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南北朝上承秦漢、下啟隋唐,華夏史上的動人亂世

>>>  春秋茶館 - 古典韻味,時事評論,每天清新的思考  >>> 簡體     傳統

59.jpg

《南朝北朝》

  《南朝,北朝》是易中天中華史第十二卷(第二部《第一帝國》終結篇),它 ,書寫了中華史上最動人的一段亂世。


  北方五胡亂華,卻最終全盤漢化。北魏孝文帝為爭正統,強逼鮮卑大臣們在朝堂上只能說漢話,膽敢違命,撤職查辦!嚴令宮中女人只能穿漢服,本族的夾領小袖一律廢除……北方這座大熔爐,見證了民族融合的力度。南方王朝更迭,宋齊梁陳,個個短命……南方這塊試驗田,驗證了士族的沒落。


后記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南北朝的歷史意義,我認為那就是:原來有的沒了,原來沒的有了。

  

  什么沒了?


  五胡。


  什么有了?

  

  南北。


  五胡是被消融而非消滅的。匈奴、羯、氐、羌和鮮卑都融入了新漢族,途徑則是通婚混血和移風易俗。不過這種變化是雙向的,漢化的同時也在胡化。比如雙腳著地坐在椅子上,就是胡人的坐法。漢人的坐法是雙膝前跪,席地而坐。


  現在誰要恢復這漢家風度,恐怕很難。不穿褲子,改為“上衣下裳”,也很難。 諸如此類的“胡作非為”還有很多,包括“胡思亂想”和“胡言亂語”。比如以時間為世,空間為界,合稱世界;以認識為智,領悟為慧,合稱智慧,便是胡人的思想方法。只不過那“胡人”不在五胡之中,而在印度


  語言也一樣。現在的普通話中,胡語胡音不少。有后來蒙古人和滿族人的,恐怕也有當年五胡的。正宗的“中原雅言”倒是有一些保留在閩南話中,可惜,聽得出來的人不多。同樣,找到懂鮮卑語的,也不容易。


  歷史上的五胡與漢,已經融為一體。


  漢胡界限模糊之后,南北分野便突顯出來。士族,南方的尚清談,北方的尚實務;佛教,南方的重玄理,北方的重踐行;文藝,南方秀麗唯美,北方雄渾質樸。那些厚重的石窟比如敦煌、麥積山、云岡、龍門全在北方,駢文和詩歌等文學方面的成就則南方更高,都絕非偶然。


  南方與北方,儼然兩個世界。


  此后,關于南北差異的說法越來越多,比如,南腔北調和南拳北腿。前者的意思是:北方方言只是聲調不同,南方方言則連讀音都兩樣。后者的意思是:南方人打架喜歡用拳,北方人動武喜歡用腿。就連男女關系曖昧,南北說法都有不同:南方叫“有一手”,北方叫“有一腿”。


  南人與北人的區別,自然也就成了許多人津津樂道的話題。顧炎武就說,北方學者的問題,是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南方學者的毛病,是群居終日,言不及義。魯迅先生則說,北人的優點是厚重,缺點是愚鈍;南人的優點是機靈,缺點是狡猾。總之是大為不同。


  南人與北人,儼然兩個民族。


  同一個民族中有兩種不同的文化,似乎不大可能。然而按照林語堂先生的說法,南人和北人在身體、性格和習俗上的差異,甚至不亞于地中海人和日耳曼人。至于原來的胡漢之別,可是一點都看不出來了。


  所有這一切,追根溯源都要拜魏晉南北朝所賜。沒有那三四百年的隔淮而治和風云激蕩,就不會有我們今天的文化和文明。種種故事,也就無從說起。


  原來有的沒了,這才有了政治上的一國兩朝。南朝和北朝都認自己為中華帝國,稱對方為魏虜或島夷,正所謂“一個中華,各自表述”。原來沒的有了,這才有了文化上的南方北方。從此,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并駕齊驅,隋唐開創的新中華將誕生在兩河之間,一直延續至今。


