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女兒悲,青春守空閨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微信ID:ibookreview


娶妻如何,匪媒不得。古代女子嫁人主要靠媒人。如果沒有媒人,抑或出于其他原因而不能通過媒灼之言找到對象,到了二十歲尚未嫁的,就成了“剩女”。古時候的“剩女”心情又如何呢?



文 | 三書

回復關鍵詞1102,收聽三書的相關語音。


古典文學中第一個“剩女”是《詩經·召南·摽有梅》中的女子。其詩曰:


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墍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首章尚且從容,求她的男子,可以選個良辰吉日。二章則顧不得許多了,干脆就今天吧。末章只要你一句話,我就跟你走!《摽有梅》中的女子之所以這么大膽,這么急切,與當時的婚俗背景不無關系。


據《周禮·媒氏》的記載,男子到了三十歲,女子二十歲時,如果還未婚嫁,那么就可以在仲春之月,不待媒灼之禮而可以私奔,所謂于是時也,奔者不禁。如果無故不私會者,還會受到懲罚,若無故不用令者,罚之。”梅子自仲春之月開始黃落,錯過婚配的焦慮就像眼看梅子落盡而無能為力一樣。


梅子不斷凋落,恰如女子的青春易逝。


暮春之時,梅子黃熟,熟了之后很快凋落。以梅子比女子之青春,梅子不斷凋落,興起女子青春易逝婚嫁無期的憂慮。同樣比興手法還有屈原的“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以草木零落比興美人遲暮,后來成為古典詩歌的傳統寫法。


風騷之后,草木之中又多用荷花。比如南唐中主李璟有“菡萏香銷翠葉殘”,以興起“還與韶光共憔悴”的遲暮之感。又如李清照的“紅藕香殘玉簟秋”,以興起“輕解羅裳,獨上蘭舟”的寂寞等。


《牡丹亭》中,杜麗娘趁父親下鄉勸農,在丫鬟春香的陪伴下第一次游花園,當她看到滿園春色,不禁感慨:“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杜麗娘的游園驚夢,以及死后葬于梅花樹下,其母題可以追溯至《摽有梅》這首詩。


杜麗娘死后葬于梅花樹下,其母題可以追溯至《摽有梅》這首詩。


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中也有“剩女”,其詩《無題》曰:


何處哀箏隨急管,櫻花永巷垂楊岸。

東家老女嫁不售,白日當天三月半。

溧陽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墻看。

歸來輾轉到五更,梁間燕子聞長嘆。


時令也是暮春,櫻花盛開,楊柳青青。何處傳來哀箏急管?詩人循聲而去,原來在岸垂楊岸邊一條深巷里。


典故中東家女癡戀宋玉,不肯婚配,耽擱成了“剩女”。


東家女就是宋玉《登徒子好色賦》中的東鄰之子,那個女子愛慕宋玉,以至爬在墻頭偷看了他三年,一直不肯婚配。在李商隱這首《無題》中,東鄰子已經老了,等不到那個人,連青天白日也在三月半老了。


女子過了二十還沒嫁出去,就會有“過時而不采,當隨秋草萎”的哀傷。杜麗娘才十六歲就很焦慮,“可惜妾顏色如花,豈料命如一葉乎?”綠窗人似花,不僅是說女子顏色如花之美,而且這顏色亦如花之短暫無常,轉瞬凋零。憂心過時而不采,乃以“女為悅己者容”作為人生價值的古代女子的悲劇。


典故中的東家女曾是一個恰到好處的美人,“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 。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由于她癡情的對象是“宋玉”這么個坐懷不亂的“正人君子”,因此被耽擱成“剩女”。


東家女也曾是一個恰到好處的美人。


守著寂寞,將春心付與哀箏急管,用一生去等待那個人,自有其凜然與壯烈。然而,當看到別人點點年紀便志得意滿甜蜜恩愛時,心里又多么不是滋味啊。


溧陽公主是梁簡文帝蕭綱的女兒,曉詩文,善音律,十四歲時為叛軍首領侯景所得,寵愛無以復加。既貧且老的東家女,在清明暖后,雜在人群中,爬上墻頭,看到像溧陽公主這樣的貴族夫婦盛大游春,倍覺凄涼。看罷掩門自傷,夜里輾轉難眠,長吁短嘆直到五更,但除了梁間燕子,別無一人聽見。


朱顏不遇,春心付與哀箏急管,倍覺凄涼。


《詩經·摽有梅》中女子恨嫁許是沒有良媒,李商隱詩中的東家女卻是朱顏見薄美色不遇。朱顏見薄在古典詩歌中,常常用來比興才士不遇。以終生夾于牛李兩黨之間而郁郁不得志的經歷來看,李商隱這首《無題》貌似艷詩,實為血淚之作,借東家老女哭自己懷才不遇罷了。



新京報書評周刊 2015-08-23 08:41:40

[新一篇] 你所學的專業對你思維上最大的影響是什么?

[舊一篇] 梁實秋談魯迅:他沒有文學家應有的胸襟 鳳凰讀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