中非同屬發展中國家, 雙方有著相似的歷史遭遇,并面臨共同的發展任務。長期以來,雙方一直相互信任、同情和支持,建立了牢固持久的傳統友誼。進入21世紀后,在經濟全球化和發展模式多樣化不斷發展的形勢下,中非之間的緊密合作更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冷戰后,盡管非洲被進一步“邊緣化”,但作為一個整體,非洲國多勢眾,占聯合國成員數的近1/3,且國情類同、立場相近,在多邊外交中,尤其在國際組織一國一票的表決中,其向背至關重要。近年來,非洲國家在第三世界運動中的作用明顯加強。繼1998年南非担任不結盟運動主席國后,尼日利亞也于今年初担任了77國集團主席國,埃及于今年6 月在開羅主持召開了15國集團首腦會議。目前,非洲國家担當著世界上3 個最重要第三世界組織的領導職務,使2000年成為第三世界運動的“非洲年”。
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處于“東西南北”矛盾的交匯點,是西方國家西化、分化的一個重要對象。而非洲則是中國開展外交斗爭的一支重要的可倚重力量。過去,中國在加入聯合國、 人權等問題上, 曾多次得到非洲國家的有力支持。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波后,最先訪華的是非洲國家領導人,非洲國家的支持對中國打破西方國家的制裁和孤立政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今后,中國在國際領域的斗爭中,仍然需要非洲國家的配合和支持。
目前,威脅和平、阻礙發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現行國際秩序中的不公正、不合理的現象使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獨立、主權和安全受到損害,南北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這就要求中非雙方加強合作,協調行動,促進國際形勢朝有利于中國和非洲等發展中國家的方向發展,促進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的建立。
2、有利于經濟建設。近年來,隨著中非交往的不斷增強, 非洲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非洲有7億多人口, 占世界總人口的13%,雖然多數非洲國家消費水平不高,但對中國中低檔價格的產品有很大需求,是中國實現貿易多元化的重要對象。
非洲的黃金、天然鉆石、鋁釩土、鉑、鈀等的儲量世界第一,同時鉻、銅、鈷、二氧化鈦等的儲量也很豐富。據《世界石油》雜志今年第8期公布的最新統計數字,至1999年底, 非洲原油和天然氣的已知儲量分別占世界總儲量的8.8%和7.9%,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重要性也有所提高。中國礦產資源雖然比較豐富,但貧礦多、難選礦多,人均擁有量較小。據估計,至2020年,中國缺口較大的礦產品有石油、鈾、鋁土礦、金、鉑族金屬、鉻、錳等,而非洲這些礦物的儲量比較豐富。此外,非洲豐富的農林資源和海洋漁業資源,也有很大的開發余地。從中國目前進口情況看,非洲初級產品所占份額日益增加。據統計,1999年中國從非洲進口原油725萬噸,金額8.76億美元,占中國從非洲進口總額的36.9%,比1998年增長205.2%。其他大宗進口商品有:原木、 礦產品、鉆石、液化石油氣等(注:何希吾、姚建華等:《中國資源態勢與開發方略》,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18—243頁;外經貿部西亞非洲司:“中非經貿合作成效顯著”,《人民日報》,2000年10月8日。《熱帶與地中海市場》,2000年3月31日。)。目前,多數非洲國家經濟仍嚴重依賴一兩種產品出口,這一狀況在短期內還難以改變,中國巨大原料需求對嚴重依賴初級產品出口的非洲國家來說,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中國產品升級換代問題日益緊迫。非洲多數國家技術水平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處于中國下游,中國產業升級中需要轉移的大量設備可以為其所用。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不包括北非國家),制造業在GNP中平均所占比重僅為16%,在其中20 多個國家中還不到10%。中國在實現“兩個轉變”過程中,可利用設備和技術普遍適應非洲經濟結構和技術水平的特點,加強與非洲在原材料和半成品加工、電子、輕工、紡織、機械、食品加工等領域的合作,將中國這方面的技術和設備轉移到非洲,既可拉動中國技術、設備及工業半成品的輸出,同時又幫助了非洲國家發展經濟,緩解就業壓力,豐富當地市場。
