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讀書之年10本歷史書單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文 | 綠茶


活頁,為閱讀著想。我們聯合中信書店,信睿報業云舒館等機構,將于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在北京(喬福芳草地中信書店)、杭州(機場中信書店)和深圳(機場中信書店)三地聯動開啟“讀書之年”年度閱讀沙龍計劃,通過嘉賓和讀者的互動,實現閱讀的面對面分享,喚醒每個人的閱讀之心,發現閱讀之美。


活頁從4月17日起至4月23日,連續七天發布“2015讀書之年書單”,分歷史、傳記、文學、藝術、商業、生活、童書等七類,每類10本。本輪我們推薦從2015年1月至今的春季書單,以后每月推出一期讀書之年書單。




英國歷史學家霍布斯鮑姆是敘事體史學大家,他的研究以19世紀為主,后來延伸及17、18世紀,巨著“年代四部曲”就是他對這三個世紀的集大成之作,也讓他榮登了“近現代史大師”寶座。這部敘事流暢四卷本史學大作,讓讀者更近距離觸摸歷史。


這本《論歷史》是霍爺80高齡時寫的書,經過50多年的學術磨煉和人生積淀,霍爺以畢生的學問對過去、現在和未來做了一次深刻關懷和深沉的思考。他關心社會與政治兩方面對歷史的運用與濫用,以及歷史學家的責任;討論歷史對當代社會的作用,歷史學對其他學科的價值;檢視各種歷史的趨勢與潮流,并予以批判評估;講述歐洲歷史、底層歷史、俄國革命和破壞文明發展的全球性野蠻主義……溫暖、激情而敏銳,霍爺晚年用這樣一部著作總結自己“為歷史的一生”。


18世紀的啟蒙運動標志著現代的開端,牛頓在力學和光學領域的突破性成就不僅成為啟蒙運動的主要思想源泉,而且也提供了啟蒙運動的一個主要隱喻:光明。啟蒙一詞在法文和英文里都源于“光”,光或光明代表開明、自由,最重要的是批判思維,與之相對的黑暗則是愚昧、守舊、專制。進入20世紀,啟蒙運動則受到了苛刻地批評。


歷史學家彼得·蓋伊承繼了卡西勒的《啟蒙哲學》的基本精神,試圖把啟蒙運動置于更宏大的西方思想史和社會史背景之中討論。《啟蒙時代》由《啟蒙時代(上):現代異教的興起》和《啟蒙時代(下):自由的科學》兩卷構成。 這本卷上分析了啟蒙思想家如何利用古代異教思想家作為資源,以擺脫自身所繼承的基督教文化遺產。在蓋伊敘事下,伏爾泰、狄德羅、孟德斯鳩、盧梭等一大批啟蒙哲人登場,一卷極其細密的啟蒙思想紋理圖清晰明白。


1945年是世界的分水嶺,二戰結束,一個世界走到了盡頭,另一個煥然一新且前途未卜的世界正徐徐拉開大幕。布魯瑪把這一年稱為“零年”。“這個世界是如何從廢墟中站起來的?當數以百萬計的人餓著肚子,一心只想報仇雪恨、血債血償,又會發生什么?人類社會或‘文明’將何去何從?”布魯瑪在序言中寫道。


對布魯瑪來說,1945年代表著父輩的世界,理解1945年,不僅是出于對于上一代人的天然興趣,也是對此刻的回應。1945年是一個英雄主義、充滿勝利感的年份,這年,世界各地都在上演政權更迭,之后的權力斗爭更是相當殘酷,在這一過程中,誕生了我們所熟知的現代世界。


這部名著太著名了,幾乎是幾代人的“圣經”,國內先后出過商務版、海南版,這次中信版再次讓我們重溫那40年美國史,讀來依然激動不已。


第一部《應運而起》,從1932年在經濟大危機最嚴重的時刻羅斯福總統上臺前后開始,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二部:《犧牲與變化》,從1941年珍珠港事件一直寫到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這是美國登上資本主義世界霸主寶座的十年;第三部《種下惡根》,從I951年到1960年艾森豪威爾總統任期結束的十年時間,這時美國處在新的繁榮之下;第四部《必得惡果》,包括肯尼迪和約翰遜兩屆總統的在任期,這是越南戰爭和國內人民運動高漲和社會動亂激化的年代;第五部《尼克松終于上臺》,從1969年尼克松當選總統寫到水門事件。這40年的美國大起大落,反映了美國如何通過二戰登上世界霸主寶座,然后又經過朝鮮戰爭、越南戰爭而急劇衰落的過程。


楊早在社科院從事文學研究方向,但他面世的作品,多為寫史的著作。在楊早身上,文學和歷史有著獨特的結合,他運用很多文學講故事的手法,講述歷史中那些讓人忽視的細節,畫面感很強,很容易被帶入那樣的歷史情境。


“新史記”是楊早計劃出版的系列寫作計劃,第一批出版《野史記》和《說史記》,前者是舊版修訂,后者《說史記》分為“北里記”、“食貨志”、“時聞錄”、“乙巳年”四輯。“北里記”關注近代中國的名妓,放在近代政治與歷史進程的視野里,講述這個特殊群體的境遇;“食貨志”面對社會中的日常生活,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中勾稽近代社會經濟史;“時聞錄”側重近代歷史重大事件的碎片、細節,以串連、拼貼的方式夾以議論重新整合;“乙巳年”則將視角集中在1905年,在斷片化的歷史橫截面中,呈現豐富多元的社會生活史。


好故事人人愛,這是楊早書寫歷史的魅力所在,不需要你有什么樣的學識儲備,楊早能帶你進入各個歷史細節,然后一一指給你看,這是什么?為什么這樣?還可以怎么樣?


