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當代中國亟待倡導的核心價值理念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B0-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860(2008)04-0012-05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僅是中國特色、中國氣派的理論形成過程,而且是這個理論為中國人民認同而化為行動的過程。經過50多年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和理論的探索,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的探索,我們逐步形成一套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建設與發展的比較系統的思想,形成了一套比較成熟的價值理念和價值體系,它們具有中國特色和中國氣派。去年召開的黨的十七大,在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上有著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作用,標志著它已進入成熟期。但是,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真正化成中國廣大群眾、特別是廣大黨員干部的真誠的理想追求和內心的價值準則,則還要有個相當艱難的過程。為此,中央強調要“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并且提出,“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主動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1](P34)。
  價值理念和價值體系,這是兩個層次上的概念。與價值體系相比,價值理念更加重要,更加處于核心地位。可以說,核心價值理念的有機展開就形成了價值體系。(當然,核心價值體系可以作另一種理解,即在社會上客觀存在的諸多價值觀或價值體系中,這一價值體系處于核心地位,而這里所說的諸多價值體系應當不是根本沖突的。)只有努力使廣大干部和群眾在核心價值理念上取得共識,才能樹立共同理想,才能做到求大同而存小異,才能使整個社會比較和諧,或者說是“和而不同”。
  我們要確立的核心價值理念應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結晶,不僅思想理論上有著新的高度,而且在中國特色和中國氣派上也要具有特點,簡單明晰,切中時弊,容易為廣大干部群眾所接受。為此,筆者認為,當前中國,最為重要的是要在三個核心價值理念上取得共識,并且從文化根基和價值理想上取得認同。
  第一,“求真務實”的理念。
  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認識論和工作作風理念。列寧曾指出,“馬克思主義的精髓,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對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2](P128)。毛澤東在反對“左”右傾機會主義的斗爭中形成了把馬克思主義具體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思想,并且以中國的成語概括為“實事求是”四個大字。鄧小平則在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的實踐中進一步明確地指出“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3](P382)。他不僅將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實事求是”四個大字突出了出來,而且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為指針,從中國建設實際和當今時代特點出發,開拓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新局面。而在世紀之交,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入關鍵時刻,世界風云又發生著重大變化的情況下,江澤民又及時地提出了“與時俱進”的口號,強調了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從而繼續深化著“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值得進一步注意的是,胡錦濤同志針對當前改革開放和建設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進而提出了“求真務實”的要求,并且從哲學的高度作了理論分析。他指出:“求真務實,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一以貫之的科學精神,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也是黨的優良傳統和共產黨人應該具備的政治品格。”[4]“求真務實”這一理念不僅對于我們理解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它本身就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建設實際以及當今時代特征相結合的成果,是求真務實的成果)有著根本的作用,而且對于克服工作的種種錯誤傾向和不良作風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國雖然在法律政策的制定和修改上還要做大量工作,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當今中國實際的要求,但是更為突出的問題在于相關的政策法令不能得到認真地貫徹,工作中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相當嚴重。這是一切工作的消蝕劑,也是腐敗現象得以產生的作風上的原因,是當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所面臨的大敵。只有在全黨和全國人民中真正發揚起“求真務實”的作風,才能抵制這些歪風邪氣,保障我們事業的成功。
