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設計界名人專訪錄 尹定邦:設計無所不在 實踐是我的設計哲學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尹定邦:設計無所不在 實踐是我的設計哲學
人物簡介與采訪背景 
尹定邦 1940年出生于湖北武漢,1965年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并留校任教。歷任系副主任、主任、設計學院院長、美術學院副院長。現任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榮譽委員,中國科協五屆委員,廣東工業設計協會會長,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同時受聘于武漢大學等三十所大學的教授或博導。 

“中國現代設計之路——尹定邦師生作品展”繼2004年9月至10月在深圳舉辦后,12月2日至10日又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展出。尹定邦教授是中國現代設計的開拓者。上世紀70年代末,他就大膽引進西方的現代設計理論,以廣州美術學院為教學基地,并向全國各大美術學院全面推廣,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青年教師和學生,他是我國現代設計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同時,尹定邦教授又積極倡導并親自參與現代設計的行業建設和市場開拓,他是我國現代設計“產、學、研”理論和實踐一體化的杰出代表之一。 

尹定邦教授很會講故事,那些商戰中充滿了智慧和博弈的風云和波瀾,經他描述出來都勝似閑庭信步。正如他很推崇毛澤東的哲學思想,在數十年的設計教學和設計實踐中他開辟和引領了中國現代設計的新思維,而他在不同場合呈現的個人魅力也讓人注目。下面是采訪實錄。 

您提出設計是無所不在的,為什么這么說? 
尹定邦:讓我們單從設計教育來看。全中國的美術院校是都有設計學科的。目前全國的大學合并之后有800多所,一半以上開設了設計學專業。 

這都是這十年的事情? 
尹定邦:對。突飛猛進的是國家鼓勵辦職業高等技術學院,有七八百所,都開辦了設計學科。總的來算中國大學有1200多所都開了設計學科。從另外一個數據看,廣美原來有5個系,有一個系是學設計的,現在有設計的系比原來傳統美術的系要多得多,大概招生的總量和教師的數量都超過70%了。巴黎美術學院,還有美國的紐約藝術學院,包括列賓美術學院,學設計的占90%。數字上可折射出一個情況,就是社會需求量,哪方面需求的人才多,專業才如此受歡迎。 

社會上衣食住行、生產需要制作,而生產制作的第一位是設計。設計完了才談得上生產和制作。我們所見所接觸所用的一切幾乎都是經過設計的,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設計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這是非常自然的一件事情。那么反映出來的另外一件事就是設計師的社會地位,在中國設計師的地位還不高,這個歷史過程還需要時間。中國在往前走,1200所大學都在培養設計師,好像是很恐怖的數字。如跟美英法德等國相比,設計師占人口比重我們還差的遠。正常的發展,再發展個二三十年,這些院校培養的設計師未必能滿足社會的要求,所以說無所不在的設計其實不是個錯誤概念。 

于是您提出設計是為未來的消費服務,還有一句話是設計是創造未來的文化。 
尹定邦:意識形態的東西,社會輿論的東西從來是滯后的,還是社會需求和社會需求的滿足是實在的東西。因此設計師先有社會需求,然后有社會待遇。社會經濟待遇重要了,社會政治待遇和其他待遇也就跟著來了。我想關于設計在當前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地位和影響,看看大學教育的變化,看看較發達國家的現狀,就心中有數了,過去我們很担心中國設計界太落后太不成比例,但是沒有任何其他力量的影響,1200多所大學就辦起設計學科來了。 

這是“市場的手”在起作用。 
尹定邦:對,市場在起作用。 

您最早是從教學切入設計的,但很快您就將教學和實踐聯系在一起,并深入到實踐的前沿。在教學和設計實踐這兩方面你在不同時期是否有所偏重,還是從一開始就很明確。 
尹定邦:我這幾天也在想設計實踐觀的問題,這是個非常要命的事情。昨天跟兩個香港學者也在討論這個事情。他們問我為什么走上這條路,我說走上這條路是有方方面面的原因的。第一,我年少時曾在饑餓和死亡線上掙扎了若干年。看社會的角度,虛的東西少,實的東西多。所以我說設計是個專業,更重要的是個職業。在職業的基礎上才談得上它是一門事業。要靠它有個維持生計的基本收入,要用自己的勞動與社會去實現交換,而保證自己的生存,我覺得這是非常基本的。 

所以想問題做事情這個基本點是個很要命的,大家都想要上金字塔尖,我的概念是把金字塔基礎工作做好,否則哪來的塔尖。也有人認為你做了基礎,塔尖不會收容你。恰好相反,塔尖收容了我。其實我在學畫畫的時候,是完全可以做一個很優秀的畫家的,而當時我選擇了設計,因為設計最大的可能性是不會挨餓。 

您最初的選擇是因為這個出發點? 
尹定邦:對,當時在中南美專附中學畫畫時,我還是班上的尖子。我選了設計,當時大家都覺得設計是最沒有出息最沒有地位、最落后的一個專業。 

不把它當作一個未來的藝術家應學應做的事情? 
尹定邦:對,后來我來負責這個學科的事情,包括做系主任和院長,我都是這么考慮的:先安居后樂業。先把大家的房子安排好,衣食住行生活條件和工作條件解決了,才去考慮偉大的事業。 

先有物質基礎。 
尹定邦:對,當時很多院校不解決物質基礎,后來在專業上就看著我們飛吧。廣州美術學院,名家名師出的多,在省里在國家影響很大。但是對于學校里的設計學科當時叫工藝美術專業來講,它是最不起眼的,地位也最低的。 