《日瓦戈醫生》可以說是最著名的冷戰小說之一,作者帕斯捷爾納克也因為這部小說被授予了諾貝爾文學獎。然而小說出版前的各方角力,出版后作者受到的迫害,卻并不廣為人知。《圖書成為武器》對“日瓦戈事件”前后經過進行了仔細梳理。兩位作者通過對蘇聯官方檔案的研究、配以當事人的回憶以及對后代的采訪,對這段歷史做了完整的始末敘述。


1956年5月,一位意大利書探專程拜訪俄國詩人鮑里斯・帕斯捷爾納克。他帶走了帕斯捷爾納克首部小說《日瓦戈醫生》的原始書稿。帕氏相信該書不可能在蘇聯出版,因為官方認為此書攻擊1917年革命,是一株無可救藥的毒草。從意大利開始,《日瓦戈醫生》的多種譯本在世界各國出版;與此同時,帕斯捷爾納克則在蘇聯國內遭遇了疾風驟雨般的輿論抨擊。時過境遷,這段不同尋常的軼事,給我們講述一部書的出版史和作者與書的不平凡命運。


幾百年來,英美的主要敵人從西班牙人轉為法國人、再轉為德國人,“人性”與“人權” 的對立主導了兩方論戰的敘事。英美當下又該怎樣面對一波又一波的攻擊? 這本很厚重的書,解釋了英美兩國卓越地位之關鍵在于盛行于英美的宗教中的個人主義意識形態,詳述了英語民族及其敵人數世紀以來的戰爭故事。


此書出版于2007年,然而,2008年的經濟危機、奧巴馬的收縮戰略接連打擊了這本書的核心論點。但在學者米德筆下,一時一地的得失成敗并無損于他的理論基礎,畢竟英美曾經經受過更嚴重的打擊,但海事系統的全球秩序歷經幾百年的唱衰而始終未曾真正破產。 依靠對周圍海洋的掌控而得以維持,英國和美國繼續維持著他們經過幾百年建立的一個政治、權力、投資和貿易全球體系。


在世界新聞畫報史上,《倫敦新聞畫報》是世界第一份以圖像為主的新聞性周刊,在整個19世紀,一直保持著世界新聞畫報的龍頭地位。與《倫敦新聞畫報》相比,法國的《小日報》要晚20年,但它后來者居上,成為世界上第一份日銷售過百萬的報紙。這本《法國<小日報>記錄的晚清1891-1911)》所記內容,包括甲午海戰、義和團、中國饑荒、滿洲大瘟疫、慈禧和光緒駕崩、中國使團在巴黎、日軍在滿洲、遠東事件、攻占西藏、中國革命等等;同時也記錄了很多當時的中國風俗和社會新聞,如中國飛機、蒙古汽車、大眾娛樂、剪辮子、樓宇、上海港等。與中國“報喜不報憂”的傳統不同,西方對新聞的態度更客觀,因此我們在這里也可以看到晚清時期許多丑陋、罪惡和不幸,如暴亂、瘟疫、屠殺、饑荒、戰爭和酷刑,其殘酷令人毛骨悚然。


這批罕見的彩色石印版畫,彌補了早期中國影像史、近代中國印刷與出版史上的缺失,也是近代歷史西方視角解讀的重要依據。


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開明書店出版了許多優秀課本和講義,《開明中國歷史講義》是開明眾多課本和講義的重要一種,由文史大家王伯祥和宋云彬先生合編,兩位都是老開明人。本書初版于1934年。


這本講義共78講,從三皇五帝講到九一八事變爆發。在宏觀方面,化繁就簡,由博而約,層次分明,脈絡清晰,讓一部中華史簡明了然。雖然通史大多落在宏觀方面,但這部講義在細節方面也不吝筆墨,讀來情節豐滿,有料有趣。 還有一個特點是不受當時政治傾向和主流意識形態影響,摒棄假大空的說教和預設結論,忠于歷史,對有爭議的人物和事件立論公允,識見獨到。


開放的精神和獨立的思想,是那個時代的特色,八十年前的歷史教科書勾起的不僅是人們對那個年代的回憶,更是人們對歷史回歸本真的一種期待。


關于法國大革命,歷來有很多疑問和拷問,革命為何會發生?它是否遵循著一個可預見的進程?它如何為拿破侖的崛起鋪平道路?它對現代世界和后世革命的影響又是如何?


半個多世紀之后,法國政治生活的變化以及大量學者的工作為這段歷史帶來了新的視角,它不再被過度地神圣化或妖魔化。法國近代史專家雅克·索雷展現了這些新穎的觀點及其引發的爭議,他洗清了覆蓋于大革命之上的意識形態塵垢,讓那些激動人心的事件以本來面目呈現在我們面前。自從法國大革命跌下神壇并恢復其復雜的現實面貌之后,所有希望理解當代歷史這段重要歷史事件的人,可以參考閱讀以下索雷的拷問。




《國家人文歷史》 綠茶 2015-08-23 08:49:30

[新一篇] 讀書太少又特愛思考還他媽話癆

[舊一篇] 加西亞·馬爾克斯《苦妓回憶錄》 一日一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