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建設與民族文化的哲學研究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C95-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8691(2002)06-0061-04
    一
  21世紀的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進程將走向深入,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將促進世界經濟和社會的更快發展,但是由此也帶來了許多世界性的問題,如生態環境問題、生命倫理問題和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地區間平衡發展的問題。進入新世紀以來,由于地區間發展的不平衡造成的貧困、沖突和戰火在一些地區蔓延。一些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后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以及民族怎樣適應快速發展的世界形勢,追趕現代化的潮流,充分享受經濟全球化和科學技術進步的好處,怎樣通過國際的合作加快落后地區的發展,維護世界和平和安寧,是21世紀理論研究所要關注的最重大的問題。有些問題表面看是局部的、單方面的,屬特殊領域的問題。但是,它們的解決往往與時代問題的解決相關,與整體問題的解決相關。這些問題的解決一方面依賴重大問題的解決,另一方面它們的解決能為重大問題的解決創造條件。它們的解決不但有利于重大的根本問題的解決,而且可以給重大問題的解決以某種啟示。民族問題的解決和民族文化建設的狀況就有這方面的意義。它關系到民族和地區的現代化,關系到地區和國家的協調發展,從而關系到某些國際問題的解決。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55個少數民族與漢族一起組成了中華大家庭。民族問題歷來是中國政治和人際關系的一個重要方面。民族問題是否得到很好解決,民族文化建設是否取得實際成效,對現代化目標的實現顯得至關重要。現代化進程中的民族問題不僅僅關系到少數民族和這些民族居住地區的現代化,也關系著整個中華民族的現代化進程和中華民族的團結統一,還關系著對整個人類歷史的理解和認識,關系著對人性和人的本質的理解和揭示。如何從哲學的視角,運用哲學的方法以時代特點為背景去分析和研究民族問題,站在時代和整個中國現代化的高度去探討民族問題,發現一些帶規律性普遍性的東西,發現民族生存過程中的那些對現代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有用的東西以及影響和阻礙現代化實現的東西,是哲學工作者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哲學工作者特別是生活在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哲學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改革開放以來,民族問題的研究受到了普遍的關注,出現了空前的繁榮。特別是民族文化的研究一度成為新時期社會科學研究的一個熱點,出版發行了大量民族文化的圖書,產生了不少精品。但是,為什么要作這樣的研究,這種研究對整個社會科學的研究有什么意義,這種研究對認識人與世界的關系,對揭示人性和人的本質有什么作用;對于解決現今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有什么價值;對認識和了解人類發展的歷史規律和促進整個中華民族的現代化有什么好處;在這種研究中我們究竟想要得到什么,能得到什么,應當以什么標準去評價民族生存過程中形成的那些東西。對這些問題還很少有人去認真思考和做出回答。
    二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除漢族外有55個少數民族,這些民族在生存過程中形成了許多獨特的東西,這些東西以傳統和習俗的方式保留下來,時時處處影響著甚至決定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各個民族有自己的傳統習俗,有獨特的倫理觀念和道德實踐,由此形成民族及其發展歷程的差別,形成世界和中華文化的多元一體格局。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和多樣的民族文化歷來是中國人的驕傲。但是,世界歷史發展到21世紀的今天,現代社會所要求的科學、理性、規范和文明與那些只是和農業文明甚至是原始文明相適應的民族傳統和民族習俗發生著尖銳的矛盾和沖突。時代要求人們必須用新的眼光重新審視傳統的東西。既從傳統和習俗中發現民族的精神,發現使民族得以形成和發展的成份,發現民族文化中的優秀內容,發現民族生存的根。也要從這些傳統和習俗中,從民族生存過程中去發現民族發展中的缺陷,發現民族的劣根性,發現民族文化中的糟粕。經過鑒別和分析,最終找到某些民族甚至整個中華民族近代以來之所以被世界現代化浪潮遠遠拋在后面的原因。
