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 簡體 傳統 |
陳寅恪詩箋釋三則 謝 泳 《〈廣雅堂詩集〉有詠海王村句云:“曾聞醉漢稱祥瑞,何況千秋翰墨林,”昨聞客言,琉璃廠書肆之業舊書者悉改業新書矣》 全詩如下: 迂叟當年感慨深,貞元醉漢托微吟; 而今舉國皆沉醉,何處千秋翰墨林。 這是陳寅恪的一首名詩,廣為人引。歷來注家甚眾,余英時、胡文輝、蔣寅、徐晉如等,均有索解,徐晉如認為確有所指,當是的論,可惜他想到了錢仲聯。尋得今典,此詩也不難解,這是寫馮友蘭的。 馮友蘭1949年后的選擇,向為學界所知。馮友蘭是陳寅恪老友,但讀者如果留意會發現,《陳寅恪書信集》中,沒有給馮的信。上世紀三十年代,陳寅恪為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寫過兩篇著名審查報告,對馮著評價很高。陳寅恪為文,極有智慧,他字面敘說與實際所詠極為貼切,但字面又毫不相關,正是這個技藝,讓解陳詩的人常感困惑,而一旦解開,則陳詩全部明白如話。 詩題引張之洞“詠海王村詩”,別有深意,此處“海王村”中的“海”,意在引出“海甸”,即清華大學所在地,引張之洞詩“曾聞醉漢稱祥瑞,何況千秋翰墨林,”此處借“醉漢”暗指馮友蘭,“稱祥瑞”,指迎合新時代。兩句意為反諷,這些大學教授直是糊涂。“昨聞客言,琉璃廠書肆之業舊書者悉改業新書矣”,“琉璃廠”是舊書肆所在地,此處指當時的清華大學,“琉璃”即有“華”之意。意謂馮友蘭等知識分子放棄了獨立性,開始“業新書矣”,其實上世紀五十年代,琉璃廠書肆并沒有賣過新書,足證陳詩別有所指。“迂叟當年感慨深”,是陳自我感慨,“貞元醉漢托微吟”,此處“貞元醉漢”指馮友蘭。馮友蘭作于1937至1946年間的著作稱為“貞元六書”。“托微吟”似指陳當年給馮著寫過兩篇贊揚的審查報告。 《丙申春日,偶讀杜詩“唯見林花落”之句,戲成一律》 陳寅恪1956年有詩《丙申春日,偶讀杜詩“唯見林花落”之句,戲成一律》,全詩如下: 林花天上落紅芳,飄墮人間共斷腸; 阿母筵開爭罵座,太真仙去愿專房; 按歌未信宮商換,學舞端憐左右忙; 休問大羅云外事,春陰終護舊栽棠。 胡文輝依余英時早年解陳詩的思路,判斷為這是寫“蘇共二十大與赫魯曉夫”,似可商。本詩寫文字改革及推廣普通話事件。 解陳詩,有個前提,就是對引發陳詩寫作的時代事件有基本判斷。詩言志,陳詩多是當時中國社會事件引發的感慨,中心在政治、文化、自己早年學生變節及高級知識分子的進退出處。 陳寅恪失明在中年以后,他的思想和知識已完全成熟穩定。解陳詩,需對陳的信息來源有較為明晰的認識。陳的信息來源,一般來說有三個渠道:一、陳是政協委員,也是當時的學部委員。而這兩個機構,依中共習慣,會有一些內部文件和資料寄達(多數看后收回),這個信息渠道有內部性質,特點是相對公開信息時間較為提前,再就是內容相對細致。二、廣播和報刊的公開信息。三、友朋間的傳聞。陳的習慣是依靠助手聽讀。 本詩題明示“丙申春日”,恰合1956年1月27日,中共中央《關于文字改革工作問題的指示》發布的時間,當時確定的文字改革方針是:“漢字必須改革,漢字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而在實現拼音化以前,必須簡化漢字,以利目前的應用,同時積極進行拼音化的各項工作。”這個方針是按毛澤東指示規定的,包括文字改革的目標和步驟,目標是拼音化方向,步驟是首先簡化漢字,同時進行拼音化的準備工作。準備工作主要有兩項,一是推廣普通話,一是制定漢語拼音方案。 從1956年1月1日起,中國報刊實行了橫排橫寫。1月31日,《人民日報》發表《漢字簡化方案》。2月6日,國務院發布《關于推廣普通話的指示》。2月12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漢語拼音方案(草案)》和《關于擬訂漢語拼音方案(草案)的幾點說明》。 這個今典釋出后,此詩并不難解。余英時曾指出,本詩用傳統的“感春”“落花”體裁,即表面借詠花事而寓意特殊情感。陳寅恪對文字改革的鮮明態度,向為學界所知,他曾明示自己的著作一定要繁體豎排,否則寧可不出。 “林花天上落紅芳,飄墮人間共斷腸”,是聞知文字改革已成定局后的沉痛感慨。 “阿母筵開爭罵座,太真仙去愿專房”,是指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開的知識分子問題會議。本年1月20日,在這次會議上,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吳玉章作了關于文字改革的發言。接著毛澤東講話,表明了他放棄漢語拼音采用民族形式自創字母的主張,而轉回到了他曾經贊成過的采用拉丁字母的態度。“太真仙去愿專房”是用唐明皇楊貴妃典故,借指文字改革的單一方向。“按歌未信宮商換,學舞端憐左右忙”,是指不信文字改革能成功,周圍持此主張的人是瞎忙亂。“休問大羅云外事,春陰終護舊栽棠”,“大羅天”是道教成語,意謂最高最廣之天。兩句詩意似可理解為,中國文化傳統有它的生命力,上天也會保護“舊栽棠”的,寓意文字改革不可能成功。陳寅恪歷來持有中國文化本位主義的觀念,此詩恰是借詠花之事,發出他對觸動中國文化根基的文字改革的反感。 《從化溫泉口號二首》 1956年2月,陳寅恪有詩《從化溫泉口號二首》,全詩如下: 火云蒸熱漲湯池,待洗傾城白玉脂; 可惜西施心未合,只能留與浴東施。 曹溪一酌七年遲,冷暖隨人腹里知; 未解西江流不盡,漫夸大口馬禪師。 本詩胡文輝依余英時思路,解為“共產主義與東方”,似可商。這兩首絕句,其實也是暗喻文字改革及推廣普通話事件的。詩題“口號”即“文字”的對詞,這是陳詩有意為之。余英時解為宣傳,似亦可商。 本詩寫作時間與《丙申春日偶讀杜詩“唯見林花落”之句戲成一律》為同時,詩人感情恰好集中在同一事件上,由作詩習慣判斷,此詩含義與前詩有聯系,似為合理。余英時認為二詩是典型的“雙關兩意詩”,判斷極合理。 “火云蒸熱漲湯池,待洗傾城白玉脂”,意指全國熱火朝天的文字改革,“洗”有“改革”之意,而改革的對象是精美的中國文字:“傾城白玉脂”。 “可惜西施心未合,只能留與浴東施”。毛澤東從青年時代起,即對中國文字改革極有興趣,曾主張走拉丁化路,“西施心未合”,意謂此路不通后,只能再改為繁體簡化。這兩句詩明確反映陳寅恪對文字改革的態度。此處“東施”極有意味,脫離原意,就字面解為“毛澤東的措施”似亦可通。 1956年1月20日,毛澤東在知識分子問題會議上,曾發表過贊成文字拉丁字化的講話。毛澤東說:“吳玉章同志的發言講得很好。關于文字改革的意見,我很贊成。在將來采用拉丁字母,你們贊成不贊成呀?我看,在廣大群眾里頭,問題不大;在知識分子里頭,有些問題。中國怎么能用外國字母呢?但是,看起來還是采用這種外國字母比較好。吳玉章同志在這方面說得很有理由。因為這種字母很少,只有二十幾個,向一面寫,簡單明了。我們漢字在這方面實在比不上。比不上就比不上,不要以為漢字那么好。有幾位教授跟我說,漢字是‘世界萬國’最好的一種文字,改革不得。假使拉丁字母是中國人發明的,大概就沒有問題了。問題就出在外國人發明,中國人學習。但是,外國人發明中國人學習的事情是早已有之的。例如阿拉伯數字,我們不是久已通用了嗎?拉丁字母出在羅馬那個地方,為世界大多數國家所采用。我們用一下,是否就大有賣國的嫌疑呢?我看不見得。凡是外國好的東西,對我們有用的東西,我們就是要學,就是要統統拿過來,并且加以消化,變成自己的東西。我們中國歷史上,漢朝就是這么做的,唐朝也是這么做的。漢朝和唐朝,都是我國歷史上很有名很強盛的朝代。他們不怕吸收外國的東西,有好的東西就歡迎。只要態度和方法正確,學習外國的好東西,對自己是大有好處的。”(引自網絡資源) 此句后陳詩有一小注:“醫言患心臟病者不宜浴此泉。”陳寅恪1951年詩《首夏病起》前也有小注:“因血壓高服安眠藥臥床兼旬始起。”陳詩凡言病癥,多為一語雙關,多含有抵觸之意。此處意謂文字改革這些事,于我是不適應的,也就是他的拒絕態度。 下一首絕句承上而來,抒發了自己客居嶺南的真實感受“冷暖隨人腹里知”,后兩句“未解西江流不盡,漫夸大口馬禪師”的古典,余英時、胡文輝均已解出,但今典附會到“共產主義與東方”,似嫌求之過深。兩句其實也是對文字改革方向的否定。陳詩此句后有小注“余日飲溫泉水一盞”,可以理解為:我天天寫字說話,還不知道這樣的文字改革是怎么回事嘛?也是針對毛澤東就吳玉章發言后那一番話發出的感慨。
鳳凰讀書 2015-08-23 08:46:04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