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性質和規律是指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區別于其他事物的特征和聯系。搞清楚一門學科研究范疇內事物的性質和規律,是該學科產生、發展和完善的必要條件。正如毛澤東所說:“不論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質、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關聯,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規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管理的性質和規律是指管理工作本身所具有的、區別于一般勞動和其他工作的根本屬性和內在聯系。對管理性質和規律的研究是管理學科發展的起點,也是其走向完善、成熟的重要標志。更是對做好管理工作,切實有效地管理好管理者和管理對象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1 加強研究管理的性質和規律是構建管理學科的必然要求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管理既是合理和有效組織生產力的自然性活動,又是協調和服務于生產關系的社會性活動;既是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科學知識體系,又屬于創造力、智力、智慧、技巧和經驗的藝術表現;既區別于人類的其他活動,又存在于人類的一切活動之中;既反映出職業管理者的個人行為特征;又顯現出普遍的、有組織的群體行為特征。正因為如此,時至今日未能對管理性質及其規律形成統一的、科學的認識。正如國家自然科學學科發展戰略研究報告中所指出:“正是基于管理科學的這種既同于其他科學又不同于其他科學的基本特征,因而要十分確切、完整地描述管理科學學科體系是一件相當困難的工作。”
然而,隨著對管理問題研究的深入,就愈加體會到對管理性質和規律的基本認知十分必要。這些認知主要包括:能被基本認同的管理概念、管理基本特征以及一系列規范的區別于其他學科的管理術語和定義;管理在人類活動中存在的必然性和存在的基本形式;管理研究的基本對象和內容的界定;管理研究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與之相應的基本條件、因素、參數的規范化設定;管理的基本思維方式體系、基本原理和基本定理的建立;管理學科與其他學科的基本關系以及彼此是怎樣交叉和滲透的等等。如果不能對上述這些基本認知形成一個較完備、科學的邏輯體系,管理學科的發展顯然會受到限制。管理科學是管理范疇內知識科學化、系統化的體現,是管理工作中符合規律性的東西。現在亟待需要將這些規律性的東西通過尋求適合于管理范疇的科學方法和手段來得到,亟待需要通過在系統的實證研究,比較研究和規范研究基礎上,對管理工作的普遍現象進行深入地關聯分析,并運用特定的概念、定義、定理、原理等加以規范,從而使管理理論建立在非經驗性描述之上,真正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體系。
盡管管理性質和規律的研究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但管理學科的發展和科學性必須取決于這些基礎性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同時也應該認識到,管理現象的普遍性有目共睹,管理在人類活動中發揮的作用和貢獻不言自明,管理思想和管理哲學思考自古有之,近百年來管理學派紛至沓來,管理理論接踵不斷,管理的方法和技術層出不窮,管理科學的實際應用涉及到了人類宏微觀活動的方方面面。人們在認識管理現象和從事管理工作的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豐富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論、管理方法和技術,使我們不難看出在這些管理的知識體系中具有了許多明顯的管理特征和規律性的東西。從歷史上各種管理學派的形成過程,也可探視到對管理性質和規律認識的逐漸深入。現代自然科學技術、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管理科學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技術和手段方面的支持。組織的改革、組織的再造和組織所面臨新的環境和挑戰,同樣為管理科學的研究工作提供了觀察分析和取證的有利條件。由此可以認為,加強對管理性質和規律的研究已到了一個重要的歷史時期,對現代管理學界是一個難得的契機,完全有可能利用已積累的管理知識和相關的有利條件,對管理學科的基本認知和問題進行深入地論證和加以系統地釋疑。
