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被消滅的中產階級

>>>  創業先鋒 眾人拾柴火焰高  >>> 簡體     傳統

鈦媒體 TMTpost.com

TMT|創業|創新

鈦度要點:在當今這種高度依賴創新的經濟中,只有10%~15%的頂尖人才會日子越過越好。剩下的85%,則越來越變得無關緊要。



書名:Average Is Over
作者: Tyler Cowen
出版社: Dutton Adult


(本文標題來自上面這本書,作者為鈦媒體編輯)



“所有的經濟學謬論中,相信機器在總體上導致失業最為陰魂不散。這種謬論曾經被無數次駁倒過,但總能死灰復燃,并且和以往一樣張狂。每當出現長時期失業潮的時候,機器總是被指責為造成失業的罪魁禍首。”


如果不說明,你可能很難猜到這段話竟是60多年前的“歷史回聲”


早在信息革命出現之前的1946年,美國經濟專欄作家亨利·黑茲利特就在暢銷書《一課經濟學》中向“機器害人失業謬論”開炮。在他看來,無論是工業革命初期砸毀機器的勒德分子,亦或是大蕭條時期逼停流水線的“技術統治論”,最后都在經濟繁榮、百業興旺的現實面前不攻自破。


那么,這一次信息革命引發的“失業大恐慌”會再一次成為歷史的笑柄嗎?


早在金融泡沫轟然破裂之前,克魯格曼、斯蒂格利茨、加里·貝克爾等經濟學家已經察覺到了美國經濟一條隱隱擴張的裂痕,只不過泡沫一退,赤裸裸的經濟現實立刻撲面而來。


2006年,克魯格曼已經發出了《中產階級美國已經終結》的驚呼,而后在其專欄陣地中一再窮追猛打,而斯蒂格利茨則同占領華爾街的示威者們站到了一邊,將攻擊的火力瞄準了“1%”,2012年的著作《不平等的代價》一出版就在美國社會引發巨大反響。


在他們眼中,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是貧富分化的罪魁禍首之一,也成為富人“擠壓”普通人的一大幫兇。


亨利·黑茲利特為機器辯護的一個理由就是:機器生產提高了生產效率,能夠使工人的工資水漲船高。


然而,現在的經濟學家觀察到的現象是:工業機器人大規模使用正在把更多的人趕出就業市場。美國年輕人的失業率已經飆升至半個世紀以來的最高點,而意大利、西班牙等歐洲“邊緣國家”年輕人的失業率更是達到了史無前例的50%。

這份經濟圖景中更為駭人的一面是就業市場的兩極分化。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大衛·奧特在2010白皮書中寫道,在美國,“大衰退已經在數量上但不是在質量上改變了就業的兩極分化現象,”“中等技能的白領和藍領工作”的消失情況要比高技能白領工作或者低技能服務崗位“嚴重得多”。


確實,從2007年到2009年,專家級、經理級和高技能技術崗位總的就業形勢基本未發生變化。像食物準備、個人護理和家居清潔之類的低技能服務崗位的工作也相當的穩定。與上述情況相反的是,經濟衰退已經壓倒性毀滅了中產階級的工作。


銷售、行政助理和非管理層辦公室工作之類的白領工作,幾乎每12個崗位中就有一個在衰退的最初兩年消失了;生產、手工藝、修理和設備操作之類的藍領工作,每6個崗位便有一個也是同樣的命運。


從1999年到2007年,低技能的工作在美國所有工作中所占份額顯著增長。在經濟衰退期間,中等技術工作是丟失比例最大的工作。自那時起,新增職位便朝著經濟的谷底大幅度滑落;根據國家就業法律項目的調查,美國新增職位的3/4都來自于平均每小時報酬不足15美元的工業領域。


現實何以至此?這樣的問題恐怕不是斯蒂格利茨這樣的傳統經濟學家能夠解答的,而在Tyler Cowen在新書《Average is over》中你或許能夠找到答案。


“現在的紡織廠只需要一個工人和一條狗——工人負責喂狗,而狗則負責讓工人遠離機器。”這是克魯格曼在專欄中講的一個笑話,實際上,Average is over這句話正是來自克魯格曼一篇專欄的題目。


在Tyler Cowen看來,信息革命與工業革命的不同之處在于:福特生產線的裝配工基本靠動手,而現在工廠里的工人基本要靠動腦,而那些只靠賣苦力、低技能就能勝任的工作將一去不復返。這也就是年輕男性在這輪失業潮中受創最深的原因之一。


如果說富士康生產線是“機器對人的異化”的一個頂峰,那么未來則意味著工人們被從流水線上解放出來,與機器對話,實現人機合一。這需要懂得機器語言,將技術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起來。過去那種悶著頭干活、像顆螺釘一樣的工人將被慢慢淘汰。


而管理人員的工作也變成了:發現、支配、指導工人更好地和機器合作,跨地域、跨時間范圍內的供應鏈、人才整合。在供應鏈條不斷拉長、生產工藝日趨復雜、勞動分工跨越國界的情況下,高層管理人員在資源配置方面的地位將更加突出。


而層級式的管理架構將進一步土崩瓦解,這意味著中層管理人員要么向上走,要么向下走。


他直言不諱地指出,在當今這種高度依賴創新的經濟中,只有10%~15%的頂尖人才會日子越過越好。剩下的85%,則越來越變得無關緊要。


那么,從就業市場擠出的這些人該去向哪里呢?底層服務業或創意產業。前一種的工作就是千方百計讓富人們高興,Tyler Cowen把它比喻為十八世紀時在泥濘的街道上向貴婦人們兜售鮮花的人,只能像乞丐那樣爭先恐后地吸引富人的注意力。


而創意產業則已經在網絡效應下成了“贏家通吃”的市場,資質平平的人可能會連一個觀眾都沒有。所以,雖然人們有了更多的時間發揮潛能、發展興趣,但99%的人恐怕只能自娛自樂。

【本文來自BT傳媒▪《商業價值》雜志5月刊,網絡獨家首發鈦媒體】


鈦媒體 2015-08-23 08:52:00

[新一篇] 干貨 如何快速高效的進入新的知識領域

[舊一篇] 逼走玩家的四種作法,你屬于哪種?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