冷戰后,非洲國家為加速經濟發展,正試圖通過經濟改革來實現資本、技術和資源重組。不少中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在資金、技術和產品等方面難以和國際上的同類先進企業競爭,而這類企業的技術和產品又大都適合非洲國家的需要,非洲為它們提供了寶貴的發展機會。
3、有利于中國的統一大業。 非洲曾是臺灣當局“銀彈外交”慘遭失敗的地區之一,1989 年與臺灣有“邦交關系”的國家一度僅剩3個。冷戰后,臺灣利用蘇東劇變和部分非洲國家經濟困境,加緊拉拢非洲某些國家,并頻頻得手。至1997年8月, 與臺灣當局有“邦交關系”的非洲國家曾達到11個,目前仍有8個。在1999年召開的第54屆聯大上,這8個國家皆被臺灣拉拢,發言支持臺灣參與聯合國提案。今年,塞內加爾等非洲國家又參與了臺灣策劃的類似提案。盡管被臺灣拉拢的非洲國家只是一小部分,但穩定和擴大中國在非洲的外交陣地,對于粉碎臺灣當局分裂祖國圖謀,早日實現國家完全統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對非洲國家來說,發展對華友好合作關系,也有其戰略考慮
1、借助中國的力量改善不利的國際環境。冷戰后, 非洲被進一步“邊緣化”,已失去原有的戰略地位及與西方國家進行討價還價的某些籌碼。面對西方的政治高壓,非洲國家希望借助中國的大國地位和作用,擴大在國際上的外交回旋余地,同時通過與中國的合作,改變目前越來越不利于非洲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國際環境。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聯合國等國際機構也確實曾多次為非洲國家仗義執言。近年來,中國外長在出席五常外長關于非洲問題會晤時,中國大使在任安理會輪值主席時,都積極維護非洲國家的正當權益,并盡力推動國際社會更多關心非洲。這使非洲更加信賴和靠近中國。
2、探索開展南南合作、促進非洲經濟發展的新途徑。 非洲國家希望通過與中國的合作,找到一種有別于同西方國家關系的、更有利于非洲發展的合作模式。中國與非洲在農業、輕工、紡織、機械、食品加工等方面的合作雖然層次不高,但卻符合非洲國家發展的實際情況,有利于非洲民族資本的積累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西方的一些技術,非洲國家普遍消化不良,嚴重的甚至造成非洲經濟的“兩元性”,使多數非洲國家現代經濟與傳統經濟嚴重脫節。由西方公司控制的現代經濟不僅難以惠及大眾,而且使非洲國家越來越依賴西方,非洲大多數人仍不得不在傳統經濟條件下生活。此外,非洲國家也希望通過與中國的合作,帶動東亞和其他發展中國家與非洲國家的經濟合作。
3、借鑒中國改革開放的經驗。非洲對中國近年來經濟發展、 政治穩定、民族團結、社會進步深感欽佩。盡管非洲國家不可能照搬中國改革開放的模式,但中國與非洲國家同屬發展中國家,中國的成功經驗仍對非洲國家有一定的吸引力。1996年起中國每年各舉辦一期非洲中、高級外交官培訓班,1998年起又創辦非洲經濟管理官員研修班。非洲國家對此深表歡迎,從中借鑒中國某些成功經驗是一個重要原因。
4、不少非洲國家對中國經濟援助寄予厚望。 非洲國家由于受國內外各種因素的制約,內部缺乏發展的驅動力,經濟困難,經濟發展嚴重依賴外援,因而對中國給予非洲的援助期望值較高。不少非洲國家認為,經過2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迅猛發展,國力增強。中國在困難的時候尚且給予非洲很大支持,在非洲援建了坦贊鐵路等,中國在取得巨大經濟成就后,對非洲的援助會更多。
中非合作有著堅實的歷史基礎,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也面臨著這樣那樣的挑戰,這就需要雙方扎扎實實地做好各項工作,作出更大的努力。我們相信,隨著雙方的不懈探索和艱苦努力,中非友好合作關系在新世紀里必將結出新的碩果。
現代國際關系京1~5D6中國外交徐偉忠20012001 作者:現代國際關系京1~5D6中國外交徐偉忠20012001
網載 2013-09-10 21:5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