  第二,“以人為本”的理念。
  這是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提出的重要價值論理念。它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其他各方面理論創新所圍繞的核心,是我們今天各項工作的指針。“以人為本”理念的形成實屬不易,它是在我們黨“為人民服務”宗旨基礎上,經歷了50多年社會主義建設的正反經驗教訓,思想認識有了重大飛躍之后才提出來的。我們曾經在“左”的思想影響下,以國家、集體甚至人民的名義,壓抑了個人的利益、意愿和自由。而在發展市場經濟的過程中,也出現了注重物而忽視人、忽視人生存的環境等種種傾向。這些都嚴重違背了黨的宗旨、破壞了黨的形象,給人民的事業帶來了無可挽回的損失。確立“以人為本”的理念,表明我們黨對于社會主義根本價值目標的明確。馬克思曾指出:“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5](P9)由于“以人為本”的理念抓住了事物的根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所以,一經提出,就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引起了強烈的共鳴。這一理念所說的人,其主體就是人民,特別是廣大勞動群眾,他們是具體的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進行著生活、勞動和創造的人,是共性和個性具體歷史地統一的社會的人。而這一理念所說的本,則既具有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和根本價值主體的含義,又具有所追求的根本目標是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含義。這一理念是建立在唯物史觀基礎上的,不同于或者說遠遠高于西方啟蒙學者在抽象意義上討論的人,更不同于作為中國古代君王統治之術的“以民為本”。但是它以“以人為本”這四個字表述出來,就與“以物為本”、“以錢為本”、“以官為本”、“以己為本”,乃至于與“以虛假的共同體為本”相對立,突出了在社會歷史發展中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發展的價值主體,也突出了對人民群眾包括每個個人的關懷。這就不僅堅持了我們黨一貫的“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而且深化了對“為人民服務”宗旨的認識。更加體現了《共產黨宣言》所說的“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5](P294)的要求,更加深刻地體現了唯物主義歷史觀的要求。與此同時,它不僅與“人類精神的第一次大解放”[6](P14)相銜接,并且也適應了當今世界上進步的潮流。它深刻地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很容易為廣大人民群眾所認同。胡錦濤同志多次強調必須將“以人為本”貫徹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一切工作中去。我們必須努力使黨員干部乃至廣大人民群眾都在心中樹立這樣的理念,從而使各種具體政策法規和各項工作在“以人為本”基礎上取得共識。
  第三,“和諧發展”的理念。
  這是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在方法論理念上的體現,具體地說就是: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建國以后,我們長期苦苦追尋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經過十年曲折、十年動亂,我們走出了以階級斗爭為綱、進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錯誤路線,并開始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但是,在轉型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又進一步使我們反思,我們建設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應當是怎樣的市場經濟,我們的社會應當是怎樣進行建設和發展的社會。“和諧發展”的形成是我們對于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方法論理念上的歷史性飛躍。它表明,我們總結了50多年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終于從哲學方法論層面上比較徹底地擺脫了過去那種所謂“斗爭哲學”的陰影。“和諧發展”并不是否認矛盾和斗爭,只是對于解決矛盾的方法不再是“仇必仇到底”、“斗必斗到底”、你死我活的斗爭,而是努力形成一種動態平衡的解決矛盾方式,即創造矛盾能在其中運動的形式。正如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的:“我們看到,商品的交換過程包含著矛盾的和互相排斥的關系。商品的發展并沒有揚棄這些矛盾,而是創造這些矛盾能在其中運動的形式。一般說來,這就是解決實際矛盾的方法。例如,一個物體不斷落向另一個物體而又不斷離開這一物體,這是一個矛盾,橢圓便是這個矛盾借以實現和解決的運動形式之一。”[7](P112)對于經濟建設中的諸多矛盾解決方法是這樣,即必須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也就是科學發展;對于人民之間的一般性矛盾,乃至于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勞資矛盾也是這樣,即在民主法治的基礎上達到在發展中共建共享、各得其所、和諧發展;對于與其他國家之間的關系上,則強調我們的發展要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不去侵犯別國的利益,而是做到互利共贏,實現自身的和平發展。
  上述的三大理念是當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最為重要最為基本的理念,它們是站在世界觀高度分別涉及著認識論、價值論和方法論,并且也對應著人類在精神上的真、善、美的追求。它們樸實無華、清楚明白,既有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高度,又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并且還有著深厚人類文化特別是中華文化的支撐,很容易為我國廣大群眾所接受。