2 加強研究管理的性質和規律是有效管理管理者的客觀要求
管理性質和規律的一個重要研究范疇是管理者工作的性質和規律。如何認識并利用管理者工作的性質和規律去有效地管理管理者,是搞好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務。為此,眾多管理學派各見仁智。如傳統學派從理性思考角度認為,管理者應履行好計劃、組織、人事、指導、協調、報告、預算等管理的基本職責;經驗學派從實證觀察角度認為,管理者應扮演好發言者、聯絡者、領導者、決策者、監督者、傳播者、設計者、談判者以及應急者等角色;技能學派從人的素質角度認為,管理者應具備應變力、責任感、影響力、概念化、多視角、預見性、敏銳性、溝通、自知之明等品性;決策學派從管理的決策性質角度認為,管理者應具有在不確定和復雜環境條件下及時作出正確決策的能力;后現代主義學派從復雜和開放系統角度認為,管理者應靈活、綜合地運用管理原則和方法,具有權變地處理隨機事件的能力,等等。
上述各管理學派的研究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管理者工作的性質和規律,但如美國管理大師孔茨所說,研究的成果過于粗糙、簡單和不系統。就其原因仍然是需要加強對管理工作性質和規律的深入研究,一方面對各學派的研究成果進行系統總結與分析,研究其成果之間的內在聯系;另一方面利用現代有利的條件,大量考察管理者的工作現象和行為傾向,分門別類地作趨勢性分析研究,從而找尋到管理者工作的性質和規律。事實上,管理者工作的某些基本特征已顯現出來,至少有下述四種特征:
(1)管理者的工作是知識性的活動。在一個組織中, 管理者的主要職能是確定組織的宗旨目標、制定規劃、指揮實施、開發人力資源、處理各種人際關系、收集處理、分析、制定和傳遞信息等一系列的活動。這些活動需要憑借管理者的知識、智慧和經驗去完成。管理者從事的是知識性勞動,是駕馭知識,跨領域、跨學科運用知識的活動。因此,管理者工作的有效性必然反映在:評價管理者駕馭知識的能力;評價管理者具有比被管理者更高層次的知識水平和修養,具有能夠創造性地發現和運用體現管理性質和規律的知識的能力;評價管理者具有對復雜化、隨機化的管理系統采取正確的戰略戰術,將管理制度、模式、方法進行多層次、多風格、多變化的有機組合,并因時、因事、因地制宜,最終實現管理科學與管理藝術和諧統一的能力。
(2)管理者的工作是信息非對稱性的活動。 上一層管理者與下一層管理者之間的管理是一種自上而下分派權力和控制權力的程序。由于管理工作的復雜性和多變化性,越是獨立或越接近并控制實際情況的管理者,組織的信息在那里就越集中、越接近實際,他們就越具有掌握信息的優勢和主動權。而上一層管理者遠離信息發源地,對信息的掌握處于劣勢和被動地位,他們要對下一層管理者實施管理,因受到管理信息這種不對稱性的限制,則行使管理權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上一層管理者為避免在信息的掌握上處于不利地位,就需要建立起復雜的跟蹤信息并能夠分享信息的系統,更多地制定出能夠約束下一層管理者的行為規則。然而,這又可能使組織系統復雜化,加大了組織的監督成本。同時,也可能違背了管理者的工作是一種更高級的有機活動,是帶有相當隨機性和不可重復性的活動以及管理者需要很強的靈活反應能力。因此,探索管理者工作信息的非對稱性,將有助于在建立組織的信息分享系統、制定管理者行為規則與管理靈活性之間找到一個結合度。
(3)管理者的工作是時效滯后性的活動。 管理者的工作主要是形成概念、設置目標、營造環境和與人溝通以及鼓勵、造勢等一系列的活動,是通過受這些活動影響的被管理者的工作和勞動成果間接地表現出來。管理者工作的成功與失誤一般要經過一段時間后才能顯現出來,有時因為在組織各層次之間的“信息傳遞鏈”和“工作流水線”上存在“拷貝失真”的現象,使得顯現的結果與管理者的工作之間的因果關聯度難以確認。管理時效滯后性還表現為,近期的成功可能是以犧牲長遠利益為代價,長遠的成功可能是由于放棄近期利益的結果。管理者決策的效用可能隨時間推移而遞減,也可能隨時間推移而遞增。凡此種種,管理時效滯后性的問題需要進行認真研究,觀察滯后性的諸多現象,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尋找管理者工作與管理結果之間、近期結果與遠期結果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正確評價管理者的工作,建立有效管理管理者的機制。