  在以往的民族文化研究中,人們喜歡籠統地肯定和贊賞民族文化,贊賞民族傳統美德,更多的是說它如何燦爛優秀,如何瑰麗神奇,很少用現代社會的要求去衡量、評價和發掘它。如果用現代社會的眼光和新世紀社會發展的要求去衡量某些被傳統眼光視為優秀的東西,也許它們恰恰是應當拋棄和革除的。通常,我們一方面贊揚民族文化的瑰麗神奇,對民族文化大加贊賞,為民族的某些傳統和習俗驕傲,但另一方面我們又不得不實事求是地承認大多數少數民族及民族聚居的地區在總體上的落后。對于許多民族傳統和習俗,如果把它們放到特定的歷史階段上去看,確實有其價值和合理性,對于人們認識民族性、人性和人類歷史過程無疑是很有價值的,是合乎人性和人類發展的本質要求的。即使是在人類進到工業社會的今天,對它們進行挖掘和保護也是很有意義的。但是,對它們與現代社會的矛盾和沖突也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在后工業文明的種種弊端的影響下,現代人常常表現出對存在于少數民族中的某些原始文化現象、原始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的濃厚興趣,有時表現出一種向往和追求。其實,那只不過是現代人對后工業文明造成的人性異化的一種反叛,是一種擺脫后工業文明帶來的種種弊病的一種希冀,并不是對這些傳統和習俗的真正肯定。
  在少數民族生存過程中,產生了一些獨特的觀念、習俗和生活方式,表面看它們與現代人肯定的觀念和追求的方式是一致的,但仔細分析我們就會發現它們在內在本質上和存在根據上存在著根本的區別,可以說它們分屬不同的層次。要使存在于民族生存方式中的那些觀念、習俗和生活方式上升為現代人所追求的能夠真正滿足現代人,為現代社會的發展起促進作用的高度,需要一種自覺,需要發掘和升華。例如在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上,一般認為多數少數民族中天生具有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和習俗,這正是后工業時代的人所追求的。但是,事實上,存在于少數民族生存方式中的天人合一觀念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往往是與他們的宗教觀念相聯系的,它源于對自然的崇拜。原始的天人合一觀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客觀上符合了當代應有的觀念,但在少數民族那里這種和諧是與落后的生活方式與原始思維相關聯的。要使這些觀念成為一種現代意識并對這些民族的現代發展發生影響需要經過發掘、提升和有意識的建設。在民族調查和民族問題研究的過程中,人們已經發現,正是某些被傳統觀點認為是體現民族特色的,被認為是有價值的民族文化成份,如民族的某些生活習慣、心理習慣、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影響著他們與先進民族、主體民族的交往,影響著他們接受先進文化,也影響著他們對本民族優秀文化的弘揚,最終阻礙他們的發展和影響整個社會的現代化進程。如一些少數民族過分重感情、重傳統,有平均主義和小群體意識、過多的生活禁忌、過分依賴自然條件、輕視商業、輕視科學技術在生產生活中的運用和過分保守的生活習慣等等,都是影響其進步和協調發展的因素。
  解放后,黨和政府在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制度建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就是在文化大革命那樣特殊的時期,民族工作都沒有停止過。但是,由于對日常生活方面,對文化的不自覺領域的重要性的認識不足和建設不力,對傳統和習俗的改建不夠,方法和政策不到位,所以,未能從根本上改變主流文化與非主流文化之間以及非主流文化內部的層次間差距過大的問題,從而影響了非主流文化與主流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商品經濟的影響和自覺的制度領域建設的加強更拉大了這種差距。外界影響下的經濟和政治的變革所帶來的對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維方式的新要求與某些少數民族實際上存在的傳統觀念、傳統的日常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維方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現代社會所要求的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與某些少數民族的傳統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發生尖銳的沖突。