  對于當今中國來說,這三大理念的展開就是中國共產黨全部工作的主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四大特征,是分別就其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四個大方面來說的,而其內在的本質要求則是形成有利于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的公平正義的社會制度。這就是說,我們必須從中國這個經濟文化還相當落后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際出發,“求真務實”、“以人為本”地進行各項工作,以達到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其中最為關鍵的是處理好發展生產和公平正義的關系。公平正義是具體的歷史的,必須放到現實的歷史環境中進行解說,它的實現也有個過程,離不開整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以及在此基礎上社會生產方式的變更。離開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抽象地討論公平正義,不僅會是空想,而且會帶來巨大的災難。這里所說的公平正義,絕不是過去那種平均主義大鍋飯,而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妥善處理各個方面的利益關系,把一切積極因素充分調動和凝聚起來”,使“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8](P15),從而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綜合國力和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我們今天又必須看到,所謂公平正義都是對人而言的,只有“以人為本”,保障了社會的公平正義,才能夠更好地促進我們國家經濟上發展、政治上民主、文化上文明、社會上和諧;也只有在這些方面不僅發展了,而且體現出了公平和正義,才能夠說得上是社會主義。溫家寶總理在十屆五次人民代表大會的記者招待會上深刻提出“讓正義成為社會主義國家制度的首要價值”[9],這不僅說出了人們的心里話,引起了社會上的強烈共鳴,而且也具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踐的指導意義。公平正義乃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特征,也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和首要價值。
  要保證社會的公平正義,則必須按民主法治的要求來治理國家和社會。民主法治,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制度框架。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人們有著各個不同的主體價值追求,多樣化乃至多元化,是不爭的事實,可以說,也正是因為每個主體的自立自主有著自己的利益追求和價值追求,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但與此同時,價值追求、利益追求上的沖突也是不可避免的。要能夠保證市場經濟體制的正常運行,就必須在民主的基礎上建立法治經濟。要讓整個社會秩序穩定,乃至和諧發展,也必須強化民主與法治。對于社會主義來說,建立在廣大人民真正民主基礎上的法治,更是迫切的制度要求。惟此,才能約束人們在追求自身利益和價值的同時,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保護弱勢群體,特別是廣大勞動群眾的權益,從而使各個利益主體、價值主體在追求自身利益中保持一定的界限,做到共同發展;也惟此,才能有效地形成矛盾能在其中運動的形式,從而實現和諧發展。民主法治雖然是實現我們國家公平正義的手段,但是它們又轉化成為我們的價值目標,不僅是我們國家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而且也應當是每個公民自覺約束自己和尊重他人民主權利的人格建設的價值目標。
  從社會層面上看,除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之外,最為重要的就是我們共同的文化和價值的根基,這就是對于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于中華文化的認同。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不間斷文明史的大國,中華文化已經成為深深植在每個中國人心中的共同之根。對于一個近幾百年來受盡帝國主義欺侮的中華民族及其子孫來說,只有站在中華民族這個我們共同的根基上,才會比較自覺地担負起國家興亡、民族復興的責任。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得以復興的靈魂。在愛國主義的感召下,我們就更能夠形成共同的理念,做到萬眾一心,振興中華;也惟有在“求真務實”、“以人為本”和“和諧發展”這三大理念指引下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是每個中國人真正的福祉,也才能夠取得廣大民眾的認同。
  面對社會層面上上述價值理念,就個人道德品行方面來說,也必須要有相應的價值理念。筆者認為最為重要的是三個:誠實守信、愛國愛民、自尊自強。  
  “誠實守信”是與“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相對應的對于個人的道德品質方面的要求。人無信不立,對于一個人來說,誠實守信是最為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最為根本的人格。和諧社會最為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可信,如果沒有這種可信,人與人之間都相互提防、相互戒備,那么,這個社會就不可能是和諧的。而誠實守信,也是真正科學的做事的態度。“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任何一點調皮都是不行的”[10](P800)。科學的大廈、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生活都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的,而如今社會上最大的道德問題也就是在個人私利的引誘下,虛浮之風盛行,各種假冒偽劣猖獗,而導致人們之間的誠信受到了很大影響。