  這就是魏晉南北朝影響后世的根本所在。因此我的說法也許“很不專業”,卻很有文化。文化遠比專業重要。至少對我來說,是寧可“不專業”,也不能“沒文化”的。


  當然,這已是題外話。
            ——易中天


   ----------------------------------------------


  易中天中華史最新一卷《南朝北朝》,以人物為中心,展開對東晉至南北朝這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的敘述。北方的劉淵、石勒、苻堅,都是少數民族政權創始人,一個個生猛勇武,可惜略輸文采。南方從東晉到宋齊梁陳,走馬燈般換了不少皇帝,若要從文治、武功兩方面選擇一位能和北方強人們拮抗的皇帝,梁武帝算是一個。易中天也確實在書中為梁武帝留下了足夠多的篇幅。


  梁武帝蕭衍是南朝梁的開國皇帝,他活了86歲,是僅次于乾隆的中國史上第二長壽皇帝。如果梁武帝“嗖”地一聲穿越到現代,那他的頭銜就太多了。知名音樂人、畫家、詩人、作家、圍棋國手、調音師、書法家、書法理論家、佛學專家、新儒家代表人物、國學大師、中央軍委主席、黨和國家領導人、外交家、道教研究博士生導師等等。


  梁武帝崇信佛教,毫不臉紅地稱自己為“皇帝菩薩”,引起了佛教界專業人士達摩老祖的無情鄙視。尋常的言語行動已無法表達他對佛的愛,于是,他毅然舍身同泰寺,出家當了和尚。國不可一日無君,這可嚇壞了他手底下那幫大臣,他們紛紛上表,哭著喊著要拉他回來。梁武帝卻像撒潑耍賴的孩子一樣,不給幾塊糖果絕不回家,大臣們只得從國庫里拿出一個億把他從佛那兒贖了回來。吃完了糖果的孩子又開始哭鬧,不久,梁武帝又跑到同泰寺出家,相同的劇情再演一遍,就這么一遍一遍又一遍,四遍之后,武帝終于結束了拍攝,國庫卻搭出去四個億的拍攝經費。


  梁武帝對中國佛教的發展影響巨大。佛寺常被稱作蕭寺,就和他有關,他大修寺院,“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半說的就是他。給無數僧人造成巨大身體痛苦的燙戒疤,據說也是他的發明。漢傳佛教斷葷吃素的習俗,也源于他的大力提倡。


  梁武帝的日常生活倒是十分簡樸。他不飲酒、不吃肉,每天只吃一頓飯,還是素菜。他節儉到一頂帽子戴三年,一條被子蓋兩年。他五十歲之后就不過性生活了,這可苦了后宮里那些正值當打之年的嬪妃。

  

  他嚴于律己、寬以責人。他的六弟蕭宏被人舉報有庫房百間,疑為私藏兵器。武帝親自前往查看,卻發現里面全是金銀財寶,僅僅錢幣就藏了三十間房子,每間一千萬。梁武帝看了大為放心,興致勃勃地對蕭宏說:阿六,你的生活不成問題呀!如此看來,他的種種節儉就成了個大笑話。


  梁武帝是知名文藝青年。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年輕的時候和謝眺、沈約一幫人組成著名文學沙龍,號稱“竟陵八友”。他能上戰場指揮殺敵,也能寫幾首閨怨情詩。他的音樂造詣很高,曾經創制了準音器;繪畫也很了得,花鳥走獸揮筆而就。


  他癡迷圍棋,有一次召見一位和尚,當時他正與人下棋,要殺對方棋子,說了聲:殺掉!侍從誤會,把那和尚拉出去砍了。下完棋,武帝要見那和尚,左右才明白過來。這和尚堪稱中國佛教史和圍棋史上死得最冤的人。



易中天 2015-05-16 15:50:36

[新一篇] 百年前的中國城池與山川 滄海桑田 美得讓人吃驚

[舊一篇] 梁實秋:什么是快樂?是看著一件工作的完成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