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暴動本質上都是饑民造反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中國社會之所以亂世頻仍,戰禍連連,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總有一部分人吃得太瘋狂,而另一部分人又總是不得不為吃瘋狂。所以,歷史上的許多農民暴動本質上都是饑民造反,統帥他們一切行動的核心理想就是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他們是被酒肉凝聚到一起的。

《水滸傳》第七十五回有一段因為沒喝上好酒而拒絕招安的故事,足見酒肉在梁山眾強人心中的價值。

那是在“李逵元夜鬧東京”之后,道君皇帝被一伙流寇搞得心煩意亂,食不甘味,不得以只好派太尉陳宗善帶上赦罪詔書,又加上十瓶御酒,趕去梁山泊招安了。宋江打探到此事,“心中甚喜”,他其實早就不想在山上混了,立刻對梁山眾弟兄說:“我們受了招安,得為國家臣子,不枉吃了許多時磨難!今日方成正果!”可誰也沒想到,麻煩竟出在那十瓶御酒上。

在眾多梁山強人當中,最先接觸到陳太尉和那十瓶御酒的是阮小七。宋江派出三只戰船隆重迎接陳太尉一行,領頭的就是這個阮小七。陳太尉這一行人也確實沒風度、沒涵養,全然不把這些嘯聚山林的亂世梟雄放在眼里,態度傲慢,出言不遜,結果一見面就惹惱了阮小七。阮小七具有一種頗有代表性的思維方式,吃你喝你就是報復你,用現在北方某地的方言來說,就是“吃孫喝孫不謝孫”。那些好吃、并且以吃為樂的人大都認同這樣一種邏輯:吃是自己得到滿足,而吃別人就是占了別人的便宜。所以,阮小七對陳太尉等人采取的報復方式就是盜飲御酒:

……阮小七吃了一瓶道:“有些滋味。”一瓶哪里濟事,再取一瓶來,又一飲而盡。吃得口滑,一連吃了四瓶。阮小七道:“怎地好?”水手道:“船梢頭有一桶白酒在那里。”阮小七道:“與我取舀水的瓢來,我都教(叫)你們到口。”將那六瓶御酒,都分與水手眾人吃了,卻裝上十瓶村醪水白酒,還把原封頭縛了……(《水滸全傳》938頁,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9月新1版)

一行人來到忠義堂,在陳太尉宣讀了那份在梁山強人們聽來很不入耳的詔書,引起眾怒,李逵又“扯詔罵欽差”使招安之事陷入僵局之后,宋江是很想以這十瓶御酒安撫眾兄弟的,他知道,對這伙人來說,沒什么比酒肉更能討他們的歡心的了。這伙人,只要讓他們吃好喝好,面子上過得去了,心里也就痛快了。于是,就出現了這樣的場面:

……宋江道:“太尉且寬心,休有半星兒差池。且取御酒,叫眾人霑恩。”隨即取過一副嵌寶金花鐘,令裴宣取一瓶御酒,傾在銀酒海內,看時,卻是村醪白酒;再將九瓶都打開,傾在酒海內,卻是一般的淡薄村醪。眾人見了,盡都駭然,一個個都走下堂去了。魯智深提著鐵禪杖,高聲叫罵:“入娘撮鳥!忒煞是欺負人!把水酒做御酒來哄俺們吃!”赤發鬼劉唐也挺著樸刀殺上來,行者武松掣出雙戒刀,沒遮攔穆弘、九紋龍史進,一齊發作……此時四下大小頭領,一大半鬧將起來……(《水滸全傳》941頁,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9月新1版)

他們典型化地代表了一批以吃為核心價值的人。在他們看來,吃喝這種日常事物是具有深層象征意義的。他們可以為吃造反,也可以為吃拒絕招安。吃是最高享受,吃好是最起碼的尊嚴。吃喝的好壞決定著他們的心情,吃爽了就快樂,吃不痛快立馬和你翻臉,還要舞刀弄棍,喊打喊殺。(未完待續)

 

楊黎光網站:http://www.yanglg.com/


楊黎光 2011-11-10 21:36:24

[新一篇] 夜下征虜亭

[舊一篇] 功到雄奇即罪名 ——紀念民族英雄袁崇煥誕辰四百一十周年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