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恒均:改變我一生的高考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嫉惡如仇 從善如流
楊恒均微信號:yanghengjun2013

歡迎分享轉發


文/楊恒均


那是1983年七月下旬的一天,父親像往常一樣,頂著炎炎烈日在湖北隨縣天河口公社的一條小河里打魚。從遠處看,父親不象一位因病早退的知識分子,他瘦削的軀體在河邊跑來跑去,讓人感覺有些干癟,已經擠不出汗水了。他拎起漁網,微微側身,然后猛然旋轉,同時甩開膀子,那網就在空中散開,然后輕輕落在小河里。那時物質生活雖然不豐富,但小河里還有水,也有魚。我小時候幾乎每個星期都能吃幾頓小魚兒。


父親收網時,兩手輕拉細繞,小心翼翼,盯住河面,見到黑色的魚網中有白色的魚兒肚在閃,他的雙眼也發亮了。這時,父親是不許我們發出聲音的,好像落網的魚兒還能跑了似的。我們都知道父親的規矩,但那天,當他正在收網時,我大哥氣喘吁吁地從河埂上跑過來,父親停下來,緩緩直起腰。大哥把一封信遞給他。父親先把手在衣服上擦干凈,才接過信,打開,掃了一眼,停了一下,又掃了一眼,然后說了一個字:走。


后來大哥告訴我,父親三下五去二地扯起漁網,往肩膀上一甩,邁開大步就往回走——大哥說,不是“走”,是“跑”。后面的情節可能有些夸張,大哥堅持說是真的,他說,父親一邊走,小魚兒一邊從網中落在地上,活蹦亂跳……那一天我們沒有魚吃,聽他這樣描述,都像貓一樣咂著嘴。


哦,對了,那封信是大哥騎自行車跋涉了40公里山路從隨縣(隨州市)專門送過來的,是我的高考錄取通知書。看到錄取通知書,我倒沒有什么興奮,只是感覺到,父親應該高興了。高考,與其說是我的,還不如說是父親的。49年前中專畢業的父親,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中有上大學的。但在文革期間,這幾乎成了不可能。眼看著姐姐和兩個哥哥都去了中專,父親把家族最后的希望放在我身上。


在備戰高考的最后一年里,父親從所在的公社(鄉鎮)來到縣城,用五百塊錢買了一間能擺下一張床的小房子,在門口支起煤(炭)爐子,讓我每天放學回“家”,他開始照顧我的生活起居,給我做飯洗衣服。當然,父親偶爾還會不失時機地鼓勵、刺激一下我。父親說,改變命運只有高考!我對“命運”有些冷漠,父親又說你想到大城市,想到國外看看嗎?唯一的途徑就是高考!!


我看著父親點點頭,其實,父親有所不知,我當時對大城市與國外并無概念,也沒多大興趣,真正激勵我努力學習的是我感到只要考上重點大學,就有“資本”去追求幾位吸引我的初中與高中女同學。我這人性成熟比較早,小學五年級就胡思亂想了。


當然,也有來自反面的刺激,那就是母親正積極為我準備接她班這件事。這也是我們那些“吃商品糧”的落榜考生的唯一出路。還記得母親和同事們拿起我的手,贊嘆道,這手指真細長啊,太好了。聽得我毛骨悚然。母親是鄉里的婦科醫生(接生婆),我考不上大學的話,只能接她的班,當一名男婦科醫生。這樣的話,我細長的手指就能派上用場,方便在當時醫療條件下伸進女性的陰道里把孩子扯出來……


為了不當男婦科醫生,為了有“資本”追到我羨慕的女孩子,我只有一個選擇:考上大城市的重點大學。后來的情況是這樣的:我考上了大學,等參加工作再回到家鄉時,發現我暗戀的那些女孩子早就結婚生子了。唉,人生啊!如果我沒考上大學的話,那第一個解開同桌女生扣子的一定是我啊,而且,我還可能為她們接生……想一下,也并不是那么難以接受嘛。


高考改變了我的一生。80年代,小河里還有魚,大學畢業還基本上是按照成績與在校表現實行分配,還算是公正。我畢業后進入國家機關,從上海到北京到香港,也多次出國并一路走到今天。雖然對高考有諸多不滿,并把兒子送到了國外(就是為了讓他不再遭受高考之虐),但高考確實是我們這種普通家庭的孩子向上的一個階梯。


當時的高考,寄托了無數普通中國父母對孩子們孤注一擲的希望。我們的高考,就是父母們的“中國夢”。父親看準了這點,幾乎把自己全部投入到我的高考中,有時看他緊張和忙乎的樣子,我懷疑參加高考的是他而不是我。父親堅信,只有高考才能實現我的“中國夢”,只有實現了“中國夢”,才能實現“出國夢”。父親當時還不知道,“出國夢”之后是“美國夢”。


距我的高考已經30年了,考試還是那樣嚴格,競爭還是那樣激烈,表面是考學生的,實際上每年的高考都是父母們的高考。然而,不知不覺間,高考也有了一些重要的變化,有了出國的機會,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從不包分配到擴招,原本都是增加選擇的機會與擴大教育范圍,也是其它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怎奈我們的體制諸多弊端,失去了公正、公平,高考漸漸走樣、變味。無法實現夢想的高考,快要淪落為對孩子的純虐待。


我們眼睜睜看到:濫竽充數的越來越多,一度“大學生”同“公知”一樣,竟然成了用來諷刺人的詞兒;好不容易畢業了,卻面臨失業;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卻發現只有努力忘記學校那些沒用的知識,才能適應這個糟糕的社會。不過,更糟糕的是:像我父親那樣全力幫助孩子備戰高考、實現理想的父親被“我爸是李剛”代替。如果說80年代選拔人才總體上還是按高考成績與表現,那么現在則更多的是靠關系,靠有一位好爹或者干爹。君不見最近連日曝光的那些坐直升飛機提拔起來的“官二代”?碾碎了多少父母們的希望與學子們的努力?


多年后,那個激動得連魚兒也不要的父親,也一步一步在現實的教育下“清醒”過來,他不再對孫子輩的成績關心,常常對中國的教育長吁短嘆。有一次,他有氣無力地對我說,如果國外真像你說的那樣好,還是靠本事吃飯,把他們(孫子)都弄出去吧。


父親已經在今年初永遠地離開了我,我沒有來得及問他老人家,如果我在這個時代參加高考,您還會全力投入幫我通過高考實現自己的夢想嗎?但我想告慰父親在天之靈,追求公正、公平的社會,就是我的夢。這個夢,源自于您。


很抱歉在高考的前兩天,寫出這樣的話,但愿我的文不會影響你的高考成績,不會影響你的高考夢,或通過高考實現的“中國夢”,容我再啰嗦一句:無論有沒有高考,無論你是否考上,都不要忘記在你的“中國夢”里加上公正、公平!


楊恒均2013.6.5參加高考30周年整


楊恒均原創作品,歡迎分享轉發

微信公號轉載務必注明“轉自楊恒均微信公號yanghengjun2013”



楊恒均 2015-08-23 08:48:34

[新一篇] 你以為你是誰?

[舊一篇] 悶聲發大財——中國七大隱性暴利行業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