(4)管理者的工作是創造性的活動。 自然科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研究現象的界限明確,研究對象的活動具有可重復性。可重復性是自然科學驗證研究成果正確與否的重要標準。而管理現象的界限一般難以明確,其研究對象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復雜的外部環境使管理現象、活動一般具有不重復性。這就決定了管理工作不存在一勞永逸的模式。管理過程是創新的過程,管理創新是組織存在的根本,是組織創新的主導。研究管理者工作的性質就必然要研究管理者工作的創新性,研究管理者在創新活動中的觀念創新、方法創新、組織結構創新、組織制度創新等,逐步揭示管理工作的不重復性與管理創新之間的內在聯系,不斷探索未知的和動態的管理規律的新進展和管理方式與環境協調的新方法,使管理者能夠不斷創造出新的更有效的管理范式。
3 加強研究管理性質和規律才能加快管理科學向技術轉化
管理科學似乎既存在于人類一切活動之中,卻又無法直接觀察到;既不可缺少、非常重要,卻又感覺到運用起來無所適從。“軟”,仍然被看成是管理科學發展至今未變的基本特征之一。許多人始終認為,管理科學只能屬于哲學范疇,是理念的東西,是人類不同活動階段的價值觀念或行為準則,管理科學走的是一條從思想到思想、從理論到理論、從原則到原則的“務虛”之路,不存在利用理性的和客觀的方法去解決社會或組織問題。然而,任何一門科學都存在或將存在向技術轉化的過程。科學的理論、原理、原則只有轉化為實際操作性的技術,才能直接為人類活動的目的服務。科學技術轉化的過程,也是人們在實際生活中對科學認同的過程。管理科學無疑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科學,要回答社會或組織中隨時隨地提出的問題,要將管理理論、原理、原則運用于解決具體的管理問題。如果管理科學只是一門“務虛”的科學,不能轉化為可操作性的技術去直接解決具體的管理問題,這門科學的發展前景就難以預料。
將管理科學轉化為可操作性的技術,同樣需要搞清楚管理的性質和規律以及這些性質和規律與管理技術化之間的內在聯系;搞清楚如何遵循這些性質和規律實現其轉化的過程。應用管理技術是管理性質和規律在組織系統中存在的實際表現,管理技術的作用是人們把握管理性質和遵循管理規律的結果。可以認為,在人們從事的管理活動中,盡管宏觀領域的管理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素和不可重復性現象,但微觀領域的管理卻存在著大量的確定性因素和重復性現象。后者正是研究管理性質和規律,建立管理科學的基礎和起點,也是把管理科學轉化成管理技術的突破口。在微觀領域的管理活動中,人們已總結出某些管理的規律,并依此將某些管理工作加以規范化、程序化和標準化。但仍未能形成系統的管理技術,形成科學的管理工藝,也未能廣泛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自然科學技術將管理的規律性活動“模擬化”、“虛擬化”,以便人們系統地掌握管理技術和對管理者加以接近實際的訓練。只有認識到管理的性質和規律,切實把管理科學轉化為行之有效的管理技術,才能真正認識到管理科學實用性,認識到他是一門“務實”的科學。
管理性質和規律被忽視的另一個原因,是長期以來人們沒有清楚地了解管理在社會或組織活動中是如何起作用的,對組織活動的結果到底有多大影響,管理的作用未能得到科學的評估。在生產轉換系統中,人們能夠對資本、勞動力等生產投入要素為系統產出所作出的貢獻進行較準確的評估,甚至對科技(一般指自然科學技術)進步為系統的產出所作出的貢獻也能夠予以較準確的評估,而對管理科學技術進步為系統的產出所作出貢獻的評估卻相當籠統和含糊。這恰恰是由于人們對管理、科技進步、生產要素之間內在聯系的認識很膚淺,還不能依據管理對生產轉換系統作用的規律提出評估管理貢獻的方法。顯然,不能對管理的貢獻作出科學的評估,就不可能真正認識到管理科學對人類活動是何等的重要。
科學管理研究呼和浩特5~8C3管理科學聶銳/陶學禹19981998聶銳 陶學禹·中國礦業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作者:科學管理研究呼和浩特5~8C3管理科學聶銳/陶學禹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1:5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