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淳風與古代天文學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中國古代科技文明長期雄踞世界首位,很多成就今天仍備受矚目。其中,中國古代天文學的發展及成果,可以說是世界天文史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其體系之嚴謹、細致,其作用之深遠,都令人嘆為觀止。歷史上歷代也涌現許多天文學家,《推背圖》的作者之一、唐朝的李淳風即是其中的佼佼者。

李淳風,唐代杰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陜西岐山人。生于公元602年,卒于670年。

李淳風所處的時代,是唐王朝鼎盛的前期,他的父親李播,曾經做過隋朝的高唐尉,精于天文術數,曾撰《天文大象賦》留世,因預見隋朝即將敗亡,便棄官避入華山為道士。李淳風在父親的教誨和影響下,“自幼爽秀,通群書,明步天歷算。”(新唐書‧方技篇),年紀很輕的時候,便得到唐太宗的賞識,遷官太史丞。

傳世星象巨著《乙巳占》

622年,他担任秘閣郎中,奏請編新歷,644年編成《甲子元歷》,對后世天文、歷法和數學的發展貢獻很大。他還著有《法象志》共七卷,論“前代渾天儀得失之差”,對后世產生重大影響。641年他負担編寫《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的總指導責任,他還為《隋書》、《晉書》親自撰寫了《天文志》、《律歷志》、《五行志》,保存了古代天象變化及災害史料。

唐朝的天文學,在中國的古天文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目前碩果僅存的少量天文著作中,除近年來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五星占》外,另外幾部天文著作如《開元占卜》、《乙巳占》、《步天歌》等都是唐朝時期的作品,其中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兩種傳世星象學著作之一的《乙巳占》,即是李淳風所著。

《乙巳占》共十卷一百篇,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從后世留下的文獻來看,經過上古幾千年的演繹,至漢朝司馬遷作天官書時在理論上已始大成,而李淳風和他所處的隋唐時期,則是天文學從理論到實踐臻于成熟的全盛期,此后一千多年來再沒有更變過。

李淳風在《乙巳占》中前承張衡、司馬遷把天空分為“三垣二十八宿”以及其他星官的理論,又溶入了自己獨特的觀天地日月運行而明吉兇契機的絕學,包羅萬象,詳盡論述了日月五星的運行變化,以及各種星宿生克離合后對人間帶來的影響,所以新唐書在評論他時說“淳風于占候吉兇,若節契然,當世術家意有鬼神相之,非學習可致,終不能測也。”深得當時和后人推崇。

強調修德積善

李淳風的天文著作里,特別強調人要修德積善以應天地,《乙巳占》第十九標題就是《修德》,“日變修德,禮重則躬;月變眚刑,恩從肆赦;星變結和,義敦鄰睦。是以明君宰相,隨變而改,積善以應天也。”同時強調“夫修德者,變惡從善,改亂為治之謂也。上天垂像,見其吉兇、譴告之義。人君見機變,齋戒洗心,修政以道,順天之教也。夫人君順天者,子從父之教也。見災而不修德者,逆父之命也。順天為明君,順父為孝子。故孔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主事母孝,故事地察。天地明察,神明彰矣。”

故后人評價李淳風的人品和著作時說:“淳風雖以方技名,《修德》篇屢引經傳,以改過遷善為戒,《司天》篇深箸隋氏之失,諄諄于納諫遠佞,不失為儒者之言,非后世術士所能及也。”

李淳風還是世界上第一個給風定級的科學家。他在《乙巳占》中,把風分為8級。1000年后,英國學者才在《乙巳占》的基礎上,把風力劃分為0到12級。

占卜奇準 著《推背圖》

中國大陸民間至今還廣為流傳著一個有關李淳風的故事:一日唐太宗出游,同行者有李淳風和另外一位占卜大師袁天罡,他們無意之中來到了一條河邊。因見一農夫欲趕一赤一黑兩匹馬過河,太宗欲比較兩個人的占卜術,就吩咐道:“現在河中有兩匹馬,卜─卜看是哪一匹先下水。”袁天罡平時經常用周易占卜,立即起卦,卜得“離卦”。離為火.火為赤色。由此,袁天罡認為:赤馬先入河。李淳風聽后搖搖頭,表示異議。太宗問何以見得?李淳風道:“火未燃前先冒煙,煙為黑色,所以根據袁兄這一卦來看,黑馬應先入河。”那么,究竟誰是誰非呢?太宗極感興趣,就傳養馬的農夫前來詢問,結果如李淳風所卜,黑馬先下了河。敗北的袁天罡毫不遲疑地言道,“李兄,你的占卜的確完全捕捉了天地萬物的實面呀,妙哉!”李淳風亦謙虛道:“袁兄,請別如此說!只因為有你誠心立筮得卦,我才得以進一步突破核心。所以,不是我的占卦勝,只能算是錦上添花罷了。”大家見兩人相互謙讓.頓覺旅途疲憊遂消。

總之,李淳風雖然不是山林隱野之士,但他的一生亦給人留下了諸多的神秘暇想與猜測。唐貞觀年間,擅長天文、地理、占星的李淳風和擅長占卜的袁天罡,一起研習后世之變局,時常聚首論易,談天說地,并在一起背靠背席地而臥、一個寫一個畫,經過精心推演,他們為后人留下一部神奇的預測天書,那就是著名的東方大預言《推背圖》。


艾蔻 2015-08-23 08:37:52

[新一篇] 盛世明君唐太宗之書法逸事(圖)

[舊一篇] 戒盈的傳說 神仙故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