  “愛國愛民”,則是從“以人為本”這個根本理念上生發出來的對于每個人的道德要求。“愛”是實現我們所說的諸多道德原則的人的內在的情感基礎。它是理智的升華和在情感中的積淀,反過來,它又非常深刻地引領和作用于人的各種活動,甚至可以為著愛而犧牲自己的一切。偉大的母愛是如此,執著的愛情是如此,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更是如此。只有有了對國家對人民的愛,我們才能夠不僅從理智上而且從情感上樂于助人,才可能做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也才能真正實現“以人為本”。沒有這種對國家的愛,對人民的愛,就談不上愛國主義,也更談不上社會主義。
  “自尊自強”,對于形成獨立人格,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基礎性的作用,也是當今和諧文化的人格基礎。我們構建的和諧社會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和諧社會,獨立人格的形成是其基本要求和前提,否則就不可能形成眾多主體可以自由出入的規范的市場機制,更不能夠形成各個主體相互間的和諧。這是因為我們所要的和諧社會不是那種人與人不平等,主子高高居上,而其他人甘心為仆、為奴的社會(從根本上來說,那樣的等級社會可以有一時的穩定、繁榮和表面的和諧,但從根本上來說,不平等就不可能是真正和諧的),是在人與人平等基礎上的和諧社會。但是,真正要實現人與人的平等,即使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也不是容易的事情。資本和權力就是對于人們平等的一種排斥。而要贏得勞動者自己的地位,除了共產黨的領導之外,更為重要的要靠勞動者自己。只有在共產黨領導下,廣大民眾特別是廣大勞動群眾努力做到“自尊自強”,人格上站立起來,才能夠在市場的博弈中真正贏得自己的應有的地位。而我們所說的和諧文化,也不是過去那種唯唯諾諾、逆來順受,一味講求妥協的文化,而是建立在每個個人人格獨立基礎上的文化,是個性得到自由和張揚,但又不去壓抑他人的文化。“自尊自強”則是如今新社會中每個個人對于自己應有的人格要求。
  誠實守信、愛國愛民、自尊自強,既橫跨著對事對人和對己的三大領域,也涉及著真、善、美諸多方面,應當是我們當今需要追求的最為基本的道德理念。胡錦濤同志提出的“八榮八恥”,是更加全面的要求,而這些要求的根本之點,也就在這三個方面。
  總之,“求真務實”、“以人為本”、“和諧發展”三大核心價值理念以及以愛國主義為基礎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理想一起構成了當代中國社會應當形成的價值體系框架;而“誠實守信”、“愛國愛民”、“自尊自強”則相應地構成了對于每個公民的最為基本的道德理念要求。這就是筆者對于當代中國亟待倡導的核心價值理念及其價值體系的構想。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南京12~16D1社會主義論叢胡振平20082008
核心價值理念/求真務實/以人為本/和諧發展
  key value concept/seek validity and be practical/human orientation/a harmonious development
Core Value that Contemporary China Earnestly AdvocatesIn the key value system of socialism, the key value concepts play a special role. In contemporary China, it is highly important to reach a consensus on the three key value concepts of "seeking validity and being practical", "human orientation" and "a harmonious development" since they are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of Marxism in China, the fundamental concep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y involve epistemology, axiology and methodology and the pursuit of truth, kindness and beauty. Therefore, as to individual moral and manners, we should emphasize honesty and faithfulness, patriotism, self-respect and self-support.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核心價值理念具有特殊的作用。當今中國最為重要的是在“求真務實”、“以人為本”、“和諧發展”三個核心價值理念上取得共識,因為它們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結晶,是當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最為基本的理念,分別涉及著認識論、價值論和方法論,并且也對應著真、善、美的追求。與此相應,對于個人道德品行方面來說,最為重要的則是誠實守信、愛國愛民、自尊自強。
作者:江蘇行政學院學報南京12~16D1社會主義論叢胡振平20082008
核心價值理念/求真務實/以人為本/和諧發展
  key value concept/seek validity and be practical/human orientation/a harmonious development

網載 2013-09-10 21:59:57

[新一篇] 論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

[舊一篇] 論當代中國發展的機遇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