文明在經濟活動和制度領域的進步與保守的日常生活的不協調使某些少數民族和一些特殊人群感到無所適從,甚至恐懼和不安。人類所創造的文明在推動著自身的日常生活進步的同時也對傳統的生活方式形成沖擊和威脅。如果作為生活主體的人群對這種沖擊和威脅沒有認識,沒有作好準備,沒有主動適應的意愿和要求就會感到恐懼,就會感到無所適從。人類文明進步給這些特殊人群帶來的這種影響和沖擊以及所造成的威脅遠遠超過自然力對他們的控制和影響。這些人對文明的懼怕遠遠超過了對自然的懼怕。因為在漫長的生存過程中,他們已經積累起了應對自然的經驗,有著應付自然和維持起碼生存的方法。但是,面對文明的沖擊和威脅他們毫無準備、毫無經驗。現代文明對于這些人群來說來得太迅速太突然。我們可以從居住在云南省金平縣的哈尼族苦聰人那里找到這方面的典型例子。苦聰人是在上個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才在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政府部門關懷下從原始森林中走出來并開始過定居生活的人群。這之前他們生活在一種原始狀態下。他們熟悉許多動植物的生長和生活習性,有豐富的狩獵和采集經驗,有嫻熟的編織技術并能用草藥治病和控制生育。這些經驗和技能保證他們在幾乎與世隔絕的原始狀態下生存。然而對現代生活他們卻知之甚少,對現代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表現出了極端的不適應。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定居在金平縣者米鄉的苦聰人平均有糧僅160公斤,人均純收入不到100元。除了政府建的部分石棉瓦房外,大多數居住在高山地區的苦聰人仍然住在竹片、樹棍作墻壁、芭蕉葉作房頂的10平方米左右的草棚內。基本上是席地而臥,除幾件簡單農具和餐具,無任何家產。大多數家庭的財產折價不會超過100元。隨現代社會發展進程的加快,部分苦聰人的這種不適應和與現代社會所要求的生活方式的差距、矛盾和沖突更加突出。于是部分苦聰人選擇了放棄,拋棄政府幫助下建起的家園回到深山重新過起原始的生活。也許就整個少數民族發展狀況來看這只是特例。但是,它卻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它使我們認識到,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以及經濟活動和制度建設等自覺活動急劇變化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對不自覺的生活方式的自覺改造和變革;沒有習俗和思維方式的改變,或者變革過慢,它與經濟活動、與社會的制度發展的差距會越來越大,最終將導致兩種結果的產生:一種是處于弱勢文化中的民族和人群抵制和反抗外來文化,抵制和反抗主流文化,把主流文化和先進文化的影響和作用視作是文化侵略,視作是對民族利益的侵犯。這不但不利于這些民族學習先進文化,促進自身的發展,還容易引發民族政治問題,對整個中華民族的現代化進程形成干擾,處在這種條件和背景下的民族和人群要么以要過自己的生活、要尊重民族傳統和民族習俗為由要求對資源的權利,要求政治的權利。中國和世界的許多矛盾和民族問題就是這樣發生的。要么選擇逃避,遠離文明生活,重新回到原來的甚至是原始的生活狀態去,如苦聰人的重返深山。另一種結果是,民族文化被消解,民族被徹底湮沒,失去它的獨立存在。由于這些民族和人群所代表的文化與主流文化相比它屬于弱勢文化。雖然內部包含著優秀的有價值的成份和因素,由于未經發掘、提煉、提升和有效的保護,沒有建立起傳統文化的保護機制和與現代社會結合的機制,這些優秀成份也將隨整個弱勢文化的消亡而消解。整個中華文化和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將不復存在或是被扭曲。
  世界和中國的許多地區沖突和民族問題,中國西部的一些復雜的民族問題深層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差異和文化內部的巨大反差沒有得到及時調整。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發生的一些矛盾和問題也與此相關。由于文化的差異,處在弱勢文化中的民族和人群中的大多數人往往不能自覺地匯入到現代化進程中,只有少部分人在各種機會和條件的綜合作用下參與到現代化進程中來而融入主流文化中,成為主流文化主體中的個體。這些融入主流文化中的個體是少數民族或弱勢文化群體中走出的自覺個體,具有強烈的民族感和群體意識。在特定情況下他們中的一些人會以亞文化代表的身份出現,成為民族和特定人群的榜樣、核心、靈魂,成為民族和特殊人群的代表人物。在亞文化發展與主流文化發展方向一致,矛盾沖突不明顯時,這些民族中的自覺主體對于落實政府的民族政策,促進民族團結和融合,維護社會穩定,溝通政府與弱勢文化群體間的聯系以及主流文化與非主流文化間的融合,促進社會全面發展和進步起著積極的作用。但是,當亞文化和主流文化發生沖突的時候,這些人就有可能被他所出生的民族視為異類,把它們與主流文化的融和視為背叛。在特定情況下這些人還有可能以自覺的方式站在狹隘的群體利益上反對和抵制主流文化,反對主流文化對亞文化的影響和同化,破壞民族融合,甚至有可能將一般民族問題變成政治問題而干擾現代化建設和影響社會的穩定。
