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深度觀察清末民初精神脈絡 >>> | 簡體 傳統 |
臺海網5月5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此次以習朱會為主體的國共交流,大致確立了2016年“國、共、民”三黨的互動架構;民進黨雖未參與此會,但其未來角色亦將受此會制約。
此會呈現三項主要觀點:一、確立“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為兩岸共同政治基礎。二、在“擴大臺灣國際空間”的提法下,對臺灣參與RCEP、亞投行及一帶一路,北京方面表示“可探尋合作方式”,這可視為國民黨“由中國走向世界”政策的延伸。三、共同強調,為下一代建立公平正義社會,以加強兩岸交流的合理正當性,并各自向內部喊話。
這三個觀點所可能發生的主要綜效是:一、兩岸政策仍停留在“九二共識”的層次,或可影響眼前的情勢,但因未能超越九二共識,誠屬缺憾。二、以“區域經濟合作”為籌碼,大幅墊高了對于民進黨的壓力,倘若民進黨重返“執政”而不知轉型,其所受損傷將更慘重。
先論此會對民進黨的影響。民進黨對此次國共交流內容似乎找不到可以攻擊的題材,主要批評只見蔡英文說“兩岸關系不能國共化”,這卻正是民進黨最嚴重的危機所在。
2005年,胡連會在“九二共識”上建立的兩岸政策架構,可以稱為“國共化”;但至2008年馬當局主政,基于九二共識所簽21項協議而推動的兩岸互動,當然即是臺島政策,而不能稱為“國共化”,何況九二共識如今不啻已成“臺、美、中”的三方共識。
不過,在2005年至2008年民進黨下野之間,臺灣的政治氛圍與兩岸關系愿景,確實是由“國共化”的胡連會所引領,終至2008年使得在兩岸政策上失敗的民進黨“政府”下野。因此,蔡英文批評“國共化”并無意義;因為,如果“國共化”的政策架構合乎歷史潮流,它終究會成為臺島政策。例如,蔡英文即使重返“執政”,亦無可能廢止由“國共化”發展而來的兩岸21項協議。
蔡英文必須警覺:倘若重返“執政”,切勿再陷“扁‘政府’兩岸政策失敗/由國共化胡連會引領兩岸愿景”的噩夢。張志軍此次說,未來“國共論壇”不但要“繼續辦下去”,而且要“愈辦愈好”;言下之意是,山不轉人轉,民進黨若不知轉型,仍將由“國共化”引領兩岸政策的話語權,再等民進黨下臺。倘系如此,臺灣的蹉跎與損傷不堪想像。
朱立倫問:為什么會缺了“民共關系”這一塊?民進黨如果堅持“沒有民共關系也是一種關系”的鴕鳥政策,即使重返“執政”,其兩岸領域仍將受“國共化”的制約,亦即恐將陷于本報屢次警告的“贏了選舉/輸了路線”的困境。
再論此會的瓶頸與突破。習朱二人在會上公開致詞中,皆提到“九二共識”,朱立倫說:“兩岸同屬一中,但內涵、定義有所不同。”這當然就是“一中各表”,卻未使用“一中各表”四字,這是國民黨主席首次作此表述。朱未用“一中各表”四字,是保留;但當面說出了這一段話,卻可視為突破。
兩岸皆應認知:如果“中華民國”在臺灣失去了立足點,“中國”即更無可能在臺灣找到立足點。朱立倫此次在習近平面前說出“一中各表”的立場,此一場景若在顯示兩岸均知“中華民國是繞不過去的”,則對九二共識的超越亦是可以期待之事。而且,如果“一中各表”可以確立,對民進黨的壓力將更形升高。
習近平說:當前兩岸關系處于新的重要節點上,是擺在“兩岸所有政黨”前的重大問題,已是擺明了向民進黨喊話。十年前的胡連會,兩岸充滿新憧憬,因而使胡連會顯得華麗與飛揚;十年后的此次習朱會,卻面臨吉兇莫卜的“重要節點”,遂顯得簡約、低調,甚至沉悶。不過,此會若能促成“中華民國繞不過去”的醒覺,則國共兩黨的共同努力尚可期待;相對而言,民進黨若仍認為“沒有民共關系也是一種關系”,則慎勿落到縱使重返“執政”,但在兩岸關系上卻形同被判出局。
華夏經緯網 2015-05-06 20:08:13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