您是說二十年前嗎? 
尹定邦:對,二十幾年前,那種情況底下,很多機會我們是沒有的,比如說留學進修。按潘鶴先生的話,那里是籮底橙的教師、籮底橙的學生。是個被愛情遺忘的角落。所以面對新的時期和新的發展的要求,我們既缺教師,也缺教材,缺資金缺設備。同時還缺優秀的學生。 

好學生都報別的專業去了。 
尹定邦:對,當然現在不是這樣了。 

中國現代設計真正發展起來也就在這二十年,你作為開拓者和奠基人,內心的力量來自哪里呢? 
尹定邦:當時我們走什么路,到哪里去學,哪里都沒有方向,哪里都是傳統的工藝美術。在這種情況下,怎么把設計搞出來?這種情況誰能解決問題?只有一個人,毛澤東。他解決的問題比我們解決的問題復雜一萬倍。在那么強大的帝國主義官僚主義資本主義的統治之下,在政治壓迫軍事威脅下,把最落后的農民組織起來,把最強大的敵人打敗了,他的實踐論思想,了不得。沒有將軍,他就把農民培養成將軍。拿著大刀長矛,把最強大的日本人趕走。把國民黨武裝到牙齒的現代化的軍隊800萬軍隊全部趕跑。 

實踐,只有以廣大老百姓的最迫切需求做后盾,把這一點調動起來,就把一個民族獨立和復興的問題解決了。我們復興一個專業做不到么?做得到。但是要用毛澤東的思維方式來思考一下,誰需要誰?沒有需求就沒有創造,我們在廣東,廣東的老百姓需要,廣東的商人需要。廣東的企業需要,離開了這個需求,就沒有我們的活動天地,有了這個需求,要什么有什么。 

是唯實踐論的力量。 
尹定邦:為什么毛澤東要進行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啊?他就是要發現革命的動力。有著最強大革命愿望的力量在哪里,緊緊依靠他們。那么我們需要設計的力量在哪里,緊緊依靠他們。跟這個力量脫節,玩什么都是假的。1989年美國的一家廣告公司想收購白馬,給1200萬人民幣,白馬沒干。1991年同樣這家公司提出給1200萬美金,白馬仍然沒干,如果我們變成了美國的企業,誰替中國企業做廣告?就是這樣一種信念。如果沒有長期為中國企業服務建立的感情,沒有提升起來的一種覺悟,1200萬美金,四個干將每人分300萬美金,在91年那個時候就富裕了。但他們情愿自己艱苦奮斗,這是和自己國家的企業聯系非常密切的一個設計群體和企業,就有這種覺悟。 

三個出神入化的設計案例 
我知道你推崇在設計實踐中學習設計,這也是你設計哲學觀的根本出發點。 
尹定邦:我覺得這條路是非常有效的,我可以舉些例子給你聽聽。比如說現在搞一個一千人的食堂,廚房怎么設計?請問學院里有人教嗎?都不教的。可是我接到這個事,該怎么辦,很簡單,我找了五家廚房用品廠家,告訴他們我現在要買300萬的廚房設備,買誰的?你們給我提供設計方案,而且這一千人吃飯,就是粵菜。要多少蒸鍋,多少煮鍋,多少燜鍋,多少湯鍋,紅案多少,白案多少。廚房要多大的面積,設計清單報價拿過來,五家的圖紙拿過來,然后一家家派自己最優秀的工程師來說服我,我只要請教一個大廚就行了。五個方案,誰的好,大廚一說,兩下子,我們的設計師就學會了。 

另一件是我們做廣東美術館的燈具設計,我是把世界上最好的賣特殊照明的三大燈具公司都找到一起。告訴他們我們要買1000萬的燈具,三家來比賽,展示你們的燈和設計方案。我從美協要了60萬塊錢,做了五個展區。他們三家在我的五個展區里擂臺比賽。我就派了我的一個光學工程師,買了一臺測光儀。三家都認同我這臺是合格的,是夠格檢測他們燈具照明的。然后是每一家拿出東西來,三家跟我們一起測,測出來的各種數據誰的最優秀就用誰的,當時省里說你這個必須超過香港美術館。我說那好,把香港美術館館長請來做我們的顧問。結果他來了一看,感嘆了一番,同樣的標準他們花了17個億,我們花了2個億,還比他們做的好。因為我用國際最先進的標準,國際最優秀的三個機構為了他的商業利益在我這里打擂臺。那么我們的人學到的是一流的知識和技術。因此到目前為止,廣東美術館的燈光是全國最好的,我們比一般的專業人士還要專業。可是我懂嗎?我什么時候到物理系學過光學,沒有啊。我就是在實踐操作中很迅速的把我們的人培養成一流人才。 

聽說在做星海音樂廳的設計時,你也像太極高手,運籌帷幄揮灑自如。 
尹定邦:做星海音樂廳,省里對我們的要求是要做全國最好的。我說音樂廳的傳統在歐洲。要做好得到歐洲去學習。當時省里給的設計費只有150多萬。我說行了,這個學費已經足夠了。去之前通過外交部和文化部聯系當地的大使館和文化參贊,把那邊有名的音樂廳包括有名的音樂家、建筑師,事先聯絡了一下,我們這邊派了八人代表團去訪問了歐洲眾多音樂廳。其中大家一致認為德國的某個音樂廳是最符合最接近我們現在的這種感覺,現場達成共識。這也是在大學里沒辦法學到的功夫,可我們這些半路出家的人都學到了,我利用社會機制、市場機制,同時也利用了政府機制。


卜軍 2014-01-10 05:59:25

[新一篇] 工業設計界名人專訪錄 陳文龍:文化與產品設計的關系

[舊一篇] 寫給年輕的父母:包辦的惡果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