    三
  民族文化的哲學研究要通過對民族生存方式乃至整個亞文化模式以及它與主流文化的關系的研究,找到民族融和以及民族的多元一體發展的規律和途徑,它應當是部門哲學研究的重要方面。它對整個哲學學科的建設,特別是對認識人類社會發展進化的規律,了解人性發展歷程和推進整個中國現代化建設乃至認識和解決時代重大課題都是很有意義的。不僅可以利用這種方式思考和解決國內的民族問題,還可以用這種思路思考和認識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某些矛盾和沖突,思考和解釋中西文化的關系和世界的其它民族問題。亨廷頓的文化沖突是一切沖突的根源的觀點有其片面性,但文化差異確實是影響人際交往、民族交往和國際關系的重要因素。
  民族文化研究的重點不是描述民族文化現象,也不僅僅是介紹民族習俗等風土人情,更不僅僅是為利用民族文化資源發展旅游業和其它產業提供依據和指導。最重要的是要把民族文化作為一種相對獨立的模式來探討它與主流文化的關系;探討它與現代理性社會的關系;探討這種文化模式內部各文化要素之間的關系。在這些探討中去發現對現代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有價值的東西,發現能幫助人們認識自然的本質和發展歷程的同時,也去發現民族的某些缺陷,發現阻礙民族進步和影響整個中華民族現代化進程的因素,甚至發現世界民族沖突的某種原因。然后在對政治政策、經濟結構和管理活動等自覺活動領域進行調整的同時通過有目的的、有措施的、分步驟的建設,通過對民族和某些特殊人群的引導、啟蒙和教育,通過示范,提高他們的素質,逐步改變他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協調好文化內部要素之間的關系,縮小它們與主流文化的差距,使這些民族和群體趕上現代潮流,自覺融入到現代化的進程中,也使存在于這些民族和人群的生活過程中的有價值的優秀的文化成份得到保留和張揚,為少數民族的進步也為整個中華民族的現代化的實現和整個社會的健康協調發展作出他們的新貢獻。
  收稿日期:2002-08-29
云南社會科學昆明61~64D5民族問題研究劉家志20032003少數民族發展狀況關系到中華民族的現代化,影響重大問題的解決。民族文化的哲學研究重點是分析民族文化模式內的要素之間的關聯狀況,提出民族文化建設的理論及政策建議。民族文化/哲學研究/民族文化建設  Ethnic cultures/Philosophic study/Construction of ethnic culturesConstruction of Ethnic Cultures and Philosophic Study on Ethnic Culture  LIU Jia-zhi  (Philosophy of Department,Yunnan University,Kunming,Yunnan,650091,China)The development of the ethnic groups has an importment bearing on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on resolution of major issues.The focus of philosophic study on ethnic cultures is on analysing the relation of essential factors in the ethnic cultural models and putting forwards theories and policy sugges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ethnic cultures.劉家志(1949-),男,云南景東縣人,云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哲學系主任、教授,主要從事哲學基本原理和民族文化哲學研究。云南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 云南 昆明 650091 作者:云南社會科學昆明61~64D5民族問題研究劉家志20032003少數民族發展狀況關系到中華民族的現代化,影響重大問題的解決。民族文化的哲學研究重點是分析民族文化模式內的要素之間的關聯狀況,提出民族文化建設的理論及政策建議。民族文化/哲學研究/民族文化建設  Ethnic cultures/Philosophic study/Construction of ethnic cultures

網載 2013-09-10 21:58:14

[新一篇] 民族振興與民族精神

[舊一篇] 民族認同與中華民族的發展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