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劫》:一個國家的滅亡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近年來古裝華語片在銀幕上屢破下限,既有《關云長》這種讓關羽做與劉備老婆的春夢的腦殘情節,更多的則是像《夜宴》《十面埋伏》《無極》這類虛構故事,淡化真實歷史,然后天馬行空到面目全非的架空故事。“你毀了我一個做好人的機會”,導演也毀了觀眾去花錢看電影的好心情。這種啼笑皆非的臺詞比比皆是,所以大部分觀眾對于古裝片的忍耐程度已經到了一個極限,使得幾乎“談古色變”,票房也不會太好。 

   

  在這樣的情形下,抱著沒太大的期待看《大明劫》,反而有驚喜。 

   

  拍攝《大明劫》的導演王競之前有《我是植物人》《一年到頭》等作品,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去年的《萬箭穿心》。這三部瞄準當下社會的現實題材水準各有千秋,但王競對于社會問題的關注卻貫穿其中。所以得知他下一部作品是《大明劫》的時候,我還在想,難道所有導演成名之后都避不開鼓搗古裝大片這條路嗎?看完《大明劫》后我發現,王競還是那個王競,只是這次把故事放到了古代而已。 

   

  《大明劫》以明末的動蕩社會為故事背景,講述明朝滅亡前兩年,瘟疫遍地,戰爭連連,各地接二連三的有暴動起義,崇禎所把持的大明江山大廈將傾。被打入大牢的大將孫傳庭臨危受命,重新帶兵打仗,對抗李自成的闖軍;而同時在社會底層,行走江湖的游醫吳又可想盡辦法醫治愈來愈嚴重的瘟疫…… 

   

  初看這個劇情,導演的用意很明顯:他想通過一文一武兩個人,去描述明末的風雨飄搖。我首先要對《大明劫》做出肯定的一點,是這部戲很尊重歷史。是的,就這么基本的一點基礎,很多古裝片都未能做到。編劇謝曉東將孫傳庭和吳又可兩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放到一起,雖然歷史上兩人并沒有什么很深的交情,但故事里的這點藝術加工我卻可以表示贊同,因為除了這點,影片對于兩人的角色刻畫是非常小心翼翼又具有立體層面。 

   

  在《大明劫》里,孫傳庭并不是什么威武睿智的民族英雄,吳又可也不是頂著道德光環大公無私的醫者。孫傳庭殺人不眨眼,暴戾易怒;吳又可遇事求自保,走為上策。兩人都擺脫了歷史書里單一片面的紙片形象,使得角色具有一種復雜的性格刻畫。 

   

  明朝為何會滅亡?這個話題數百年來被眾多歷史學家翻來覆去的研究,近年來熱門的《明朝那些事兒》里也有著獨到的解說。反思明朝的覆滅,總有各種角度去闡釋,而作為一部電影,《大明劫》沒有堆砌大戰場面(實際上整部戲只有10分鐘不到的“商業爆米花大場面”),王競這次描述的重點,是刻畫明末的動蕩年代里,從皇宮到軍營、再到平民社會的眾生態。 

   

  從崇禎對孫傳庭的猜忌,到軍營糧倉里以泥沙裝袋冒充軍糧,再到瘟疫彌漫全城卻無醫能治,朝廷的腐敗,百姓的恐慌,明末的種種亂象,在王競冷酷而又寫實的鏡頭下娓娓道來。最值得一提的是對李自成闖軍的刻畫,眾所周知,過去因為意識形態的關系,導致所有的農民起義都被定性為“革命”,而革命在中國,是絕對主流正確的價值觀;所以,無論是血腥到近乎無恥的黃巢軍(此人一邊打仗一邊寫信給朝廷要求給官做,給了就不打了),還是根本利用邪教蠱惑人心的黃巾軍(張角的醫術以芒硝為萬能藥,害死不少無錢醫病的貧苦百姓),再加上光輝形象的闖王李自成,這些農民起義都是“無產階級推翻封建主義統治的革命行為”……這么歌頌了幾十年,直到近年來,這種荒唐的觀念才漸漸有所解除。 

   

  在《大明劫》里的闖軍,是以反派的形式出現。明末李自成曾經多次被打垮,其闖軍的組成也多是各地不成氣候的流寇,這撥流氓性質的軍隊到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所到之處皆是慘絕人寰。《大明劫》里難能可貴的還原了歷史的這一部分真相,使得看過姚雪垠版《李自成》的我,看這部電影不免心生感慨。雖然礙于各種可以理解的原因,李自成的形象并沒有在片中出現,但就整體而言,相信看過這部《大明劫》,不熟悉明末歷史,僅僅從歷史課本上了解的觀眾,對李自成和其闖軍自會有新的認識。 

   

  《大明劫》以一種冷峻的眼光,審視著1642年的中國,看《大明劫》很容易讓我想起黃仁宇所寫的《萬歷十五年》,前者處處驚心動魄,讓觀眾看著大明王朝的傾覆;而后者則筆筆冷淡平靜,讓我們知道為何大明的滅亡早已埋下種子。王競有他的歷史責任感,能將藝術處理和真實歷史做到這種微妙的平衡,讓我們得以在100分鐘的時間里去感受一個國家是如何滅亡的過程,從這一點出發,《大明劫》已經值得讓人贊許。 

   

  孫傳庭心懷殺敵報國之心,面對貪官污吏,朝廷昏庸,瘟疫橫行,百姓身處水深火熱之中卻束手無策,只能感嘆一句,“積重難返”。這讓我想到了前幾年《建國大業》里,蔣介石面對根深蒂固,已經無力根除的腐敗,無奈地對自己的兒子蔣經國說了一句,“反腐,亡黨;不反,則亡國。”《大明劫》里的明末何其相似。導演有隱喻嗎?這個問題,已經不重要。

http://movie.mtime.com/181176/


文/公元1874 2013-10-25 10:30:57

[新一篇] 洛陽六旬農民自學攝影 作品令專家汗顏

[舊一篇] 《大明劫》:馬革裹尸的最后掙扎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